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方信雄寫的 港埠概論 和王御風的 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榮貨輪卡船蘇伊士運河網友稱全球海運「大排長榮」 | 信傳媒也說明:一艘長榮2萬多噸貨櫃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而且還橫跨運河擋住兩邊水道,國際.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林欣美所指導 巫元智的 影響貨櫃運輸運費因素之研究 (2018),提出長榮海運有幾艘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運費指數、經濟成長率、油價、船艙供給、貨櫃吞吐、租艙費率、閒置船艙、相關係數、航運市場、寡占市場、賽局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王來旺所指導 賴皇廷的 應用TRIZ方法於港埠貨櫃裝卸作業效率改善-以KC貨櫃公司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TRIZ方法、港埠貨櫃、貨櫃裝卸、作業效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榮"長範輪"下水跑歐洲一趟賺回本則補充:現在大家都在買船,長榮海運日前評估全球航運市場在2021年運能增加4.2%、獲量成長5.8%,也因此長榮將新增71艘船,超過71萬TEU的運力大增50%,有機會挑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榮海運有幾艘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港埠概論

為了解決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作者方信雄 這樣論述:

  入校授課三年之後,筆者發現當前學校因承受治學壓力,教育方向多注重於學術研究,因此老師授課亦都強調理論與辯證,甚至與實務完全脫節。理論固然重要,更是科學知識之本,但終不能離實務太遠,更不能偏頗立異,尤其絕大多數的學生畢業後都要立即投入職場,若無法學以致用則不僅是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學生的重大損失。   另一方面,筆者感於同學整理授課講義的不便,特在公餘動筆撰寫針對港埠管理、運輸與物流科系學程設計的教科書,期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效能。   因此本書特從港埠第一線使用者角度撰寫港區作業實務,涵蓋硬體的基礎建設與軟體的管理營運,並配合相關職場圖片,以平實易懂方式介紹港區的基

本構成要件、作業方式與未來港口發展趨勢,以供商船(航海)、運輸、物流、航運管理等相關學系學生有系統的認識港口運作。又鑒於港埠運作與海上運輸最具跨國企業特質,故而書中的關鍵專有名詞與辭句,皆加註英文原著,期以提升讀者的專業英文能力。  

長榮海運有幾艘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國戰鬥艦 USS Marine/Battleship
1898年奉派至哈瓦那保護美國僑民, 在當地發生爆炸沉沒,艦上260餘名官兵全數喪生,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線, 1889年下水,1895年服役, 1898年沉沒

2. 鐵爵號HMS Iron Duke/The Dreadnaught battleship
為英國無畏型戰鬥艦,以英國將威靈頓的稱號命名,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因擔任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的旗艦而聲名大噪,1931年退役移做訓練鑑, 1939年因遭德軍烘炸而損壞

3. 大和號Yamato/日本大和級戰鬥艦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大艦巨砲主義」的具體象徵,1940建造完成, 1941服役, 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因而成為英美聯軍鎖定攻擊的目標, 1945年4月6日, 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發動「菊水作戰」派大和號等船艦迎戰優勢的美國艦隊, 次日, 大和號在沖繩附近遭到380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攻擊而壯烈成仁, 殘骸於1985年被尋獲 (它是第一個啟用球形船頭取代尖形船頭,來增加速度彌補船隻尺寸)

4. 亞利桑那號 Kidd 船長/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 USS Arizona/Super Dreadnaught
Battleship
1931年進行現代化改裝,1941年不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 全艦共1000餘名官兵陣亡,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並建成紀念碑供人參觀憑弔
1915年下水, 1916年服役, 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擊沉(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5. 密蘇里號/戰鬥艦 USS Missouri(BB-63)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波斯灣戰爭等, 共獲得11個戰鬥勳章,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此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6. 俾斯麥號/德國戰鬥艦 Bismarck/Battleship
(不能打到魚雷機,德國對外號稱是自沉而非被擊沉), 於 1939年下水,1940服役, 不但噸位大,航速高,還配備強大火力, 儼然是一座堅固的海上堡壘, 為各國海軍所望塵莫及, 但在1941年5月27日與英國海軍艦隊激戰中遭擊沉,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1989年尋獲

7. 虎德號Hood Battlecruiser/英國戰鬥巡洋艦
虎德號建造完成時為當時最大, 最快速且外型狀觀的主力艦, 二次大戰期間,與威爾斯王子號一同搜索德國精銳戰艦俾斯麥號, 雙方戰艦在1941年5月24日相遇, 爆發激烈戰鬥, 虎德號遭到擊沉, 全艦只有三名生還者, 英國舉國哀悼

8. 紫晶號 HMS Amethyst
建造於1942-1943年間, 英國巡防艦,配備有反潛及防空武力,主要的任務為護航, 在國共內戰期間曾值勤於中國,1949年, 當紫晶號運送補給品至位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之時, 被中共的重砲兵部隊砲擊中彈而擱淺, 中英雙方交涉幾個月後, 紫晶號才趁機逃脫, 結束這場衝突事件 (1942年下水,1957年解體)

9.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USS Essex (CV9)
1941下,1942服役,1969除役, 1973拆解, 1943年5月開始投入太平洋戰爭,於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創戰功, 戰後因功榮獲「總統單位嘉獎」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

10. 高雄號Takao/Heavy cruiser Takao class/重巡洋艦高雄級
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等巡洋艦艦型」,高雄號為該型船艦的第一號艦,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其龐大的艦橋宛如日本古城般雄踞海上

11. 千鳥號 HMS Plover,也音譯為蒲樂福號
是英國駐香港的皇家海軍孔雀級巡邏艇, 1983年開始服役, 擔任維持海上治安及救護工作, 1997因香港回歸而轉售予菲律賓海軍

12.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Japanese I-400 Submarine
I-400型潛水艇是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俗稱「潛水航空母艦」, 艇內搭載2架(後改為3架)特殊水上攻擊機「晴嵐」, 目的是想利用潛水艦接近美國巴拿馬運河作奇襲攻擊, 但在發動攻擊前夕時, 日本已投降, 1946年於夏威夷近海被當做實艦標的擊沉處分(1944下水,1945除役,1946自沉)

13. 悍神號HMS Termagant/Talisman class destroyer
英國護身符級驅逐艦,屬大型重武裝驅逐艦,曾參加過日德蘭之役
H代表 he or her, M代表 majority 英國皇家, S代表 ship

14. 鱘魚號HMS Sturgeon/A class torpedo boat destroyer
英國A級魚雷艇驅逐艦, 是英國最早期的魚雷艇驅逐艦, 1894年下水,是A級驅逐艦中第一艘下水的,1912年解體

影響貨櫃運輸運費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作者巫元智 這樣論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航運市場整體態勢持續低迷,航運業運力過剩以及市場競爭性激烈,讓很多航運公司陷入危機,甚至倒閉。航運公司為求生存,同業之間的併購、整合也在這幾年間公開進行。直接與航運公司的獲利與營收相關的就是貨櫃海運運費的漲跌,而影響海運運費的因素實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題。在這幾年間詭異多變的海運市場中,已不是等同其他產業的類似經驗或單純供需問題所能解答。本研究除了簡介當下航運產業外,進一步摒除市場上一些複雜不可控制的條件,利用相關係數的理論,以運費指數為基準,分別以2007年至2018年間全球實質經濟成長率、油價、船艙供給成長率、貨櫃吞吐量成長率、租艙費率指數與閒置船艙比例

六個因素做相關係數比對,並加以分析何種因素較影響海運運費。最後從研究結果中推斷航運市場屬於寡占市場的競爭型態,以賽局理論驗證航運市場上的競爭案例。在航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冀望本研究的結果能往後的航運產業中給予參考與建議。

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

為了解決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作者王御風 這樣論述:

★第一本台灣貨櫃運輸歷史專書 ★一部以海洋為背景的台灣人冒險史詩 ★台灣四大航運公司:中國航運、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 以貨櫃征服全球市場的故事     一個20呎箱子推動台灣經濟奇蹟的故事   從四家世界級航運公司:中國航運、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如何發展貨櫃運輸縱橫四海,到貨櫃運輸對全球與台灣經濟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做系統性的整理,也象徵了台灣經貿發展的光榮一頁。   台灣身為太平洋上的小島,天然資源有限,卻在政府和民間的奮鬥下,創造了經濟奇蹟,其中貨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從台灣發展貨櫃運輸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近五十年來經貿發展的脈絡。     本書即是第一本台灣貨櫃運輸歷

史專書,紀錄四家世界級航運公司:中國航運、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如何發展貨櫃運輸、征服四海的故事。這四家航運公司,其實與戰後台灣經濟融合中國轉移而來(中國航運、陽明海運),以及本土企業家(長榮海運、萬海航運)兩股勢力,還有國營(陽明海運)、民營(長榮海運、萬海航運)分庭抗禮的趨勢相同。這樣的背景下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而貨櫃運輸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光榮一頁。   在世界第一艘貨櫃輪首航的六十週年,回顧台灣貨櫃運輸發展的輝煌產業歷史,不僅前輩的經驗可以做為業界參考,他們拚搏、開創、堅持的冒險家精神,也能啟發如今的台灣人重新思考現狀,以因應多變的未來。

應用TRIZ方法於港埠貨櫃裝卸作業效率改善-以KC貨櫃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長榮海運有幾艘船的問題,作者賴皇廷 這樣論述:

近幾十年來,在國際航運量低迷的影響之下,加上東南亞有許多同業的競爭,如何提升貨櫃裝卸量一直是貨櫃公司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個案以KC貨櫃公司新簽約的港埠為範例,探討影響作業效率的4個問題。研究過程是以貨櫃裝卸的步驟與特性剖析,找出核心問題。之後,應用TRIZ理論方法的39個工程參數,透過矛盾矩陣圖,從相對應的40個創新法則中,選出最適合每個問題的創新原則來進行改善,以達到作業效率改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TRIZ理論找出問題的解法,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KC公司在2015年到2017年之間的19個月,每月貨櫃裝卸量平均增加1.6%,分擔KC公司17.8%工作量,因此吸引更多貨櫃船的裝卸量,幫

KC公司提升了競爭力。另外,這期間也没發生工安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