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如林,楊南郡寫的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警廣即時路況也說明:編 號 類 別 地 點 時 間 1 阻塞 中部雙向182km 11:19 2 交通障礙 中部南下134km 11:17 3 交通障礙 北部北上73km 11:16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吳健生所指導 李書妤的 高速公路事故潛勢分析 (2015),提出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卜瓦松迴歸、負二項迴歸、零膨脹迴歸、風險分析、潛勢分析。

最後網站阿里山公路明隧道工程11月1日起單線雙向管制 - 訂房優惠報報則補充:阿里山公路管制 ,大家都在找解答。 阿里山公路(台18線)70.2公里處將進行明隧道工程,自11月1日起至明年5月16日,實施道路單線雙向管制通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

為了解決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的問題,作者徐如林,楊南郡 這樣論述:

  歷時二十多年刻劃而成的報導文學史詩鉅作。   古道研究權威楊南郡與徐如林,帶領大家走入「浸水營古道」,   從這條路窺見臺灣五百年來的命運!   沒有一條道路能像浸水營古道一樣,激發人們那麼多的思古之幽情。這一條道路的形成,可以推溯到五百年前,被稱為卑南王的卑南族總頭目,威震臺灣東部與南部各原住民的時代。   五百年來,卑南族、排灣族、荷蘭人、平埔族、漢人、日本人,利用這一條路探金、納貢、交易山產、訪親、山地探險、學術調查、移民、販牛、郵遞、傳教、行軍、赴任、爭戰、討伐、山地警備、巡視、健行、山訓......,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發生在這裡。   五百年來,層層疊疊的時空,

訴說著不僅是浸水營古道的故事,更是臺灣的故事。

高速公路事故潛勢分析

為了解決阿里山公路路況管制的問題,作者李書妤 這樣論述:

歷來交通相關單位針對事故因素分析之議題不斷地保持高度關注,其目的為確認肇事因素進而提出改善策略,以降低事故發生率或是減輕事故嚴重性等。而相關單位統計各路段近十年之事故發生次數,設立易肇事路段道路標示牌,期望能使駕駛人提高警覺,以降低事故之發生次數。但易肇事路段道路標示牌只能提供用路人靜態資訊,而此資訊無法隨時間、路況及氣候有所更動,因此本研究希望能提出一個動態之易肇事路段資訊以供駕駛人做為參考依據。本研究針對2014年台灣國道1號北區路段之事故資料進行相關統計、風險分析、潛勢分析之研究,以幾何線型特性分割路段後,再以零膨脹負二項迴歸模式構建事故次數模式,根據事故次數預測模式之結果進行風險分析

求得風險值,再利用潛勢分析對風險值進行分級,最後以地理空間分析呈現潛勢分級圖。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主要影響國道1號北區路段事故次數之因素為縱坡度、流量、流量/容量之比(V/C值)及曝光量等四項變數。最後,以2015年4月2日之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日間7點時高潛勢以上之路段數為最多;此外,竹北交流道從日間6點至晚間12點皆處於高潛勢至極高潛勢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