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nathanManthorpe寫的 大熊貓的利爪:中國如何滲透、影響與威嚇加拿大 和保羅.甘迺迪的 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 (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视频|美国会否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实它早已"军国化"也說明: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其实早就是军国主义国家了。当年普鲁士兴起的时候,就德国的前身,当时有一个人就讲过一句话,他说普鲁士不是普鲁士国家有一支军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灣語文學系 蔡錦堂、林淑慧所指導 津田勤子的 戰爭時期臺日高校生文藝活動―以臺北高等學校傳閱雜誌《雲葉》與《杏》為例 (2015),提出軍國主義國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北高等學校、日本語、文藝活動、戰爭時期、傳閱雜誌、軍國主義、菁英、雲葉、杏。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日本研究所 許慶雄所指導 楊文松的 日本行政改革之探討─以橋本內閣行政改革為中心─ (2003),提出因為有 第二次橋本內閣、行政改革的重點而找出了 軍國主義國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蔡咏梅:日本可能复活军国主义吗? - 独立中文笔会則補充:历史上的军国主义国家,该条目称有古希腊斯巴达、日本帝国、英帝国、德意志帝国和纳粹德国、法国拿破仑帝国、墨索里尼的新罗马帝国、苏联,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现在的军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軍國主義國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熊貓的利爪:中國如何滲透、影響與威嚇加拿大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作者JonathanManthorpe 這樣論述:

  我們面臨的抉擇,不是要不要與中國交往。   中國當然會繼續與我們交往,但是要按照他們的條件。   所以我們要決定,在這段關係中,我們該如何自處。   ——馬大維(David Mulroney),加拿大前駐台代表、前駐華大使   木柵動物園的週末和假日總是擠滿了人,其中非看不可的第一名無疑是大貓熊(中國大陸稱為大熊貓):團團、圓圓,還有牠們愛的結晶小圓仔。毛絨絨的五短身材、睡不飽的雙眼、呆呆的表情、笨拙的動作、怎麼吃竹子都不膩的好胃口,不僅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粉絲,也成為原產地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大熊貓並不是素食主義者。牠在生物分類上屬於肉食目,牠的祖先是吃肉的,牠有鋒利的爪子和

有力的牙齒,野生大熊貓也曾被目擊撲殺草食性動物並且把牠們吃掉。   《大熊貓的利爪》並不是一本討論動物習性的科學作品。作者文達峰以此作為書名,意在藉由溫馴可愛的大熊貓來形容崛起的中國,在看似和平無害的外表下,其實暗藏可能會傷害貿易公平、破壞社會秩序、甚至顛覆民主制度的圖謀。   本書從加拿大與中國長達一百五十年的交往講起。不同於歐洲各國在十九世紀對中國施加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占領,也不同於美國在二十世紀把中國視為共產主義陣營的一份子而加以圍堵,加拿大與中國的關係源自加拿大傳教士把中國視為一片需要被基督教拯救的苦難大地。傳教士來到中國蓋醫院、建學校、落地生根、甚至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這些傳

教士的後代在共產革命成功之後,或者留在中國成為新中國的捍衛者,或者回到加拿大成為外交決策圈最為親中的一股勢力。   隨著時局的演進,來到二十一世紀,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受到欺凌的國家了,反而變成一個不斷利用硬實力威嚇、軟實力滲透、銳實力脅迫其他國家的強權。但是加拿大的領導人仍然誤判現實,錯估雙方關係;在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及其在地協力者則是不斷地從加拿大人的無知當中獲利。作者在本書以鉅細靡遺的實證指出,在面對中國共產黨滲透與影響加拿大政界、學界、媒體界並掌控加拿大華人的行動時,渥太華執政當局不僅沒有能力加以辨識,也缺乏予以因應的措施。   許多加拿大人相信,只要他們多與中共接觸,黨就會感受

到加拿大價值的美好。一旦黨員們見識到自由民主政體帶來了自由與人權,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推動中國走上改革之路。但是實情並非如此,他們根本沒有把加拿大的價值放在眼裡。於是作者明白地呼籲加拿大人:是該放棄傳教士精神的時候了! 名人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軍國主義國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戰爭時期臺日高校生文藝活動―以臺北高等學校傳閱雜誌《雲葉》與《杏》為例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作者津田勤子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北高等學校的學生於1943年到1945年間自主發行的傳閱雜誌《雲葉》與《杏》為研究對象,探討戰爭時期台北高校生的文藝活動。《雲葉》是1940年入學台北高校尋常科的學生們,在就讀四年級時所發行的班級雜誌。《杏》則是以台北高校高等科二年級與三年級的三位理科生為中心所發行的雜誌,兩刊均以日語寫作,包含詩、俳句、和歌、隨筆、創作(短篇小說)、研究論文等作品。  本論文釐清:第一,台北高校生從事文藝活動的時空背景。首先說明設立於日本明治時代的高等學校之發展過程與代表性的學生文化及理念,進而說明台北高校作為殖民地台灣設立唯一的高等學校及該校文藝活動、其所擁有的特色,以及戰爭時期下,校園與社會

產生之變化。第二,過去尚未為人所知,將手稿訂成一本的《雲葉》與《杏》計14冊,其編輯者與作者之背景、創刊雜誌之動機、編輯方式、各號的變遷等編輯情形。第三,對現存的戰前發行之《雲葉》與《杏》所刊作品中展現的學生思維足跡。多達300篇的作品分為「以外在環境為題材」與「以內心世界為題材」兩大類,再進一步地進行細部分析,並留意兩刊之異同而展現台灣學生與日本學生、尋常科學生與高等科學生各自的思維及敘述觀點。自明治時期以來,高等學校始終堅持的人道主義、國際主義、個體尊重等價值,以及透過學問養成領袖人物之教育理念,與軍國主義、國家主義等當局強加於國民之上的國家體制背道而馳。本研究闡明戰時體制之下的高校生文藝

活動,學生們仍堅持高等學校傳統的資質與理念,熬過大時代的轉變。本研究對台灣文學研究中的日本語文學及校園文學,以及台灣教育史研究中的戰爭時期台日高校生生活文化史,有補充之效。

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 (5版)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作者保羅.甘迺迪 這樣論述:

  本書綜述西元1500年以來英、法、西班牙等國的盛衰興亡,並且分析1945年以來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同時預測了未來世界的趨勢。作者指出,美蘇兩強走向衰落是無可免的,世界已進入多元權力時代;美國、蘇聯、西歐、日本和中國將稱雄於世。列強的地位取決於經濟發展、政治改革和軍事戰略,關鍵在於執政者的智慧、經驗和能力。     本書主要探討戰略與經濟的相互影響,分三個時期討論:前工業社會、工業時代,以及現代和未來。全書告訴讀者的是對國家權力的珍惜與善加利用。但是,世界霸權興衰的歷史絕不會到此結束。

日本行政改革之探討─以橋本內閣行政改革為中心─

為了解決軍國主義國家的問題,作者楊文松 這樣論述:

在過去一個半世紀,日本在政治、社會、經濟上有兩次重大改造。1868年,明治領導人推翻國家封建獨裁的政府,結束將近300年的鎖國狀態,並帶領日本進入一個快速現代化的時代;1945年,在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主導的佔領下,開始一連串激烈的改革,將日本由軍國主義國家轉變為議會民主制的國家,並奠定日本往後經濟強國之基礎。 約自90年代起帶領日本政府快速擠進先進國家之林的行政組織,開始出現僵硬、疲乏之現象,逐漸無法因應國際經濟、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為此,1996年11月8日第二次橋本內閣成立後,開始一連串的改革,內容包括行政、經濟結構、金融體系、社會保障制度、財政結構及教育制度等,並以

行政改革為重心。本論文從日本行政改革之歷史沿革開始切入,剖析此次橋本內閣行政改革之背景、內容、問題點及今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