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永年寫的 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 和蕭葆羲的 風工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能效等級(Energy Efficiency Index)是表 - 中文百科知識也說明:空調能效標識的信息包括:產品的生產者,型號,能源效率等級、能效比、輸入功率、製冷量、依據的國家標準號。 不同等級分別由不同的顏色和長度來表示。最短的是深綠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人民 和五南所出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衛生系碩士班 陳文欽所指導 林志憲的 校園空調系統之節能因素探討 (2020),提出能源效率等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能源效率、冷氣機、耗能密度、國民小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碩士班 蔡尤溪所指導 杜昕倫的 高效能全變頻具需量管理之氣冷式空調冰水機系統之研發 (2015),提出因為有 調、變頻控制、冰水主機、需量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能源效率等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區分節能等級汽車標示能源效率7/1上路 - 車訊網則補充:以「柴油休旅專業品牌」SsangYong雙龍汽車為例,即以其能源效率等級排名坐擁一二,搶攻實踐節能與愛地球的準車主注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能源效率等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

為了解決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作者鄭永年 這樣論述:

本書從中西比較的視野,探索了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歷史及當代演變,並以“制內市場”的總體框架來揭示中國的國家和市場的關係。本書提出,“制內市場”是一種在中國的漫長歷史中不斷演進的政治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中,市場北非自主的、自我調節型的秩序,而是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秩序的組成部分,服從于國家治理的規制。 具體體現為一個三層市場共存的等級制的結構:底層的自由市場經濟,頂層的國家資本,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相互作用的中間地帶。作者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球化,中國國家、市場和社會之間的內部平衡不但關係中國自身未來的前景,也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鄭永年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席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羅特裡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外部關係研究。已經出版英文學術專著9部,包括《技術賦權》(斯坦福大學出版社)、《中國的行“為聯邦制”》(世界科技書局)、《全球化與中國國家轉型》(劍橋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發現中國民族主義》(劍橋大學出版社)等。主編中文學術著作數十部,包括《中國模式》《保衛社會》《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和《貿

易與理性》等。 導論 / 00 中國和市場經濟 / 00 中國和資本主義 / 00 中國及其當代經濟奇跡 / 0 研究計畫和主要觀點 / 0 本書的結構 / 0   第一部分 理論   第一章 市場、國家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中國 / 0 西方的國家與市場 / 0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 / 0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的歷史性 / 0 現代工業資本主義 / 0 凱恩斯主義 / 0 新制度經濟學 / 0 發展型國家理論與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 / 0 結語 / 0   第二章 制內市場:一個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 0 中國的國家和經濟 / 0 帝制時期中國國家和經濟的話語論述 /

0 “兩種市場”概念 / 中國的市場和市場體制 / 結語 /   第二部分  歷史   第三章 帝制中國的國家和市場 / 帝制國家、家庭和市場 / 帝制時期政治經濟的常態與非常態 / 自治和統治 / 帝國經濟秩序的再造 / 結語:帝制經濟秩序的理想與現實 /   第四章 現代中國政治經濟的起源:地緣政治、大眾動員和國家構建 / 地緣政治、國家構建與現代中國政治經濟 / 晚清的危機與地方改革:1840—1895年 / 晚清“新政”的國家構建實驗及其後繼者:1895—1927年 / 党國的崛起與南京政府的10年:1920—1937年 / 全面抗日戰爭和動員經濟的年代:1937—1953年 / 冷

戰時期動員經濟的轉型:1953—1979年 / 結語:當代“制內市場”經濟體制的起源 /   第三部分 當代機制   第五章 基層資本和市場化:當代市場改革的動力 / 當代市場化 / 從邊緣成長起來的市場:1978—1994年 / 全面市場化:1994年以來國家主導的市場改革 / 當代中國的市場化及其限度 /   第六章 中間地帶:國家和私營企業之間的紐帶 / 當代私營企業的來源 / 夥伴關係模式:作為先行者的私營企業 / 國家代理模式:國家作為主導行為者 / 國家吸納與主導的機制 / 結語 /   第七章 貨幣體制:財政和貨幣改革及其限度 / 貨幣化:改革和結構變革 / 打造一個新的宏觀經濟

結構 / 1994年後的地方金融與現金紐帶 / 結語:貨幣在“制內市場”體制和中國社會中的媒介作用 /   第八章 國有資本:央企和經濟主導 / “家庭自留地”理論和國有部門 / 國有企業改革 / 央企的擴張 / 作為財政體制的央企 / 作為政治行為者的央企 / 作為經濟行為者的央企 / 央企的監管困境 / 結語:國有企業與國家主導的動力 /   總結 / “制內市場”的社會後果 / “制內市場”與中國政治體制 / 全球背景下的“制內市場”體制 /   注釋 / 參考文獻 / 索引 / 483 譯後記 / 498   本研究試圖重新思考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前提。我們認為

,中國的政治經濟學被西方嚴重誤解,並且這種誤解在中西方的學者和決策者當中造成了各種形式的困惑與衝突。因此,對一些概念進行徹底的重構,將有助於澄清對中國的看法和誤解,從而促進我們對中國的認識和決策。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考察政治與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繫,將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概念化。雖然我們常常論及中國的歷史經驗,但主要關注的是當代中國。在方法論上,我們對問題的研究採取了實證的方法,即探討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如何演變的,現在又是如何運作的。 在中國研究領域,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歐洲和北美,學者們提出了諸多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理論,用來解釋西方經濟發展和增長的漫長

歷程。近代以來,中國開始接觸西方列強,中國學者逐漸接受了諸如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等“標準”的西方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理論,並將其用於解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增長。然而,他們的解釋始終存在問題和誤導。2我們認為,要解釋中國,必須基於由中國自身的經驗提煉出來的科學概念和理論,就像西方學者基於西方經驗提出他們的概念和理論那樣。 雖然中國歷史悠久,但中國學者並沒有像西方學者那樣,提出一套系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儘管如此,中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裡,踐行著不同形式的政治經濟體系,在這一點上,中國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對於政治經濟理論家和政策分析家而言,將中國政治經濟的實踐經驗概念化,是一項重要的學術探索。而當代中國的

轉型歷程已經超過30年,中國是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最大實驗場。有鑑於此,這一努力將整體上為政治經濟學的各個重要研究領域提供新視角,特別是為中國國家和經濟的研究提供新視角,進而提高和深化我們對中國的理解。考慮到有關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這對於政策界而言尤其如此。 在這個時代,所有有關中國崛起的理論問題,都是激烈辯論的話題。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然而,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仍然是個謎。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嗎?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語境下意味著什麼?中國是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個例子嗎?或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

這個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眼中長期效率低下的模式,卻能夠如此有效地應對經濟危機?毋庸置疑,這些問題對理論發展和政策分析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困擾著研究中國的學者們,因為他們發現,很難將經濟學和政治學的主流理論應用於中國。由此,許多國家都不確定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在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回答“中國是什麼”的問題之前,制定有效的中國政策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寫這本書有著雙重動機:其一是求知的欲望,其二是政策考量。多年來,我們一直困惑於有關中國發展的兩個相關的長期爭論,即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長期爭論。我們認為,理解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奇跡及其可能的未來,關鍵在於從理論上分析中國

過去和現在的思想與結構。由於這項任務的緊迫性,我們的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以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當代演變為基礎,對中國的政治經濟進行理論分析的嘗試。 中國和市場經濟 中西之間的首要爭執,事關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這一過程讓人印象深刻。中國不僅成為全球貿易和金融投資的受益者,而且成為似乎擁有無限增長潛力的經濟體。然而,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也引發了中國與西方的衝突。其中,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同意在一定時期內被視為非市場經濟體(NME),期限最長為15年,以期能在過渡期結束前發展成為市場經濟體。中國

領導層希望以此展示其推動中國成為市場經濟體的決心。在世貿體系下,受到反傾銷調查的國家被分為“市場經濟體”(ME)或者“非市場經濟體”。儘管俄羅斯在2002年就被美國認定為“市場經濟體”,但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柬埔寨、哈薩克斯坦、越南仍被留在了“非市場經濟體”的陣營中。中國被歸類為“非市場經濟體”的後果是,在反傾銷調查中,世貿組織不會使用中國製造的出廠價格來計算最終出口產品的公允市場價值,而通常會使用來自像印度這樣的“替代國”的價格資料進行計算。這種運用“替代國”資料進行計算的做法,常常導致對中國出口企業不利的裁決和更高的反傾銷稅。在許多情況下,選擇“替代國”是偏見的一個重要來源,它往往被各國當成

一種便利的工具,以對付國內競爭對手施加的政治壓力。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並改革其法律制度以來,中國放寬了經濟體制,從而使得經濟活動大幅增加,自由貿易出現空前的增長。對於中國而言,市場經濟地位事關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反傾銷案件,具有重要意義。不難理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許多年裡,中國領導人在與歐美領導人會面時,總會敦促他們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然而,從西方的角度看,由於中國還遠未成為西方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因此它還不應被賦予市場經濟地位。3在中國,國家仍然是經濟決策的最終權威,市場在很多領域依然未能發揮調節經濟的作用,這些領域包括界定不清或缺乏保護的產權、過時的勞工制度、對

金融體系的持續控制、貨幣波動,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其他方面。中國採取的所有這些形式的控制和監管都抑制了企業活動,阻滯了經濟增長。 在所有這些問題領域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尤其引發了海外觀察家之間的持久爭論,並且成為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顯著標誌。的確,中國國有企業的龐大規模和覆蓋範圍,使得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獨樹一幟。也正是由於這一龐大部門的存在,而非其他因素,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才被貼上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標籤,即由國家開展商業經濟活動,但卻以資本主義的方式管理和組織生產資料。這種國家資本主義制度時常招致海外的審查和國內的批評。時任麥肯錫諮詢公司上海辦公室主任的華強(Jonathan Woetzel

)在2008年的一份麥肯錫報告中寫道: 多年來,西方一直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中國國有企業。有人持懷疑眼光看待這些滲透者。例如,中國鋁業公司近期斥資數十億美元購買力拓股份,這筆交易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計畫收購澳大利亞資源的擔憂。還有人將國有企業視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打手:它沒有私營企業的聰明才智,但有很多“肌肉”。這些人認為,國企雖然是失敗的經濟實驗的遺物,但它仍然主導著國民經濟,控制著自然資源、公用事業和許多其他重要的部門。國企的實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其與執政的共產黨和政府之間的關係,讓其夥伴和競爭對手不得不停下腳步。 儘管國內外許多人都積極敦促中國進行大規模且系統性的民營化舉措,從而大幅縮

減國有部門,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改革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得到了加強而非削弱。在中國,許多人都認為,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優勢而非劣勢。國有企業一直在履行私營企業無法承擔的許多關鍵職能。例如,國家利用國有企業來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平衡被視為貪婪的私營企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利用它們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如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與此同時,國有企業被指責在履行這些職能的同時,也存在著經濟效率相對低下、過度擴張和政治利己主義的問題。 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就中國是否應該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西方未能達成共識。歐美世界就這一問題辯論了多年,一直爭論不休

。從戰略角度來看,有些人認為,雖然中國尚未成為“自由市場”,但是通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西方能夠對中國展現出一種歡迎的姿態,希望中國向更加自由和繁榮的正確方向邁進。西方需要推動中國實現經濟自由化,強化全球範圍內的競爭。 在中國內外,那些認為中國應當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人,提出了一些有說服力的觀點。這些觀點包括:第一,政府除了在少數戰略經濟部門(如銀行、電信、交通和能源,這些部門的國有化在許多其他市場經濟體裡也是常態)中擁有主導權外,中國絕大多數其他行業都充滿競爭,數百家企業參與其中且利潤微薄。第二,中國的民營化是漸進式的。徹底的民營化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西方應該承認中國在市場自由化方面的發

展。第三,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可能會阻礙西方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中國促進了西方財富的增長,而中國的出口行業也由於自由貿易而欣欣向榮。換言之,自由貿易使社會6變得更好,而保護主義則使其更加糟糕。第四,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是出於政治考量。這不僅荒謬,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歧視性。西方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體,而願意承認俄羅斯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這不能不說是雙重標準。 在那些支持和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觀點背後,不難發現相似的邏輯——用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的話來說,中國將變得“更像我們”。親中派認為,更自由的中國政策將使中國變得更加自由;反中派則認為,更

強硬的中國政策將迫使中國變得更加自由。事實上,中國一直都被視為一個後社會主義的轉型經濟體,或處於轉型期的半市場經濟體。 在加入WTO近20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已經從資本短缺狀態轉變為資本剩餘狀態,其資本力量已在全球範圍內崛起。儘管對中國而言,市場經濟地位已不再重要,但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繼續對國家資本的性質提出質疑。例如,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試圖說服11個太平洋國家加入“新一代”的貿易協定,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如果當時TPP成功締結,這將是自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杜哈回合談判破裂以來最為重要的貿易倡議,因為它將把最大經濟體中的兩員(美國和日本)捆綁

在一起,組成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比重40%的陣營。TPP排除了中國,但卻包括了越南,這是一個刻意的舉動。事實上,TPP是美國對亞洲的“貿易再平衡”。外界預計,中國可能會被迫進行經濟改革,以便在晚些時候加入TPP。和之前一樣,西方的目的是促進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人們可以預測,只要中國的經濟制度不效仿西方,這樣的博弈將來還會繼續下去。 因此,對於學術界而言,中國是否會成為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體,這一問題仍然非常重要。中西方的學者和決策者的共識是,中國的經濟轉型過程是一個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過程,7分歧在於這一轉型將會有多徹底。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而計畫扮演的

角色越來越弱。但我們可以提出兩個概念上的問題:其一,中國國內外的學者和決策者理解市場經濟的方式一樣嗎?其二,中國的市場是否正在變得與我們在西方所看到的類似?如果將這兩個問題放入 “大分流”的爭論中,我們就能進一步質問: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上,中國和西方最終是否會殊途同歸? 從經驗上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相當肯定的:中國不會變成我們在西方所看到的那種市場經濟體。例如,儘管中國在向市場經濟體轉變,但國家一直強調,國有企業應當在國家經濟結構中佔據核心地位。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會上通過了近20年來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檔,國有企業的這一地位再次在檔中得到印證。領導層堅持強調市

場化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但也重申了公有制是中國獨特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支柱”和“基礎”。因此,我們必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來:什麼是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答案,我們將繼續誤解中國。  

能源效率等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適合在城市輕旅行的Škoda Citigo推出新造型:在敏捷動感外,又增添些許時尚新科技,讓這款歐洲最佳城市小車(Best City Car)車主感受到在城市裡開車是享受!

以「城市悠遊」為名,3597mm車身長度、1645mm的寬度以及1478mm的高度是Škoda旗下迷你小車Citigo的車身尺碼, 而打造出令人驚豔的室內空間向來是這個品牌獨到之處:2420mm的長軸距幾乎可與小型車級距媲美,即便容納四名乘員仍可享有不錯的乘坐舒適性,且行李廂容積達到251公升 (後座椅背覆倒時可達959公升);對於一款身長不到3米6的城市小車而言,其空間表現著實可圈可點。

Citigo所搭載的動力引擎為一具1.0 MPI自然進氣三缸引擎,擁有75hp/6200rpm之最大馬力以及9.7kgm/3000rpm之最大扭力,並搭配五速單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0~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14.9秒,最高極速為173km/h,足敷日常用車需求。至於車主最在意的油耗表現部份,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所公佈的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其油耗測試值為20.1 km/l、能源效率等級為一級!安全向來是Škoda讓人稱頌之處,Citigo雖然是款迷你小車,但所端出的安全配備仍極具誠意:雙前座正面與側面氣囊、ESC電子行車穩定系統、Hill Hold Control陡坡輔助系統、DSR 駕駛轉向穩定輔助、MSR 引擎循跡控制等,都已成為Citigo標準配備。

全新Citigo在外型方面針對車頭水箱罩以及頭燈進行微整型:水箱罩造型修改成符合家族的水晶切割特質、霧燈從先前的圓型改為方型並整合進下氣壩之內。再加上引擎蓋上的鈑痕,雖然只是微幅動刀,但卻將整體質感攀升至更為敏捷動感,而成為標準配備的LED日間行車燈更將Citigo的城市悠遊轉化為一種時尚享受。當然,增添的三幅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也成為行車輔助的最佳利器。

多款鮮豔大膽的車色選擇、俐落流暢的外觀造型,Citigo挾著其簡潔俐落的車身線條、穠纖合度的車室空間、撙節有方的經濟效益以及毫不妥協的安全配備成功吸引年輕族群的青睞,更被英國What Car?雜誌推選為2017年度的最佳城市小車 (8,000~10,000英鎊級距Best City Car)。Škoda Taiwan特地為這款歐洲最佳城市小車推出上市驚喜價NT$49.9萬,並限量200台。在此同時,為慶祝Škoda行銷策略夥伴Lamigo球隊再次奪下2017年職棒總冠軍,Škoda亦端上限量30台的Citigo榮耀特仕版,慶祝優惠價NT$50.9萬!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校園空調系統之節能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作者林志憲 這樣論述:

台灣地區能源大多仰賴國外進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能源發展更為嚴峻的挑戰。現今夏季氣溫屢創新高,新竹市於國民中小學校皆規劃與安裝空調設備,但也連帶造成電力消耗與電費增加。本論文係針對新竹市某國民小學校用電表現以「外部因子」如溫度、日照、雨量、濕度及降雨日數,「內部因子」如冷氣機能源效率分級、形式及廠牌,進行探討如何選擇節能的空調設施與進行節能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EUI值顯示在學校總樓地板面積維持不變情況,但學生與班級數逐年增加,使該校耗能密度基準與實際用電量狀況有增加之趨勢,2020年之6月、7月及9月用電量攀升,對照2018年及2019年同期用電量,結果發現7月成長幅度最大,分別為69.5

4%及58.60%,可見空調設施對校內用電影響極大。於探討學校用電量與其他因子相互關連性,外部因子的影響以溫度呈現高度相關性,日照呈現極弱相關性,而其他因子則無相關性。內部因子的影響,冷氣機能源效率等級影響為最大,分離式冷氣機較單體式冷氣機減少耗能幅度較大,依樣本學校所選用之冷氣機廠牌與其他廠牌進行耗能比較,僅一家廠牌較樣本學校廠牌能源耗用較低,可見採購具相當的正確性。於學校整體年度用電量影響的探討上,雖冷氣機能耗較大,但學校內仍有許多老舊設備,例如:照明、單槍等設備,舊式耗能設備仍以「更換耗材」替代「更新設備」,建議學校舊式耗能設備進行全面檢視,並逐步汰換具有環保標章或能源效率第一級之設備,

進而達到降低耗能之目的。目前能源耗用依照學校特性以EUI為用電量的參考值,本研究建議除了依學校EUI值外,應可加入班級數及冷氣機數量計算學校合理用電量,作為後續用電量表現之評估指標。

風工程

為了解決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作者蕭葆羲 這樣論述:

  風為自然環境中無處不在的現象。無論是強風或弱風,對於建築物或橋梁等工程結構物安全、風災、海岸或乾旱地區飛沙、風能、都市風環境舒適及安全性、空氣污染擴散、都市熱島效應、建築通風、運輸載具與體育運最佳氣動力,舉凡與風作用等相關問題,皆屬風工程問題範疇。如何掌控與解決問題,經過多年來國際間各國學者專家努力研究,應用理論分析、風洞實驗模擬、現場調查以及計算流體力學等方式建立解決問題模式,使得風工程逐漸成形為一門跨領域綜合性學科。

高效能全變頻具需量管理之氣冷式空調冰水機系統之研發

為了解決能源效率等級的問題,作者杜昕倫 這樣論述:

本研究開發可因應需量而控制之空調系統,以空調需量作為最佳化節能運轉策略。在機械設計方面本研究所開發之8.5 RT主機採用雙聯壓縮機、雙聯冷凝風扇、雙迴路熱交換器及外氣風機,因應不同空調負載下達到高效率,加上變風量系統(VAV)、變流量系統(VWV),及以可依據需求端之監側值,將之演算成需求量,全面控制達到高效率運轉;以分散式中央空調系統概念,進行各空調區域各別需量控制,達到節能與維持良好的室內環境品質。本研究透過耗能參數監測,改變空調送風量、送風溫度、冰水流量、空調主機冷媒流量、外氣量到空調主機散熱風機運轉頻率,滿足需求量下達到最佳的節能成效,研究成果已呈現在實用上。 本研究利用系統性

能因子及部分負載綜合係數(IPLV)評量系統性能,及計算整體系統動態能源效率。本研究可以根據節能效率等指標,使得所研究之雙聯變頻冰水機,測試得高於政府標準30%的節能效率。本研究所測得的IPLV與美國標準相較約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