米蟲天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對付蟲害——什麼比農藥更好? - 台灣光華雜誌也說明:不用說,釉小蜂正是紅胸葉蟲的天敵。它專門以紅胸葉蟲的蛹為產卵對象,卵又靠蟲蛹身體的養分長大,直到蛹被吃光死亡 ...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黃紹毅、許奕婷所指導 劉蕙如的 馬尼拉小繭蜂對於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評估 (2021),提出米蟲天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馬尼拉小繭蜂、秋行軍蟲、寄主齡期、寄生率、發育表現、生物防治潛力。

最後網站2023宜蘭綠色博覽會|必看重點整理-莎士登迷宮降臨武荖坑則補充:園區地圖; EA1-夢想舞台; EA2-法莫集市; EA3-綠意餐廳; EA4-米茲旅行 ... 範圍內減低農藥之使用,2023綠博農業實驗學校將展示《生物天敵防治技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米蟲天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馬尼拉小繭蜂對於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評估

為了解決米蟲天敵的問題,作者劉蕙如 這樣論述:

原產於美洲的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之多食性(polyphagous)害蟲,繁殖能力與遷徙能力強,於 2019 年 6 月入侵臺灣後已擴散至全臺各縣市。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泛,已紀錄之寄主植物多達 76 科 353 種,對多種作物具有經濟危害性,國內已知受秋行軍蟲危害之作物包括玉米、高粱、落花生、水稻等 9 種。台灣目前對此害蟲的管理多仰賴化學藥劑,但頻繁施用合成農藥易導致抗藥性發生,且會對環境、有益昆蟲及食品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使得生物防治法在管理秋行軍蟲上更顯重要。馬尼拉小繭蜂(Snellenius

manilae)為單元性幼蟲內寄生蜂,以夜蛾科幼蟲為寄主,是秋行軍蟲潛在的天敵之一。本研究目的為評估馬尼拉小繭蜂對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首先探討了寄主齡期對馬尼拉小繭蜂寄生及發育表現之影響。結果顯示,一齡至三齡末的秋行軍蟲皆可被馬尼拉小繭蜂寄生,且在二齡具有顯著較高之寄生率;化繭率、羽化率及性別比率在不同齡期間無顯著差異。相較於其它齡期,馬尼拉小繭蜂在一齡幼蟲上的未成熟期發育時間顯著較長;繭重則隨著寄主齡期的增大而顯著增加。再根據以上結果,選擇二齡秋行軍蟲幼蟲進行盆栽試驗,以了解馬尼拉小繭蜂防治寄主植物上秋行軍蟲之效果。結果顯示,寄生率在人工飼料上與玉米及落花生植株上無顯著差異;化繭率於玉米及落

花生植株上顯著較高;羽化率則於人工飼料為最高,玉米植株次之,花生植株最低;性別比率在各組間無顯著差異。除此之外,馬尼拉小繭蜂於取食玉米植株之秋行軍蟲有顯著較短的發育時間。綜上所述,馬尼拉小繭蜂對秋行軍蟲具良好的防治潛力,寄主齡期應以二齡幼蟲為最佳,且其對寄主植物上之秋行軍蟲仍具一定之寄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