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衣裳注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琦寫的 大耳兔搞發明:會飛的衣裳(注音全彩美繪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個「裳」字,不少人都讀錯了!也說明:酈道元寫的《三峽》中就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句子。這裡的「裳」讀作cháng,而不是shang。本義指裙子,文中泛指衣裳。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 黃陶陶所指導 吳佩蓉的 林芳萍兒歌在國小語文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楓樹國小二年二班為例 (2010),提出衣裳注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林芳萍、兒歌、修辭、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趙林所指導 吳宜婷的 海峽兩岸當代創作兒歌研究(1945--2000) (2005),提出因為有 兒歌、創作兒歌、臺灣兒歌、臺灣創作兒歌、大陸兒歌、大陸創作兒歌、海峽兩岸、兒童詩歌、童謠的重點而找出了 衣裳注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清平乐李白云想衣裳注音 - 小泡百科网則補充:清平乐李白云想衣裳注音最新消息,还有清平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清平调李白云想衣裳,清平乐其三李白注音版等内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衣裳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耳兔搞發明:會飛的衣裳(注音全彩美繪版)

為了解決衣裳注音的問題,作者趙琦 這樣論述:

在美麗的樂樂村,有一群可愛的動物伙伴們,還有一位會搞發明的大耳兔先生,於是,這里有了許多讓人着迷、耳目一新的神奇發明——有了晴天花,太陽馬上露出笑臉;變顏色的電話能夠聽出真話假話;果果圖書館里有吃出來的學問;美夢枕頭會讓大家做美麗的夢嗎;好習慣帽子、看到心里的眼鏡、大膽氣球給大家帶來了哪些改變;小青哇呱呱有一個彩色的夢,兔子白白幫他實現了冬天看到雪花的願望……這些看似新奇夢幻的發明,也許在未來都可以實現。祝願開動腦筋的小讀者,把書中大耳兔先生的發明,變成明天的現實。 001 / 泡泡猴講故事014 / 故事口袋里的故事泡泡026 / 唱歌的花園(上)034 / 唱歌的花園(

下)042 / 冰塊里的歌聲(上)051 / 冰塊里的歌聲(下)060 / 會飛的衣裳(上)068 / 會飛的衣裳(中)078 / 會飛的衣裳(下)084 / 天空中的小伙伴097 / 樂樂村飛行大賽(上)105 / 樂樂村飛行大賽(下)113 / 發明家問答114 / 答案115 / 發明家記錄116 / 好書推薦

林芳萍兒歌在國小語文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楓樹國小二年二班為例

為了解決衣裳注音的問題,作者吳佩蓉 這樣論述:

根據研究者多年在低年級教學經驗,察覺到學生對課本中的兒歌有學習興趣。在教授的介紹下,接觸到林芳萍的兒歌作品,《月亮船》和《蜜豆冰》充滿童趣,蘊藏了豐富的想像力,所搭配的律動CD,具有活潑的音韻和節奏感。透過張馨之《林芳萍兒童詩歌與兒童散文研究》的論文研究,更加認識林芳萍兒歌作品,其中對作品的修辭做了完整的分析。研究者希望透過林芳萍兒歌的教學,培養低年級兒童欣賞兒歌的興趣,以及認識兒歌常用的修辭和押韻,並能進行兒歌的仿作及創作。本研究是採行動研究法來進行。研究者即為教學者,以楓樹國小二年二班學生共三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三個月、每週二節課的教學實驗課程。教學設計將兒歌課程共分為遊戲歌、知識歌

、生活歌和抒情歌四大類,並以反復、疊字、譬喻、擬人、排比、摹聲、摹色、頂真、層遞、回文以及押韻(語音的修辭)等十一種修辭方式進行教學,並設計各類修辭法學習單和兒歌仿作單練習。主要教材為林芳萍兒歌,兼採用與課程相關,且兒童熟知的兒歌做為輔助教材,如〈蝴蝶〉和〈小胖小〉。本研究教學活動如下:一、各單元教學均採用「兒歌律動」方式,讓學生朗讀、肢體運動,了解兒歌的節奏;二、利用「角色扮演」,進行〈騎車〉單元教學,讓學生扮演騎車者、風和太陽,呈現騎車時的景象;三、使用「捏黏土」代替「搓湯圓」,讓學生體驗做中學的快樂;四、運用「影片欣賞」,觀賞啄木鳥和小小蛇的活動情形;五、運用「影片欣賞」,觀看竹子的生長

過程;六、進行「分組比賽」找韻腳字;七、進行「有獎徵答」,練習「譬喻法」;八、經由「「分組兒歌仿作或創作」和「個人兒歌仿作或創作」,檢視兒歌教學的成效。本研究兒歌教學成效如下: 一、藉由寓教於樂的動靜態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兒歌濃厚的學習興趣;二、藉由兒歌律動和找韻腳分組比賽,讓學生認識兒歌的押韻特色,及學會國語字典查韻腳字;三、藉由兒歌內容的修辭分析,及學習單的練習,讓學生認識了常用的修辭,如疊字、反復、擬人、摹聲等;四、藉由兒歌仿作或創作,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並發現低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創作兒歌,並有部分兒歌作品具有創意與想像力。

海峽兩岸當代創作兒歌研究(1945--2000)

為了解決衣裳注音的問題,作者吳宜婷 這樣論述:

海峽兩岸的創作兒歌發展,已近六十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兩岸使用相同的語言與文字,創作同一種藝術作品。然受限於政治因素,無緣切磋,直至1987年之後,才得以交流互動。本論文以同一語言的兩地兒歌為素材,期能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內容與風格特色。 本論文從作家研究、內容、形式、發展、出版情況等各種現象,利用文學研究的方法和其他相關學科,如教育學、社會學、美學等不同的觀點輔助研究,期待通過此一分析比較,可以了解兒歌文學在同一時代、不同地域,所表現的特色。對於海峽兩岸兒歌提出審美判斷,分析作品背後隱藏的意涵,以及這些作品所呈現的價值。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

究範圍、研究方法與名詞釋義。第二章為臺灣的創作兒歌,將其發展分為四期,並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反映臺灣創作兒歌的特色。第三章為大陸的創作兒歌,將其發展分為四期,並探討十五位作家的作品,以展現該地創作兒歌的特色。第四章為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內容分析,介紹兩岸兒歌的類別、特徵、價值。第五章為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形式分析,介紹句式、押韻、描摹技巧。第六章為結論,希望能夠維護兩岸創作兒歌資產,更希望下一代能夠在吟誦兒歌的同時,體會兒歌之美、語言之美。 本文探討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現況,並與傳統兒歌兩相對照,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變遷情況。多年來,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在理論發展、社會變遷…等諸多因

素上,多少影響創作兒歌的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創作兒歌集的創作與出版,也與整體社會發展相關,並可詮釋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趨勢,呈現創作兒歌的豐富性。希冀本論文的探討與論述,能夠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