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善國 寫的 應用電子學(第二版)(精裝本) 和蔡明發的 電動機控制與模擬【附PSIM 9.0模擬檔案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幹貨|一文講透DC-DC與LDO的原理和差別 - 天天看點也說明:目前DC-DC轉換器廣泛應用于手機、MP3、數位相機、便攜式媒體播放器等産品中。 DC-DC簡述原理. 其實内部是先把DC直流電源轉變為交流電電源AC,通常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陳宗麟所指導 陳怡錚的 燃料電池並聯控制電路設計與實現 (2018),提出dc dc轉換器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燃料電池、並聯電路、功率分配。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林心宇、陳偉倫所指導 黃偉哲的 應用於高壓系統之可疊接併網多階變流器模組設計 (2017),提出因為有 多階變流器、擊穿電流、電荷平衡控制器、比例-諧振控制器、選擇性諧波補償器、市電併網的重點而找出了 dc dc轉換器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海之星科技泰德半導體技術支援則補充:DC to DC converter (DC/DC 轉換器)原理和設計 · 為什麼要選擇Switch Power Supply · 切換式電源原理 · 調整輸出電壓 · 輸入電容的選擇 · 選擇適當的電感 · 選擇適當的輸出電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c dc轉換器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電子學(第二版)(精裝本)

為了解決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作者楊善國  這樣論述:

  作者依教學經驗及專業知識,並為兼顧學習內容及學習效果,本書由最基礎的半導體材料及PN接面開始講起,到雙層元件(二極體)、三層元件(電晶體)、四層元件(閘流體)、線性積體電路-OP,到常用的應用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構成之應用電路、電壓調整器、主動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使學生可習得電子元件及其構成電路的基礎知識。另修習本科目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對電學的觀念及基礎或有所不同,為顧及對電學較生疏學生的需要,特別增加「電學基本概念複習」一章(第零章),使學生具有起碼的電路基礎,以協助學生進入電子電路之領域,並助益往後的教學。    本書特色     1.本書由最基礎的半導體材料及PN接

面開始講起,到雙層元件(二極體)、三層元件(電晶體)、四層元件(閘流體)、線性積體電路-OP,到常用的應用電路,使學生可習得電子元件及其所構成電路的基礎知識。     2.修習本科目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對電學的觀念及基礎或有不同,特別增加「電學基本概念複習」,使學生具有基礎的電路概念,以協助學生進入電子電路之領域,並助益往後的教學。     3.本書適用大學、科大機械、自動化科系『應用電子學』、『電子學』課程使用。

燃料電池並聯控制電路設計與實現

為了解決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作者陳怡錚 這樣論述:

本論文針對燃料電池的電能輸出特性,提出一種新式的並聯控制電路方案,目的是解決傳統並聯控制電路無法制定輸入電源的操作點問題。該控制電路採用傳統的直流/直流轉換器升壓方法,並且搭配提出的功率回授控制方法、穩定度控制器設計方法、特性補償控制器設計方法與負載分配控制器設計方法來達成:(1)規劃燃料電池的電能輸出規格;(2)分配負載改變時的燃料電池電能輸出能力。模擬結果指出,在負載功率為2W的狀況下,指定燃料電池#1與#2的輸出功率為1.2W與0.8W時,提出的並聯控制電路確實能夠將燃料電池#1與#2的輸出功率控制在1.2768W與0.7801W,誤差分別是6.4%與2.48%。另外,在負載改變的狀況

下,負載功率變為2.5W,加上特性補償控制器,期望燃料電池#1與#2需各別負擔變化後的功率比例為1:1,而模擬結果為1:1.008,誤差是0.8%。由實驗結果得知,在規劃燃料電池的電能輸出規格部分,當設計負載功率為2W、燃料電池#1與#2的輸出功率分別為1.2W與0.8W時,提出的並聯控制電路確實能夠將燃料電池#1與#2的輸出功率控制在1.353W與0.952W,誤差分別是12.75%與19%。而在分配負載改變量至燃料電池#1與#2的部分,負載功率變為2.5W,加上特性補償控制器後,當設計負載改變量至燃料電池#1與#2的比例為1:1時,實驗結果指出功率分配比例以1:1.034分配至燃料電池#1

與#2,其誤差是3.42%。由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可知,本研究提出的新式並聯控制電路方案除了能改善傳統並聯控制電路無法制定輸入電源的操作點問題之外,還能規劃負載變動時,額外的負載功率分配至並聯電路架構中的燃料電池比例。

電動機控制與模擬【附PSIM 9.0模擬檔案光碟】

為了解決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作者蔡明發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解說由淺入深,易讀易懂,全書分為六個單元,前面五個單元介紹各種馬達的旋轉原理、數學模型及其轉移函數方塊圖,並利用PSIM模擬軟體工具建構各種馬達的相變數模型,以仿真一個實際的馬達連接至變頻器功率電晶體電路,以便於利用該模擬軟體進行馬達特性的模擬分析。   電動機,即為馬達,應用非常廣泛,不僅許多家庭電器和工業應用產品都要使用馬達來驅動,需藉由馬達來驅動的電動車輛也將成為交通工具的主流。因此,學習馬達的工作原理與驅動技術對電機與相關科系的大專學生是相當重要的,電動機控制領域以基本物理運動力學與工程數學為基礎,概括電路學、電機機械、自動控制與電力電子學等科目的應用

,是一個整合性的課程。   作者累積二十餘年任教電動機控制與實務課程的教學心得與經驗,深諳學生學習需求,編寫成這本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科書,可作為大專院校電機、電子、機械暨其相關科系電動機控制課程的教材,亦可作為工程師與研究人員研發參考之用。   隨書附贈光碟內含各單元之PSIM(9.0 版)模擬檔案,讀者可對照附錄C之說明,對應書本進行運用。各章習題附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下載觀看解答,方便自學讀者研讀。  

應用於高壓系統之可疊接併網多階變流器模組設計

為了解決dc dc轉換器原理的問題,作者黃偉哲 這樣論述:

傳統橋式DC/AC變流器之架構簡單可輕易達成併網、有效及無效功率控制,然而,橋式架構最大的輸出電壓往往受限於電晶體的崩潰電壓。為了提高變流器之輸出電壓能力,本文提出一種可疊接之多階DC/AC變流器模組,其利用相移全橋轉換器與五階串聯開關雙降壓變流器組合,使系統可依照直流電壓的大小來疊接所需轉換器模組的層數,並透過多階切換調變技術來降低切換頻率,減少切換損失。此外,在變流器的電路設計上,本研究以功率電晶體與二極體組成之切換臂來防止開關切換訊號誤動作造成電晶體擊穿損毀。由於採用模組化設計,為了平衡模組間直流輸入電壓之分配,本論文提出之箝位電容平衡控制器及輸入電容平衡控制器,其具有獨立平衡各模組電

容電壓的能力,因此,各模組的微處理器無須互相溝通,大幅簡化系統的複雜度。在市電併網控制器設計上,本文採用比例-諧振控制器來控制市電基頻電流,除了可降低控制器複雜度及提高響應速度,並可利用其良好選擇性頻域控制特性,來補償特定諧波,達到良好電力品質。本研究之實驗透過兩個多階變流器模組疊接,使系統應用於高壓市電併網。實驗結果驗證所提出之變流器疊接系統具有較低的電流總諧波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