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莊子寓言選錄(修訂版) 和的 莊子今註今譯(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鵬程萬里比喻什麼動物貼切形象 - 第一問答網也說明:鵬程萬里 的比喻意,鵬程萬里比喻什麼動物貼切形象,1樓一世明媚比喻前程遠大。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 出自《莊子逍遙遊》 鵬之徙於南冥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城邦印書館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盧福壽所指導 黃緗宜的 魏晉玄學裡的藝術思想 (2021),提出鵬程萬里莊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玄學、魏晉、自然、佛學、藝術思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王瓊麗所指導 林慧怜的 真實與虛幻‧逍遙遊—林慧怜繪畫創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視象、意象、數位影像、真實、虛幻、逍遙遊的重點而找出了 鵬程萬里莊子的解答。

最後網站鵬程萬里的典故 - 名言佳句則補充:【成語】: 鵬程萬里. 【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 《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鵬程萬里莊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莊子寓言選錄(修訂版)

為了解決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所謂寓言, 是指意有所指的言論。 它可以用論述、比喻、象徵、暗示、故事 等不同方式呈現。   《莊子.寓言篇》中開宗明義的說「寓言十九」,也就是《莊子》全書寓言的分量占十分之九。本書一共選出寓言五十二則,選擇標準全由筆者主觀認定,有的著重趣味性,有的著重思想性,有的著重社會性,有的著重知識性,有的只因為它深深震撼我的靈魂深處。本書的主要目的,希望藉由這些精采寓言,來約略了解並欣賞這位大文豪、大思想家的文采與思想,從而增進對道家的認識。   【莊子生平簡介】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時代宋國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市)。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確實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有學者認為大約在西元前三

六九年至西元前二八六年間,也就是戰國中期,享年約八十三歲。   他與孟子同時,可惜的是,兩人在著作裡都沒有提到對方,也就是兩人互不相知。道家與儒家的兩位大學者,同一時間生在亂世的中國,卻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實在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令人遺憾的事。以兩人的博學多聞,加上犀利流暢的文筆,如果在文壇上相互交鋒的話,必然會碰撞出耀眼燦爛的火花,我們後代子孫也可以大飽眼福。   莊子家世清寒,成年後當過「漆園吏」。「漆園吏」有兩種解讀:一種是「漆園」這個地方的官吏;一種是管理漆樹園的官吏。不論哪一種解讀,都是芝麻綠豆官。以他自由灑脫的個性,跟晉代的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一樣,任官沒有多久,就辭職離開官場

。   辭官回家的莊子,已結婚生子,有一個家庭要靠他養活。他住在陋巷裡,以織鞋維生。織鞋收入有限,全家過著貧苦的生活。   生活雖然艱苦,莊子這個人卻絕頂聰明,業餘好學不倦,博覽群書,對宇宙萬物與社會人生都有通透深入的見解。逐漸吸引一批學生跟他學習,在學術界名氣越來越大,最後連楚威王都知道有莊子這個大學者。   楚威王決定聘他為宰相,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前往禮聘莊子。莊子卻笑著對使者說:「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已快吾志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魏晉玄學裡的藝術思想

為了解決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作者黃緗宜 這樣論述:

思想應用在個體生命的領域中,開展玄學家觀照生命藝術的思想根本探究。本文建構在魏晉玄學、生活、藝術、禪學的基礎上,發展出橫向魏晉玄學時期藝術思想脈絡,論文架構上,是以四個章節分別論述本論的思想脈絡「魏晉玄學藝術思想由內而外的影響」、「魏晉玄學藝術思想佛禪影響」、「魏晉玄學藝術思想書畫音律延伸」、總結來說明,中國藝術理論裡的生命轉化特質,而生命轉化還其真實自由的境界,本論以觀物之思維,嘗試以開闊的角度再理解魏晉玄學,重新詮釋貫通魏晉玄學的藝術生活思想。

莊子今註今譯(四版)

為了解決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莊子》,分為內篇、外篇與雜篇,目前所傳三十三篇,應是西晉郭象整理,篇目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     本書註譯者陳鼓應老師乃老莊研究大家,其原文不但參照歷代點校本,若有增補或刪改原文時,都會在「注釋」中說明;「注釋」則匯集各家註疏,並校勘前人之誤,一一解讀莊子之妙;至於「今譯」則依據注釋,參考版本佳的中英文譯本,以活潑生動的語言詮釋。     每篇開頭皆附有陳鼓應老師撰寫的引言,略述本篇的微言大義,並列舉出脫胎自《莊子》的成語。全書豐富多元,是莊子研究的絕佳入門書,更可作為國學延伸輔助教材。   註

譯者簡介   陳鼓應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福建長汀,一九四九年隨父母赴台,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三年先後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著作有:《悲劇哲學家 尼采》、《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二○一五年,《道家的人文精神》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子部學獎」。   二○一六年,獲中國文化部主辦CCTV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二○一七年十月,《莊子解讀》收錄在中國國家項目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發十部之一,並獲第十三屆「文津獎」。   二○一九年六月,榮獲「湯用彤學術獎」。   內篇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胠篋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運 刻意 繕性 秋水 至樂 達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遊   雜篇 庚桑楚 徐鬼 則陽 外物 寓言 讓王 盜跖 說劍 漁父 列禦寇 天下 序     我接觸《莊子》,是經由尼采和存在主義的引導。一直到現在,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莊子》仍是我最為激賞的兩部著作。他們兩者間的異和同,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尼采的「沖創意志」和莊子寧靜致遠的意境,對立而又並存地蓄藏在

我心底。青年時代,我在寫完《悲劇哲學家尼采》、《莊子哲學》(香港版改為《莊子淺說》)、《耶穌新畫像》三本小書之後,大約從一九六七年開始,便將全部心力投入到老 莊的譯注中,終於在一九七四年前後,完成了撰寫工作。比較而言,老子的哲學思想較容易概念化,而莊子的哲學就較難將它系統性地概括把握,在《莊子》的詮釋上我花費了比探討《老子》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從一九六六年開始,我的生命之旅就步入了一段坎坷之途,其間尤以一九七三年臺大哲學系事件我之遭受波折為甚。由於多年鑽研《莊子》,他的哲學思想不僅是我學術研究的重要對象,也逐漸內化,成為我內心世界的重要部分。每當人生跌入困頓之谷,莊子的理念總是成為我最

大的精神支柱,支撐我繼續前行。     二十多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感到莊子的哲學和智慧的可貴,進入莊子的世界,讚歎於他的思想視野的開闊、精神空間的寬廣;也許是由於個人人生經歷的緣故,我對於《莊子》文中表現出的知識分子的悲劇使命感和悲劇命運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尤其是他的由「遊心」心境所達致的美感經驗和藝術情懷,令我心嚮往之,卻力有不逮。     中國哲學的主體部分為宇宙論和人生哲學,其建構者主要是道家,道家的宇宙論在漢代《淮南子》中得到了更為完善的發展,而其本體論到魏晉有了突破性的建樹。在人生哲學方面,莊子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後代也是無人可及的。     「內聖外王」的理想是莊子首先提出的,而

莊子的「內聖」之學,無論其心學、氣論以及天人之學,都對後代哲學產生了無可比擬的影響,可以說莊子的「內聖」之學決定了中國哲學史的主要內涵和方向。個人深以為,莊子思想的原創性和內涵的豐富性,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無人能及的。     本書自一九七四年出版後,二十多年來不斷地發現今譯部分中的欠妥之處,但一直無暇修改。最近因病住院,在醫院中根據王師叔岷先生的《莊子校詮》等著作,對這本書進行了修訂,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為本書重排再版,令我可以稍解多年來對讀者的負疚,也了卻我的一件心事。   陳鼓應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修訂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逍遙遊 〈逍遙遊篇〉,主旨是說一個人當透破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

束縛,而使精神活動臻於優遊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 本篇可分三章,首章起筆描繪一個廣大無窮的世界;次寫「小知不及大知」,點出「小大之辯」;接著寫無功、無名及破除自我中心,而與天地精神往來。第二章借「讓天下」寫去名去功,借「肩吾問連叔」一段寫至人無己的精神境界。篇末借惠施與莊子的對話,說到用大與「無用之用」的意義。 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出自本篇,如鯤鵬展翅、鵬程萬里、凌雲之志、扶搖直上、一飛沖天、越俎代庖、河漢斯言、吸風飲露、塵垢 糠、勞而無功、大而無當、孟浪之言、不近人情、大相逕庭、心智聾盲等。 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

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注釋】①北冥:「冥」,通溟,訓海。近人劉文典《莊子補正》、王師叔岷《校釋》舉例多本古書注引「冥」作「溟」。下文「南冥」之「冥」同。唐陸德明說:「『冥』,本亦作『溟』。嵇康云:『取其溟漠無涯也。』」(《經典釋文莊子音義》,簡稱《釋文》)。明代釋德清說:「『北冥』,即北海,以曠遠非世人所見之地,以喻玄冥大道。海中之鵾,以喻大道體中,養成大聖之胚胎,喻如大鵾,非北海之大不能養成也。」(《莊子內篇》注)。方師東美說:「莊子之形上學,將『道』投射到無窮之時空範疇,俾其作用發揮淋漓盡致,成為精神生命之極詣。這是蘊藏在莊子〈逍遙遊〉一篇寓言之中之形

上學意涵,通篇以詩兼隱喻的比興語言表達之。宛若一隻大鵬神鳥、莊子之精神……『逍遙遊乎無限之中,遍歷層層生命境界』乙旨,乃是莊子主張於現實生活中求精神上徹底大解脫之人生哲學全部精義之所在也。此種道家心靈,曾經激發中國詩藝創造中無數第一流優美作品、而為其創作靈感之源泉。」(《原始儒家道家哲學》第五章莊子部分)②鯤:魚子(《爾雅‧釋魚》)。明末方以智說:「鯤本小魚之名,莊用大魚之名。」(《藥地炮莊》)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總點出「大」。

真實與虛幻‧逍遙遊—林慧怜繪畫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鵬程萬里莊子的問題,作者林慧怜 這樣論述:

對著風景寫生多年,嘗試了許多形式的表現風貌,進了夢寐以求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於是想嘗試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媒材來表現內在澎湃的情感,追求繪畫形式的自由,探索畫面的新美感印象,讓自己化身為《莊子〈逍遙遊〉》一文中描述的鯤或鵬,於是思想騰飛,上天下地,盡情翱翔;我的繪畫世界,忽地自由自在起來,無論在繁華都會城市光廊中,抑或在山巔海濱的純樸自然中,開始用繪畫記錄我的游移的狀態與足跡,融入心中對生活的省思。 本創作論述,爬梳當代各種美術主義文獻、思考脈絡,透過學習歷程,進行個人的創作實踐。主體架構分為兩個系列:(一) 真實系列~呈現在視象的景物。 以具象寫實的方法,創作旅遊寫生

的系列,描繪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崇敬,記載下所見所聞,論述繪畫技法研究。(二)虛幻系列~聚焦在意象的創作。透過數位影像裝置與photoshop的軟體分解、重構,實驗性呈現主觀意識中客觀的景象,以意象畫面,傳達內心對世界的依戀與省思,期許與批判,來觀察「社會」產生的現象。 繪畫的自由,讓人逍遙自在,穿梭真實與虛幻之間,試圖探索奇譎之美,呈現新的視覺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