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路況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警廣即時路況+Google地圖+即時影像也說明:結合警察廣播電台即時路況資料資料、google map地圖導航以及交通部CCTV閉路電視即時影像,借由影像的輔助了解路況現場狀況。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吳健生所指導 李書妤的 高速公路事故潛勢分析 (2015),提出阿里山路況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卜瓦松迴歸、負二項迴歸、零膨脹迴歸、風險分析、潛勢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班 羅仕京所指導 林貞宜的 汽車駕駛人安全路徑導引資訊需求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路徑導引、評估指標、全球定位系統(GPS)、層級分析法、汽車導航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里山路況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嘉義阿里山路況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則補充:嘉義縣台18線阿里山公路(石棹~十字路)預警性封閉,預計於今(20)日15時開放通行.,本站即時影像來源由交通部即時路況資訊流通平台、各地縣市政府及國家公園管理處... 阿里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里山路況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速公路事故潛勢分析

為了解決阿里山路況查詢的問題,作者李書妤 這樣論述:

歷來交通相關單位針對事故因素分析之議題不斷地保持高度關注,其目的為確認肇事因素進而提出改善策略,以降低事故發生率或是減輕事故嚴重性等。而相關單位統計各路段近十年之事故發生次數,設立易肇事路段道路標示牌,期望能使駕駛人提高警覺,以降低事故之發生次數。但易肇事路段道路標示牌只能提供用路人靜態資訊,而此資訊無法隨時間、路況及氣候有所更動,因此本研究希望能提出一個動態之易肇事路段資訊以供駕駛人做為參考依據。本研究針對2014年台灣國道1號北區路段之事故資料進行相關統計、風險分析、潛勢分析之研究,以幾何線型特性分割路段後,再以零膨脹負二項迴歸模式構建事故次數模式,根據事故次數預測模式之結果進行風險分析

求得風險值,再利用潛勢分析對風險值進行分級,最後以地理空間分析呈現潛勢分級圖。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主要影響國道1號北區路段事故次數之因素為縱坡度、流量、流量/容量之比(V/C值)及曝光量等四項變數。最後,以2015年4月2日之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日間7點時高潛勢以上之路段數為最多;此外,竹北交流道從日間6點至晚間12點皆處於高潛勢至極高潛勢之程度。

汽車駕駛人安全路徑導引資訊需求之研究

為了解決阿里山路況查詢的問題,作者林貞宜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科技和通訊系統的發展,民眾於出門行前及路徑中之交通資訊需求也日益提升。汽車導航系統已經成為汽車的基本配備,導航系統彙整各地的行車輔助資訊。所以本研究以探討駕駛者使用路徑導引資訊的接受程度並提出安全路徑導引設計的建議。本研究乃透過層級分析法,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建立安全路徑選擇特性評估指標及相對權重。研究結果發現,專家問卷第一層級四大構面依權重重要性由高至低排序,分別為「車流組成」、「事故資訊」、「道路幾何」、「天氣」。一般民眾問卷第一層級四大構面依權重重要性由高至低排序,分別為「天氣」、「道路幾何」、「事故資訊」、「車流組成」。一般民眾問卷結果之發現,教育程度越高者,較習慣於出門

前會使用Google Map查詢路況;開車經驗越少者,對路況越不熟悉,較習慣於出門前使用Google Map查詢路況;學歷為國小之民眾認為GPS應提供安全資訊的同意度顯著高於學歷為高中職、大學專科及研究所以上之民眾;整體而言,民眾認同GPS應提供安全資訊。民眾對於提供此四項資訊持偏向同意的態度。本研究結果可供相關單位設計GPS之路徑安全資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