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f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Q3-1. 何謂驗證? - 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網-也說明:... 訂定有許多標準可以依循,例如:ISO9001、ISO22000、HACCP、SQF、EUREPGAP、TGAP ... (2)所有成員生產之產品應符合申請驗證品項之產銷作業基準。

東海大學 食品科學系 陳佩綺所指導 李宜樺的 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 以食用油為例 (2015),提出sqf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行為、食用油、信任、標章的態度。

最後網站SQF認證諮詢輔導|檢查表旨在確保統一應用SQF食品安全的 ...則補充:SQFI 向認證機構提供電子審核檢查表,供SQF 食品安全審核員在執行您的SQF ... 措施,認證機構將無法認證您的場所,您需要重新申請認證(參見10.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qf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 以食用油為例

為了解決sqf申請的問題,作者李宜樺 這樣論述:

台灣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促進國內整個食品供應鏈走向全球化分工,使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變得更多元也更複雜,導致政府和企業較難管控食品的安全,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以下簡稱食安事件)的發生。食安事件的爆發也讓許多問題浮上檯面,例如頂新黑心油事件時,間接發現GMP制度的缺失,使消費者不信任標章制度與政府,因此引發本研究動機:食安事件對消費者行為造成什麼影響?事件後消費者對標章的看法又是如何?為了貼近消費者行為,本研究選用近幾年發生重大食安事件的食用油為研究對象,探討食安事件發生前後消費者的行為產生了什麼改變、購買食用油時的

重視因素以及對於標章的看法。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於北中南地區平均抽樣。結果發現,食安事件改變了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品牌、購買種類與購買地點等等,消費者也更重視安全衛生與標章。而「得意的一天」在事件前後都是最多人購買的品牌,其產品雖然沒有問題,但事件後其實減少了11.9%的購買率,顯示食安事件會有波及效果,因此事件後廠商更應強調自家產品的良好品質與衛生安全,積極與消費者溝通。另外,雖然標章在食安事件時曾被撻伐,但整體而言消費者對標章的信任最高,對標章的態度也普遍良好,因標章能給予產品額外附加價值,也發現在消費者心目中,最重視的為健康食品許可證和有機標章,建議廠商可申請,作出市場區隔也讓消費者有更多

選擇依據。政府部門則應該嚴格審視法規是否合時宜,改善制度上的缺失,進一步找出可能產生的紕漏,並加強稽核與稽查頻率,使消費者能更信任標章,也能重新發揮標章應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