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機關綠色採購目標比率為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105年度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作業評分方法 104也說明:(一)優等:績效評核成績為90分以上,且1.指定項目綠色採購比率達年度目標值(90%),2.「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應優先採購產品」項目未被扣分。(原始分數經加減分後以100分為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馮建三所指導 蕭肇君的 貿易、文化與視聽政策:批判的觀點 (2015),提出111年機關綠色採購目標比率為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聽、政策、文化、貿易、本地內容。

最後網站教育部函則補充:附件:環保署來函、111年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方法、綠色辦公推廣資料(任務清. 單)、綠色辦公推廣資料(海報)、 ... 以達成111年綠色採購指定. 採購項目比率95%之目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年機關綠色採購目標比率為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貿易、文化與視聽政策:批判的觀點

為了解決111年機關綠色採購目標比率為何的問題,作者蕭肇君 這樣論述:

全球化風潮下,跨國貿易來勢洶洶。面對新自由主義論者對於文化貿易的宣稱,本文將就經濟模型、貿易規則、各國視聽部門貿易承諾水準暨其參與文化多樣性公約等情形,提出反證。在此基礎上,為逐步達成使本地文化工作者享有充分的文化判斷空間、本地閱聽人並得便利近用其作品的目標,本文除將整理我國入會前後的視聽部門貿易談判歷程,並將以促進本地內容的角度回顧我國電影政策及廣電政策。特別鑑於我國廣電政策長期來受「美國盲點」、「開放盲點」及「科技盲點」遮蔽,已成積弊,為滿足本地社會最大利益,有別於當前「向競爭轉」的政策倡議,本文認為,社會除應正視我國因市場失靈、產業尋租致影視部門生產零碎、資源配置失當的現象,更應確保國

家政策有因地制宜的空間。是以,國家除應避免外部因素對視聽政策的不當干擾,更應務實思考減少資源外流、引導資源整合及創造交叉補貼的進路。此外,有鑑於國家尚有參與非多邊經貿協定的意圖,本文另建議,國家固不宜因貿易承諾再失政策空間,社會更應設法-擴大支持公共媒體服務、避免有利於境外內容的立法、明辨本地輿論的盲點與洞見,並以行動介入國家,開啟使國家合理介入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