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110年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感想甄選簡章也說明:110 年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感想甄選簡章 ... 轉知臺北市兒童新樂園自今(110)年10月4日至明(111)年1月17 日期間,每週一休園。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王梅玲所指導 蔡欣融的 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應用—以鹿野鄉立圖書館為例 (2019),提出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鹿野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繪本、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馮永敏所指導 鄭竹君的 圖畫書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口語表達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圖畫書、說話教學、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的解答。

最後網站【轉知】110年度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感想甄選則補充:【轉知】110年度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感想甄選 · 一、 參加對象:全國公私立幼兒園、國小學生、國中學生(以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學生為限)。 · 二、 收件期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應用—以鹿野鄉立圖書館為例

為了解決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的問題,作者蔡欣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書目療法服務在公共圖書館之發展情形以及其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的情緒療癒繪本挑選與應用,並以鹿野圖書館作為研究個案,進行以下4點探究:(1)探討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推廣方式與成效,並描繪其發展情形。;(2)探究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中的挑選與應用。;(3)探討公共圖書館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的讀者組成與讀者心得回饋。;(4)探討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並提出改善建議。本研究主要採用個案研究法,並以深度訪談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作為資料蒐集手段。其中,深度訪談法主要分成由鹿野圖書館之館長、館員與講師所構成的施行者群組,以及由具鹿野圖書館互動式書目療法

服務參與經驗之讀者所組成的施行對象群組,並採立意取樣之方式,由鹿野圖書館館員引薦4位施行者及4位施行對象作為本研究受訪者。此外,本研究分析的次級資料以鹿野圖書館所提供的官方文件為主,包含:療癒閱讀課程歷年之課程計畫書以及課程執行紀錄。根據本研究結果,目前鹿野圖書館提供之書目療法服務,主要為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並包含閱讀式與互動式,而其主要推廣管道包含:(1)館員口頭介紹;(2)講師或學員的人際影響力;(3)社群軟體;(4)情緒療癒繪本展,而大部分讀者亦皆透過上述管道認識鹿野圖書館之書目療法服務並開始投入繪本閱讀。在繪本素材挑選與應用上,鹿野圖書館之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以療癒閱讀課程為主,而其中的

繪本主要由講師根據課程主題、學員需求、館方要求、社會時事等,參考各年齡之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進行挑選,而在挑選時亦會考量素材特性加以篩選。至於繪本的運用,課程中主要的使用方式為共讀,以及進行與繪本主題相關之延伸活動,例如:繪畫、手作等。在讀者參與部分,療癒閱讀課程的讀者群主要可分為兒童及樂齡族,其中又以樂齡族群的參與狀況較為踴躍及穩定。對於課程中的療癒,以樂齡班學員來說,其最大的療癒源自人際相處的部分,而其中講師的角色尤其關鍵,她不僅是整個課程的靈魂人物亦為學員們帶來持續參與課程的強大動力。最後,本研究針對鹿野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未來發展提出以下5點建議:(1)針對不同身分、年齡層之讀者推出專

屬的情緒療癒活動,積極開發各種對書目療法服務可能感興趣的讀者。;(2)從療癒閱讀課程中發現及留住較積極、有熱情的讀者,將其納為種子學員,並與館員、講師合作,以團隊的形式共同推動書目療法服務。;(3)增加療癒閱讀課程的場次,改以季為單位,開設春、夏、秋季班,讓課程內容有更多發展可能。;(4)加強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中的人際互動成分,讓書目療法服務不只療癒個人情緒,更可發揮社會支持的功能。;(5)強化互動式書目療法服務中的藝術色彩,將其發展為鹿野圖書館的專屬特色。另外,針對未來相關研究,本研究亦提出以下5點建議:(1)增加訪談者的數量,並顧及其年齡、背景之多元性與平均分配。;(2)深入研究其他縣市公

共圖書館之書目療法服務,並與鹿野圖書館進行比較。;(3)針對非公共圖書館之書目療法服務進行研究,並比較其與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異同。;(4)探討鹿野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發展方式運用於其他縣市、類型圖書館之可能性。;(5)探討繪本以外的其他情緒療癒素材之挑選與應用方式。

圖畫書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口語表達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110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的問題,作者鄭竹君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生口語表達現況,以在教學現場中察覺之問題為起點,透過圖畫書作為媒材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藉由課堂觀察、影音逐字稿、日常說話表現等作質性分析,輔以量化的評量表現,探討圖畫書教學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否有影響,並提供建議與省思,給未來有意從事相關教學研究之教師參考。引導圖畫書閱讀重點是依據陳意爭(2008)提出的「圖文互證模式」與「圖文互釋模式」為主,林真美(2010)提出的圖文關係為輔,分析每一本書中圖文關係的特色,針對書本特色指導閱讀理解的方式,觀察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圖畫書時,視線的焦點和說話的方式有何差異。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過程採規劃、行動、觀察、反省的歷程,探討

運用圖畫書於口語教學之成效。在正式進入教學前實施前測,瞭解學生起點表現,課程結束實施後測,比較前後測結果的差異。扣除兩次測驗,每個星期進行一次教學,每次教學進行兩節課,共計十次。根據研究結果,歸納本研究的結論:一、該校四年級學生在邏輯思考、內容組織、創意發想等表現待加強二、圖畫書融入口語表達教學有助於提升說話內容的豐富性三、不同類型的圖畫書會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創意表現四、圖畫書作為口語表達教學的教材能引發學生主動發表的意願五、教學設計或教學過程教師都應該保留彈性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供建議,以供教學應用及未來相關研究上的參考。關鍵詞:圖畫書、說話教學、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