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公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二是评估的起讫时间和评估的资产项目名称。如对××资产的评估,评估的基准日期为何日,从何时起至何时止进行的评估。三是评估所引用的有关法规、制度等文件和遵循的原则。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張崑振所指導 黃慧真的 日本時代淡水線鐵道之研究 (2021),提出起訖公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車站、鐵道、淡水線、淡水、臺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經學研究所 蔡根祥所指導 藍逸羚的 《尚書》「誓」體文探析及其影響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尚書》、誓文、盟書、檄文的重點而找出了 起訖公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教局:避免爭議才撤回公文 - Yahoo奇摩新聞則補充:台中市教育局長顏慶祥強調,該局13日會「撤回」公文,是避免引起不必要 ... 學生作息,自行訂定校內人員出勤管理規定及出勤起訖時間,並副知本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起訖公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時代淡水線鐵道之研究

為了解決起訖公文的問題,作者黃慧真 這樣論述:

淡水線是日本時代第一條鐵路支線,最初因淡水河貨物運輸需求而設立,亦是第一條由傳統火車軌道蛻變成高運量捷運系統的線路,一端連接著近代史很重要的淡水聚落,另一頭接著近代政經重鎮的臺北首府。淡水線全長21.2公里,1900年5月動工,1901年8月開業,沿線臺北、圓山、士林、北投、淡水共計5個車站,10月增加江頭站(後改名為關渡) ,1902年大稻埕驛新建完成,翌年更成為淡水線新起訖站。到了1915年再新設北門、大正街、雙連、宮ノ下與唭里岸等5個車站,其中宮ノ下驛為民眾前往圓山臺灣神社參拜而設。1916年淡水線起訖站改為北門,直至1923年廢除後,正式以臺北站為起訖站同時新增竹圍站,日治中期以後,

淡水港因河道淤積、船隻出入不便,終由基隆港取代了淡水港的地位,全線於1988年7月停止營運。本研究透過官方檔案、文獻史料、古地圖的收集與整理來了解淡水線之歷史發展與特色,進一步對各車站周遭聚落發展進行生活、產業、建築類型的探討,進一步分析了解沿線及各節點的紋理、建築特色、影響與變遷。

《尚書》「誓」體文探析及其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起訖公文的問題,作者藍逸羚 這樣論述:

《尚書》是我國古代政治專書、散文之祖,也是儒家傳世經典之一,其在我國文化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古至今我國對於「經學」的研究從無間斷,歷代每位學者都有自己的見解,並透過講授將經典知識傳諸於世。但秦始皇「焚書坑儒」,使我國的經典遭受一次重大的打擊;之後兩漢在經學上的「今古文之爭」;到了魏晉時期更有人假託撰寫偽古文《尚書》,導致後世學者在研讀時多有窒礙。關於《尚書》文體歷來多以「典、謨、訓、誥、誓、命」六體為主要論述,本篇論文以「誓」為主要探究對象,透過文獻的記載了解其在歷史上的價值與應用;除了對《尚書》中的誓篇章做說明,亦探討在先秦時期有無其他與「誓」相關的文章。案「誓」的性質可區分為五種

類型,其中的「軍誓」在秦漢以降有了另類的發展,而檄文的出現亦由此所延伸。論文中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透過典籍的搜尋、比對,整理出跟「誓」相關聯的篇章或記載,最後在敘述「誓」對後世的影響及演變,藉以了解「誓」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的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