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2TMU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超前佈署台北醫學大學講演課程改遠距教學直到4月 - 自由時報也說明:北醫大說,實驗課、實作課、專題研究等,則鼓勵教師也採遠距教學,或錄製教學影片上傳至「my2tmu」平台,必要時再採取實體面授,而專題討論也鼓勵採 ...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陳端容所指導 陳立源的 醫學生醫學核心能力之評估-以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GME)提出之六大核心能力為分析架構 (2014),提出My2TMU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CGME、六大核心能力、實習醫學生、跨領域、反思。

最後網站找My2TMU相關親子教養資訊 - 親親寶貝則補充:提供My2TMU相關親子教養資訊與推薦書籍,想要了解更多My2TMU相關親子教養資訊或書籍,就來親親寶貝.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y2TMU,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y2TMU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醫學生醫學核心能力之評估-以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GME)提出之六大核心能力為分析架構

為了解決My2TMU的問題,作者陳立源 這樣論述:

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於1999年提出現代醫師須具備的六大核心能力,分別為:1.病人照護(patient care)2.醫學知識(Medical Knowledge)3.從工作中學習及成長(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4.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5.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及6.制度下之臨床工作(Systems-based practice),然而臺灣現行也引進該制度並依該架構來評核及訓練我們的住院醫師,但從住院醫師訓練才開始評核是否為時已晚?

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一、依據六大核心能力之規範,了解台灣醫學生較缺乏哪一項。二、探討所缺乏之核心能力是否因性別、身分別及成績而有所影響。三、所分析之結果將可作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之課程設計及改善參考。本研究採隨機抽樣方式共收集57份跨領域臨床人文反思課程之學生作業進行分析,並使用SAS統計軟體以LOGISTIC迴歸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醫學系六年級已接觸過臨床實習工作經驗之實習醫學生,研究方法為從實習醫學生照護個案中所撰寫的反思心得,由課程負責教師共同針對該心得圈選出所對應的ACGME能力指標之後,再交叉檢視,分析其架構,透過SAS統計軟體針對性別、身份別、成績等來分析是否因上述因素造成缺乏的

核心能力。迴歸分析研究結果為學生之成績對於六大核心能力中之醫學知識具有顯著影響,而學生對於制度下的臨床工作能力被評定為較缺乏。研究建議(1)針對制度下的臨床工作能力較缺乏,建議可於大一或大二時,設計一些和醫學制度相關課程供學生修習(2)僅有成績和醫學知識核心能力顯著相關,建議可再強化與其他核心能力相關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