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原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編號原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艾倫·M.大衛斯寫的 軟件發展的201個原則(精裝珍藏版) 和陳樹輝等的 化工廠系統設計(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料號編碼原則 - ERP專欄也說明:料號編碼原則. 文– 楊振源. 在導入ERP的過程中,常常遇到用戶(User)諮詢料號編碼要如何規範,在這裡我先Google整理一下網路上常見的說法,再提出我們的說法與建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劉宗幸所指導 郭珠華的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對死亡態度之現況分析-以衛生福利部南區老人之家志工為例 (2021),提出編號原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齡志工、志願服務、死亡態度、接觸死亡經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 謝馥蔓所指導 邱怡綾的 設計思考應用於工作分析的實證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設計思考、工作分析、職務說明書、觸控面板業、個案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編號原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立高雄大學制定標準作業流程編碼原則表則補充:國立高雄大學制定標準作業流程編碼原則表 ... 說明:第1碼:處室代碼,第2碼:組別代碼(若未設組別為0);第3碼、第4碼:組內流水號(自01開始編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編號原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軟件發展的201個原則(精裝珍藏版)

為了解決編號原則的問題,作者(美)艾倫·M.大衛斯 這樣論述:

本書匯總了軟體工程原則。原則是關於軟體工程的基本原理、規則或假設,不管所選的技術、工具或語言是什麼,這些原則都有效。   全書共9章,第1章為引言,後面8章將201個軟體工程的原則劃分為8個大的類別:一般原則、需求工程原則、設計原則、編碼原則、測試原則、管理原則、產品保證原則和演變原則。   本書面向的讀者包括軟體工程師和管理者、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軟體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等。   本書由百度公司支持出版。百度以技術創新為信仰,在創新投入、研發佈局、人才引進方面均走在國際前列。百度一直秉承著“科技為更好”的社會責任理念,堅持運用創新技術,聚焦於解決社會問題,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為幫助全球用戶

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斷努力。 Alan M. Davis是一名電腦科學家,他的職業生涯大約有一半在工業界,一半在學術界。   他在工業界的經歷包括: Offto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幫助企業家制定商業戰略的互聯網公司(2012年至今)。 Omni-Vist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位於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軟體公司(1998—2002)。   他在學術界的經歷包括: 位於丹佛的科羅拉多大學行政MBA創業教授,前任學術主席(2006—2018)。 科羅拉多大學斯普林斯分校的商業策略與企業家精神專業的教授,前El Pomar軟體工程教授(1

991—2015)。   Davis博士在1994年至1998年擔任《IEEE 軟體》的主編;在全球28個國家或地區演講2000餘次,並撰寫了9本圖書;他自1994年起成為IEEE會士;曾多次訪問中國,其中包括領導EMBA學生小組三度赴上海、北京出訪。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一般原則   原則1 品質第一 原則2 品質在每個人眼中都不同 原則3 開發效率和品質密不可分 原則4 高品質軟體是可以實現的 原則5 不要試圖通過改進軟體實現高品質 原則6 低可靠性比低效率更糟糕 原則7 儘早把產品交給客戶 原則8 與客戶/使用者溝通 原則9 促使開發者與客戶的目標一致 原則10

 做好拋棄的準備   原則11 開發正確的原型 原則12 構建合適功能的原型 原則13 要快速地開發一次性原型 原則14 漸進地擴展系統 原則15 看到越多,需要越多 原則16 開發過程中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原則17 只要可能,購買而非開發 原則18 讓軟體只需簡短的使用者手冊 原則19 每個複雜問題都有一個解決方案 原則20 記錄你的假設   原則21 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語言 原則22 技術優先於工具 原則23 使用工具,但要務實 原則24 把工具交給優秀的工程師 原則25 CASE工具是昂貴的 原則26 “知道何時”和“知道如何”同樣重要 原則27 實現目標就停止 原則28 瞭解形式化

方法 原則29 和組織榮辱與共 原則30 跟風要小心   原則31 不要忽視技術 原則32 使用文檔標準 原則33 文檔要有術語表 原則34 軟體文檔都要有索引 原則35 對相同的概念用相同的名字 原則36 研究再轉化,不可行 原則37 要承擔責任   第3章 需求工程原則   原則38 低品質的需求分析,導致低品質的成本估算 原則39 先確定問題,再寫需求 原則40 立即確定需求   原則41 立即修復需求規格說明中的錯誤 原則42 原型可降低選擇使用者介面的風險 原則43 記錄需求為什麼被引入 原則44 確定子集 原則45 評審需求 原則46 避免在需求分析時進行系統設計 原則47 使用正

確的方法 原則48 使用多角度的需求視圖 原則49 合理地組織需求 原則50 給需求排列優先順序   原則51 書寫要簡潔 原則52 給每個需求單獨編號 原則53 減少需求中的歧義 原則54 對自然語言輔助增強,而非替換 原則55 在更形式化的模型前,先寫自然語言 原則56 保持需求規格說明的可讀性 原則57 明確規定可靠性 原則58 應明確環境超出預期時的系統行為 原則59 自毀的待定項 原則60 將需求保存到資料庫   第4章 設計原則   原則61 從需求到設計的轉換並不容易 原則62 將設計追溯至需求 原則63 評估備選方案 原則64 沒有文檔的設計不是設計 原則65 封裝 原則66 

不要重複造輪子 原則67 保持簡單 原則68 避免大量的特殊案例 原則69 縮小智力距離 原則70 將設計置於知識控制之下   原則71 保持概念一致 原則72 概念性錯誤比語法錯誤更嚴重 原則73 使用耦合和內聚 原則74 為變化而設計 原則75 為維護而設計 原則76 為防備出現錯誤而設計 原則77 在軟體中植入通用性 原則78 在軟體中植入靈活性 原則79 使用高效的演算法 原則80 模組規格說明只提供使用者需要的所有資訊   原則81 設計是多維的 原則82 優秀的設計出自優秀的設計師 原則83 理解你的應用場景 原則84 無須太多投資,即可實現複用 原則85 “錯進錯出”是不正確的

原則86 軟體可靠性可以通過冗餘來實現   第5章 編碼原則   原則87 避免使用特殊技巧 原則88 避免使用全域變數 原則89 編寫可自上而下閱讀的程式 原則90 避免副作用 原則91 使用有意義的命名 原則92 程式首先是寫給人看的 原則93 使用最優的資料結構 原則94 先確保正確,再提升性能 原則95 在寫完代碼之前寫注釋 原則96 先寫文檔後寫代碼 原則97 手動運行每個元件 原則98 代碼審查 原則99 你可以使用非結構化的語言 原則100 結構化的代碼未必是好的代碼   原則101 不要嵌套太深 原則102 使用合適的語言 原則103 程式設計語言不是藉口 原則104 程式設計

語言的知識沒那麼重要 原則105 格式化你的代碼 原則106 不要太早編碼   第6章 測試原則   原則107 依據需求跟蹤測試 原則108 在測試之前早做測試計畫 原則109 不要測試自己開發的軟體 原則110 不要為自己的軟體做測試計畫 原則111 測試只能揭示缺陷的存在 原則112 雖然大量的錯誤可證明軟體毫無價值,但是零錯誤並不能說明軟體的價值 原則113 成功的測試應發現錯誤 原則114 半數的錯誤出現在15%的模組中 原則115 使用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原則116 測試用例應包含期望的結果 原則117 測試不正確的輸入 原則118 壓力測試必不可少 原則119 大爆炸理論不適用

原則120 使用 McCabe 複雜度指標   原則121 使用有效的測試完成度標準 原則122 達成有效的測試覆蓋 原則123 不要在單元測試之前集成 原則124 測量你的軟體 原則125 分析錯誤的原因 原則126 對“錯”不對人   第7章 管理原則   原則127 好的管理比好的技術更重要 原則128 使用恰當的方法 原則129 不要相信你讀到的一切 原則130 理解客戶的優先順序   原則131 人是成功的關鍵 原則132 幾個好手要強過很多生手 原則133 傾聽你的員工 原則134 信任你的員工 原則135 期望優秀 原則136 溝通技巧是必要的 原則137 端茶送水 原則138 

人們的動機是不同的 原則139 讓辦公室保持安靜   原則140 人和時間是不可互換的 原則141 軟體工程師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原則142 你可以優化任何你想要優化的 原則143 隱蔽地收集資料 原則144 每行代碼的成本是沒用的 原則145 衡量開發效率沒有完美的方法 原則146 剪裁成本估算方法 原則147 不要設定不切實際的截止時間 原則148 避免不可能 原則149 評估之前先要瞭解   原則150 收集生產力資料 原則151 不要忘記團隊效率 原則152 LOC/PM與語言無關 原則153 相信排期 原則154 精確的成本估算並不是萬無一失的 原則155 定期重新評估排期 原則15

6 輕微的低估不總是壞事 原則157 分配合適的資源 原則158 制訂詳細的專案計畫 原則159 及時更新你的計畫   原則160 避免駐波 原則161 知曉十大風險 原則162 預先瞭解風險 原則163 使用適當的流程模型 原則164 方法無法挽救你 原則165 沒有奇跡般提升效率的秘密 原則166 瞭解進度的含義 原則167 按差異管理 原則168 不要過度使用你的硬體 原則169 對硬體的演化要樂觀 原則170 對軟體的進化要悲觀 原則171 認為災難是不可能的想法往往導致災難 原則172 做專案總結   第8章 產品保證原則   原則173 產品保證並不是奢侈品 原則174 儘早建立軟

體配置管理過程 原則175 使軟體配置管理適應軟體過程 原則176 組織SCM獨立於專案管理 原則177 輪換人員到產品保證組織 原則178 給所有中間產品一個名稱和版本 原則179 控制基準 原則180 保存所有內容 原則181 跟蹤每一個變更 原則182 不要繞過變更控制 原則183 對變更請求進行分級和排期 原則184 在大型開發專案中使用確認和驗證(V&V)   第9章 演變原則   原則185 軟體會持續變化 原則186 軟體的熵增加 原則187 如果沒有壞,就不要修理它 原則188 解決問題,而不是症狀 原則189 先變更需求 原則190 發佈之前的錯誤也會在發佈之後出現   原則

191 一個程式越老,維護起來越困難 原則192 語言影響可維護性 原則193 有時重新開始會更好 原則194 首先翻新最差的 原則195 維護階段比開發階段產生的錯誤更多 原則196 每次變更後都要進行回歸測試 原則197 “變更很容易”的想法,會使變更更容易出錯 原則198 對非結構化代碼進行結構化改造,並不一定會使它更好 原則199 在優化前先進行性能分析 原則200 保持熟悉 原則201 系統的存在促進了演變   參考資料索引 術語索引

編號原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公務局(4/1)】

#大有梯田公園停車位不足

大有梯田公園落成後,獲得許多好評,也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朝聖,甚至是外縣市的市民也會帶小孩來遊憩。

但公園外道路狹小,目前公園現地的停車位僅16格汽車格與121席機車格,在人潮眾多之下,停車前不足的問題日趨嚴重,導致許多汽機車違停在劃設紅線處,造成違停亂象不斷。

對此智翔建議,第一為徵收鄰近的私有地,開闢聯外8米計劃道路,徵收費用經估算約為2000萬,是否請工務局評估此方案的可行性?

其次,目前公園外道路為雙向通車,也可考慮改成單向通行,行進方向可再討論,如此將可在公園周邊規劃更多汽機車停車格,應該可以符合更多市民的停車需求。

工務局今天也表示將對智翔的建議進行評估,未來待工務局初步規劃後再來進行後續的討論。

#現地公告原則

接著是現地公告原則的老題目,根據現行法規,公園新闢或更新工程案的現地原則,在規劃設計階段寫道:「如」有辦理公開說明會......(中略),應於會議預計召開日期日前辦理之」。

這段文字代表許多工程將可依照規定跳過設計階段前,居民的意見表達及參與,或是可以直接來到施工前階段的才來做公告。

過去因現地公告的缺乏,造成的政府與民眾間的衝突不勝枚舉,相信智翔也不用多做舉例,建議工務局應修法,將文字修正為「設計階段前」應做現地公告,提供充足時間蒐集民眾意見,避免資訊混淆不清,也可以讓後續施工更加順利。

以最近例子來看,向陽公園便有舉辦紙飛機工作坊來搜集附近居民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雖然養工處表示居民意見非常分歧,但智翔認為這才是好的現象,意見多元分歧是正常的,儘早來收攏意見凝聚共識,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反映出真正使用者的需求。

如果每個公園都有如此規範可以依循,施工上省時也更有效率,為現地公告建立完善的法規刻不容緩,希望工務局繼續往好的方向前進。

#公園路燈及道路維管單位權責

桃園市內的公園、路燈、道路依照不同劃分方式,由工務局與區公所來進行維護管理,時常造成設施壞了卻無人處理,市民也不知道設施有損壞時該找哪個單位。

所以也建議工務局養工處、各區區公所,建立明確的維管分工,更明確的劃分管轄範圍,讓設施維修更即時,市民通報更便利。

工務局則表示,已有研擬處理原則,也請市長拍板定案,區公所也會照此原則處理,那就再請工務局會後再提供資料供智翔來檢視。

另外,桃園市尚有3萬盞黑牌路燈,納管情況與進度也希望工務局能提出報告說明。

#建立公園資料庫

台北市的公園資料庫中,將所有公園分行政區、編號、用地屬性、面積、位置、里別等,進行詳盡的歸類整理,這是桃園目前可以參考的。

智翔建議,桃園市的公園也可建立資料庫,假如要做,也要把區公所轄下的區館公園也一起納入,如此可以更全盤的掌握公園開闢的進度,也能幫助共融式遊戲場的旗艦型、衛星型、社區型等公園分級做分類。

而桃園市從古至今也開闢了許多公園,公園也會隨著社區的興起與發展,有所謂的生命週期,人口的遷入或移出,年齡層與使用族群的變動,都會導致不同的使用需求。

所以資料庫的另外一項功能,則是可以逐年檢視公園內設施的使用狀況,依各公園現況作為更新整建的評估標準,並以需要更新的急迫性來排列順序,以公園更新的方式,將老舊公園更新為符合民眾期待的「二代公園」。

#忠義公園活化再利用

延續上題,以大有梯田公園旁的忠義公園為例,就是一個適合做公園更新的好地點,忠義公園開闢約22年,樹木生長茂盛,但受到大有梯田公園的興建影響,人潮也被吸引至梯田公園。

由於這兩個公園十分臨近,親子族群在使用上更偏好大有梯田公園,所以是否也請工務局重新檢視忠義公園的使用族群與需求,將忠義公園活化利用,為「二代公園」與公園更新立下典範,甚至是大有梯田公園的停車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可通盤來考量?

工務局也表示可以來評估,公園的整頓工務局正在進行中,待大有梯田公園與其社福設施建設完成後,會回過頭來檢視忠義公園。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對死亡態度之現況分析-以衛生福利部南區老人之家志工為例

為了解決編號原則的問題,作者郭珠華 這樣論述: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對死亡態度之現況分析-以衛生福利部南區老人之家志工為例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進行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對死亡態度之現況分析-以衛生福利部南區老人之家志工為例。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了解高齡者發展任務理論、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現況及理論、高齡者死亡態度內涵及死亡態度工具之運用、及高齡志工與死亡態度之相關研究。研究工具運用「死亡態度描繪修訂量表」並輔以半結構訪談蒐集資料,以南區老人之家82位高齡志工進行量化施測;並針對曾有接觸服務對象死亡經驗之12位高齡志工進行訪談。將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死亡態度現況分析,以及對於死亡態度的經驗訪談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南區老人之家高齡志工之死亡

態度方面,以「死亡接受」為主。二、南區老人之家高齡志工之死亡態度,在背景變項方面:(一)  在死亡恐懼層面:居住狀態層面上有顯著差異。(二)  在趨近接受層面: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狀態、居住狀態、志願服務年資有顯著差異。(三)  在逃避接受層面:婚姻狀態有顯著差異。三、南區老人之家高齡志工對死亡態度之現況分析:曾經面臨生命重大事件,對死亡有深刻體悟,能覺察對於死亡態度的改變與轉折處;有虔誠宗教信仰為生活的依靠,感受到安撫人心的力量,產生安全感、歸宿感;能以自然開放的態度討論死亡議題將死亡融入於日常生活;透過志願服務集結團隊的力量,潛移默化改變人、事、物,其力量不容小覷,體會出當有能力去關懷

服務時,擔任志工是幸福,轉化為真誠關懷與情感支持,對高齡者的生活有正向的影響,體認生命的意義及限制,就能接受並正向態度面對死亡。根據本探討研究結果,提出對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志願服務管理及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以供參考。關鍵字:高齡志工、志願服務、死亡態度、接觸死亡經驗

化工廠系統設計(第三版)

為了解決編號原則的問題,作者陳樹輝等 這樣論述:

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材料介紹、尋找系統故障以及作者見證過的嚴重錯誤案例等內容,並且對化工單元設備管道儀表流程圖和有關計算也進行了補充,使其更加完善、系統化,實用性和系統性更強。本書對在工廠直接操作生產的人員有很大幫助,也可指導化工、石油化工、醫藥、發電、環保等行業的設計人員進行工廠設計,還可作為大學化工專業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輔助閱讀資料。蔡爾輔,長期從事化工廠的設計工作,退休前曾在中國、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的多個工程公司從事化工廠的工程設計,曾任中美合資華福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北京石化工程公司技術部部長1979-1982年作為訪問學者在Lummus工程公司工作過三年。

代號索引第1章 引言 111.1 系統工程的定義111.2 基本知識和熟練要求121.3 系統設計的重要性12第2章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圖面布置和制圖要求 132.1 圖面布置132.1.1 工藝管道儀表流程圖132.1.2 公用工程發生管道儀表流程圖142.1.3 公用工程分配管道儀表流程圖142.1.4 輔助系統管道儀表流程圖142.2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圖號編制142.3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制圖要求142.4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內容212.4.1 設備212.4.2 配管222.4.3 儀表和儀表配管232.5 管線號的編制252.5.1 需要編號的管線252.5.2 不必編號的管線2

52.5.3 管線編號原則252.5.4 管線表262.5.5 管線表填寫原則282.5.6 管線表內容28參考文獻29第3章 化工裝置建造材料選用 30參考文獻33第4章 配管 344.1 工業用管和管件344.1.1 工業用管344.1.2 管件394.1.3 法蘭394.2 閥門414.2.1 閥門種類414.2.2 閥門的選用424.3 管道設計考慮要點424.3.1 管道424.3.2 切斷措施464.3.3 控制閥474.3.4 放空和放凈484.3.5 取樣50參考文獻50第5章 儀表和控制 525.1 基本控制方案525.2 工藝測量用儀表595.2.1 壓力儀表595.2.2

溫度儀表605.2.3 流量儀表615.2.4 液面儀表645.2.5 分析儀655.2.6 其他檢測儀表675.2.7 傳感器和變送器685.2.8 控制閥及其附件685.3 聯鎖和可編程序控制器(PLC)735.4 集中分散控制系統(DCS)74參考文獻74第6章 供電和電動機 766.1 化工廠的供電766.2 不間斷電源(UPS)和備用電源766.3 電動機的運行77參考文獻78第7章 工藝設備 797.1 泵797.1.1 動力泵807.1.2 容積式泵937.2 風機和鼓風機987.2.1 離心式風機和鼓風機997.2.2 容積式鼓風機1077.3 壓縮機1097.3.1 離心式

壓縮機1097.3.2 往復式壓縮機1257.4 真空設備1357.5 蒸汽透平1447.6 壓力容器1497.7 塔1597.7.1 蒸餾塔1597.7.2 吸收、汽提和急冷塔1727.8 儲罐1797.8.1 常壓儲存1797.8.2 壓力儲存1827.9 換熱器1887.9.1 管殼式換熱器1937.9.2 螺旋板換熱器1987.9.3 板式換熱器1997.9.4 空冷器2017.10 加熱爐和蒸汽鍋爐2067.10.1 加熱爐2067.10.2 蒸汽鍋爐2327.11 過濾器2377.12 輸送機2477.13 其他設備252參考文獻255第8章 環境保護和生產人員的健康及安全 259

8.1 環境保護2598.2 生產人員的健康和安全261參考文獻263第9章 操作 2649.1 工廠的組織架構和運行2649.2 設計和生產人員的立場和觀點的不同265第10章 安全 26710.1 安全設計理念26710.2 安全分析方法27010.3 壓力泄放裝置的選擇與應用27610.3.1 有關壓力泄放裝置的專業名詞27610.3.2 壓力泄放設施的組合結構及分類27810.3.3 制定壓力泄放裝置需要泄放量和考慮要點28210.3.4 選用壓力泄放裝置考慮要點28810.3.5 安全閥泄放能力的計算29010.3.6 安全閥計算實例29710.3.7 安全閥的安裝29910.3.8

安全閥規格書的填寫304參考文獻311第11章 公用工程系統設計 31311.1 水系統、水處理和分配31311.1.1 生水系統31311.1.2 生活用水系統31411.1.3 雜用水系統31411.1.4 冷卻水系統31511.1.5 消防水系統31811.2 蒸汽分配、鍋爐給水和蒸汽冷凝水系統32211.2.1 蒸汽分配系統32211.2.2 鍋爐給水系統32411.2.3 蒸汽冷凝水系統32811.3 雜用壓縮空氣和儀表壓縮空氣系統33111.4 惰性氣體和氮封33611.5 燃料的分配34111.5.1 燃料油系統34111.5.2 燃料氣系統34211.6 乙二醇系統34311

.7 火炬系統345參考文獻347第12章 水力計算 34912.1 流體物理特性和水力計算基本概念34912.2 基本管道尺寸和壓降的計算方法35512.2.1 流速法35512.2.2 壓降法35612.3 特殊管線的水力計算36312.3.1 重力流36312.3.2 長距離氣體輸送管線36512.3.3 真空管線36512.3.4 安全閥的進口和出口管道的尺寸計算36512.3.5 氣液兩相流管線36712.3.6 蒸汽冷凝水管線的壓降36812.3.7 熱虹吸再沸器的水力計算37012.3.8 加熱爐的傳輸管線37112.3.9 泵凈正吸入壓頭NPSH的計算37212.4 控制閥的選

用原則37312.5 泵的計算37812.6 壓縮機的計算388參考文獻397第13章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 39813.1 管道儀表流程圖設計步驟39813.1.1 管道儀表流程圖初步分析考慮要點39813.1.2 繪制初步管道儀表流程圖40113.1.3 初步的水力計算40313.1.4 工藝流程圖的危險和操作分析(HAZOP)40413.1.5 確定設計壓力、設計溫度、最高溫度、最低設計溫度40413.1.6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41613.1.7 管道儀表流程圖安全性的詳細分析41813.1.8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FMEA)復查42113.2 工程設計中的管道儀表流程圖開展的實踐42

213.2.1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初步條件版42213.2.2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內部審核版42213.2.3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供安全分析版42313.2.4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供建設單位批准版42313.2.5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版42413.2.6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施工版42413.2.7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竣工版42513.2.8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修改管理425參考文獻426第14章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實例 42714.1 設計實例(一)——油田氣凝液儲罐設施42714.1.1 裝置工藝流程說明42714.1.2 工藝管道儀表流程圖42814.1.3 公用工程分配系統管道儀表流程圖43614

.2 設計實例(二)——原油減壓分餾塔43814.2.1 減壓分餾系統簡單的流程說明43814.2.2 減壓分餾系統的操作44014.2.3 管道儀表流程圖的設計441參考文獻509第15章 尋找系統故障 51015.1 熟練人員的短缺51015.2 尋找故障的過程51115.3 一個尋找系統故障的個案512參考文獻514第16章 嚴重錯誤個案 51516.1 乙烯塔現場退火處理51516.2 熱空氣注入已運行的燃料氣和火炬系統51516.3 大型冷卻水泵氣蝕51716.4 減壓塔壓力達不到設計指標51816.5 壓縮機系統重大設計錯誤519參考文獻525附錄 526附錄1 設計常用的圖表52

6附表1 流水穿越Sch.40壁厚鋼管526附表2 飽和水和飽和蒸汽的特性(壓力)528附表3 過熱蒸汽的特性529附圖1 烴類的蒸氣壓力(摘自API技術數據手冊,1977.9)531附圖2 水在鋼管內流動的流速和壓頭損失532附圖3 水的比定壓熱容值533附圖4 混合物組分分子摩爾分數和質量分數的計算533附錄2 英制/SI制計算單位對換表534結束語538 幾十年的時間很快便過去了,本書兩位作者亦先后步入退休之齡。退休后有充裕的時間,故趁此機會回顧及總結過往,歸納自第二版以來積累的經驗,對本書內容做出更新和整理。對第二版中不妥之處,缺少解釋及講得不夠清楚、詳細的地方都在

第三版重新修改及做出補充;盡量讓經驗較淺的讀者也能明白一切內容,從而獲得正確的設計概念,以及在看過本書后可開始參與系統設計工作。本書所涉及范圍很廣,即使對從事化工行業多年、有相當經驗的人員來說也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籍。書中很多內容都不是立刻可消化的;不少設計概念和專業名詞等在前面章節提到,但要到后面章節才有詳細解釋。經驗較淺的讀者可能要前后反復多閱讀幾次才能理解和領略。

設計思考應用於工作分析的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編號原則的問題,作者邱怡綾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在於探討如何系統性地應用設計思考於工作分析,主要研究目的有三項:一、探討個案的工作分析需求內涵;二、探討如何將設計思考模式應用在工作分析;三、建置符合個案需求的工作分析結果之應用機制。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法,本論文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法、焦點會議法及次級資料分析作為蒐集資料的方法。半結構式訪談對象包括同理心與確認需求階段的1位最高階主管,創意發想與製作原型階段的1位直屬主管及5位研發部門中階主管。研究結果為:一、協助個案定義符合組織人才的條件為:(一)對組織有高度的認同感(共好)。(二)具領先一步的思維模式(永續)。(三)積極正向的人格特質(專注)。(四)具團隊合作的精神

(共好)。(五)具備管理能力。(六)良好的溝通與表達能力;二、個案中階主管重視於工作任務的達成,在於落實管理與方法的使用仍有加強的空間;三、工作分析結果應用於教育訓練課程設計上並因應組織需求著重於溝通表達訓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