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克里夫‧吉佛德CliveGifford,安娜.華特曼AnnaWeltman寫的 全面啟動數學力套書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和JeannetteHyde的 14/10斷食減重計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線上公克換算臺兩轉換器,附上完整的公克轉臺兩... - 全台藥局網也說明:全台藥局網,1公克等於多少臺兩? ,這裡提供線上免費的公克(g)與臺兩(tael)的換算工具和公克的單位計算公式。 ... 斤、兩、公斤、克、磅重量單位換算表| 全台藥局網.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水滴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應用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建中所指導 陳鴻珊的 以萬用揭示板為輔具融入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 「18以內的加法」單元表現之研究 (2019),提出1公克等於幾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小一年級學童、萬用揭示板、加法、學習動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余宏政、劉詩彬、趙福杉所指導 何承勳的 探討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關係 (2014),提出因為有 睪固酮缺乏、糖尿病前期、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抗性、大鼠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1公克等於幾克的解答。

最後網站重量換算器則補充:使用DigiKey 的重量換算器進行公斤轉英磅、公克轉英磅,以及其他重量單位的轉換,包括英噸、公噸、盎司等。 ... 換算. 1 mt = 1000 kg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公克等於幾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面啟動數學力套書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為了解決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作者克里夫‧吉佛德CliveGifford,安娜.華特曼AnnaWeltman 這樣論述:

★108課綱數學素養教育 最佳讀物★ 你從不知道的數學! 全面建構數學邏輯架構! 激發數學自主學習力、啟動內在數學DNA! ✓不教深奧抽象的公式,提供易懂奧妙的原理知識 ✓結合事實、故事與圖解,翻轉古板枯燥的學習方式 ✓穿插趣味數學動大挑戰,引發動腦思考、培養思辨力 【套書特色】 ★建立數學素養、啟動邏輯思辯:打破學科界線,符合108課綱多元主題,化抽象原理為易懂知識,將各種情境脈絡中的數學概念,萃取為精闢、可運用並理解的數學養分,引發自學立和求知熱情!  ★結合生活實例、好讀易懂的科普百科:不教深奧抽象的公式,透過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全方位理解數學的奧妙。並且利用知識圖像化,讓高階數

學的學習變得輕鬆易懂、翻轉古板枯燥的學習方式,有效理解與吸收! ★開啟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超豐富跨領域數學知識,帶領讀者領略以往無法理解的龐雜數學知識,透過探索問題,並且自已動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建立好奇與主動發現的求知慾! 【內容介紹】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 什麼是數學?為什麼我們要「學」數學? 人類從史前時代到大數據時代的演進, 又和數學發展有什麼關係? 0為什麼是最有用的數字? 質數竟然能讓生物免於獵捕的恐懼? 量一量、分一分, 除了課本和算不完的練習題, 生活周遭裡又有那些大、小事和數學有關呢? 在還沒好好認識數學之前,我們常常就在複雜的

計算題卡關,被抽象的數學公式弄得頭昏腦脹。其實,數學源自我們的生活,只要搞懂理論背後的意義和運用原理, 數學一點都不難,還很迷人!藉由數百個數學驚奇知識和動腦謎題,透過趣味插圖搭配淺顯易懂的解說,讓孩子不再懼怕數學,引發自學力和求知熱情,輕鬆培養數學素養! ★★★謝佳叡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 【專文導讀推薦】 ★★★教育專家 聯合推薦★★★ RUBY莊韻蓓(STEAM教育工作者)、 吳郁芬(ACTC亞洲兒童程式教育協會祕書長)、 徐任宏[維尼老師](數學科普作家‧吳大猷科普獎得主)、 陳安儀(作家‧閱讀達人)、 彭甫堅(中港高中數學教師‧數學咖啡館社團創辦人)、

劉輝龍[龍老](麗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政泓(政大附中數學教師)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依姓名筆畫排序) ◆數字與形狀及符號的組合,使充滿文字的環境中有了變化。本書以「核心素養」作為主軸,讓學生在有趣的主題與圖片中發現數字的奧祕、習得跨領域統整性知識,讓數學不再是艱澀的學科,更習得宇宙萬物運作的邏輯。——吳郁芬 ACTC亞洲兒童程式教育協會祕書長 ◆記得不要打開這本書,否則你會愛上數學的。一本讓小朋友會著迷的數學百科。——劉輝龍[龍老] 麗湖國小資優班教 ░內容簡介 ◆什麼是數學? 我們每個人都曾在學

校裡學過數學,但是,數學遠遠不只是計算而已。數學不只是可以拿來加、減、乘、除的數字。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數學裡面學到什麼?超級多!到底什麼是數學?數學又是從哪兒來的? ◆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運轉著這整座世界!數學老師也許曾經告訴過你數學很有用,你知道嗎,他們說得一點也沒錯! 數學圍繞在我們身活周遭,有的看得見、有的則已經化為演算法的規則或指令,藏在我們的手機或是電腦裡了。 ◆非常大vs.非常小 有什麼東西會比宇宙還要大?比大還要更大,要怎麼表示呢?什麼是「無限」? 那麼,你知道什麼東西比1小但又比0大嗎?所謂非常小,其實「根本不存在」? ◆數學的世界 自然界裡隨處可見的對稱,也是數學!原來

生物的繁衍和基因,都和數學有關!藝術、建築、音樂……也都充滿數學的蹤跡!? ◆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機率! 經典的擲硬幣習題……每個人都知道擲硬幣一次,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機率會一樣。但是,如果我們擲硬幣十次呢? ◆數學未解難題,一起來挑戰! 數學充滿未解的謎團。你可以為多年來困擾著數學家的神秘問題,貢獻任何一點進展嗎? 數學是形狀,數學也是算術,更絕不僅止於此。 數學蘊含在日常生活的每一處,無所不在, 同時也充滿了神奇又如魔法般的事物,驚奇無窮無盡。 打從遠古時代,數學家就開始用各種工具研究數學, 一直到今日,我們可以在一瞬間完成複雜的計算, 並且探究宇宙最黑暗之處,和地球最明亮之地。

************************************************ 《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8年度最佳童書 ★英國森寶利童書獎(Sainsburys Childrens Book Awards) 2018年最佳知識學習類圖書 ★亞馬遜4.6顆星好評推薦 藍鯨有多大?光是便便就長達3 輛巴士的長度? 巨烏賊的眼球大小如同足球,而人類的眼球比乒乓球還小? 世界最高峰高達46,568 枝鉛筆長?等於10.5座哈里發塔的高度? 一道閃光提供多少電力?一朵雲又含有多少水?   超豐富跨領域主題知識,上百個驚奇知識圖解,以趣味

精美的插圖,透過測量和比較的概念,具體了解抽象數字的真正意義,全面建構具邏輯性的世界觀。藉由全新觀察世界的視角,顛覆僵化、古板的百科框架,帶領孩子大開眼界、建立多元宏觀的視野,激發求知慾、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重量級科普專家 聯合推薦 吳俊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房昔梅/臺北市數學輔導團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陳安儀/作家.閱讀達人 鄭國威/泛科學知識總編輯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依姓氏筆畫序) ◎用最具體直觀的比例,展示最難以想像的自然與世界。本書插圖與排版品質都很高,讓知識更好吸收,讓我不禁想把每一幅都貼在我家的牆壁上。──鄭國威 泛科學知識總編輯 ◎有時候數字對於孩子而言,不過就是沒有感覺的符號罷了。但透過圖解的超級比一比後,能夠清楚感受到每個物件的大小差異;同時也在趣味的插畫中,讓這些科學常識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能培養孩子更豐富的理解力與想像力。──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用想像力來系統化世界大與小的全新樣態,增添讀者的閱讀樂趣;用觀察力來理解比例尺與物品視覺性連結,觸發讀者的探索慾望。《圖解超級比

一比》讓我們行旅在知識的世界,學得輕鬆、讀出邏輯、找到溫暖。──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年幼的孩子不易掌握與自己身材差距較大的事物,包括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等。本書以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事物作為比例尺,透過趣味的比較,帶領孩子認識環境中各類極大與極小的量,彌補了教科書的不足,相當值得推薦!──房昔梅 臺北市數學輔導團 ▍內容搶先看 哇!世界原來這麼奇妙!超過 100 個顛覆想像的驚奇圖解知識: 【奇妙的比例尺】 *誰比較高? 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樹木、建築物和山脈有多高嗎? 動物比一比 vs.大樹比一比 vs. 高樓比一比 vs.山脈比一比 >>&

gt;以人類、長頸鹿、海岸紅衫和哈里發塔作為比例尺,步步建構高度的理解。 *高空挑戰 月球距離我們約384,400公里。 384,400公里有多遠?看看你鉛筆盒裡的鉛筆,差不多是2,023,157,895支鉛筆長! 還有許多高空紀錄……等你來發掘! 【顛覆想像的具體對比圖像】 *迷你動物 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巧玲瓏的動物,身材迷你、非常可愛! 吸蜜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尾巴末端到喙尖的長度不到6公分。 這種嬌小玲瓏的鳥只有2公克重,差不多是4 ∼ 5顆葡萄乾或1 隻豬鼻蝠的重量。 / 褐小灰蝶翅膀展開只有14 毫米,大概是我們指尖的寬度。 / 阿馬烏童蛙只有7.7毫米長,小到可以放在我們的

指甲上,只比1枝鉛筆直徑大1 根頭髮的寬度。 *星球比一比 地球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而太陽僅僅是宇宙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如果它是中空的話,可以裝入1,300個地球。如果木星縮小成直徑25公分的西瓜,則地球大小會像直徑2公分的櫻桃番茄,而月球只有甜玉米粒般大。 / ﹝各行星大小示意﹞ 如果 木星=西瓜 的大小,那麼…… 地球=櫻桃番茄 月球=玉米粒 冥王星=胡椒粒 【化抽象概念為易懂知識】 *人口大數據 透過各面向,帶領孩子認識「人口」的概念。 每天約有36萬個新生兒出生。那是什麼意思? =每1/4秒至少有1個嬰兒出生 =3秒鐘就能組成

1支足球隊外加裁判 =6小時7分鐘就能讓1座大型體育館塞滿88,080個剛出生的球迷 / 什麼是人口密度? 如果將全球人口均分到世界各地,每平方公里只有49.9個人。 1平方公里=186座美式足球場,每人能擁有3.7座美式足球場 蒙古 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 vs. 澳門 每平方公里有21259人

1公克等於幾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專屬我的MyHealthyMorningRoutine大公開
#一日之計在於綠
#讓我自信滿滿迎接每一天
#看內文得大獎

早安!前幾天,臉書放了一張正在喝綠色飲料的照片問各位是什麼?沒想到反應實在太熱烈,「奇異果」、「白葡萄」、「蘋果」、「黃瓜」⋯⋯各種答案都有,大家好奇度完全破錶!

其實,我喝的東西叫做「餐前準備綠蔬包」。

「想問你早上起床之後,會先做哪些事呢?」大家常看到好萊塢明星或韓國歐爸,就算過了好多年還總是維持神采奕奕,其實他們在每天規律的生活中於作息、 飲食、 運動上都下足了工夫,尤其是早晨起床之後,好萊塢女神或IG時尚名人間都正在大大流行所謂的「My Healthy Morning Routine」,而屬於我的「My Healthy Morning Routine」中,最重要的祕密就是「餐前準備綠蔬包」。

基本上,它𥚃面含的膳食纖維,比大家猜的水果還豐富,一包所含膳食纖維高達4.2公克,大約等於3根紅蘿蔔、2.5顆奇異果、2.個蘋果或香蕉的含量,對沒時間吃水果的我來說,不但可以順便營養補給,還能幫助消化,實在是一大福音。

很多人常常問我,看我工作這麼忙,怎麼還能維持看起來年輕的外表與健康體態?其實,就像嚴格執行影片𥚃公開的,屬於我的「My Healthy Morning Routine」。除了良好的作息與飲食外,毎天早上起床吃早餐之前,我一定會喝一杯「餐前準備綠蔬包」。它𥚃面包含了專利的非洲芒果籽萃取、高濃度萃取綠咖啡豆及有機綜合綠蔬粉,可以幫助提升新陳代謝及增加飽足感,間接避免讓我攝取過量食物。現在,你終於知道加了開水之後外表變成綠色的原因了吧(笑)?

在喝完綠蔬包後,我會利用一點時間做做運動,代謝力提高,運動效果也跟著變好,裡面的綜合酵素能幫助分解吃下肚的營養素,比方澱粉酵素幫助分解澱粉,脂肪酵素幫忙分解脂肪,基本上,如果有在減重的人,綠蔬包會是很好的輔助夥伴。記得一件事,「基礎代謝的多寡,就是影響體內堆積的關鍵」。

不只早餐,午餐和晚餐之前,我也會來一包「餐前準備綠蔬包」,一日之計在於綠,一整天健康美麗的關鍵,都從綠蔬包開始。

今天,為大家特別公開專屬於我的「My Healthy Morning Routine」,一起來看看吧!

https://goo.gl/HYxwSb

🎁佑群老師送你100%黃金膠原蛋白+『雙重中獎機會』贈奬活動開始!

即日起只要
1.「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2.「留言標記兩位好友」
即可參加抽獎
留言範例:「@王大明 @王小明 佑群老師送我全單免費+10盒膠原蛋白 」

[第一重]
只要完成上述留言&分享步驟
即有機會獲得 100%黃金膠原蛋白乙盒 (共計10名)
將於7/18抽出十位幸運兒
並公告於本貼文的留言中

[第二重]
透過(https://goo.gl/HYxwSb) 成功完成訂購結帳的粉絲
請於訂單備註留言您的「臉書個人顯示名稱」
並同樣完成上述分享&留言步驟即符合資格
將於7/18抽出乙位幸運兒
並公告於本貼文的留言中
得獎者訂單金額將完整回饋購物金
(買一千送一千購物金 買十萬就送十萬 以該筆訂單金額為上限)

以萬用揭示板為輔具融入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 「18以內的加法」單元表現之研究

為了解決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作者陳鴻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萬用揭示板」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在該單元的學習成就表現概況及學習成就之影響,並探討學童學習動機的改變情形。研究者採質量混合的設計蒐集資料,以國小一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18以內的加法」為實驗單元,樣本為台南市新市區某國小一年級兩班共57位學童,採準實驗研究法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以一年級上學期的期中數學評量成績作為前測,研究者以「萬用揭示板」作為教學輔具對實驗組進行「18以內的加法」單元教學,教學結束後,同時以研究者自編之成就測驗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後測。以SPSS 21.0為統計工具,透過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方法分析量化資料,並對實驗班學童進行半結構式晤談蒐集質性資

料,分析報告研究結果如下:一、 國小一年級學童在「18以內加法」單元的各向度解題表現不同:以全體受試者分析,「9+6等於6+9」的題型表現最佳,「加法算式的規律」與「基本加法」的題型表現次之,「比較型的加法問題」的題型表現最差。在各題型的表現上,實驗組的得分表現皆比控制組表現佳,尤其「比較型的加法問題」題型,實驗組得分表現比控制組高出最多。整體看來實驗組成就測驗得分表現優於控制組。二、 使用「萬用揭示板」融入教學,學童在「18以內的加法」成就測驗表現高於傳統教學法學童的表現,且成就測驗達顯著水準。三、 國小一年級學童使用「萬用揭示板」融入「18以內的加法」單元教學後學習動機有明顯提升,學

童對於萬用揭示板大多抱持肯定,認為上課方式有趣,增加了課程的互動性,能提高學童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數學的專心度,對學童數學成績的提升有助益。

14/10斷食減重計畫

為了解決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作者JeannetteHyde 這樣論述:

問題不在於「吃什麼」,而在「什麼時候吃」     不必放棄喜歡的食物!   容易做到,卻極其有效的溫和性斷食     透過斷食14小時,10小時內品嚐美食   重啟體內代謝開關,成功減重找回身體最初機能!     減輕體重 × 控制血壓與膽固醇 × 穩定血糖 × 預防心臟疾病 × 提升睡眠品質     □明明少吃,卻還是瘦不下來   □上班時間朝9晚6,下班後吃完飯很難不超過7點   □為了減肥不得不放棄最喜歡的食物   □每天計算卡路里,狂吃沙拉、禁止小酌,但肥肉還是黏著你不放   □嘗試過長時間斷食,但晚上或白天常常餓到生氣,最終自暴自棄、暴飲暴食……     我們斤斤計較地計算卡

路里、花大錢去健身房逼自己運動,甚至不惜犧牲健康也想選用激烈的瘦身法,最終卻徒勞無功,白忙一場。也許計算卡路里和拚命做運動並不是減重的唯一途徑,透過舒適且溫和的斷食方式,不僅能減輕體重,還能讓心臟健康、維繫胰島素平衡!   「何時」進食會直接影響人的體重、血糖平衡,以及心臟和免疫系統的健康   長時間進食與短暫睡眠時間密不可分,若人體的消化系統一直處於運轉狀態,就需要同時開啟所有的激素、消化液和能量讓身體去處理食物。和疲於奔命的你一樣,身體也因為日以繼夜的工作而勞累不堪,不僅無法妥善消耗你所攝取的食物與熱量,對於適時的飢餓也越來越不敏感,於是你越吃越容易餓,除了肥胖也容易誘發身體其他疾病,如

此不停惡性循環。   「14/10斷食減重計畫」重啟身體的開關,找回身體最初平衡   「14/10斷食減重計畫」是一種間歇性斷食法,透過在10小時內完成進食,並斷食14小時,來幫助身體恢復自然設定,重啟身體開關。14小時斷食促使身體達到自噬,進入修復模式降低疾病風險,同時有助於重置生理時鐘,從而提升生理機能,甚至改善睡眠。   作者是英國知名執業營養治療師,根據世界各地的研究成果,並將所知所學結合起來,目前已透過14/10斷食減重計畫,成功協助客戶減重,並大幅改善身體健康。只要稍微調整用餐時間,你也可以改善身體系統,減輕體重和延長壽命,同時減少體內脂肪,降低飢餓感,加快新陳代謝,讓你消耗更多

白天攝取食物所產生的熱量。   14/10間歇性斷食Q&A   間歇性斷食法的意見眾說紛紜且不少互有牴觸,本書幫助你克服困難並替你解答疑惑,讓你得以遵循新的進食時間而獲得成效,甚至了解在斷食期間,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   Q 真的不用忌口也能看到效果嗎?   在10小時飲食時段請安心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同樣的食物只要在10小時內食用完畢並斷食14小時,就能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更好地消耗你所攝入的食物。   Q 可是我很容易餓,真的有辦法嘗試14/10嗎?   當你執行14/10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越來越不容易餓,這是因為斷食重新校正了你的飢餓賀爾蒙,而且如果你在1

4/10期間提升食物的品質,效果就會更顯著!   Q 斷食的時間越長是不是越能看到效果?   長時間斷食比較難長期融入生活作息,門檻太高反而容易放棄。而且根據科學研究,更長時間的斷食不一定能加速瘦身效果,因此我還是建議選用溫和且能長時間執行的14/10。   Q 我已經有在健身或是執行其他飲食法,還可以執行14/10嗎?   14/10與其他飲食法並沒有衝突,你可以將14/10套到你現在正在執行的飲食法,只要記得確實落實14小時斷食即可,這也是我選擇推薦14/10的原因之一。   Q 斷食期間是不是真的什麼都不能入口?   斷食期間除了水以外,還可以飲用茶類(紅茶、綠茶、草本茶.....

.)與咖啡,但如果你本身對於咖啡因很敏感,我會建議在空腹期間儘量避免咖啡飲飲品比較不刺激。 本書特色   ★科學證實有效,研究實證大推,減輕體重還能調整身體狀態。   ★極其簡單、無門檻,更有利於長時間持續進行。   ★自己的用餐時間自己掌控,不用挨餓甚至不必放棄喜歡的食物。   ★常見斷食Q&A你想得到的問題,一次幫你解決! 專業推薦   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高敏敏 資深營養師   陳俊旭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程涵宇 專業營養師   黑面蔡媽媽 「馬甲天后」運動Youtuber   (以上依姓名首字筆畫排列)  

探討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關係

為了解決1公克等於幾克的問題,作者何承勳 這樣論述:

背景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臨床上可以觀察到兩者常有共病的關係,例如睪固酮低下或攝護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剝奪治療。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都對男性的健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它們都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也都被證明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然而目前對於他們共病的機轉仍然沒有完全了解。目前的證據顯示,兩者可能互為因果,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肥胖或性激素結合球蛋白,也能在兩者的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過去相關的臨床研究,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已經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正在接受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前期是一種血清葡萄糖濃度已經上升,卻未達到糖尿病的

診斷標準的狀態。在許多研究中,它已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風險因子,這讓我們也想研究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是否也有較高的睪固酮低下的風險,釐清這個問題有助於了解:(一)澄清睪固酮缺乏在第二型糖尿病的發展中的角色; (二)辨識適合睪固酮替代療法的潛在對象,並進行下研究針對這些患者給予睪固酮補充是否可以減少其演進至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或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一方面,文獻上極少討論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否可逆轉睪固酮缺乏的狀況。根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是屬於未診斷與未治療的,這個族群的血清睪固酮濃度很少被報導過,研究這群病人的血清睪固酮濃度有助於進一步闡明睪固酮缺乏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因果關係。

最後,用於研究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之間的關係的動物模型尚未被建立。雖然大鼠或小鼠是最廣泛被應用於各個醫學研究領域的動物模型,但是以往關於睪固酮缺乏之大小鼠的代謝特徵的研究結果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我們的研究也評估閹割雄性大鼠是否適合作為研究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和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的動物模型。研究方法臨床研究:不同階段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睪固酮缺乏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這是一個橫斷面的研究。我們從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資料庫收集資料,收集1,306位於2009年接受性激素檢測的男性。所有研究對象均完成一份自填的問卷,用來收集他們的基本資料和病史,所有研究對象均經內科醫師看診,且做一

次詳細的身體檢查。每個研究對象均接受兩次血液採集:第一個樣本是禁食一夜後在早上8點和10點之間收集,用來測定空腹血糖、男性賀爾蒙和其他血清生化資料;第二個樣本是收集午餐後兩小時的血液,用來測量的餐後血糖值。總睪固酮與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濃度由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進行測定,並利用Vermeulen公式計算出游離睪固酮。總睪固酮低下的定義為總睪固酮水準小於300毫微克/分升,和游離睪固酮低下的定義為小於6毫微克/分升。糖尿病的標準為:(一)病人有之前已診斷出糖尿病(已知糖尿病患者),或(二)血糖變數達到糖尿病標準(新診斷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毫克/分升,餐後2小時的血糖大於等於200

毫克/分升,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等於6.5% (Association 2012)。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一)空腹血糖100-125毫克/分升,(二)餐後2小時的血糖140-199毫克/分升,或(三)糖化血紅蛋白5.7% - 6.4%。藉由上述資料,我們將所有1,306按血糖及過去疾病史將其分類為正常血糖耐受性、糖尿病前期、新診斷糖尿病、已知糖尿病等各組,我們比較各組的血清睪固酮濃度及睪固酮低下之盛行率,並使用邏輯回歸分析,校正年齡、身高體重指數、腰圍、代謝症候群等可能的干擾因子。基礎研究:評估去勢大鼠是否可以用於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相關的研究 本實驗採用成年雄性Spra

gue Dawley(SD)大鼠(週齡10-12週;體重300到350公克)。將大鼠隨機分組(每組約6-8隻):假手術對照組、去勢組、去勢後注射低劑量睪固酮組 (每週注射丙酸睪固酮,每公斤0.5毫克)、中劑量組 (每週注射,每公斤2毫克)和高劑量組 (每週注射,每公斤8毫克)。所有的大鼠餵食標準飲食。每隻大鼠的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共進行兩次,分別在第8週和16週。首先大鼠隔夜禁食16個小時,試驗從上午8時開始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在時間0分鐘以及在15,30,60,90,和120分鐘分別採血進行測量。繪製每個時間點的血糖濃度圖,以及計算各組大鼠血糖濃度曲線下的面積(AUC)。另外在0和15分鐘採集兩個

血液樣本,作為空腹和葡萄糖誘導之後的胰島素濃度分析。大鼠在第16週做完腹腔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後立即犧牲,切除胰臟和部分的內臟脂肪,將胰臟附近的脂肪去除後秤重,將胰臟進一步分為三個部分:頭段、中段、尾段。所有的組織(胰腺和內臟脂肪)進行石蠟包埋,且切下5 µm厚的切片用蘇木精和伊紅染色。部分的胰臟利用胰島素的抗體去染β細胞,這些切片用來進行脂肪細胞的尺寸的測量、胰臟形態檢查、β-測量細胞量。結果臨床研究:不同階段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睪固酮缺乏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 1306位的男性受試者中,有577(44.1%)位是血糖正常、543(41.5%)位是糖尿病前期、186(14.4%)位是糖尿病。糖尿病

前期的男性,在調整年齡後總睪固酮低下的勝算比為1.87(95%信賴區間[CI]:1.38-2.54),而糖尿病患者的勝算比為2.38(95%信賴區間:1.57-3.60)。糖尿病前期之男性的勝算比,在進一步校正身體質量指數、腰圍、代謝症候群組成的因子和代謝症候群的多變數分析下仍然顯著,在調整代謝症候群之後,其總睪固酮低下的勝算比為1.49(95%信賴區間:1.08-2.06),幾乎等於糖尿病患者的勝算比1.50。 在診斷為糖尿病的186位患者中,有81位為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105位為已知糖尿病患者。已知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較大,有較高的舒張壓和更高的空腹血糖濃度。兩組的總睪固酮的中間值為(358

[ 155 ] ng/dl vs 363 [ 154 ] ng/dl,P = 0.68),游離睪固酮的中間值為(7.2 [ 2.5 ] ng/dl vs 7.4 [ 2.4 ] ng/dl,P = 0.84),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中間值為(27.3 [ 22.3 ] nmol/L和28.7 [ 14.9 ] nmol/L,P = 0.46),兩組間沒有顯著的差異。在新診斷和已知第2型糖尿病組,其總睪固酮低下的患病率分別為28.4%和26.7%,游離睪固酮低下的患病率分別為21%和19%。新診斷和已知的第2型糖尿病總睪固酮低下的危險因子類似,包括糖化血紅蛋白≥7%、性激素結合球蛋白<20 nmo

l / L、BMI≥27公斤/米2、腰圍≥90釐米、三酸甘油酯≥150毫克/分升、尿酸≥7毫克/分升,與代謝症候群。相較於PSA小於1毫微克/毫升,PSA≥2.5毫微克/毫升為保護因子。基礎研究:評估去勢大鼠是否可以用於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相關的研究 睪丸切除術導致血清中睪固酮幾乎消失,大鼠在去勢兩周後,血清睪固酮都低於10毫微克/分升,與假手術對照組相比,低或高劑量睪固酮的補充組,在第8和16週,其大鼠有顯著較低或高睪固酮濃度。初始體重各組之間是相似的,但之後去勢大鼠相較於假手術對照組相比,體重明顯變輕。對去勢大鼠補充睪固酮後體重增加,超過去勢大鼠,但低於假手術對照組。去勢大鼠和補充

睪固酮組的脂肪細胞大小顯著低於假手術對照組。第8周時,葡萄糖耐受性試驗的各組血糖曲線下面積表現無顯著差異。到第16周,去勢大鼠的血糖曲線下面積比較發現,去勢及去勢後補充低劑量睪固酮組的血糖曲線下面積顯著大於假手術對照組及補充中或高劑量的睪固酮組。在第8週與16週,無論是空腹或葡萄糖誘導的胰島素濃度皆與血清裡的睪固酮的趨勢相關,去勢大鼠比起假手術對照組有顯著較低的空腹和葡萄糖誘導的胰島素水準。無論是假手術對照組,去勢睪固酮或補充睪固酮狀態,皆不影響胰腺形態。結論 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其總睪固酮低下的風險。此風險在調整身體質量指數後、腰圍、代謝症候群的組成因子或代謝症候群後仍然顯著。調整代謝症候群後

,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族群,其總睪固酮低下的風險與糖尿病患者的風險幾乎相等,我們的研究顯示,糖尿病前期的男性也應要有常規的睪固酮檢測。新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其血清睪固酮濃度與睪固酮低下的盛行率,與已知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相似。在已診斷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色素與血清睪固酮呈現負相關。新診斷和已知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總睪固酮低下之危險因子包括較高的糖化血色素、較低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與代謝症候群;另外,上升的攝護腺特異抗原會降低睪固酮缺乏的風險。 基礎研究方面,我們的研究顯示,在經過十六週由去勢所引發睪固酮缺乏的狀態下,雄性大鼠的體重會降低,會有空腹血糖異常與葡萄糖耐

受不良的情況,這些血糖的變化起因於胰島素分泌減少所導致。反觀人類男性在缺乏雄激素的影響下,會導致肥胖,且因為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導致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當雄性大鼠被應用於睪固酮和代謝之間的研究時,應該將這些物種間的生理差異列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