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益飛吳雪軍寫的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與工程實踐:以南昌市為例 和日本數學教育學會研究部的 數學科學百科:趣味數學小故事365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雨水24小时降雨量如何计算日降雨量如何计算年降雨量如何计算也說明:那么天气预报的降雨量如何计算的. ... 1雨水24小时的降雨量怎么计算? ... 雨水的汇水面积上形成的径流量与降水量之比,径流系数为小于1的无量纲参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林鎮洋所指導 林哲瑋的 低衝擊開發設施對都市水文之影響 (2021),提出降雨量計算面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低衝擊開發設施、水文循環、SWMM、透水鋪面、雨水花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李培芬所指導 鄭桓安的 人為活動對臺灣中大型哺乳類空間分布影響評估 (2021),提出因為有 哺乳動物、人為活動、基地台、物種分布預測模式、決策樹的重點而找出了 降雨量計算面積的解答。

最後網站1毫米降雨量到底有多大? - 每日頭條則補充:那就以全市為例來說說,濟南總面積大約8177平方公里,如果全市平均降雨1毫米,就 ... 如果按照大明湖12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這相當於68個大明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降雨量計算面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與工程實踐:以南昌市為例

為了解決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作者李益飛吳雪軍 這樣論述:

面對嚴峻的城市水環境問題,中國城市急需重新定位城市水系統的內涵並協調城市建設與水環境的關係,恢復和增強城市水系統的抵禦力和修復力,形成安全的、可自我修復的城市水系統。“海綿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本書基於國內城市,以南昌市為重點,介紹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實踐經驗,分為理論篇和應用篇。 理論篇共10章,主要從工程應用角度介紹了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徑流污染、排水防澇、溢流污染等方面的理論和計算。應用篇共9章,主要把理論篇中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實際案例進行應用和驗證,並對應用效果進行了總結。本書適合廣大城市建設的決策者、規劃設計師、海綿城市的建造商和運營商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和學生等的參考書。

吳雪軍 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市政分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市政給排水工程諮詢、規劃設計及研究工作。完成各種工程項目共400余項。 上篇 理論篇1 第1章 海綿城市概念及政策要求 1.1 理念的起源 3 1.2 國外不同的提法 3 1.3 我國的海綿城市概念 4 1.4 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有關政策、法規 4 1.5 江西省、南昌市海綿城市建設有關政策、法規 6 1.6 南昌市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8 1.7 本章小結 9 第2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特點分析與研究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0 2.2 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10 2.2.1 低影響

開發雨水系統 11 2.2.2 城市雨水管渠系統 11 2.2.3 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 12 2.3 海綿城市的建設途徑 12 2.4 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 12 2.4.1 滲透技術 12 2.4.2 儲存技術 19 2.4.3 利用技術 21 2.4.4 調節技術 23 2.4.5 轉輸技術 25 2.4.6 截汙淨化技術 27 2.5 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功能比選 30 2.6 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選擇 31 2.6.1 合理劃分優先順序 31 2.6.2 靈活應用單項技術設施 31 2.6.3 合理銜接城市用地 31 2.7 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案例 32 2.7.1 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3

2 2.7.2 廣場集中片區海綿城市改造案例 34 2.8 本章小結 35 第3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對於徑流總量控制貢獻的研究 3.1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降雨量的關係 37 3.2 低影響開發設施設計計算 39 3.2.1 徑流總量控制指標分解方法 40 3.2.2 雨水花園表面積計算方法 40 3.2.3 下沉式綠地的計算 43 3.2.4 透水鋪裝 44 3.3 工程應用中年徑流總量控制的海綿措施選擇 46 3.3.1 年徑流總量控制的海綿措施組合 47 3.3.2 工程應用實例 48 3.4 本章小結 49 第4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對於徑流峰值控制貢獻的研究 4.1 海綿技術措施對徑

流峰值控制的簡介 50 4.1.1 按徑流峰值控制階段 50 4.1.2 按徑流峰值控制方式 50 4.2 海綿技術措施的基本分類及組成 51 4.3 海綿技術對徑流峰值控制的貢獻 51 4.3.1 研究工具 52 4.3.2 降雨條件 53 4.3.3 不同調蓄雨量對徑流峰值控制貢獻大小的研究 53 4.3.4 不同調蓄方式對徑流峰值控制貢獻大小的研究 56 4.3.5 流量過程線理論計算式的推求 59 4.4 本章小結 61 第5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對於徑流污染控制貢獻的研究 5.1 城市降雨徑流污染概述 62 5.1.1 降雨徑流污染簡介與成因 62 5.1.2 降雨徑流污染強度的表徵

62 5.2 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負荷的計算 63 5.2.1 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負荷的概念 63 5.2.2 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負荷計算方法 63 5.2.3 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負荷計算模型和應用 64 5.3 南昌市某道路徑流污染特徵分析 66 5.3.1 城市徑流污染現狀 66 5.3.2 南昌市某道路徑流污染現狀研究 66 5.4 海綿設施對徑流污染的控制 68 5.4.1 海綿設施對污染物去除機理 69 5.4.2 典型海綿設施(雨水花園)概述 70 5.4.3 雨水花園對出流雨水污染物的影響 71 5.5 計算實例 75 5.5.1 以控制徑流總量為目的的雨水花園計算 75 5.5.2 以

控制污染物平均濃度為目的的雨水花園計算 76 5.6 本章小結 76 第6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中雨水利用的效益貢獻 6.1 海綿城市雨水利用效益評估體系 78 6.2 雨水利用水量計算 79 6.3 成本分析與計算 81 6.4 效益分析與計算 82 6.4.1 經濟效益 82 6.4.2 生態效益 84 6.4.3 社會效益 85 6.5 雨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 86 6.6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86 6.7 本章小結 88 第7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計算模型研究 7.1 海綿建設技術計算方法概述 90 7.1.1 容積法 90 7.1.2 模型類比法 92 7.1.3 兩種方法的對比分析 9

4 7.1.4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 94 7.2 用地類型、下墊面、LID 設施映射關係的建立 95 7.2.1 用地類型與下墊面的映射關係 95 7.2.2 下墊面與LID 設施的映射關係 96 7.3 海綿計算模型的計算方法 97 7.3.1 控制目標下總調蓄容積計算 97 7.3.2 LID 設施調蓄容積的計算 98 7.3.3 年污染物總量去除率計算 99 7.4 模型計算表的建立 99 7.5 計算實例 100 7.6 本章小結 100 第8章 排水體制、溢流污染控制研究 8.1 傳統排水體制分析 102 8.1.1 排水體制概念 102 8.1.2 排水體制分類 102 8.1.3

排水體制存在問題 103 8.1.4 溢流污染 104 8.2 國內外控制合流制溢流及分流制污染措施 105 8.2.1 國內對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 105 8.2.2 發達國家對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 105 8.2.3 國內分流制污染控制措施 107 8.3 分流制初期雨水污染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研究 108 8.3.1 分流制初期雨水研究 108 8.3.2 截流倍數研究 111 8.4 截流倍數取值 113 8.4.1 工程概況 113 8.4.2 截流效果分析 115 8.5 初期雨水收集量計算實例 118 8.5.1 資料獲取與處理 118 8.5.2 分析與初雨收集量 120 8

.6 本章小結 120 第9章 城市雨水排水及防澇水力模型研究 9.1 MIKE 系列軟體簡介 122 9.1.1 MIKE 11 模型介紹 122 9.1.2 MIKE URBAN 模型介紹 125 9.1.3 MIKE 21 模型介紹 127 9.1.4 MIKE FLOOD 耦合模型介紹 128 9.2 模型的搭建 129 9.2.1 MIKE URBAN 模型建立 129 9.2.2 MIKE 11 模型建立 130 9.2.3 MIKE 21 模型建立 131 9.2.4 MIKE FLOOD 耦合模型建立 132 9.3 模型應用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133 9.4 本章小結 13

7 第10章 南昌市合理採用海綿城市技術研究 10.1 概況簡介 138 10.2 南昌市氣候、地質、水文特點研究 138 10.2.1 地理位置 138 10.2.2 氣候特點 138 10.2.3 整體地勢與地質情況 140 10.2.4 水文特徵 142 10.3 南昌市徑流總量控制目標研究 150 10.3.1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的理論值 150 10.3.2 我國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情況 150 10.3.3 南昌市多年天然徑流率及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 152 10.3.4 南昌市各區徑流總量控制率的影響因素 152 10.4 南昌市徑流峰值控制研究 153 10.4.1 典型調蓄方式

的分類及特點 154 10.4.2 源頭調蓄對峰值、管道重現期的影響 154 10.5 南昌市徑流污染控制研究 155 10.5.1 徑流污染的來源 155 10.5.2 南昌市不同功能分區、下墊面對徑流污染的影響 155 10.5.3 LID 設施對徑流污染的去除機理 156 10.5.4 南昌市雨水花園徑流污染控制效果 156 10.6 南昌市雨水利用研究 157 10.6.1 南昌市水資源利用情況 157 10.6.2 南昌市降雨情況分析 158 10.6.3 雨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 158 10.7 南昌市合理利用LID 設施 158 10.7.1 依據控制目標選用LID 技術 158

10.7.2 依據設施主要功能選用LID 技術 159 10.7.3 針對不同場地的LID 設施組合 160 10.8 南昌市內澇防治控制研究 162 10.8.1 南昌市內澇防治現狀 162 10.8.2 南昌市內澇防治目標及措施 162 10.9 基於南昌市排水體制的溢流污染控制 163 10.9.1 南昌市排水體制現狀 163 10.9.2 溢流污染控制計算方法 163 10.9.3 南昌市分流制區域初期雨水控制量 164 10.9.4 南昌市合流制區域截留倍數選取 164 10.1 南昌市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實例(以朝陽新城為例) 165 10.10.1 朝陽新城簡介 165 10.1

0.2 朝陽新城運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 165 10.11 本章小結 168 參考文獻 下篇 應用篇173 第11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在南昌市臨空經濟區楊家湖水系工程中的應用案例 11.1 主要控制目標分析 175 11.1.1 徑流污染主要控制措施分析 175 11.1.2 徑流峰值主要控制措施分析 176 11.1.3 徑流總量控制策略及目標分析 176 11.2 管道設計 177 11.2.1 控制目標實現原理 177 11.2.2 前置塘設計 178 11.2.3 滲透系統設計及維護 178 11.2.4 植物選擇 179 11.3 管道建成效果 180 11.4 結語 181

第12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在南昌市九龍湖吉安街工程中的應用案例 12.1 工程概況 182 12.2 雨水管道設計標準 183 12.3 工程設計 183 12.3.1 市政雨水管的設計 183 12.3.2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 184 12.4 案例小結 187 第13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在贛州市興國縣和睦公園中的應用案例 13.1 專案背景及概況 188 13.1.1 專案背景 188 13.1.2 項目概況 189 13.2 海綿城市設計 190 13.2.1 技術路線 190 13.2.2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及設計降雨量 191 13.2.3 低影響開發系統的徑流係數 191 13.2.

4 單項設施雨水控制能力 192 13.2.5 和睦公園LID 設計組合的模型校核 195 13.2.6 徑流峰值控制貢獻 196 13.3 水質淨化及水循環系統設計 198 13.4 結論與建議 200 第14章 海綿城市建設(溢流污染控制)技術在南昌市西湖黑臭水體治理工程的應用案例 14.1 黑臭水體形成原因 202 14.1.1 外源有機物消耗水中氧氣 202 14.1.2 內源底泥中釋放污染 203 14.1.3 水體自淨能力消失 203 14.1.4 不流動水體和水溫升高的影響 203 14.2 工程方案研究 203 14.2.1 研究規範依據 203 14.2.2 主要研究資料

204 14.2.3 工程排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4 14.2.4 方案設計 205 14.3 方案效果分析 213 14.3.1 黑臭水體技術指標 213 14.3.2 運行效果 214 14.4 案例小結 216 第15章 海綿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技術在南昌市象湖、撫河截汙工程中的應用案例 15.1 專案背景 217 15.2 現狀問題分析 217 15.2.1 象湖、撫河現狀 217 15.2.2 象湖、撫河水質現狀 218 15.2.3 象湖、撫河現狀排污口 220 15.2.4 象湖、撫河現狀問題分析總結 221 15.3 截汙工程建設必要性分析 221 15.3.1 截汙治汙是

河、湖治理的有效工程措施,是象湖、撫河治理及提升水體水質的需要 221 15.3.2 要滿足象湖、撫河景觀娛樂要求,必須先行實施截汙工程 222 15.3.3 總體目標 222 15.4 截汙工程建設目標及範圍 222 15.4.1 截汙工程建設目標 222 15.4.2 工程範圍 223 15.5 截汙工程方案設計 223 15.5.1 設計原則 223 15.5.2 方案設計 224 15.6 截汙工程實施效果 230 15.6.1 社會效益 230 15.6.2 經濟效益 230 15.6.3 環境效益 231 15.7 本章小結 231 第16章 海綿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技術在南昌市玉帶

河截汙提升工程中的應用案例 16.1 引言 232 16.2 治理目標及思路 234 16.2.1 治理目標 234 16.2.2 治理思路 234 16.3 方案設計 234 16.3.1 溢流污染控制技術目標 235 16.3.2 溢流污染控制效果評估 235 16.4 工程設計 239 16.5 工程效果 240 16.6 結論 240   第17章 截流式分流制和污染控制技術在南昌市幸福水系綜合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案例 17.1 引言 242 17.2 概述 242 17.2.1 專案背景 242 17.2.2 工程範圍及內容 243 17.2.3 城市概況 243 17.2.4 排水、排

澇現狀 244 17.2.5 存在主要問題 246 17.3 設計方案 247 17.3.1 總體設計 247 17.3.2 管道整治工程 247 17.3.3 截汙工程 249 17.4 溢流污染控制 251 17.4.1 截流倍數 251 17.4.2 雨水調蓄 254 17.5 結論及存在問題 257 17.5.1 結論 257 17.5.2 存在問題和建議 257 第18章 水力模型在南昌市青山湖排水區排澇(水安全)規劃中的應用案例 18.1 區域現狀 258 18.1.1 區域介紹 258 18.1.2 排水管網 259 18.1.3 水系及排澇泵站 259 18.1.4 降雨條件

259 18.2 規劃思路 259 18.3 水力模型應用 259 18.3.1 城市排水管網模型 260 18.3.2 河道模型 262 18.3.3 二維地表漫流模型 262 18.3.4 模型耦合 263 18.3.5 模型檢驗 263 18.4 現狀排水能力評估 263 18.5 內澇風險評估 264 18.5.1 內澇風險等級劃分 264 18.5.2 內澇風險評估 264 18.5.3 主要內澇成因分析 264 18.6 系統規劃 265 18.6.1 規劃期限 265 18.6.2 規劃目標 265 18.6.3 規劃標準 265 18.6.4 規劃方案 266 18.7 結論

267 第19章 水力模型在南昌市紅穀灘中心區排澇(水安全)規劃中的應用案例 19.1 城市排澇規劃的背景 268 19.2 南昌市紅穀灘排澇規劃的目的及意義 269 19.3 應用MIKE FLOOD 軟體建立耦合模型 269 19.3.1 MIKE 軟體簡介 269 19.3.2 一維城排水管網系統模型建立 269 19.4 紅穀灘排水防澇現狀簡介 273 19.4.1 道路豎向 273 19.4.2 排水現狀 273 19.4.3 排澇現狀 273 19.5 現狀模擬並提出問題 274 19.5.1 排水防澇系統類比結果 274 19.5.2 內澇原因分析 274 19.6 內澇解決

方案 275 19.6.1 電排站提升方案 276 19.6.2 豐和立交內澇解決方案 277 19.6.3 衛東立交內澇解決方案 278 19.7 方案校核 278 19.8 結語 278 參考文獻

低衝擊開發設施對都市水文之影響

為了解決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作者林哲瑋 這樣論述:

都市水文循環隨著不透水面積增加而改變,逕流量比開發前高,洪峰延滯期減少,再加上氣候變遷影響導致降雨型態改變,都市地區發生積淹水的機率上升。透水鋪面和雨水花園等多種低衝擊開發設施被廣泛用於增加都市的滲透率,以減輕都市化過程中水文的影響。然而,此類設施的性能受降雨事件的影響很大。臺灣近年來推廣低衝擊開發設施來降低都市地表逕流量,但多數缺乏實際監測數據來瞭解設施成效。因此,本研究以透水鋪面和雨水花園作為研究基地,使用水位計監測地表逕流削減之成效,地下水位觀測用來瞭解地下水補給的潛力,最後配合SWMM水文模式模擬出低衝擊開發對於都市水文之影響。忠孝東路基地內僅有一種透水鋪面LID設施,佔整個集水面積

36.0%;北投國小基地則含有雨水花園A、B、透水鋪面及15m3的地下貯水槽共佔整個集水面積15.9%。研究期間,忠孝東路透水鋪面和北投國小雨水花園分別收集50及60場有效降雨事件,結果顯示,透水路鋪面基地平均逕流削減率為14%,雨水花園和貯水槽可保留97.8%的降雨量。依據通過率定驗證的SWMM模式模擬出透水鋪面年水文循環為52.2%出流量,23.5%蒸發量及24.3%入滲量;具有地下貯水槽的雨水花園有91.3%的年雨量為入滲量和儲水量,僅5.8%成為地表逕流。

數學科學百科:趣味數學小故事365

為了解決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作者日本數學教育學會研究部 這樣論述:

  ‧「+」「-」是從船上誕生的!   ‧時鐘的指針為什麼是向右轉?   ‧不可思議的莫比烏斯帶!   ‧過去的人們要怎麼測量大象的體重?   ‧雷電距離我們有多遠?   ‧視力檢查的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把紙對摺43次之後就能抵達月球!   ‧在滿天星空中的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   原來生活周遭的數字這麼有趣!   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365個小故事。   每天只要花10分鐘就能提升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不是課堂上的生硬知識,而是富有創造性的有趣主題。 本書4大特色   1.用淺顯易懂又貼近生活的有趣常識,引導孩子們愛上算數。   2.由領導日本算數教育的日本數學

教育學會研究部小學部提供的小故事,並由月刊雜誌《孩子的科學》編輯部負責編輯。孩子可以吸收到研究者提供的正確知識。   3.每個小知識都附有「試試看」、「做做看」、「玩玩看」等可以動手體驗的主題。還有許多知識可以當成暑假作業的主題!   4.從孩子單純的疑問到父母也不知道的關於數學與圖形的歷史應有盡有。討論數學相關的話題,可以促進親子間的知識性交流。   本書是由「日本數學教育學會」研究部小學部會的成員,秉持著「希望讓小朋友們了解數學的有趣之處!」、「希望幫助小朋友喜歡上數學!」的想法執筆寫成。研究部的成員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更多人喜歡上數學!」   想讓更多人喜歡數學,就必須幫助各

位從生活中,發現算術與圖形的不可思議之處,親自感受到算術的優點與美感,以及思考的樂趣。這本書就像往池子丟入小石頭後,會掀起陣陣漣漪般,或許會有哪一句話啟發了你,讓你能更深入且更廣泛地探索數學世界。   數學並不是死板的知識,數學理論能夠將過往的經驗串在一起,能夠從中發現甚至創造出新的事物,正因如此,數學才顯得更加有趣。 名人好評推薦   這本書用一天一篇的方式陪伴讀者用閱讀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方式接近數學和科學,是很棒的起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陳培瑜   這本書以小學生的認知發展以及生活化經驗為基底,透過引導思考、動手做等學習設計,讓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更有思考脈絡。如何讓孩子在生活

中發展著數學思考?這本書的設計很棒。──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之道學習創辦人 鄭婉琪   (按姓氏筆劃排序) 讀者好評迴響   ‧我買來送給了外甥及姪子,不只小學生,連國中生都看得很開心。   ‧正苦於怎麼引起小學三年級兒子對數學興趣的時候,發現了這本書。現在每天都會花近1個小時和兒子一起閱讀。   ‧連大人都覺得有趣的知識,書中更藏了許多能引起孩子興趣的事物。   ‧連我那對於學習類漫畫的兒子都看得很開心,大推薦!   ‧數學不好的孩子,許多其實是國文理解力的問題。本書不只是幫助數學能力提升,連帶的國文理解力都變好了。  

人為活動對臺灣中大型哺乳類空間分布影響評估

為了解決降雨量計算面積的問題,作者鄭桓安 這樣論述:

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為生態保育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有許多國外研究在探討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諸如分析夜晚光照、人類足跡、基地台分布等人為因子,對哺乳動物分布或活動週期的影響。臺灣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針對特定區域的小尺度分析,較少有對全島的大尺度分析。本研究以臺灣基地台覆蓋範圍作為人為活動的指標,計算基地台密度和其它環境因子的相關性,確認基地台在臺灣能代表人為活動。後續整合1988 - 2020年臺灣13種中大型哺乳動物出現紀錄資料,配合環境因子資料建立各物種的分布預測模式;計算動物紀錄資料、預測資料在基地台覆蓋範圍內的出現的比例,評估各物種對人為活動的耐受程度。分布預測模式的結果進一步建

構決策樹模型,以得知影響動物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及其決策過程。結果顯示臺灣基地台密度和人口密度的相關性最高,和NDVI相關性最低。臺灣中大型哺乳動物傾向出現於基地台覆蓋範圍外的區域,整體出現比例為 38%,出現區域中有88% 位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保育類 (31%) 的出現比例低於一般類 (38%)。單一物種中只有白鼻心及石虎出現比例超過50%,保育類中的黃喉貂、山羊、黑熊、水鹿都低於20%,其餘物種約落在25% - 35% 之間。從各物種決策樹模型的前三層得知,平均海拔、離城市距離、寒季總降雨量及混合林面積4種因子共佔78% 的節點出現次數,為主要影響臺灣中大型哺乳動物出現的環境因子。本研

究得知基地台在臺灣能一定程度代表人為活動,並整合臺灣近十幾年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出現紀錄,配合基地台覆蓋範圍及其它多種環境因子,得知大尺度下人為活動對13種哺乳動物分布影響程度。建議可加強臺灣低海拔區域的監測,以應對日後人為活動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