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hristopherHitchens寫的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 和尼爾‧弗格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戰爭的悲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創單膝跪地抗議卡珀尼克:美國是帝國主義也說明:「美國軍國主義是美國帝國主義揮動的武器,以遂行其對非白人世界的警察管治和掠奪。」 美軍無人機3日對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Baghdad international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廣場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邱馨慧所指導 陳俊瑋的 臺灣總督府的戰時體制宣傳: 以《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為中心 (2021),提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戰時體制、皇民化運動、戰爭宣傳、軍事動員、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日本語言文化學系 笹沼俊曉所指導 曾舒荷的 關於當代中國網路國族主義現象與日本次文化–以日本漫畫《我的英雄學院》相關爭議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漫畫 我的英雄學院 堀越耕平 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 中國 辱華 網路民族主義 公共領域 仇日情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日本近代史上抹不去的丑恶伤疤-新华网則補充: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野蛮屠杀和迫害惨案,使用细菌战、化学战等国际禁止的作战方式,强掳和奴役劳工,强迫、诱骗“慰安妇”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軍國主義帝國主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作者ChristopherHitchens 這樣論述:

不要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人 或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1949-2011), 當代最令人難以招架的論戰家暨公共知識份子   異見者   vs.   政治、媒體、宗教權力在握者   社會因為反對而進步   洗腦、帶風向的言論   雜音、噪音、魔音、福音各有狂熱擁護者   都想把你我塞進「我們」的隊伍裡   整齊劃一走向「他們」打造的虛假太平   那是你要的世界嗎?   精心包裝的政令在粉飾太平   道德獵巫的輿論看似理所當然——   當太多真實被包裹在漂亮修辭、曖昧一致之中   社會要往前進,需要野蠻又聰明的不和諧音   權威要求服從。學校

、軍隊、公司、教會……整個社會,及至崇高無上的國家,都強調服從、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他們說:反對的聲音=麻煩製造者、扯後腿、唱衰者,甚至不道德、不愛國!   但這個世界,不論科學界、思想界、政治界,乃至商業界,都是因為那些不服從的反對者勇於挑戰常識與常規、顛覆和諧與共識,而大步躍入下一個階段:嶄新的未來。   ○歷史證明:不要以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所謂合理性,極有可能是透過宣傳加工而成的假象。真理或真相,往往必須透過揭露那些荒謬事物的本質、從批判與爭論來挖掘。愈理所當然的,愈可疑——   ○馬克思:「必須懷疑一切。」(De omnibus disputandum.)   

  沒有人比希鈞斯更清楚「爭論」(disagreement)對於促使公眾人物言行一致、知情討論、真正的進步,以及民主本身的重要性。      在希鈞斯的心目中,左拉、歐威爾等老式的基進主義者是「高貴的異議份子」,而他們過去面對的局面,從來不曾在人類社會消失。希鈞斯以「不群不黨的獨行俠」(Maverick)自期,在《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中提出給青年人的最真切建議:要當一個無休止的現狀挑戰者,需要具備人格一致性(integrity),必須能聰明地談問題,更要有社會進步的觀念,在批判中探究真實。   從參與68學運的憤怒青年,到成為尖銳揭發世界級聖人德蕾莎修女偽善面目、公開指控季辛吉(Hen

ry Kissinger)犯下戰爭罪的當代最狂、最好戰評論家暨知識份子,希鈞斯在本書中,從他畢生實踐異見者理想的經驗出發,以一封封寫給青年X的信,帶領所有不滿世界與社會現狀的「反對者預備軍」探討:      ●成為異見者,將面對的最大阻力是什麼?   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更大」的善——例如組織或社群團結、社會和諧——應該優先於正義。   人民作為一個群體,比構成該群體的個人智力還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很容易控制,從而構成多數人暴政。異見者可能背負「背後捅刀」或「給敵人彈藥」的措辭反撲,面對墮落、背德、個人主義、不顧大局、不忠誠、背叛等社會病態指控。   ●身為異見者,相信衝突的正面意義   

只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才能使得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追求那種方案是把鴕鳥尊奉為神,只會導致無腦又無意義的痛苦後果。   ●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異見者如何行使「無權力者的權力」,乃至弄假成真、扭轉局面?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20年間,捷克作家暨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等異議分子為了度過那些年的僵局和現實政治,發展出一種生存策略:「假裝」(as if)—— 一種看似溫和、實則極顛覆和反諷的反抗行動,迫使當權者被動回應、自亂陣腳,最終避免了大規模暴力衝突,和平實現了政權更迭的理想。   ●可能遭遇哪些阻撓或

質疑的言論,意圖使你「不作為」?   1.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說: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2. 資格論:你誰啊,竟然敢評判這些?/誰問你的意見了?   3. 大局論: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扯自己人後腿、長敵人氣焰   4. 修辭的彈藥庫:   → 前因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Wedge):你現在不該公正行事,以免別人期望你將來仍會公正行事,但那些期望是未來的你或許沒有勇氣去滿足的。   → 危險先例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Dangerous Precedent):你現在不該採取任何公認正當的行動,以免你自己或那些跟你一樣平凡膽怯的後繼者將來不敢做對

的事(任何非慣常的公共行動,要不是錯的,要不如果是對的,即為危險先例。據此,任何事從一開始就不該做)。   → 時機未熟原則(Time is not Ripe):人們不該在此時做他們認為在彼時應屬正當之事,因為彼時尚未到來。      ▉你是個「異見者」嗎?   異見者「成分表」:   1. 懷疑一切。只有在公平、公開的鬥爭中,正確之事才可以聲稱(或期待被證明)是正確的。   2. 懂得培養「假裝」(as if)的姿態,直到有一天弄假成真。   3. 獨立思考的重點不是想些什麼,而是怎麼想。   4. 不被動聆聽理性的聲音,轉而為其發聲或代言。   5. 提防非理性,避免超驗的事物。   6

. 不盲信。所有專家、權威也都只是哺乳動物。   7. 與其被同情心屏障,不如奮力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尊嚴。   8. 不怕被人看作偏執狂,不怕被人認為傲慢或自私。   9. 尋找論點和辯論,對自己的動機和所有藉口提出質疑。   10.不指望別人為你而活,也同樣不要為別人而活。   …… 本書特色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推崇「近代難得再見的才子型公共知識份子」。   ★四度名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年度「百大公共智識份子」名單(2005, 2008, 200

9, 2010)。   ★世界級煽動家暨最受敬重的辯論家,召喚新世代基進者、牛虻(gadfly)、獨行俠、反叛者和憤怒青年。   ★以「新啟蒙」的角色自居,批判體制之惡:「體制」造成僵固難改的慣性思考,是說謊欺騙、暴力迫害,阻止進步的泉源。   ★探索各種反對立場:一流的辯才,驚人的博學,絕頂的文采,輕鬆援引過去對抗舊體制的才智之士與異類為證,包括左拉、歐威爾、哈維爾、E.P. 湯普森……尖銳批評意識形態光譜上各種淤滯的傳統。 媒體評論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顯現希鈞斯的最佳面向……[他]一邊精采剁碎自滿的政客、一邊撕爛普遍想法和媒體編造的共識,這般無畏在我們這過於委婉

的政治評論圈裡難能可貴。」——《村聲》(THE VILLAGE VOICE)   ●「妙極了……《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展現希鈞斯最野蠻和最聰明的樣子。」——《進步》(THE PROGRESSIVE)   ●「既是革命者、也是弄臣,他同時擁有惡毒有效的散文風格和某種道德目的感……真正的民主不能沒有希鈞斯和他的同類。願此書能培育更多異見者,不論老少。」—《紐約閒暇》(TIME OUT NEW YORK)   ●「希鈞斯自始至終都是作家,是位總是令人激動、經常嚴厲而狂怒的論戰家。」——《波士頓環球報》   ●「希鈞斯精確展現他所推薦的那種憤慨與才智。」——《紐約時報書評》   

軍國主義帝國主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國際梟雄》第七集是回應早前的Patreon公投,討論得票第二高的日本軍國主義領袖、二戰期間的日本帝國首相東條英機。雖然東條被當作與希特拉、墨索里尼齊名的軸心國領袖,但他的權威始終來自整個軍人集團,日皇也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所以並未能令自己無可取代。今天回看東條的國際視野和戰略方向,都遠不如他的對手石原莞爾,道德上他固然殘暴不仁,策略上也很難帶領日本得勝。究竟他是怎樣平步青雲,又怎樣令日本和東亞步向大悲劇?

➡️ 本集嘉賓分別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前助理教授廖詩颺博士、香港史學後進倡議秘書長劉建宇先生。

▶️ 背景介紹:《國際梟雄》是堅離地球Patreon的Podcast節目,每週邀請不同熟悉內容的嘉賓,講述一位對國際關係有獨特影響的人物,國際、中國、香港並重。每一位人物大約分6-7集,一週內逐日分享,第一節公開在YouTube播放,其他各節在Patreon獨家,最後一節「彩蛋」放於VIP Tier內。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臺灣總督府的戰時體制宣傳: 以《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為中心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作者陳俊瑋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這樣明顯帶有官方立場的史料為中心,探討戰時體制下的臺灣總督府如何進行宣傳戰爭,美化戰爭所帶來的苦難,以及昇華戰爭的意象。筆者說明臺灣總督府因為戰爭的需要,企圖將異民族的臺灣人轉化成為日本人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皇民鍊成」;伴隨著戰爭的延長與擴大,需要動員臺灣人投入戰場,從而將這些皇民轉化成為日本軍人,也就是所謂的「皇軍鍊成」。  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編輯出版的《部報》是戰爭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臺灣發刊的「官製雜誌」,於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開戰後,9月11日創刊,直到1942年(昭和17年)9月15日廢刊,共發行一五四號,歷時整整五年。除了戰爭後期

、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及其後所做的宣傳活動在廢刊後無法見得外,《部報》內容都具體而微的展現戰時體制前五年臺灣總督府緊鑼密鼓的宣傳活動,成為我們理解與掌握臺灣總督府進行戰爭宣傳的重要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戰爭的悲憐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作者尼爾‧弗格森 這樣論述:

  一次大戰是人類進入總體戰的時代的標記,戰爭不只是發生在前線戰場與談判桌,也在後方的工廠、還有媒體報導與教室,複雜的文學、藝術與戰爭的關係等等這些都在尼爾‧弗格森綜觀視角下被一一剖析。      當時全世界16億人口的14億人、三十一國參與這場歷時四年三個月的戰爭,據此稱之為「世界大戰」絕無誇大。8500萬人上前線,1000萬人死於戰場前線,另有1500萬人是永久性傷殘,戰線後方有1000萬人死餘肌餓、疾病、革命。參戰雙方的國家與人民彼此有不共戴天之仇嗎?沒有!那麼這場戰役為何會爆發並且如此慘烈?只因為皇儲夫婦死於恐怖份這場戰爭是無法避免的嗎?子之手嗎?      下面是當時的人所做得證言:

  「戰爭有如沸騰的鍋爐,各國從爐的邊緣上一路滑了進去」─勞合‧喬治《戰爭回憶錄》   「我最終達到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個別人類足以阻止這場戰爭」─英國外交大臣葛雷。   「我們必須想到在那些時日裡,各國之間的交往….互相太過靠近,就會產生雷電火花」─邱吉爾《世界危機》   「人們對於逼進中的災難的知覺開始轉變成渴望…讓老天爺終於允許納在也無法阻擋的命運能自由展開吧!」─希特勒《我的奮鬥》      在此另外提供兩位專研一戰學者的見解:   「德國的世界政策讓歐洲一頭栽進了世界大戰」─伊曼紐‧蓋斯《通往災難的長路》   「沒有誰問,打這場戰爭是為了什麼?德國人發動戰爭是為了獲勝,聯軍作戰是為了

不輸...贏得戰爭成為目的本身。」─(A.J.P.Taylor)      本書作者尼爾‧弗格森則嘗試提出10問題:   1.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嗎?是否因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秘密外交或軍備競賽等因素,而使戰爭無可迴避?(第一到第四章)   2.德國領導人為何在一九一四年在戰爭上孤注一擲?(第五章)   3.戰爭在歐洲大陸上爆發,為什麼英國的領導人決定介入?(第六章)   4.這場戰爭真的如時常有人強調的那樣,被公眾輿論熱切地歡迎嗎?(第七章)   5.宣傳─特別是報紙的宣傳─是否使戰爭持續進行?(第八章)   6.為什麼大英帝國以其龐大的經濟優勢,卻仍不足以讓同盟國更快地戰敗,而需要美國的

介入?(第九章與第十一章)   7.為什麼德國的優勢軍力沒能在西方戰線上擊敗英國與法國軍隊,就像德軍在東邊擊敗塞爾維亞、羅馬尼亞與俄羅斯那樣?(第十章)   8.為什麼當戰場上的狀況如此悽慘(如戰爭詩人所告訴我們),人們還要繼續戰鬥?(第十二章)   9.人們為什麼停止戰鬥?(第十三章)   10.誰贏得了和平─更準確地說,誰最後為戰爭買單?(第十四章)      尼爾‧弗格森的10個問題有些被問過,有些不曾出現過(例如第8與第9),被問過的─例如這場戰爭是否不可避免─他則整理爬梳提出自己的新見解。   更不同於以往的研究手法在於本書作者使用經濟與社會學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場戰爭,例如殺一個人花

費多少?投降、受傷對敵我雙方各有什麼效果?對於停戰的原因弗格森的答案也不同先前的說法。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個帝國(沙皇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垮台,出現了一個蘇維埃政權、71個新成立的國家。也因為一戰種下的恩怨,與善後處理的失敗(凡爾賽和約對於若要與德國和解顯得太嚴苛、若想長期壓制德國又顯得太寬鬆),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難以避免。   今日我們回顧20世紀的政治社會經濟與軍事等等歷史,都必須對這劃時代事件的一戰有所了解。我們所熟悉的二戰人物他們也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一戰的深刻影響,這其中有毛澤東、希特勒、邱吉爾、羅斯福、胡志明、戴高樂等等,希特勒更是被這場戰爭製造的

人;我們耳孰能詳的法西斯、經濟大恐慌、共產黨、社會主義、軍國主義等等如果不理解一次大戰及其後續發展是難以把握的!  作者簡介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1964年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研究專長為國際歷史、經濟史及英美帝國主義。   哈佛大學國際歷史教授,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資深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資深研究員。   著有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紙張及鋼鐵(Paper and Iron),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金錢關係(The Cash Nexus),大英帝國:英

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等書,也擔任虛擬歷史(Virtual History)編輯。   與英國Channel 4電視台針對三本著作(1. 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2.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3. 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

pps(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合作推出歷史紀錄片而聲名大噪,2004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2011年為彭博電視台特約編輯及新聞週刊專欄作家。弗格森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學者,同時因政治立場偏右、挺身為帝國主義辯護等鮮明立場頗受關注,常與知名學者如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筆戰引發不同話題。

關於當代中國網路國族主義現象與日本次文化–以日本漫畫《我的英雄學院》相關爭議為例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問題,作者曾舒荷 這樣論述:

近年,因為中國網路的進步與普及,打破了其原本資訊較為封閉及不流通的狀況。透過網路這個媒介,串起了許多人跟外界或不同地區的人的連結,同時,網路作為近代新的公共領域,擁有能夠供人自由討論公眾事務或發表言論的特質。且網路公共領域的出現也彌補了中國在過去所稀缺的能夠自由與他人交流或參與時事的不足。但是,因為不同文化及意識形態的相遇,伴隨的除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及接觸外,摩擦跟爭執也是難以避免的。在這之中也包含了許多不理性的辱罵或攻擊,隨著像這樣由大批中國網友一同發起的撻伐及抵制的炎上事件越來越多時,在中國也開始以「辱華」一詞作為外界與自國家的區隔。在現代中國,以「辱華」現象為首,發展出各式各樣新的網路文

化與現象。本研究將以日本漫畫「我的英雄學院」所引發的「辱華」事件為例,透過分析這些特殊的現象與文化,來一窺中國網友對日本的仇日情感。另外,因為中國政府與其網路公共領域所擁有的特性在「我的英雄學院」事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本論文將以「中國的網路公共領域如何創造民族主義空間?」、「中國網友如何在被創造出的民族主義空間中,發酵愛國主義情感?」等為主要課題進行調查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