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民寧寫的 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四版) 和鄭竹涵的 設計群專業(一)色彩原理/造形原理/設計概論30天輕鬆破關(升科大四技統測適用)(附讀書計畫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城市科技大學110學年度日間部各系科(組)、學程錄取高低 ...也說明:資訊工程科. 行銷與流通管理科. 應用外語科. 餐飲管理科. 449.50 239.00. 旅館事業管理. 學士學位學程. 統測群類. 系科組別. 五專聯合免試. 統測群類. 正取生. 最高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三民輔考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 楊智為所指導 吳萬軒的 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落點分析方法與平台比較 (2021),提出統測錄取分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落點分析、最低錄取總級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曾淑惠所指導 陳珠雀的 低分入學高職學生高統測表現影響因素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低分入學、高統測表現、基測與免試入學、高職的重點而找出了 統測錄取分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常見問題解答則補充:甄選入學成績計算方式中,統測成績是用級分數計算,該如何計算? 答:甄選入學無論第一階段 ... 我甄選入學已經有錄取了,還可以報名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統測錄取分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四版)

為了解決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余民寧 這樣論述: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資深教師在進行「教學」與「評量」時的參考工具,亦可以幫助初任教師做好如何自編成就測驗、如何進行試題與測驗分析和診斷,以及如何應用在改進教學評量上。   全書分成十三章,以簡明扼要的範例說明,介紹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原理原則及如何進行教學評量的方法,期望讀者能夠循序漸進,習得如何編製、分析與應用成就測驗的精髓,並且奠定教學評量的良好基礎,作為日後研習更高深測驗理論之準備。  

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落點分析方法與平台比較

為了解決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吳萬軒 這樣論述:

落點分析(Statistical Forecasting)是輔助考生去填選志願的一種工具。我國技職學校學生在經過了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之後,便要選擇出符合自己興趣與理想的學校科系,考生常常會在選填志願時陷入迷茫困惑,因為其中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通常能當作參照的依據只有前幾年每個科系的最低錄取分數。然而多數科系每年的最低錄取分數不盡相同,甚至有些科系更動篩選倍率以至於結果是難以預測的。本研究目的是開發出兩個落點分析預測模型為目標,以期幫助學生在四技二專甄選入學中分析出自己的最佳落點,爾後進行選填志願。本研究依據107到110學年度之各類群各考科成績人數累計表、前標、均標及後標分數、各科標準差及

平均值、各校系最低錄取總分、篩選倍率以及其他落點分析網站預測結果,並依據校系多寡挑選出水產群、商業與管理群及土木與建築群作為代表。結果顯示,落點分析預測模型在相同樣本數之下,在前標與後標表現略優於其他落點分析網站,均標則是落點分析網站1較為優良。在錯估類型的結果分析中,落點分析網站1的高估率在三個類群中優於此模型,預測模型的低估率在商業管理群與水產群都是最少的,而在土木與建築群則是落點分析網站2最少。

設計群專業(一)色彩原理/造形原理/設計概論30天輕鬆破關(升科大四技統測適用)(附讀書計畫表)

為了解決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鄭竹涵 這樣論述:

  ★題庫100%題題詳解!包含:精選試題+評量測驗+歷屆試題!   ★考前一本速成!設計群專業科目(一)色彩原理、造形原理、設計概論   ★快速提升分數!必背重點+試題剖析+考點詳解速攻破題!   本書係針對升科大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統測)考生所編寫,編撰內容密切配合官方公告之考試範圍,及因應即將轉變的新課綱,精要呈現考試重點,並提供經典試題的題題詳解。希冀讀者使用本書後,能以自習與練習題庫的方式,短期快速提升20~30分,躍升至另一錄取的level。   【命題趨勢】   1.色彩原理:色彩體系向來是色彩原理一科的出題主軸,分析近年色彩原理的試題可以發現,每年平均都有3題的配題量

,因此各表色系的色相、表色法、色彩公式及其優缺點,絕對是考生必讀再讀的重點。色彩原理一科偏重於色彩基礎知識的透徹理解,建議考生在準備考試時先全面性的按主題依序複習,確實奠定基礎後,再加強熟讀色彩體系、色彩混合及原色等章節,能在理解的同時強化記憶,答題時更能即時反應。   2.造形原理:造形原理一科出題占比最高的主題大多落在造形及文化和造形的要素,並以造形、設計的基礎題目為主。分析本屆造形原理試題,造形原理的各主題命題比例很平均,造形及文化的章節不再獨大,可以預期未來的試題出題方向與比例會是均衡出題。因此,考生在準備本科目時,不可偏重於單一章節,應全面掌握。除了基礎原理之外,尚有與造形時事、生

活時事相關之應用題型,考生平時要多面向汲取設計造形的知識和新聞,增加對造形的認識,並將新知補充抄寫在相關章節附近,能夠協助重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3.設計概論:設計概論一科的基礎題多半是記憶背誦題型,以設計史、藝術史出題占比最多,尤其是描述設計的發生,其相關題型一直以來都是設計概論的出題重點,考生應充足準備。觀察歷年命題趨勢,可以得知設計概論的出題章節較為分散,難度偏中等,除了以設計概論的基礎題目為主的題型外,另有一定比例的設計新知題。其題目較為靈活,需要思考與判斷後才能答題。考生只要有充足的設計概論基礎,將相關的專有名詞熟記,融合設計實例,正確選題就不難。 本書特色   ◎主題式分

類題庫,重點速成!   本書第一部分由設計群專業科目(一)〈色彩原理〉、〈造形原理〉、〈設計概論〉考科編輯而成,下再各細分章節,每章採「重點整理+試題演練」,兩者相輔相成的方式,引導考生在短時間內高效複習,幫助考生將重點化繁為簡,整合記憶;針對各主題不同的考題性質,每章首頁更繪有試題分析雷達圖,精準圖示學習指標;搭配經典試題演練,幫助考生考前衝刺,迅速奪分,關關難過關關破!   ◎評量測驗,精實戰力!   第二部分匯整了歷年統測題型,由千百道題目中,煉化出三回模擬試題,每回50題,題題經典,幫助考生透過實戰模擬,鍛鍊答題技巧與速度,一方面熟悉題型與出題方向,強化考試重點;另一方面,在試題後提

供讓考生能整理自身作答情形的「檢討筆記頁」,找出自己弱勢之處,即刻補強。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讓150道模擬試題成為考生之鏡,以明弱點,立於不敗。   ◎歷屆試題,老師100%題題詳解!   第三部分收錄107年至109年統測設計群專業科目(一)色彩原理、造形原理、設計概論試題,針對年度試題,老師皆有分析命題趨勢概況,且題題親撰解析,以深入淺出的詳盡說明,精闢講解考點與破題方向,讓考生能即刻洞悉考情,全面提升戰力!所謂「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讓這3份考古題成為考生之鏡,以明趨勢,強取勝機。   ◎獨家「30天讀書計畫表」──按表操課,成功達標!   本社特別為考生準備「30天上榜

讀書計畫表」,詳細規畫每日研讀範圍與內容,妥善分配頁數與時數,考生只要按部就班,每天花1~2小時的時間,30天成功衝刺奪分!誠為準備考試,必備良表!   ◎買書贈送名師考前彙整〈統測國文/英文考前速讀10分鐘〉秘笈   詳情請掃書封Qrcode,贈品將依登記順序,於2021/04/16陸續以E-mail的方式寄出。 第一部分 主題式分類題庫 第一篇 色彩原理 第一章 認識色彩 第二章 色彩觀察及體驗 第三章 色彩體系 第四章 色彩混合及原色 第五章 色彩對比 第六章 色彩感覺 第七章 配色及調和 第八章 色彩之應用 第二篇 造形原理 第一章 造形概說 第二章 造形及文化 第三章 造形的

要素 第四章 立體構成 第三篇 設計概論 第一章 發現設計 第二章 設計原理 第三章 設計及環境 第四章 設計及創意的相關技術 第五章 設計的職場行業分類 第六章 設計的知識體系 第二部分 模擬考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三部分 歷屆試題 107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108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109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低分入學高職學生高統測表現影響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統測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陳珠雀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是在探討低分入學高職學生高統測表現影響因素之研究,研究者聚焦在臺北市個案學校103學年度畢業的三年級機械群學生,於入學時,若為免試入學,其成績為該班免試入學學生的後三分之一;若為基測入學,其成績為該班基測入學學生的後三分之一,且於參加統測的成績表現為該班前三分之一者,共有16位學生。實際接受訪談的對象有8位教師(含導師)和16位學生,以半結構訪談法進行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依此訪談結果整理之,以提供給高職學生、教師與學校於實際應用之參考。本研究獲得以下發現:一、低分入學高職學生高統測表現個人方面之影響因素有:(一)個人重要特質中「堅持」最重要,「努力」為次要,「企圖心」、「專注」、「

主動積極」排第三。(二)學習動機是點燃動力之火,學習動機被激起必能有利於高統測的表現。(三)學習習慣由被動轉為主動。(四)學習態度的轉變決定統測表現的高度。(五)個人方面之其他因素以善用時間請假讀書為首要。二、低分入學高職學生高統測表現非個人方面之影響因素有:(一)家長方面:以家長教育期望、家長教育程度、家長主動積極參與影響較大,其他還包含家長具示範效果與家長婚姻狀況等因素。(二)教師方面:以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教師個人特質、教師積極認真的教學態度及教學技巧影響較大,其他還有嚮往老師畢業的學校,把老師當偶像等因素。(三)社會或環境方面:以學校知名度、學費差異、學校地點與就業市場較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