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皓群(傑克)寫的 咖啡學人 和(美)FREDERICK K.LUTGENS,EDWARD J.TARBUCK的 氣象學與生活(原書第1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降雨分級–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 科學Online也說明:在降雨量在24 小時內達到80 毫米或是1 小時內的降雨達到40 毫米則為該降雨屬於大雨。當24 小時的累積雨量達到200 毫米或是3 小時雨量達100 毫米,則該降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日學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林基源所指導 楊龍昆的 土石流潛勢溪流發生判定模式之研究-以清水溪為例 (2021),提出雨量分級小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石流災害、類神經網路、不安定指數法分析、羅吉斯迴歸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周天穎、方耀民所指導 李佳穎的 應用層級分析法於土石流社區防災決策因子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份二山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土石流、社區防災、決策因子、訊息、AHP的重點而找出了 雨量分級小雨的解答。

最後網站24 小時雨量則補充:雨量分級 定義: 大雨:24小時大於80毫米或時雨量大於40毫米。 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 ... 「有時有小雨」意即天氣陰沉,有時會有短時降水出現.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雨量分級小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咖啡學人

為了解決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作者羅皓群(傑克) 這樣論述:

  關於咖啡學人   咖啡學人不是單一品牌的連鎖思維,在咖啡學人品牌下有著不同名稱的咖啡館,期望創造出各自的獨特靈魂與存在價值。   我們以學為名,期許自己在咖啡的領域中好學而時習。謙謙學習,不斷成長。   我們對於品質、知識,以及細節的堅持專注,讓人們自然的注意到那些富豐層次與細緻的風味。   希望在許多角落營造出一個能夠讓顧客感到隨性自在的空間,讓不同的人交流,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讓這個地方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從做中學!   速食文化盛行的現代,10年才磨出四家店,   「咖啡學人」成為市場上的另類存在。   10年,積累了咖啡香氣厚度和理想

實踐,    看傑克如何打造咖啡學人……。     本書作者羅皓群(傑克)將個人創業開店的起心動念到開了一間小咖啡店開始,不斷地將個人其人生經歷與經營理念灌注在這間小店,從個人到員工的心理建設、教育訓練到企業文化的養成,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核心的價值。     也將其開店前的準備、經營過程以及咖啡的製作,提供給想跨入咖啡領域的人們,或者已準備想創業開店的咖啡人,透過這本書,淺顯易懂並有系統地了解在每一個階段需要注意的事項。     本書主要有四大主題單元,第一章為咖啡學人分店之旅,帶讀者輕鬆認識「咖咖學人」旗下傑克威爾手烘咖啡店 The Cafeist & Jack

well、朵爾自家手烘咖啡吧 The Cafeist & Café Doux、老傑克咖啡專門店 The Cafeist & Old Jack、喬室商行 The Cafeist & Choice Store四家店的各自特色與風格。     接著進入〈咖啡學人的經營哲學〉的開咖啡店的起心動念、品牌的核心價值、關於員工的心理建設與教育訓練、與顧客之間的關係管理到對於未來的規畫與想法的創店經營;以及〈想開店前的思考與準備〉裡開一家店,你需要從認識自己開始,然後要開什麼型態的店?還有很重要的成本利潤試算分析,作者完全不藏私分享與實例解析。     最後則是〈關於製

作咖啡這件事〉。誰發現了咖啡,已不可考,重要的是你正在喝著咖啡。藍山、摩卡、藝妓……都任君選擇。喜歡日曬還是蜜處理?什麼等級的咖啡豆?淺焙、重焙,義式、手沖,不管哪一種,喜歡最重要。內容包括從咖啡的起源地開始……咖啡三大原生樹種與栽種、咖啡的成收後的日曬、水洗、蜜處理與厭氧處理法。還有「咖啡學人」的杯測訓練(杯測的實際操作、杯測的記錄評分、杯測在咖啡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等);咖啡的製作的金杯理論(攸關咖啡濃度與萃取率)、義式咖啡Espresso、咖啡拿鐵與卡布奇諾 Coffee Latte & Cappuccino、手沖咖啡和虹吸壺咖啡等沖煮方式詳細圖解;烘豆則從生豆採購與烘焙計畫、基本

概念、烘焙的過程、烘豆前準備、烘豆過程注意細節、焙度淺中重下豆時機,看懂有助烘豆品質穩定的「烘豆過程曲線表」、SACC烘焙度分級表,以及咖啡學人的烘焙深度定義,完全實用大公開。   本書特色     ◎一本打造具有獨特靈魂與品牌價值的咖啡館成功經營哲學書。   ◎什麼是好咖啡的標準?做好咖啡不用靠證照,有證照不等於會做咖啡!   ◎利用實用「開店營運試算表」,毫不藏私教你如何估算創業開咖啡店的成本和利潤。   ◎「咖啡學人」的杯測訓練、咖啡的製作、烘豆法則,完全大公開。   ◎本本免費送「咖啡學人」網站購物金$300元!

雨量分級小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中秋烤肉最怕下雨,若雨下得剛好是浪漫,下得太多可能讓用路人心情很爛,阿凱帶大家回顧2020年6月6日澄清路家樂福現場,當天早上整點的時雨量:
6點 22.5mm
7點 69.5mm
8點 64.5mm
9點 10mm
⏰6-8點時累積雨量達156.5mm
🌧平均降雨量 8.7mm/10分鐘
澄清路家樂福前積水💦,市府回應時雨量沒超過排水量10.2mm,排水量應該足夠, #但還是淹水了,且只有澄清路往北東側大淹水、西側都沒事。
📣水利局蔡局長在質詢中承諾📣
因爲澄清路目前都是往寶珠溝排水系統去,然而寶珠溝排水容量較小,為了改善目前東側淹水情況,澄清路東側的排水,之後會疏導往鳳山排水系統。
在改善排水系統的同時,阿凱也想呼籲大家,遇到瞬間降雨量過大的情況🌧排水系統恐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就像營養師建議我們一天喝2000c.c.的水,若瞬間我們灌了6000c.c.,也需要時間來排解,留言處也幫大家補充一下雨量分級定義👇
🎯希望市府除了改善排水的孔蓋和分洪之外,也能做到下列三件事:
1️⃣ 公佈易淹水地區可承載時雨量​,給市民心理準備。
2️⃣ 大雨來襲前,將設置在排水溝上的住家周邊防蚊🦟設施移除,加強排水速度。
3️⃣ 改善坡道設計,讓澄清路西側的排水孔也發揮功能。
#你的事就是阿凱的事
#時雨量會說話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土石流潛勢溪流發生判定模式之研究-以清水溪為例

為了解決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作者楊龍昆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地區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降雨事件發生機率增加,使得降雨集中且降雨強度增加,造成坡地災害頻繁。此外,921 大地震後清水溪流域發生大量崩塌,更加破壞該流域之地質環境。本研究將清水溪流域劃分為33 個土石流潛勢集水區作為研究對象,並以事件前後 SPOT 衛星影像於該集水區 NDVI 差值大於 0.25、坡度小於 30 度,且相連網格數達 10 格以上(長度超過 200 公尺)視為土石流災害。應用多變量統計進行相關性檢定,經篩選後選定 8 項影響因子,包含地文因子:集水區總面積、集水區平均坡度、溪床平均坡度、形狀係數;材料因子:地層種類、距斷層距離;誘發因子:最大日雨量、最大時雨量。再以

不安定指數法分析與羅吉斯迴歸分析以及類神經網路進行分析。不安定指數法分析與羅吉斯迴歸分析以及類神經網路判定結果顯示,整體分析結果準確率排序為類神經網路 93.3%、羅吉斯迴歸分析 80.6%、不安定指數法分析 70.9%。由 ROC 曲線之 AUC 中,類神經網路 AUC 為 0.933 屬於卓越的判別能力,羅吉斯迴歸分析 AUC 為 0.794屬於較佳的判別能力,不安定指數法分析 AUC 為 0.635 屬於尚可的判別能力,表示三種模型都可被予以採用。

氣象學與生活(原書第12版)

為了解決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作者(美)FREDERICK K.LUTGENS,EDWARD J.TARBUCK 這樣論述:

本書從科學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學原理出發,詳細介紹了氣象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球主要組成圈層、大氣組成、物理性質、空間結構、要素變化;大氣運動各種過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種天氣和氣候現象、形形色色的雲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氣壓和風、氣團、氣旋和鋒面天氣的形成;強對流、雷暴、龍卷風和颶風(台風)等災害性天氣;人工影響天氣的各種途徑、天氣分析和預報的方法、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空氣污染及其原因;氣候變化與氣候系統、人類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全球變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氣候和氣候分類及大氣中各種奇特的光學現象和形成的原理等。本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楚、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可以作為對氣象學感興趣的人們學習了解大氣

變化奧秘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非大氣科學專業學生的通識課程參考教材,並可供氣象學相關專業人員作為參考書和工具書。陳星,博士,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南京大學,主要從事氣候學和氣候變化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第1章大氣概述1.1大氣——天氣和氣候1.1.1美國的天氣1.1.2氣象學、天氣和氣候1.2大氣災害:來自自然的襲擊1.3科學探索的本質知識窗1.1從外空看地球1.3.1假設1.3.2理論1.3.3科學方法1.4地球圈1.4.1地質圈1.4.2大氣圈1.4.3水圈1.4.4生物圈1.5地球是一個復雜系統1.5.1地球系統科學1.5.2地球系統知識

窗1.2地球的子系統之一的碳循環1.6大氣的組成1.6.1大氣的主要成分知識窗1.3地球大氣的形成與演變1.6.2二氧化碳1.6.3變化的大氣成分1.7臭氧減少——一個全球性問題1.7.1南極臭氧洞1.7.2臭氧減少的效應1.7.3蒙特利爾議定書1.8大氣層的垂直結構1.8.1氣壓變化1.8.2溫度變化1.9大氣成分的垂直變化1.9.1電離層1.9.2極光第2章地球表面和大氣加熱過程2.1日地關系2.1.1地球的運動2.1.2季節是怎樣形成的2.1.3地球的朝向2.1.4兩至點和兩分點知識窗2.1季節變化2.2能量、溫度和熱量2.2.1能量的形式2.2.2溫度2.2.3熱量2.3熱量傳輸機制2

.3.1傳導2.3.2對流2.3.3輻射2.3.4輻射定律知識窗2.2輻射定律極端災害性天氣2.1紫外線指數2.4太陽入射輻射2.4.1反射與散射2.4.2太陽輻射的吸收2.5大氣圈中各種氣體的作用2.5.1加熱大氣2.5.2溫室效應2.6地球的熱量收支2.6.1年能量平衡知識窗2.3太陽能2.6.2熱量平衡的緯度分布第3章溫度3.1氣溫記錄資料3.1.1基本計算方法3.1.2等溫線3.2影響氣溫的因素3.2.1海陸分布知識窗3.1北美最熱和最冷的地方3.2.2洋流3.2.3海拔高度3.2.4地理位置3.2.5雲量和反照率極端災害性天氣3.1熱浪3.3溫度的全球分布知識窗3.2緯度與溫度較差3

.4氣溫變化的周期3.4.1氣溫日變化知識窗3.3城市熱島效應:城市是如何影響溫度的?3.4.2溫度日變化幅度3.4.3溫度的年變化3.5氣溫的測量3.5.1機械式溫度計3.5.2電子溫度計3.5.3百葉箱3.6溫標知識窗3.4氣溫資料的用途3.7炎熱和風寒:人體不舒適指數3.7.1炎熱——高溫高濕3.7.2風寒——大風降溫作用第4章水分和大氣穩定度4.1大氣中水的運動4.2水:獨特的物質4.3水的相變4.3.1冰、液態水和水汽4.3.2潛熱4.3.3蒸發和凝結4.4濕度:空氣中的水汽4.5水汽壓與飽和4.6相對濕度知識窗4.1干空氣的相對濕度是100%嗎?4.6.1相對濕度如何變化?知識窗4

.2增濕器和除濕器4.6.2相對濕度的自然變化4.7露點溫度4.8如何測量濕度?4.9絕熱溫度變化4.9.1絕熱冷卻和凝結4.10空氣抬升過程4.10.1地形抬升知識窗4.3降水記錄和山地地形知識窗4.4山地效應:迎風坡降水和背風坡無雨帶4.10.2鋒面楔入4.10.3輻合4.10.4局地對流抬升4.11惡劣天氣的起因:大氣穩定度4.11.1穩定度類型4.11.2穩定度和每日天氣4.11.3穩定度如何變化?4.11.4溫度變化和穩定度4.11.5空氣垂直運動和穩定度第5章凝結和降水類型5.1雲的形成5.1.1高空凝結5.1.2雲滴的增長5.2雲的分類5.2.1高雲5.2.2中雲5.2.3低雲5

.2.4垂直發展型雲(直展雲)5.2.5雲的形態變化知識窗5.1飛機航跡和雲量5.3霧的類型5.3.1冷卻霧5.3.2蒸發霧5.4降水的形成知識窗5.2科學與意外發現5.4.1冷雲降水:伯傑龍過程5.4.2暖雲降水:碰並過程5.5降水的類型5.5.1雨5.5.2雪5.5.3雨夾雪和凍雨5.5.4冰雹5.5.5霧凇極端災害性天氣5.1最糟糕的冬天5.6降水的觀測5.6.1標准雨量計5.6.2降雪測量5.6.3天氣雷達測量降水5.7人工影響天氣5.7.1人工增雨(雪)5.7.2人工驅雲消霧5.7.3人工消雹5.7.4預防霜凍第6章氣壓和風6.1風和氣壓6.2氣壓的測量6.3氣壓隨海拔高度變化6.4

氣壓變化的原因6.4.1溫度對氣壓的影響知識窗6.1氣壓與航空6.4.2水汽對氣壓的影響6.4.3氣流和壓力6.5影響風的因素6.5.1氣壓梯度力6.5.2科里奧利力(地球自轉偏向力、科氏力)6.5.3摩擦力6.6高空風6.6.1地轉流6.6.2曲線流和梯度風知識窗6.2棒球在丹佛的庫爾斯球場真的會飛得更遠嗎?6.7地面風6.8風與空氣的垂直運動6.8.1氣旋和反氣旋的垂直氣流6.8.2影響垂直氣流的因子6.9風的觀測知識窗6.3風能:一種潛在的替代能源第7章大氣環流7.1大氣運動的尺度7.1.1小尺度環流和大尺度環流知識窗7.1塵卷風7.1.2風場結構7.2局地風7.2.1海陸風7.2.2山

谷風7.2.3欽諾克風(焚風)7.2.4下坡風(下降風)7.2.5鄉村風7.3全球環流7.3.1單圈環流模型極端災害性天氣7.1聖安娜風(干熱風)與山火7.3.2三圈環流模型7.4氣壓帶與風7.4.1理想的緯向氣壓帶7.4.2半永久性氣壓系統:真實大氣7.5季風7.5.1亞洲季風7.5.2北美季風7.6西風帶7.6.1為什麼存在西風帶?7.6.2西風帶的波動7.7急流7.7.1極地急流7.7.2副熱帶急流7.7.3急流和地球熱量收支7.8全球風場和洋流7.8.1洋流的重要性7.8.2洋流和涌升流7.9厄爾尼諾、拉尼娜和南方濤動7.9.1厄爾尼諾的影響7.9.2拉尼娜的影響7.9.3南方濤動7.

10全球降水分布7.10.1降水的緯向分布7.10.2陸地上的降水分布知識窗7.2假想大陸上的降水季節特征第8章氣團8.1什麼是氣團8.1.1氣團的源地8.1.2氣團的分類8.1.3氣團的變性8.2北美氣團的特征8.2.1極地大陸(cP)氣團和北極大陸(cA)氣團8.2.2湖泊效應降雪:暖水上的冷空氣極端災害性天氣8.1西伯利亞寒流8.2.3極地海洋(mP)氣團8.2.4熱帶海洋(mT)氣團極端災害性天氣8.2湖泊效應產生的暴風雪極端災害性天氣8.32011年1月12日,一次典型的東北風暴8.2.5熱帶大陸(cT)氣團第9章中緯度氣旋9.1鋒面天氣9.1.1暖鋒9.1.2冷鋒9.1.3靜止鋒9

.1.4錮囚鋒9.1.5干線9.2中緯度氣旋與極鋒理論9.3中緯度氣旋的生命周期9.3.1形成:兩個氣團的碰撞9.3.2氣旋流的發展9.3.3中緯度氣旋的成熟階段9.3.4錮囚:消亡的開始(消亡階段)9.4理想的中緯度氣旋天氣知識窗9.1預報的工具——風9.5高空氣流與氣旋形成9.5.1氣旋性和反氣旋性環流9.5.2高空輻散與輻合9.6中緯度氣旋的形成區域9.6.1氣旋移動類型9.6.2高空氣流與氣旋移動9.7反氣旋天氣與大氣阻塞9.8中緯度氣旋個例研究極端災害性天氣9.12008年和1993年美國中西部大洪澇9.9現代觀點:傳送帶模型第10章雷暴與龍卷風10.1名稱的含意10.2雷暴10.3

氣團雷暴10.3.1發展階段10.3.2發生區域10.4強雷暴10.5超級單體雷暴10.5.1颮線10.5.2中尺度對流復合體極端災害性天氣10.1突發洪水——雷暴雨的頭號殺手10.6閃電和雷聲極端災害性天氣10.2下擊暴流10.6.1閃電發生的原因10.6.2雷擊10.6.3雷聲10.7龍卷風10.7.1龍卷風的發生與形成10.7.2龍卷風氣候學極端災害性天氣10.3強龍卷風后的幸存10.7.3龍卷風的特征10.8龍卷風的破壞性10.8.1龍卷風強度10.8.2死亡率10.9龍卷風預報10.9.1龍卷風監視和警報10.9.2多普勒雷達第11章颶風11.1颶風概況知識窗11.1角動量守恆11.

2颶風的形成與消亡11.2.1颶風的形成11.2.2颶風消亡11.3颶風的破壞性11.3.1薩菲爾—辛普森分級11.3.2風暴潮11.3.3大風災害11.3.4強降雨和內陸洪水極端災害性天氣11.1氣旋納吉斯11.3.5颶風強度評估11.4颶風的探測、跟蹤和監控11.4.1衛星監測11.4.2飛機勘測11.4.3雷達和數據浮標11.4.4颶風監視和警報11.4.5颶風預報第12章天氣分析和預報12.1氣象業務概述12.2天氣分析12.2.1獲取數據12.2.2繪制天氣圖知識窗12.1制作天氣圖12.3計算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12.3.1數值天氣預報知識窗12.2數值天氣預報12.3.2集成預報

12.3.3預報員的作用12.4其他預報方法12.4.1持續性預報12.4.2氣候學預報12.4.3類比法12.4.4趨勢預報12.5高空環流和天氣預報12.5.1高空圖12.5.2高空氣流與地面天氣預報12.6長期天氣預報12.7預報准確率12.8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12.8.1氣象衛星圖像12.8.2衛星探測的其他內容第13章空氣污染13.1空氣污染的危害13.2空氣污染源和類型13.2.1一次污染物極端災害性天氣13.11952年倫敦大煙霧知識窗13.1污染正在改變氣候13.2.2二次污染物13.3空氣質量的變化趨勢13.3.1質量標准的建立13.3.2空氣質量指數13.4影響空氣污染

的氣象因素13.4.1風極端災害性天氣13.2從空中看空氣污染過程13.4.2大氣穩定度13.5酸雨13.5.1酸雨的范圍和強度13.5.2酸雨的危害第14章變化的氣候14.1氣候系統14.2氣候變化的檢測14.2.1海底沉積物——氣候資料的倉庫14.2.2氧同位素分析14.2.3冰川中的氣候變化記錄14.2.4樹輪——環境歷史檔案14.2.5其他類型的代用資料14.3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14.3.1板塊構造與氣候變化14.3.2火山活動與氣候變化知識窗14.1地質時期的火山活動與氣候變化14.3.3地球軌道變化14.3.4太陽活動與氣候14.4人類對全球氣候的影響14.4.1二氧化碳、微量氣體

和氣候變化14.4.2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14.4.3大氣響應14.4.4微量氣體的作用14.5氣候反饋機制14.5.1氣候反饋機制的種類14.5.2氣候模式:重要但尚不完善的工具14.6氣溶膠對氣候的影響14.7全球變暖的可能后果14.7.1海平面上升14.7.2變化的北極14.7.3增大的海水酸性14.7.4意想不到的后果第15章世界氣候15.1氣候的分類知識窗15.1氣候圖15.2氣候控制因素:概述15.2.1緯度15.2.2海陸分布15.2.3地理位置與盛行風向15.2.4山脈高原15.2.5洋流15.2.6氣壓和風15.3世界氣候綜述15.4潮濕的熱帶氣候(Af,Am)知識窗15.

2熱帶雨林砍伐對土壤的影響15.4.1溫度特征15.4.2降水特征15.5熱帶干濕季氣候(Aw)15.5.1溫度特征15.5.2降水特征15.5.3季風15.5.4氣候類型的變型Cw15.6干旱氣候(B)15.6.1「干旱」意味着什麼?15.6.2副熱帶沙漠氣候(BWh)和草原氣候(BSh)15.6.3西海岸副熱帶沙漠氣候15.6.4中緯度沙漠(BWk)和草原氣候(BSk)15.7冬季溫和濕潤的中緯度氣候帶(C)15.7.1副熱帶濕潤氣候(Cfa)15.7.2西海岸海洋性氣候(Cfb)15.7.3副熱帶夏干(地中海)氣候(Csa,Csb)15.8冬季寒冷的濕潤大陸氣候(D)15.8.1濕潤的大

陸性氣候(Dfa)15.8.2副極地氣候(Dfc,Dfd)15.9極地氣候(E)15.9.1苔原氣候(ET)15.9.2冰原氣候(EF)15.10高原氣候極端災害性天氣15.1干旱——代價巨大的大氣災害第16章大氣的光學現象16.1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16.1.1反射16.1.2折射16.2海市蜃樓知識窗16.1高速公路海市蜃樓是真的嗎?16.3彩虹16.4光暈、幻日和日柱16.5光環16.6其他光學現象16.6.1華16.6.2彩虹雲 剛拿到「The Atmosphere:An Introduction to Meteorology」的第12版原版書,就急切地瀏覽了書的目錄

和全書各章內容。雖然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幾乎沒有任何數學公式的有關氣象學的概論性教材,卻一下就讓我愛不釋手。我從事氣象學相關教學30多年,見過國內外許多類似教科書,我自己也編寫過教材,然而這一本現譯名為《氣象學與生活》的書卻讓我耳目一新!

應用層級分析法於土石流社區防災決策因子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份二山為例

為了解決雨量分級小雨的問題,作者李佳穎 這樣論述:

近年因土石流造成台灣同胞生命財產損失嚴重,為有效降低災害,強化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能善用各種資訊與訊息進行應變能力,以有效進行防災決策,提高減災效果。有鑒於此,本研究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保局(以下簡稱水保局)之針對全台1726條土石流潛勢溪流等防災與預警訊息資料為基礎製作決策因子架構表,考量各地土石流潛勢溪流數分布狀況與現地土石流觀測儀器布置與資訊傳輸情形,選定南投縣內之南港社區作為本研究實際案例社區。首先,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收集相關研究與目前政府推動計畫等資料,再分析水保局曾發送給政府相關單位、土石流防災專員、村里長等訊息,與各式土石流監測儀器所測得物理現象及雨量等即時資訊,歸納出「土石流社區

防災決策因子架構表」並透過專家效度問卷調查法,採取專家學者意見歸納分析後共分「災害資訊與環境現況」、「社區組織運作狀況」、「避難處所整備」、「各式警報警戒訊息通知」、「觀測成果警戒狀態」等5項決策構面、18項決策項目,再透過AHP層級分析法針對各領域專家學整問卷調查後進行決策因子之權重分析。透過土石流防災決策因子之權重分析後發現決策因子影響權重最大為災害資訊與環境現況,其次為各式警報警戒訊息通知、避難處所整備、觀測成果警戒狀態,而社區組織運作狀況影響權重最小,最後本研究成果可供現行社區災害防救決策之參考,加強落實社區自主災決策,提高效率,以利災害發生時能提供土石流社區防災決策因子之參考。關鍵詞

:土石流、社區防災、決策因子、訊息、A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