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性噪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衝擊性噪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淨修寫的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Bilsom Viking 防音耳罩V3 - 賽佛數位行銷有限公司也說明:... 貝之衝擊性噪音或一百十五分貝之連續性噪音;對於勞工八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超過八十五分貝或暴露劑量超過百分之五十時,雇主應使勞工戴用有效之耳塞、耳罩等防音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黃玉立所指導 邱俊錡的 變動性噪音暴露評估與危害控制預防策略研究 (2019),提出衝擊性噪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衛生、噪音、作業環境監測。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 趙金榮所指導 羅崧豪的 噪音環境下之工作表現、生理訊號及心智負荷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噪音、警示音效、心率變異性、膚電反應、NASA-TLX心智負荷量表的重點而找出了 衝擊性噪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心長期的噪音,讓你則補充:因其懷疑該異常與. 作有關,故至職業醫學科門診. 就醫諮詢,經醫師評估其工作. 長期暴露於平均95分貝之連. 續性噪音環境,有時甚至處於. 有衝擊性噪音(120~130分貝).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衝擊性噪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的問題,作者陳淨修 這樣論述:

  本書為針對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考試所撰寫之專用書籍,各章皆附有相關考題,書末收錄歷屆試題可供練習並掌握命題趨勢,同時附有解答,方便自學讀者研讀應考。   全書共九章,第一章為物理性作業相關法規,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紹溫濕環境認知、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紹噪音之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八章至第九章則特別針對通風監測及照度監測,分別介紹其基本概念、實驗步驟及結果討論。   物理性危害因子為職場中普遍存在之危害,包括極端溫濕環境、噪音、振動、採光照明、輻射、異常氣壓等,尤其是高溫危害及噪音危害更常見於勞工之職業病中。為改善物理性作業環境,政府規定該等作

業環境需定期委由持有甲級或乙級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人員實施量測,以作為診斷、評估、改善作業環境之依據,確保勞工之身體健康;因此,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相關證照考試,長久以來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證照之一,對於求職或升職,皆有極大的加分效果。   第八版除了更新資訊及勘誤修正外,主要增加109~110年度相關證照考題,想要事半功倍、順利取得證照的人,本書絕對是您最佳的選擇。  

變動性噪音暴露評估與危害控制預防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的問題,作者邱俊錡 這樣論述:

高噪音的場所容易干擾口語溝通,長期暴露於噪音下還可能造成包括疲勞、緊張、聽力損失等身心危害,是工作場所中常見的重要危害因子。現行法規對噪音工作場所訂有容許暴露標準,透過定期實施作業環境監測,評估勞工的噪音暴露是否過量,並透過聽力保護計畫,進一步預防勞工的噪音職業危害。現有的噪音作業環境監測,是以日時量平均音量或全日噪音劑量為主要評估指標,鮮少針對工作場所噪音的變異性進行探討。近年來許多製造業由轉型為客製化生產線,工作場所級勞工的作業型態可隨著訂單內容而有高度變異,這些職業暴露的變異性,僅以半年一次的作業環境監測結果進行評估,是否恰當,有待商榷。本論文以南部某金屬加工廠員工的噪音職業暴

露為例,探討變動性噪音暴露評估的問題與挑戰。該廠提供客製化的金屬加工處理服務,每日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及處理件數隨每日訂單內容數量而異。初步評估時發現現場噪音量偏高,各作業區短時間平均音量為72.1 – 93.6 dBA之間,一秒最大音量88.7 – 111.3 dBA,瞬間最大音量則高達131.7 dBA,作業期間有間歇性的衝擊性噪音。進一步選定噪音量較大的作業區進行連續測量及工作項目記錄,結果顯示在噪音量較高的剪床區,衝剪作業期間平均音量在72.9 – 94.2 dBA之間,裁切較大鋼板時音量較高,瞬間最大音量也高於130 dBA。比較處理工件類型及測量得噪音量時則發現,加工不同大小、厚薄金

屬工件時,所產生的音量也有差異,厚鋼板加工時產生的均能音量(76.2 – 93.6 dBA)略高於薄鋼板(77.0 – 90.0 dBA)。將現場工作紀錄與噪音量測結果比對之後,依照單日工作項目、實際處理件數及單一工作項目進行期間的音量變化,分別推估個別工作項目進行期間的音量及單件處理時間的機率分布,以此推估每日因加工作業而接受的噪音暴露劑量,並另外收集六天的現場工作紀錄及噪音劑量量測結果進行比對。由於觀察的金屬加工作業產生短暫且間歇的噪音,連續測量結果所得的全日噪音劑量,皆遠低於0.5,以實際作業項目及加工數量推估,所得結果與實測值相近。目前安全衛生法規中,僅規定衝擊性噪音不得高於140分貝

,但並未規範容許發生之次數,而連續監測噪音劑量或均能音量的結果,可能會低估衝擊性噪音的潛在危害,在危害評估及控制預防方面,仍須進一步評估。

噪音環境下之工作表現、生理訊號及心智負荷之研究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的問題,作者羅崧豪 這樣論述: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各式產業的工廠都在追求卓越,然而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機具設備的運作卻會同時產生出令人不適的聲音,就是所謂的噪音。長期處於噪音的環境下,除了對聽覺能力與心理健康方面有所影響外,也會造成注意力降低,增加判斷的失誤率與反應遲鈍的情形發生。而噪音不僅對人體有影響外,也會因生理狀況而帶動情緒上的影響。不同的聲音會使人的生理有不同的反應出現,聽音樂可以放鬆身心,而噪音會造成心境焦慮、煩躁等情況。本研究探討在戰情室中出現的噪音分貝級數大小以及警示音效的提醒對人員之工作表現是否有影響。藉此評估現今戰情室中的環境是否能夠使人員達到最佳化的工作成效。本研究以雷達模擬介面結

合戰情室環境噪音模擬,每人進行每次為時2分鐘之實驗作業,共計6次,探討受測人員在兩個自變項:不同的噪音分貝級數大小( 40 dBA、70 dBA、100 dBA)、是否有警示音效(有提醒、無提醒)下,對雷達介面威脅通報之生理指標數據、NASA-TLX心智負荷以及績效表現等依變項之影響程度是否顯著。本實驗受測者共計23位,包含男性12位、女性11位。依變項為: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膚電反應(Galvanic Skin Response)、NASA-TLX心智負荷量表、績效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在雷達介面威脅通報實驗中,受測者在實驗階段的精神狀態明顯高於休息階段

,呈現顯著差異。在實驗狀態會因心理壓力增加而導致績效正確率增加,換句話說,因壓力的增加使專注力提升。其餘因子雖未達顯著差異,但皆有影響程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