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98n規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l298n規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寫的 Arduino步進馬達控制 和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的 Arduino 雙軸直流馬達控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半導體和電子零件販賣與代購,提供成品配套供應與整合性服務也說明:料號, 規格描述, 庫存數量, 備註, 其他. SAA7121H/V2,557, SAA7121H/V2,557, 5280, 08+, NXP ... L298N-E, ST, 3825, LEADFREE. L4960, L4960, 5,000, STM, DC:09+.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黃勤鎰所指導 林柏綸的 虛擬環境下之平擊羽球即時擬真力回饋模擬系統 (2021),提出l298n規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LeapMotion、虛擬實境、微型直流馬達、音圈馬達、Unity 3D、觸覺回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黃勤鎰所指導 張靖的 應用於史都華平台之虛實同步即時賽車模擬系統 (2020),提出因為有 車體運動學、史都華平台、運動物理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l298n規格的解答。

最後網站L298N 步進馬達驅動器 - 台灣金電子則補充:商品規格. 本模組集成了一個內置的5V供電。當你的驅動電壓為7V-35V的時候,可以使能板載的5V邏輯供電,當使用板載5V供電之後,介面中的+5V供電不要輸入電壓,但是可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298n規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rduino步進馬達控制

為了解決l298n規格的問題,作者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 這樣論述:

  本書針對目前學習上的盲點,希望透過現有產品的產品解析,透過產品簡單的拆解,以逆向工程的手法,將目前已有產品拆解之後,將核心控制系統之軟硬體,透過簡單易學的Arduino單晶片與C語言,重新設計出原有產品之核心控制系統,進而改進、加強、升級其控制方法。如此一來,因為學子們已經對原有產品有深入了解,在進行『重製核心控制系統』過程之中,可以很有把握的了解自己正在進行什麼,而非針對許多邏輯化的需求進行開發。     本書以市面常見的步進馬達為主要開發標的,我們身邊不乏許多的東西,只要能動的產品,都需要馬達來當作動力來源。以『步進馬達控制』為實驗主體,透過小型步進馬達控制到使用驅動模組來使用步進

馬達,來進行本書的內容,相信整個研發過程會更加了解。

虛擬環境下之平擊羽球即時擬真力回饋模擬系統

為了解決l298n規格的問題,作者林柏綸 這樣論述:

目前有許多開發商使用控制器進行的運動類型遊戲中,受限於控制裝置是手把,因此得到的力回饋只有固定的震動,這些產品設備在硬體上的限制,導致無法回饋較為真實的觸覺感受,減少使用者在虛擬實境中的沉浸性。本實驗透過Unity 3D創建虛擬場景,並改用Leap Motion Controller 取代傳統手把設備,來偵測使用者的手部位置及姿勢,並加以控制。為了真實模擬羽毛球飛行行為,本研究創建羽毛球動力學並與真實羽毛球實務驗證以獲得參數。本實驗設計建立了一套力回饋系統,是以單晶片微控制器為主要核心,控制微型直流馬達,使其帶動固定在羽球拍面的螺桿滑臺,使音圈馬達在不同點位撞擊,而後透過TCP/IP通訊協定

將Unity3D、滑台機構以Wi-Fi進行連接,透過運算出並反映不同拍擊的力道,模擬使用者拍擊羽球時的力量回饋感受,讓使用者在虛擬的環境中,有真實的力量回饋。

Arduino 雙軸直流馬達控制

為了解決l298n規格的問題,作者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以廢棄不用的噴墨列表機,拆解之後,對其進紙與噴墨頭雙軸機構,透過Arduino進行控制馬達的實作。Arduino是近來相當受到重視的單晶片控制裝置,除了可用來控制電子設備外,許多玩家也利用Arduino成功玩出一些具創意的互動設計與數位藝術。由於Arduino的使用簡單,許多專業系所及學校社團都推出課程與工作坊來學習與推廣。

應用於史都華平台之虛實同步即時賽車模擬系統

為了解決l298n規格的問題,作者張靖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使用3D製圖軟體建構數位3D載具模型,接著利用Unity3D工具來建構所需數據的地形資訊及障礙物,並物理建模計算該模型之即時物理運動數據,計算出其加速度、角速率、送給動感平台。而動感平台藉由沖淡濾波器演算法的作用將駕駛者所感受的物理體感反饋給使用者。第二部分則透過Wi-Fi傳輸直接控制真實載具,並藉由真實載具上加裝之加速規及陀螺儀將運動資訊發送到動感平台,動感平台亦基於沖淡濾波器演算法達到相對應的姿態,以得到所應感受的物理體感反饋給使用者。最後,整合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中的平台與模擬端之真實反饋,以達成虛擬模型載具、真實載具及動感平台三端運動同步驗證結果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