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漢澄寫的 醫療不思議(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和汪漢澄的 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心臟裝支架英文心臟支架手術的英文是什么?_百度知道翻譯此網頁也說明:,目前冠心病治療的主流為氣球擴張術與裝設冠脈血管支架為主。心臟支架的演進從1995年裸金屬支架,其中2條輕微塞了,鎳鈦合金或鈷鉻合金,是一種在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有的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學院博士班 許碩芬、林靜香所指導 潘麗馡的 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研究 ~以DRG心臟疾病為例~ (2019),提出裝心臟支架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診斷關聯群制度、醫療成本、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PTCA)、心律調節器裝置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江慧珣所指導 洪珮真的 智慧健康雲介入於冠狀動脈疾病病人之疾病自我管理、生理指標及生活品質之成效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冠狀動脈疾病、遠距照護、電子醫療、人工智慧、自我管理、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裝心臟支架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心臟支架後遺症 - Exuwu則補充:醫師說心臟需裝支架. ... 找到了心臟裝支架後遺症相关的热门资讯。 ... 心導管支架英文支撐架英文精采文章支撐架英文,心導管手術費用,心導管手術的危險性,心血管支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裝心臟支架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療不思議(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為了解決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作者汪漢澄 這樣論述:

不可思議的大眾趣味醫學科普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資深神經科醫師 汪漢澄 書寫我們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醫療不思議》全書含括「身體的故事,疾病的故事,醫療的故事」三部分。 專業醫療人員看了,驚覺原來醫學上的所學,有這樣的歷史緣由與典故; 一般大眾讀了,理解原來與我們習習相關的醫療方法與疾病,竟是這樣演變來的…… 這是一本說故事的書。 醫學看似一種比較嚴肅的學問,但在學習以至於鑽研醫學時,我發現到處都是精彩的故事,等著有人來說。這些故事講給醫學的專家或學生來聽,想必別有會心,但就算是外行人聽著,應該也會覺得有益有趣。我寫這本書,就是希望擔當這麼一個說故事

人的角色。 醫學相關的故事,不外牽涉到人的身心,人的疾病,以及醫學的本身這三個面向,因此它們就構成了這本書的主題。                                            ——汪漢澄 我們身體上的許多部位,原來都與傳奇典故有關 ‧今天歐美的長度單位「英尺」,英文是「foot」,腳的英文也是foot。為什麼?因為包括英國在內的古代歐洲,真的就是把人的一隻腳的長度,當作一個測量單位。一尺就是一隻腳的長度。 ‧我們的小腿後下方,有一條連接小腿肌肉與後腳跟的肌腱,稱作「阿奇里斯肌腱」(Achilles tendon),這個器官的命名,原來是源自古希臘神話中的大英雄

阿奇里斯(Achilles)傳奇的一生。 ‧人體大腦中的蜘蛛網膜(arachnoid membrane)因為長得像蜘蛛網而得名,那麼其中的「arachnoid」這個字,是打哪兒來的呢?它又與古希臘女神雅典娜有什麼關係? 這些疾病的命名,原來是這樣來的 ‧酒精戒斷引起的癲癇叫「酒癲癇」,但為什麼它非要叫「蘭姆酒癲癇」,而不叫「威士忌癲癇」、「白蘭地癲癇」……其實它與「糖」有著很大的關係。 ‧春藥的英文是「aphrodisiac」。Aphrodisiac這個字的來源,竟然是希臘神話裡的愛神維納斯(Venus)!   ‧為什麼人體病變、醫療器具,或是樂器,只要是個長長中空的構造,都以「Syr

inx」這個字來命名?原來它與神話中漂亮的水精靈席琳克絲(Syrinx)的悲傷命運有關。 人類醫療史上,竟然有這麼千奇百怪的趣聞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人體解剖的熱衷與狂熱,遠超乎現代人的想像。在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醫學院裡面,廣設有「解剖劇場」(anatomy theater),座位有點像大音樂廳或劇院的設計,一層層的好多座位。每次有屍體解剖時,都會引來動輒數百人入場圍觀。 ‧在古代,有哪些你無法想像的荒誕醫療行為? 歐洲古代的醫生不管碰到什麼病人,二話不說就是放血。華盛頓只因為一個感冒,就被當時的名醫放血而亡。其他還有吃「蛔蟲餐」保持曲條;相信病人吃掉或塗抹屍體的一部分

,可以吸取其中的「靈力」的「屍療法」;以及用來治療口吃的「半舌切除術」…… ‧全系列的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中,到處都是醫學的影子,總共出現超過60種疾病,30個醫學專有名詞,30多位醫生,20多種藥物。 一百多年前,由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這位醫生,根據約瑟夫‧貝爾(Joseph Bell)那位醫生為藍本,所創造出的福爾摩斯的科學辦案法,即使到了今天,對醫生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啟發。 …… 人文與醫學交互激盪的漫長過程中,累積了許多有意思的印記或標誌。古人命名醫學的事物,經常借用神話中的某一段傳說,歷史上的某一件事,或是文藝作品中的某一個角色,渾然天成,饒富趣味;這些

散見於各種病名、症狀、徵象,或者解剖構造的語彙。它們吸收著人文與科學的雙重養分繼續生長,與時俱進,成為現代醫學很重要的部分。 醫療與疾病的蹤跡,並不只出現在醫院、教科書、或醫學史。在歷史、藝術與文學裡面,也經常可以窺見它們的一鱗半爪,許多繪畫、雕塑、小說、詩歌,或是劇作,曾經描繪過去某些疾病患者的外貌特徵,或是當時的治療方式,這些古代的醫療實況,就隨著經典作品跨越了時光的洪流,為現代人帶來珍貴的資料與無比的樂趣。 隨意選定一種疾病或一個醫療理論,逆著時間往上追尋,就可以看清我們所認識的醫學並非天經地義,而是歷經了先人的許多誤會、迷信,甚至笑話,而後憑藉著不斷的努力探求改變,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 資深神經科專業醫師汪漢澄,閱讀豐富,喜歡講故事。除了醫學專業之外,喜愛各種人文雜學;他以別出心裁、平易近人的方式,從身體、疾病、與醫學的各種命名或病症典故,暢談古今中外與之相關的人物或疾病故事,爬梳出大家不知道的醫學八卦及趣事,信手拈來,既可以讓我們了解有趣的醫療觀念常識,又可以讀到有趣的醫療趣史,兼具知性與感性,讓我們體驗一場不可思議的醫療偵探趣味之旅。 ◎特別撰序—— 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栗光/聯合報繽紛版主編 陳柔賢/第22屆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吳瑞美/台大醫院神經科教授‧台大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科學主任 林靜嫻/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 蘇上豪/心臟外科

醫師‧金鼎獎得主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吳逸如/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部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科資深主任醫師,前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邱銘章/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兼主任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尚文/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 許維志/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病房主任 郭忠豪/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郭鐘金/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曾齡儀/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黃明燦/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黃春木/

台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 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汪醫師的著作即便是完全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來看,也都能樂在其中,但我認為這本書對醫療相關人員來說,更是別具意義。因為學醫的人固然可以從教科書或論文當中汲取到專業知識,但與這些知識相關的一些歷史典故,淵源由來,以至於軼聞趣事,並不是那麼容易見到。汪醫師書中豐富的搜羅考證,在很大程度上幫我們填補了這一段空白,熟悉醫學的讀者在讀汪醫師的這本書時,常常會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的額外之樂。 ——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今日醫療的每一分完善,其實都是由過去十分、百分的教訓裡習得。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以前

我很難產生共感,直到讀了這本《醫療不思議》那一刻,我忍不住放下書,抬起頭,深深吸一口氣,一口「不壞的空氣」:2018年夏天,我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行前必須完成的醫療準備之一,便是服用預防性抗瘧藥。那時候,我評估的是一顆藥多少錢、要吃多少天,將之視作理所當然,但對史前到十九世紀的人們,這一切並非天經地義;事實上,哪怕現代醫學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瘧疾至今依然是威脅,我所擁有的無慮,一點都不理所當然。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過去的醫療,確實是難以想像;然而,我更加是從這本書裡,得到了一個難以表述的閱讀經驗。一次次感到驚奇之外,還有一層層加深對世界與時代的同理。 ——栗光/聯合報繽紛版主編 這本有趣的書《

醫療不思議》,實在應該人手一冊,茶餘飯後輕輕鬆鬆地閱讀,就著午後的陽光,陪著沉夜的寧靜,便會發覺許多神經科學的知識,其實簡單易懂;許多曾經聽過的名詞都有精彩的故事,將它們活靈活現的具象化而深入記憶之中。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台灣神經科醫師細細品味。 ——陳柔賢/第22屆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本書的題目相當多元,從〈身體的度量衡〉(解剖學)、〈古人的麻醉〉(藥理學)到〈歲月中流失的自己〉(失智症),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引人入勝,內容生動活潑,好似在觀賞一部部有趣的醫學電影。除此之外,汪醫師在文章的最後都會附上相關疾病的簡要診斷與治療,讓讀者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神經學的疾病。對於初入醫學領

域的學生而言,真是極佳的床頭書。 ——吳瑞美/台大醫院神經科教授‧台大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科學主任 《醫療不思議》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好書。每個章節都先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作為引子,帶出日常生活或是醫學中我們耳熟能詳卻不知典故的醫學名詞來源,並詳細介紹,以實證醫學的角度將這過去的通俗名詞或更多是古希臘人名,如何演進為目前的醫學用詞,做了精要的演繹。並也列舉與這名詞相關的神經科疾病做介紹。最有趣的是,末尾還會有作者對這歷史故事與人物的見解與反思。這功力,若不是對神經醫學疾病早已多所熟稔,並對歷史人文同時也有深入涉獵的人,是無法寫出這般篇篇精彩的文章!不僅可以讓社會大眾熟悉常見神經醫學疾病,我想對大多

數的醫學生甚至是神經科醫師如我,都會從中獲益良多,並且從享受有趣的故事中,進入汪神醫的醫學世界。 ——林靜嫻/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 若我在醫學系就讀的時候,能夠看到汪醫師的這本書,日子就不會覺得那麼苦悶與無聊,被功課壓的哀聲嘆氣。醫學知識不是只有生硬的理性,更充滿了浪漫的感性,讀汪醫師的《醫療不思議》,絕對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穫。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當醫療發展一旦回溯,它便連結了歷史。麥田新出版的《醫療不思議》,便能讓我們重新認識其中有趣的醫學故事。汪漢澄醫師以其專業的角度,輔以歷史元素來增加可讀性,向大眾介紹一系列醫學相關主題的故事,可說是值得普羅大眾易入手閱

讀的科普醫學好書。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認識汪哥二十年,深知他滿腹經綸,拜讀完這本《醫療不思議》後,才知道他如此學富五車,每篇文章都讓從醫三十年的我驚嘆不已,誠摯推薦您透過閲讀此書的故事,一起來探索醫學的奧妙! ——吳逸如/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部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認識漢澄兄已近三十年,深知汪兄學貫中西,通曉古今。澄兄為人溫雅,每與談話都逸趣橫生,受益良多。同為神經科醫師,對疾病的診斷均需抽絲剝繭,追根究底。漢澄兄不僅思路清晰敏捷,對於疾病歷史來龍去脈,旁徵博引,知識學問之淵博令人佩服。汪兄出此書神經學界不作二人想,此書既有醫學的專門知識,又能夠從中了解中西之神話、

歷史、科學、醫學、文化種種面向。極力推薦大家閲讀此書。 ——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科資深主任醫師‧前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 別以為這只是一本與醫療相關的書,它不只是!作者打破學科的限制,用巧妙的文筆將神話、歷史、心理學、化學、地理學……等相關知識與醫療進行無縫接合,不僅擴充了各學科的相關知識內涵,也讓讀者讚歎:「原來!醫療與生活是如此貼近!」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聽汪醫師娓娓道來講醫學的故事,上窮碧落下黃泉,綜觀古今,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值得對醫學有興趣欲探殿堂奧妙的準醫生、醫學生及大眾閱讀賞析。 ——邱銘章/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兼主任 從希臘神話,講到醫學期刊;從亞瑟王,

說到三寸金蓮;汪神醫寫故事的功力,非凡人所能及也。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 汪醫師由人體器官肘(cubit)、腳(foot)、指(digit)與歷史度量衡及神經、解剖關係出發,行文流暢點出臘羅馬神話與現代醫學詞彙的淵源;器官病變產生藝術傑作或社會大事件,等等。果然是科普好書,文科人讀起來,特別有感。 ——翁佳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專業深湛、博學多識,文字時而幽默風趣,時而譏誚尖利。除醫學專業外,更旁涉希臘羅馬神話,文學、歷史等學門。尤其作者洞悉人性,又夾敘夾議的筆法,使得本書有別於坊間一般的科普醫學史著作。讀之讓人增廣見聞,兼得會心之樂。 ——張尚文/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

一本讓中學生愛上醫學、讓醫學生對神經學著迷的科普巨作。 ——許維志/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病房主任 這是一本內容非常充實的書,完全超出它的篇幅所給人的初步印象。汪漢澄醫師以他對於神經學與歷史的厚實底蘊,以及對於社會人文的深入思惟,以小品文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神經系統的重要運轉邏輯,以及相關的常見疾病。基本上,只要是對於自然與社會科學有些興趣的所有大眾,讀過此書後應該都有心領神會的笑容與收穫。 ——郭鐘金/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簡潔明快的文風,縱橫古今的學養,述說內容雖是醫學人文領域,其實也是科學理性的啟蒙,適合好學深思的讀者熟讀。 ——黃明燦/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

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在時間脈絡中,記述各種案例所透顯的醫學知識、制度、器物或技術,其實就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汪漢澄醫師所說的故事,似乎是醫學如何看待身體、處理疾病,但實際上他傳達了人類如何成就今日醫學的精采歷程。 ——黃春木/台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裝心臟支架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打疫苗 風險族群為什麼不先警示?》
~高金素梅 2021.06.28

6月15日,85歲以上的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可是疫苗施打短短十天之後,卻發生了不少死亡的案例。截至6月24號為止,接種AZ疫苗的人數將近173萬人,接種後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169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在日本,他們從今年二月份開始施打疫苗,直到六月,已經有超過2243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但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到了6月9日為止,總計才196人在接種後猝死。

面對著超過4%的確診死亡率,還有每天不斷增加的疫苗接種死亡人數,台灣人民在沒有充分具體的醫療資訊和警示的情況下,不得不徘徊在希望和恐懼之間,猶豫著該不該施打疫苗。於是,台灣明明疫苗不夠,但施打的人數,卻從先前的每天15萬人,減少到5萬人。

陳時中部長冷漠地說:「疫苗施打利大於弊!」 蔡英文總統只說:「輪到你,就去打。」

但是,一定有很多人想問:
有癌症病史或正在治療癌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精神病和憂鬱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腦和血管疾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手術史、心血管裝有支架的人,可以打嗎?
手術之後還在恢復期的人,可以打嗎?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的人,可以打嗎?
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人,可以打嗎?
有甲狀腺疾病、定期服藥的人,可以打嗎?
懷孕三到六個月的孕婦,可以打嗎?
正在哺乳的媽媽們,可以打嗎?
中重度貧血的人,可以打嗎?
肝炎患者和帶原者,可以打嗎?
剛打過流感疫苗的人,可以接著打嗎?

政府難道就不能為人民著想,有溫度地、有人性地消除人民心中的疑慮,溝通好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研究 ~以DRG心臟疾病為例~

為了解決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作者潘麗馡 這樣論述:

我國衛生福利部自2010年1月1日起在總額支付制度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Tw-DRGs),作為住院部門訂定合理的支付基準,此將嚴重影響醫院醫療收入,因此醫療院所必須肩負醫療成本、資源管控的責任,達到提昇醫療服務效率與改善病患照護品質與療效之目的。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焦點團體法與觀察法,透過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TD-ABC)之精神與架構,以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PTCA)與心律調節器裝置術(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為研究對象,計算出每一作業流程及牽涉相關部門之實際合理醫療成本,瞭解醫療項目資源集中之處,達到醫療成本及資源管控、提升流程效率、績效評估

與策略規劃等管理訊息參考。研究發現個案醫院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PTCA)與心律調節器裝置術(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成本標的手術之成本分佈比率,由高至低依序為醫藥材費用(69.22%)、用人費用(17.09%)、手術空間與設備(8.03%),依照實際申報資料分析高達27.8%的申報案件醫療成本大於醫療收入,而進一步分析發現影響成本的因素為手術時間,而醫療技術及病人疾病複雜程度差異直接影響手術時間長短,,醫師執行手術耗用之最長及最短時間所發生之成本與平均差,可達將近27%。本文針對個案醫院導入時間導向作業基礎管理制度,其能提供更詳盡的成本資訊,未來醫院可將該資訊結

合各部科醫師績效評估及績效獎勵機制,可發展出最佳臨床路徑,促使各部科積極參與成本優化改革,不僅能有效管控成本,亦可提升醫療品質。

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為了解決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作者汪漢澄 這樣論述:

不可思議的大眾趣味醫學科普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資深神經科醫師 汪漢澄 書寫我們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醫療不思議》全書含括「身體的故事,疾病的故事,醫療的故事」三部分。 專業醫療人員看了,驚覺原來醫學上的所學,有這樣的歷史緣由與典故; 一般大眾讀了,理解原來與我們習習相關的醫療方法與疾病,竟是這樣演變來的…… 這是一本說故事的書。 醫學看似一種比較嚴肅的學問,但在學習以至於鑽研醫學時,我發現到處都是精彩的故事,等著有人來說。這些故事講給醫學的專家或學生來聽,想必別有會心,但就算是外行人聽著,應該也會覺得有益有趣。我寫這本書,就是希望擔當這麼一個說故事

人的角色。 醫學相關的故事,不外牽涉到人的身心,人的疾病,以及醫學的本身這三個面向,因此它們就構成了這本書的主題。                                            ——汪漢澄 我們身體上的許多部位,原來都與傳奇典故有關 ‧今天歐美的長度單位「英尺」,英文是「foot」,腳的英文也是foot。為什麼?因為包括英國在內的古代歐洲,真的就是把人的一隻腳的長度,當作一個測量單位。一尺就是一隻腳的長度。 ‧我們的小腿後下方,有一條連接小腿肌肉與後腳跟的肌腱,稱作「阿奇里斯肌腱」(Achilles tendon),這個器官的命名,原來是源自古希臘神話中的大英雄

阿奇里斯(Achilles)傳奇的一生。 ‧人體大腦中的蜘蛛網膜(arachnoid membrane)因為長得像蜘蛛網而得名,那麼其中的「arachnoid」這個字,是打哪兒來的呢?它又與古希臘女神雅典娜有什麼關係? 這些疾病的命名,原來是這樣來的 ‧酒精戒斷引起的癲癇叫「酒癲癇」,但為什麼它非要叫「蘭姆酒癲癇」,而不叫「威士忌癲癇」、「白蘭地癲癇」……其實它與「糖」有著很大的關係。 ‧春藥的英文是「aphrodisiac」。Aphrodisiac這個字的來源,竟然是希臘神話裡的愛神維納斯(Venus)!   ‧為什麼人體病變、醫療器具,或是樂器,只要是個長長中空的構造,都以「Syr

inx」這個字來命名?原來它與神話中漂亮的水精靈席琳克絲(Syrinx)的悲傷命運有關。 人類醫療史上,竟然有這麼千奇百怪的趣聞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人體解剖的熱衷與狂熱,遠超乎現代人的想像。在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醫學院裡面,廣設有「解剖劇場」(anatomy theater),座位有點像大音樂廳或劇院的設計,一層層的好多座位。每次有屍體解剖時,都會引來動輒數百人入場圍觀。 ‧在古代,有哪些你無法想像的荒誕醫療行為? 歐洲古代的醫生不管碰到什麼病人,二話不說就是放血。華盛頓只因為一個感冒,就被當時的名醫放血而亡。其他還有吃「蛔蟲餐」保持曲條;相信病人吃掉或塗抹屍體的一部分

,可以吸取其中的「靈力」的「屍療法」;以及用來治療口吃的「半舌切除術」…… ‧全系列的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中,到處都是醫學的影子,總共出現超過60種疾病,30個醫學專有名詞,30多位醫生,20多種藥物。 一百多年前,由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這位醫生,根據約瑟夫‧貝爾(Joseph Bell)那位醫生為藍本,所創造出的福爾摩斯的科學辦案法,即使到了今天,對醫生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啟發。 …… 人文與醫學交互激盪的漫長過程中,累積了許多有意思的印記或標誌。古人命名醫學的事物,經常借用神話中的某一段傳說,歷史上的某一件事,或是文藝作品中的某一個角色,渾然天成,饒富趣味;這些

散見於各種病名、症狀、徵象,或者解剖構造的語彙。它們吸收著人文與科學的雙重養分繼續生長,與時俱進,成為現代醫學很重要的部分。 醫療與疾病的蹤跡,並不只出現在醫院、教科書、或醫學史。在歷史、藝術與文學裡面,也經常可以窺見它們的一鱗半爪,許多繪畫、雕塑、小說、詩歌,或是劇作,曾經描繪過去某些疾病患者的外貌特徵,或是當時的治療方式,這些古代的醫療實況,就隨著經典作品跨越了時光的洪流,為現代人帶來珍貴的資料與無比的樂趣。 隨意選定一種疾病或一個醫療理論,逆著時間往上追尋,就可以看清我們所認識的醫學並非天經地義,而是歷經了先人的許多誤會、迷信,甚至笑話,而後憑藉著不斷的努力探求改變,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 資深神經科專業醫師汪漢澄,閱讀豐富,喜歡講故事。除了醫學專業之外,喜愛各種人文雜學;他以別出心裁、平易近人的方式,從身體、疾病、與醫學的各種命名或病症典故,暢談古今中外與之相關的人物或疾病故事,爬梳出大家不知道的醫學八卦及趣事,信手拈來,既可以讓我們了解有趣的醫療觀念常識,又可以讀到有趣的醫療趣史,兼具知性與感性,讓我們體驗一場不可思議的醫療偵探趣味之旅。 ◎特別撰序—— 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栗光/聯合報繽紛版主編 陳柔賢/第22屆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吳瑞美/台大醫院神經科教授‧台大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科學主任 林靜嫻/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 蘇上豪/心臟外科

醫師‧金鼎獎得主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吳逸如/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部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科資深主任醫師,前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邱銘章/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兼主任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尚文/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 許維志/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病房主任 郭忠豪/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郭鐘金/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曾齡儀/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黃明燦/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黃春木/

台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 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汪醫師的著作即便是完全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來看,也都能樂在其中,但我認為這本書對醫療相關人員來說,更是別具意義。因為學醫的人固然可以從教科書或論文當中汲取到專業知識,但與這些知識相關的一些歷史典故,淵源由來,以至於軼聞趣事,並不是那麼容易見到。汪醫師書中豐富的搜羅考證,在很大程度上幫我們填補了這一段空白,熟悉醫學的讀者在讀汪醫師的這本書時,常常會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的額外之樂。 ——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今日醫療的每一分完善,其實都是由過去十分、百分的教訓裡習得。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以前

我很難產生共感,直到讀了這本《醫療不思議》那一刻,我忍不住放下書,抬起頭,深深吸一口氣,一口「不壞的空氣」:2018年夏天,我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行前必須完成的醫療準備之一,便是服用預防性抗瘧藥。那時候,我評估的是一顆藥多少錢、要吃多少天,將之視作理所當然,但對史前到十九世紀的人們,這一切並非天經地義;事實上,哪怕現代醫學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瘧疾至今依然是威脅,我所擁有的無慮,一點都不理所當然。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過去的醫療,確實是難以想像;然而,我更加是從這本書裡,得到了一個難以表述的閱讀經驗。一次次感到驚奇之外,還有一層層加深對世界與時代的同理。 ——栗光/聯合報繽紛版主編 這本有趣的書《

醫療不思議》,實在應該人手一冊,茶餘飯後輕輕鬆鬆地閱讀,就著午後的陽光,陪著沉夜的寧靜,便會發覺許多神經科學的知識,其實簡單易懂;許多曾經聽過的名詞都有精彩的故事,將它們活靈活現的具象化而深入記憶之中。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台灣神經科醫師細細品味。 ——陳柔賢/第22屆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本書的題目相當多元,從〈身體的度量衡〉(解剖學)、〈古人的麻醉〉(藥理學)到〈歲月中流失的自己〉(失智症),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引人入勝,內容生動活潑,好似在觀賞一部部有趣的醫學電影。除此之外,汪醫師在文章的最後都會附上相關疾病的簡要診斷與治療,讓讀者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神經學的疾病。對於初入醫學領

域的學生而言,真是極佳的床頭書。 ——吳瑞美/台大醫院神經科教授‧台大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科學主任 《醫療不思議》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好書。每個章節都先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作為引子,帶出日常生活或是醫學中我們耳熟能詳卻不知典故的醫學名詞來源,並詳細介紹,以實證醫學的角度將這過去的通俗名詞或更多是古希臘人名,如何演進為目前的醫學用詞,做了精要的演繹。並也列舉與這名詞相關的神經科疾病做介紹。最有趣的是,末尾還會有作者對這歷史故事與人物的見解與反思。這功力,若不是對神經醫學疾病早已多所熟稔,並對歷史人文同時也有深入涉獵的人,是無法寫出這般篇篇精彩的文章!不僅可以讓社會大眾熟悉常見神經醫學疾病,我想對大多

數的醫學生甚至是神經科醫師如我,都會從中獲益良多,並且從享受有趣的故事中,進入汪神醫的醫學世界。 ——林靜嫻/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 若我在醫學系就讀的時候,能夠看到汪醫師的這本書,日子就不會覺得那麼苦悶與無聊,被功課壓的哀聲嘆氣。醫學知識不是只有生硬的理性,更充滿了浪漫的感性,讀汪醫師的《醫療不思議》,絕對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穫。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當醫療發展一旦回溯,它便連結了歷史。麥田新出版的《醫療不思議》,便能讓我們重新認識其中有趣的醫學故事。汪漢澄醫師以其專業的角度,輔以歷史元素來增加可讀性,向大眾介紹一系列醫學相關主題的故事,可說是值得普羅大眾易入手閱

讀的科普醫學好書。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認識汪哥二十年,深知他滿腹經綸,拜讀完這本《醫療不思議》後,才知道他如此學富五車,每篇文章都讓從醫三十年的我驚嘆不已,誠摯推薦您透過閲讀此書的故事,一起來探索醫學的奧妙! ——吳逸如/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部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認識漢澄兄已近三十年,深知汪兄學貫中西,通曉古今。澄兄為人溫雅,每與談話都逸趣橫生,受益良多。同為神經科醫師,對疾病的診斷均需抽絲剝繭,追根究底。漢澄兄不僅思路清晰敏捷,對於疾病歷史來龍去脈,旁徵博引,知識學問之淵博令人佩服。汪兄出此書神經學界不作二人想,此書既有醫學的專門知識,又能夠從中了解中西之神話、

歷史、科學、醫學、文化種種面向。極力推薦大家閲讀此書。 ——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科資深主任醫師‧前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 別以為這只是一本與醫療相關的書,它不只是!作者打破學科的限制,用巧妙的文筆將神話、歷史、心理學、化學、地理學……等相關知識與醫療進行無縫接合,不僅擴充了各學科的相關知識內涵,也讓讀者讚歎:「原來!醫療與生活是如此貼近!」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聽汪醫師娓娓道來講醫學的故事,上窮碧落下黃泉,綜觀古今,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值得對醫學有興趣欲探殿堂奧妙的準醫生、醫學生及大眾閱讀賞析。 ——邱銘章/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兼主任 從希臘神話,講到醫學期刊;從亞瑟王,

說到三寸金蓮;汪神醫寫故事的功力,非凡人所能及也。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 汪醫師由人體器官肘(cubit)、腳(foot)、指(digit)與歷史度量衡及神經、解剖關係出發,行文流暢點出臘羅馬神話與現代醫學詞彙的淵源;器官病變產生藝術傑作或社會大事件,等等。果然是科普好書,文科人讀起來,特別有感。 ——翁佳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專業深湛、博學多識,文字時而幽默風趣,時而譏誚尖利。除醫學專業外,更旁涉希臘羅馬神話,文學、歷史等學門。尤其作者洞悉人性,又夾敘夾議的筆法,使得本書有別於坊間一般的科普醫學史著作。讀之讓人增廣見聞,兼得會心之樂。 ——張尚文/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

一本讓中學生愛上醫學、讓醫學生對神經學著迷的科普巨作。 ——許維志/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病房主任 這是一本內容非常充實的書,完全超出它的篇幅所給人的初步印象。汪漢澄醫師以他對於神經學與歷史的厚實底蘊,以及對於社會人文的深入思惟,以小品文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神經系統的重要運轉邏輯,以及相關的常見疾病。基本上,只要是對於自然與社會科學有些興趣的所有大眾,讀過此書後應該都有心領神會的笑容與收穫。 ——郭鐘金/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簡潔明快的文風,縱橫古今的學養,述說內容雖是醫學人文領域,其實也是科學理性的啟蒙,適合好學深思的讀者熟讀。 ——黃明燦/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

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在時間脈絡中,記述各種案例所透顯的醫學知識、制度、器物或技術,其實就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汪漢澄醫師所說的故事,似乎是醫學如何看待身體、處理疾病,但實際上他傳達了人類如何成就今日醫學的精采歷程。 ——黃春木/台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智慧健康雲介入於冠狀動脈疾病病人之疾病自我管理、生理指標及生活品質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裝心臟支架英文的問題,作者洪珮真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31%,心臟疾病是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其中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佔多數,冠狀動脈疾病為最常見心臟血管疾病,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降低疾病風險因素及改善相關預後,亦是全世界健康促進重要之議題。近年來疾病管理的模式,已漸由以健康專業人員為中心,強調病人遵從的醫療模式,轉移至以病人為中心的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成為疾病預防及健康照護中重要的一環。本文透過智慧醫療個案管理追蹤系統,並結合各式

終端裝置完整記錄量測數據(脈搏、血壓)進行個案居家照護追蹤,預防病情發生與惡化。因此配合智慧健康雲的推動,讓醫護人員和家中成員可以即時掌握身體的健康情況,並培養個案自我健康管理的習慣、增進照護品質。故希望以智慧健康雲為介入性措施,改善冠狀動脈疾病病人之照護,增進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研究方法: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以北市某醫學中心為收案場所,納入30位年滿20歲以上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50%血管狹窄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實驗組接受「智慧健康雲」,控制組接受「常規照護」,兩組於介入智慧健康雲前先予以基線測試,於實驗組

介入三個月後兩組進行後測評量,並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分析疾病自我管理、生活品質及生理指標。研究工具:包括結構式問卷、健康雲,問卷內容包含研究者自擬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基本資料表及人口學統計、自我管理量表(The partners in Health scale,PIH)、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WHOQOL-BREF Taiwan Version),最後將所有問卷以SPSS 24統計後進行分析,統計分析包括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及最小值呈現描述性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進行推論性分析。研究結

果:「智慧健康雲」能顯著增加病人在介入後三個月之疾病自我管理(p=0.047)、生活品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