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賀阮寫的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 和董建新(主編)的 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培訓教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Intel® 13 代Core™ CPU 散熱器推薦,安耐美ENERMAX 幻 ...也說明:電腦電源供應器與CPU散熱器領導品牌ENERMAX安耐美,延續先前頗受好評的幻彩晶蝶ARGB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宣布推出全新升級的特仕版,並且已成為Intel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中國電力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江雅綺、陳省三所指導 葉岡麟的 電腦水冷式散熱器ASETEK DANMARK A/S專利分析與侵權研究 (2019),提出cpu一體式水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冷式散熱器、專利分析、專利侵權訴訟、臨時禁制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研究所 朱元南所指導 胡智威的 一體模組化觀賞魚養殖設備的開發 (2014),提出因為有 觀賞魚、養殖設備、模組化、過濾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cpu一體式水冷的解答。

最後網站ID-COOLING FROSTFLOW X 120 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全黑 ...則補充:商品「數量」和「價格」會隨時間變動!下單前請先詢問!△【產品名稱】ID-COOLING FROSTFLOW X 120 CPU 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全黑/少光版【產品規格】‧兼容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pu一體式水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

為了解決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作者賀阮 這樣論述:

雲原生之路,漫漫而修遠,因為雲在發展,應用也在發展。如何讓應用充分利用雲的特性煥發全新面貌,這是每個雲原生應用架構領域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分為兩篇,從技術演進講起,讓你充分瞭解系統資源、應用架構和軟體工程的發展歷程,從而擁有技術角度的全域視野;然後介紹雲原生應用的最佳實踐,手把手教你設計一個雲原生應用。   本書適合雲原生應用開發人員、架構師、雲計算從業者閱讀,部分章節對產品團隊、運維人員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賀阮 攻讀博士期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雲計算安全。畢業之後一直深耕於雲計算領域,工作內容涉及虛擬化內核、容器、調度、安全、微服務、應用架構、軟體設計開發等,工作崗

位覆蓋科研、開發、產品架構、售前解決方案、售中售後支持等。曾先後任OpenStack基金會董事、ISO/IEC JTC1/SC38和ISO/IEC JTC1/SC27標樣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雲計算安全性群組副報告人,以及多個雲計算學術會議、期刊編輯等職位,從各個維度見證了雲計算行業的發展。   史冰迪 2015年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進入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政務資訊化相關工作。先後任軟體系統研發工程師、需求經理、軟體專案經理和集成專案大項目經理等多個職位,參與過軟體系統開發生命週期全流程相關工作。2020年進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從事政務資

訊化專案管理工作,從另一個方向繼續在政務資訊化方向發力,不斷努力將電子政務、數位政府等工作與各類新技術結合。 技術演進篇 第1部分 系統資源 2 第1章 作業系統 3 1.1 作業系統簡介 3 1.1.1 主要功能 4 1.1.2 系統結構 5 1.2 CPU指令集原理 6 1.2.1 特權指令集和非特權指令集 6 1.2.2 保護模式及內核態、用戶態 7 1.2.3 指令工作流程 8 1.3 內核 9 1.3.1 組成模組化 9 1.3.2 單內核 9 1.3.3 微內核 10 1.3.4 外內核 11 第2章 虛擬化 13 2.1 虛擬化概述 13 2.1.1 直接使用物理設備 13 2

.1.2 虛擬化原理 14 2.2 虛擬化指令集 16 2.2.1 敏感指令集 17 2.2.2 虛擬化指令集的工作模式 17 2.3 虛擬化類型 20 2.3.1 全虛擬化 20 2.3.2 類虛擬化 21 2.3.3 硬體輔助虛擬化 22 2.4 虛擬化架構 24 2.4.1 裸金屬架構 24 2.4.2 宿主模式架構 25 2.5 常見的虛擬化產品 25 2.5.1 VMware 25 2.5.2 Xen 26 2.5.3 KVM 26 2.5.4 QEMU 27 2.5.5 NEMU 28 2.5.6 Firecracker 28 2.5.7 VirtualBox 28 2.5.8 L

ibvirt 29 2.5.9 Vagrant 30 第3章 雲計算 32 3.1 雲計算概述 32 3.1.1 虛擬化的不足 32 3.1.2 雲計算的特點 33 3.2 IaaS 34 3.2.1 雲的部署模式 34 3.2.2 IaaS的主要功能 36 3.2.3 IaaS架構 36 3.2.4 雲平臺組織架構 37 3.2.5 OpenStack 39 3.2.6 雲平臺部署架構 41 3.3 PaaS 42 3.3.1 簡介 43 3.3.2 核心功能 45 3.3.3 微軟Azure 47 3.3.4 PaaS的優缺點 48 3.4 SaaS 49 第4章 容器 53 4.1 容器

簡介 53 4.1.1 容器技術的優缺點 53 4.1.2 大事記 54 4.2 基本技術 55 4.2.1 namespace 56 4.2.2 cgroup 59 4.2.3 rootfs 60 4.3 Docker 61 4.3.1 容器運行時 61 4.3.2 鏡像 63 4.3.3 Docker總結 64 4.4 內核容器技術 64 4.4.1 Kata 64 4.4.2 Firecracker 65 4.4.3 gVisor 66 4.4.4 Unikernel 67 4.5 容器與虛擬機器 68 4.6 容器與PaaS 69 第5章 容器編排 70 5.1 容器編排簡介 70 5

.1.1 大事記 70 5.1.2 Swarm與Kubernetes之爭 71 5.1.3 容器編排工具的核心功能 73 5.2 Kubernetes 74 5.2.1 設計理念與特性 74 5.2.2 運行架構 76 5.2.4 API對象 80 5.3 容器編排與PaaS 90 5.4 Kubernetes企業級實戰:OpenShift 91 5.5 實現有狀態應用和無狀態應用 91 5.5.1 無狀態應用與有狀態應用 92 5.5.2 從無狀態應用到Severless 92 5.5.3 Kubernetes對有狀態應用的管理 92 5.5.4 容器編排的最終目標 93 第2部分 應用架構

95 第6章 應用架構概述 96 6.1 架構與框架的區別 97 6.2 狹義的和廣義的應用架構 97 6.2.1 狹義的應用架構 97 6.2.2 廣義的應用架構 98 6.3 應用架構的定義 98 6.4 應用架構的目標 99 第7章 主流架構 101 7.1 “4+1”架構視圖 101 7.1.1 邏輯視圖 102 7.1.2 開發視圖 102 7.1.3 進程視圖 102 7.1.4 物理視圖 103 7.1.5 場景視圖 103 7.2 ArchiMate 104 7.2.1 ArchiMate概述 104 7.2.2 業務層 106 7.2.3 應用層 106 7.2.4 技術層

107 7.3 TOGAF框架 109 第8章 架構詳解 114 8.1 業務架構 114 8.1.1 業務場景 114 8.1.2 業務用例 115 8.1.3 業務實體 115 8.1.4 業務流程 116 8.2 應用架構 116 8.2.1 功能架構 117 8.2.2 數據架構 121 8.2.3 實現架構 124 8.3 基礎架構 131 8.3.1 物理架構 131 8.3.2 運行架構 131 第9章 典型的應用架構模式 133 9.1 單體架構 133 9.1.1 單體架構的特點 133 9.1.2 功能架構 134 9.1.3 單體應用的資料優化 136 9.1.4 單體

架構的優缺點 142 9.2 基於組件的架構 143 9.2.1 特性 144 9.2.2 微內核架構 145 9.2.3 兩種基於元件的應用開發、運行框架 145 9.2.4 組件設計原則 146 9.3 分散式與SOA 148 9.3.1 分散式 148 9.3.2 SOA 150 第10章 微服務架構 160 10.1 微服務架構簡介 160 10.1.1 微服務與應用 161 10.1.2 微服務架構與SOA 162 10.1.3 微服務架構與容器編排 162 10.1.4 微服務架構與組織架構 163 10.2 採用微服務架構的優勢與難點 163 10.3 微服務架構詳解 165 1

0.3.1 功能架構 165 10.3.2 實現架構 166 10.3.3 部署單元 167 10.4 設計原則 167 10.4.1 服務註冊中心 167 10.4.2 API閘道 168 10.4.3 跨服務通信 169 10.4.4 API設計 170 10.4.5 資料一致性處理 172 第11章 微服務框架 181 11.1 微服務架構與微服務框架 181 11.2 核心功能 182 11.2.1 服務註冊發現 182 11.2.2 服務負載路由 183 11.2.3 統一配置 184 11.2.4 服務編排與彈性伸縮 184 11.2.5 流量管控 185 11.2.6 可觀察運維

186 11.3 框架分類 188 11.3.1 業務處理框架 188 11.3.2 SDK框架 189 11.3.3 服務網格 190 第3部分 軟體工程 195 第12章 應用設計 196 12.1 明確願景 196 12.1.1 目標物件 197 12.1.2 度量價值 197 12.1.3 詳細描述 198 12.1.4 上下文圖 198 12.2 明確組織架構 200 12.3 頂層業務建模 201 12.3.1 概述 201 12.3.2 業務領域 202 12.3.3 業務場景 205 12.4 應用需求分析 209 12.4.1 概述 209 12.4.2 識別角色 210

12.4.3 業務實體 210 12.4.4 業務流程 212 12.5 應用設計建模 214 12.5.1 概述 214 12.5.2 圈定微服務 215 12.5.3 應用架構設計 216 12.6 領域驅動建模 218 12.6.1 分散式應用建模的痛點 219 12.6.2 DDD概述 219 12.6.3 DDD的優勢 220 12.6.4 基本概念 221 12.6.5 實施步驟 229 12.6.6 DDD與應用設計 238 第13章 軟體發展 240 13.1 瀑布模型 240 13.2 敏捷開發模型 242 13.2.1 敏捷宣言 243 13.2.2 Scrum 244 1

3.2.3 極限程式設計方法 245 第14章 開發運維一體化:DevOps 248 14.1 精益思想 248 14.1.1 起源 248 14.1.2 精益生產 249 14.1.3 精益原則 250 14.1.4 精益軟體發展 251 14.1.5 價值探索 253 14.1.6 IT價值流 253 14.1.7 精益和敏捷 255 14.2 持續集成 255 14.2.1 原則 255 14.2.2 步驟 256 14.3 持續交付與持續部署 258 14.3.1 持續交付 258 14.3.2 持續部署 259 14.3.3 特性發佈 263 14.4 DevOps與CI/CD 26

9 14.4.1 定義 270 14.4.2 原則與推廣 271 14.4.3 三步工作法 272 14.5 測試 275 14.5.1 概述 275 14.5.2 功能性測試 277 14.5.3 非功能性測試 281 14.6 DevOps與敏捷開發、Kubernetes、微服務、應用架構模式的關係 283 第15章 SRE運維 286 15.1 SRE運維簡介 286 15.1.1 SLA 287 15.1.2 運維的發展階段 288 15.1.3 架構層次 288 15.2 監控 289 15.2.1 監控概述 289 15.2.2 多層監控 291 15.2.3 告警 292 15.

3 日誌 293 15.3.1 日誌系統架構 293 15.3.2 日誌的採集、匯總與展示 294 15.4 故障排查 295 15.4.1 具體步驟 295 15.4.2 監控檢查 296 15.5 作業運行 296 第16章 數位化運營 298 16.1 數位化運營概述 298 16.1.1 運營數據 298 16.1.2 角色分類 299 16.1.3 用戶畫像 299 16.2 資料處理 300 16.2.1 資料獲取 300 16.2.2 數據建模 301 16.2.3 資料分析 301 16.2.4 指標分析 302 16.3 回饋流程 303 16.4 驗證模式 304 16.4

.1 A/B測試 304 16.4.2 灰度發佈 305 16.5 平臺架構 306 16.5.1 運維資料平臺 306 16.5.2 智能化運維 306 最佳實踐篇 第4部分 架構、應用落地與中台構建 310 第17章 雲原生架構 311 17.1 雲原生的定義 311 17.1.1 12因數應用 311 17.1.2 雲原生架構的特徵 313 17.1.3 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 314 17.1.4 本書對雲原生的定義 315 17.2 關鍵技術 318 17.2.1 不可變基礎設施(容器) 318 17.2.2 聲明式編排(Kubernetes) 319 17.2.3 微服務架構(解

耦性) 320 17.2.4 動態賦能(服務網格) 320 17.2.5 適應度函數(引導性) 320 17.2.6 領域驅動建模(統一模型) 321 17.2.7 CI/CD/CO 321 17.3 雲原生應用的實現過程 322 第18章 應用落地最佳實踐 323 18.1 雲原生化條件 323 18.1.1 團隊能力建設 323 18.1.2 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4 18.1.3 不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6 18.2 演進式的流程 327 18.3 應用改造模式 328 18.3.1 雙胞胎模式 328 18.3.2 絞殺者模式 328 18.3.3 修繕者模式 329 18

.4 應用拆分原則 330 18.4.1 按業務能力拆分 330 18.4.2 按DDD子領域拆分 330 18.4.3 其他原則 332 18.5 API設計與治理 333 18.5.1 前後端分離 334 18.5.2 規範化API 334 18.5.3 並行或非同步調用 336 18.5.4 業務聚合 336 18.6 應用狀態分離 337 18.6.1 統一配置管理 338 18.6.2 將冷資料存儲在資料庫中 338 18.6.3 緩存熱數據 339 18.6.4 靜態資源物件存儲 340 18.7 應用容器化 340 18.8 非侵入式監控接入 345 18.9 流水線建設 347

18.10 架構 347 第19章 中台構建 350 19.1 中台簡介 350 19.1.1 中台的由來 351 19.1.2 中台與雲原生應用 351 19.1.3 中台架構 352 19.1.4 中台與微服務應用 353 19.2 中台核心功能 355 19.3 中台分類 355 19.3.1 技術中台 355 19.3.2 數據中台 356 19.3.3 業務中台 356 19.4 中台的優點 357 19.5 中台對組織架構的挑戰 357 19.5.1 高層的支持 357 19.5.2 參與人員的理念相同 358 19.5.3 中台價值的量化 358 19.5.4 PaaS/Saa

S與中台 358 19.6 中台落地過程 359

cpu一體式水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培根帶我來網咖打LOL!!!!
我帶自己電腦所以贏他了😂
下面是我的電腦連結
有興趣的人可以購買唷❤️

主機板: ASRock Z590 Steel Legend WiFi 6E
https://bit.ly/3ecILJa
CPU: Intel i9-11900K
顯示卡: AMD Radeon RX 6800 XT Taichi X 16G OC
https://bit.ly/3eO7Mtp
機殼: Meshify 2 Clear Tempered Glass – 白色
https://bit.ly/3yikvx5
記憶體: G Skill Trident Z Royal (皇家戟) DDR4-4000MHz 8GB
https://bit.ly/3y5r4Dr
SSD: 十銓科技 TEAMGROUP T-FORCE C440 1TB
https://bit.ly/2QjpFYM
CPU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Prisma
https://bit.ly/3y8h8sL
電源供應器: Fractal Design Ion+ 860W Platinum
https://bit.ly/3uM1PnB
機殼風扇: Fractal Design Prisma AL-12 PWM ARGB
https://bit.ly/2RWviwA

電腦水冷式散熱器ASETEK DANMARK A/S專利分析與侵權研究

為了解決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作者葉岡麟 這樣論述:

現今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 card)或電競(eSpots)都需要高效能處理器,隨著處理器運算速率高導致溫度飆高效能逐漸降低,因此好的散熱器才能保障處理器運算穩定,市售的水冷散熱或風冷散熱降溫,都有兩造雙方支持的理由,風冷技術成熟多年但仍有噪音等瓶頸;水冷散熱則有更強的散熱能力,因此國際大廠如ASETEK DANMARK A/S 及台灣廠商如奇鋐科技、曜越科技等企業紛紛在水冷散熱的市場布局起來,同時水冷式散熱相關專利訴訟也隨之而來。因此,本文探討國際大廠丹麥ASETEK DANMARK A/S 電腦水冷式散熱器專利分析與侵權研究。

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培訓教材

為了解決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作者董建新(主編) 這樣論述:

特高壓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是保障特高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必要條件,但變電站運維人員傳統的變電運行技能己不能完全滿足特高壓變電站設備運維管理的需求,需要在變電運維人員“運”的基本技能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運維人員設備“維”的能力,從而提升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人員運維技能水準及工作效率。《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培訓教材》總結了國網浙江電力檢修分公司交流特高壓“運維一體化”模式運檢管理經驗,旨在通過總結特高壓變電站典型運維一體化專案實施方法、典型設備異常和故障分析處理方法等,提高運維人員的運維技能水準。 全書共四章,分別是概述、特高壓運維一體化常規工作專案實例、運維一體化模式下的事故及異常處置案例、特高壓

變電站運維一體化模擬事故案例分析。 《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培訓教材》可供電力系統交流特高壓運維、檢修、建設從業人員實踐參考及培訓使用;可供各電力培訓機構交流特高壓電網課題教學使用。 董建新,1967年生,現任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副總經理,長期從事輸變電設備、電網繼電保護、自動化等技術管理工作,熟悉電力系統設備,特別是在特高壓變電設備運維、檢修、管理諸方面具有專長,曾多次組織國網公司、省公司重點科技項目,“基於企業雲的移動運檢指揮系統研究和應用”獲得省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芝堰變二次智慧裝置標準化檢修作業研究應用” 獲得省公司群眾性科技創新三等獎,具備主編本教材的

研究決策和組織協調能力。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特高壓電網現狀及特高壓變電站簡介 第二節 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特高壓運維一體化常規工作專案實例 第一節 特高壓變電站一次設備帶電檢測實例分析 實例一:特高壓變電站GIS設備超聲檢測及圖譜分析 實例二:特高壓變電站GIS設備特高頻檢測及圖譜分析 實例三:特高壓變電站GIS設備SF6氣體分解物檢測 實例四: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超聲波測試 實例五: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高頻電流測試 實例六:特高壓變電站開關櫃帶電檢測 實例七:特高壓變電站避雷器阻性電流帶電檢測 實例八: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

取油及色譜分析 實例九: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氣體繼電器取氣及色譜分析 實例十:特高壓變電站接地網導通檢測 第二節 特高壓變電站一次設備維護實例分析 實例一:特高壓變電站GIS帶電補氣 實例二:特高壓變電站GIS斷路器帶電補(放)油 實例三:特高壓變電站GIS斷路器油回路壓力觸點異常處理 實例四:特高壓變電站GIS壓力錶計更換 實例五:特高壓變電站GIS隔離開關分/合閘接觸器更換 實例六: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呼吸器維護 實例七:特高壓變壓器(高壓電抗器)冷控回路接觸器更換 實例八:特高壓避雷器洩漏電流錶更換 實例九:特高壓變電站35kV開關櫃電壓互感器高壓熔絲更換 實例十:特高壓變電

站帶電顯示器不停電更換 第三節 特高壓變電站二次設備維護案例分析 實例一: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電源板更換 實例二: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交流採樣板更換 實例三: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CPU更換 實例四: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端子排更換 實例五: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重啟 實例六:特高壓變電站測控裝置重啟 實例七:特高壓變電站保信(錄波)子站通信中斷處理 實例八:特高壓變電站保護裝置定值修改 實例九:特高壓變電站故障錄波裝置原屏更換 第四節 特高壓變電站輔助系統維護實例分析 實例一:特高壓變電站油色譜線上監測裝置載氣瓶更換 實例二:特高壓變電站油色譜線上監測裝置標氣瓶更換 實例三:特高壓變電站油色譜線上

監測裝置電源板更換 實例四:特高壓變電站油色譜線上監測裝置監測週期等定值修訂 實例五:特高壓變壓器鐵心夾件線上監測裝置電流互感器更換維護 實例六:特高壓變電站GIS壓力電子感測器更換 實例七:特高壓變電站變壓器消防SP泡沫液更換 實例八:端子箱溫濕度控制器及加熱器維護 實例九:特高壓變電站蓄電池出口熔絲更換 實例十:特高壓變電站蓄電池核對性充放電試驗 實例十一:特高壓變電站戶外機構箱加裝智能除濕機 實例十二:特高壓變電站站控層UPS的不斷電更換 實例十三:特高壓變電站機構箱門燈常亮處理 第三章 運維一體化模式下的事故及異常處置案例 第一節 特高壓變電站事故處理一般原則與方法 第二節 特高壓變

電站常見事故實例分析 實例一:1000kV母線故障分析 實例二:1000kV線路故障分析 實例三:1000kV變壓器故障分析 第三節 特高壓變電站常見設備異常實例分析 實例一:特高壓變電站GIS隔離開關交流電機燒損異常 實例二:特高壓變電站GIS隔離開關三相動作不一致異常 實例三:特高壓變電站變壓器冷卻器典型異常實例 實例四:特高壓變電站高壓電抗器繞組溫度測量 實例五:特高壓變電站GIS隔離開關檢修後電動操作拒動異常 實例六:特高壓變電站站用直流系統接地異常 實例七:站用變壓器壓力釋放保護誤動作異常 實例八:特高壓變電站電壓回路端子鬆動 實例九:特高壓變電站接地閘刀台監控顯示不定態處理 實例十

:特高壓變電站SF6氣室壓力線上監測資料不刷新處理實例 實例十一:特高壓變電站氧化鋅避雷器異常分析 實例十二:特高壓變電站變壓器油位指示異常維護 第四章 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模擬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節 1000kV模擬變電站設備及系統介紹 第二節 模擬變電站故障案例分析 案例一:2號主變壓器A相1000kV繞組發生單相接地故障 案例二:2號主變壓器A相調壓補償變壓器調壓繞組發生匝間接地故障 案例三:2號主變壓器低壓側A相TV接地,2分鐘後1143低抗B相開關與TA間再接地故障 案例四:1000kV Ⅱ母線跳閘 案例五:1000kV模擬5線A相線路單相故障 案例六:500kV模擬5827線B相

永久接地故障 案例七:1號高壓站用變壓器內部故障 案例八:1142低壓電容器爆炸引起差電流保護動作 案例九:1174低壓電抗器著火過電流保護動作 隨著近年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特高壓工程項目的快速建設,目前,國內已有25座交流特高壓變電站、44回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在運。中國實現了電力跨流域調節和水、火電互濟,減少備用和棄水電量,極大地發揮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線路損耗小、占地走廊少等優點,有效提升了我國長距離、大容量能源轉移的能力。對於緩解能源運輸壓力、提高經濟效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服務清潔能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能

源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特高壓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是保障特高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必要條件,但變電站運維人員傳統的變電運行技能則不能完全滿足特高壓變電站設備運維管理的需求,需要在變電運維人員“運”的基本技能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運維人員對設備“維”的能力,從而提升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人員運維技能水準及工作效率。為深化轉型培養電網亟需的特高壓複合型人才,國網浙江電力檢修分公司持續深化交流特高壓“運維一體化”模式,顯著提升了交流特高壓變電站運檢管理水準及效率。本書總結了國網浙江電力檢修分公司交流特高壓“運維一體化”模式運檢管理經驗,旨在通過總結特高壓變電站典型運維一體化專案實施方法、典型設備異常和故障分

析處理方法等,提高運維人員的運維技能水準,全面提升運維人員駕馭特高壓交流變電設備的能力,為保障特高壓交流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書共四章,第一章概述主要由張毅、夏石偉編寫;第二章特高壓運維一體化常規工作專案實例主要由馬國鵬、姜濤、李顯鵬、張東明、劉傑、鄭文棋編寫;第三章運維一體化模式下的事故及異常處置案例主要由吳展鋒、徐慶峰編寫;第四章特高壓變電站運維一體化模擬事故案例分析主要由程興民、劉世安、朱永昶編寫。全書由袁東棟、唐超穎統稿,並由彭晨光進行最終補充和修編。本書可供電力系統交流特高壓運維、檢修、建設從業人員實踐參考及培訓使用,也可供各電力培訓機構交流特高壓電網課題教學使用

。 由於時間倉促、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出現疏漏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同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多位上級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為本書提供了大力幫助,本書引用了公開發表的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和各設備製造廠家公開發佈的技術成果,在此特向有關專家和作者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體模組化觀賞魚養殖設備的開發

為了解決cpu一體式水冷的問題,作者胡智威 這樣論述:

日益蓬勃發展的觀賞魚產業,目前欠缺了一整合各項功能的設備,導致在飼養觀賞魚時各設備安裝後造成整體外觀上雜亂無章。本研究設計之一體化養殖設備以一尺半魚缸(45cm * 30cm * 30cm)為主體進行設計,將過濾、降溫、投餌、浮性上蓋、照明等功能整合於單一槽體中。外觀線條簡潔有整體感,水管與電線均藏於內部,魚缸的觀賞性將不被雜亂的設備影響。本研究使用Solidworks進行機構設計後,使用3D印表機列印成品後進行組合使用。  本研究設計之過濾模組採用可分離之過濾匣,其置放濾材空間尺寸比外掛式過濾器更大且水流方向更好,並以淋水方式增氧,本研究亦針對各項模組設備進行改進,針對目前市售的投餌機的體

積、投餌的不穩定性與單次投餌量過大等缺點進行改進,使用四螺紋導槽將投餌最小量降低至0.05公克,誤差在0.01公克左右,可供應25條觀賞魚一周所需餌料量;本研究建立一恆溫箱,可恆定於35度,研發冷水模組可使一尺半魚缸40公升的水體維持在28度左右,相較於目前市售的壓縮機式冷水產品體積小許多,且比目前市售晶片式冷水機在降溫效能上有很大的提升;浮性上蓋為一新穎的概念,能使飼養者能夠從魚缸上方觀察生物,不會受到水流波動干擾而看不清楚,也有助於減少水分的蒸發量與維持溫度;照明燈具採環型排列的方式以SMD5050 LED燈條為主體照明,環型排列的方式較傳統的燈管式照明更全面性,燈具配合上蓋的形狀與上蓋中

的磁鐵設計,能輕鬆的將燈具平貼裝載於浮性上蓋上。經長期飼養結果各項功能與水質均能維持正常,各項設備經一個月測試亦十分穩定,使用與維護上也相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