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高空工作車操作人員特殊作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 和馬翠華,吳全成的 勞工行政與勞工立法(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外籍人士職業安全衛生教材-一般行業 - 華夏科技大學也說明:本校,華夏科技大學,創辦於民國55年,歷年來接受教育部督學視導,均榮獲甲等,甚獲產官學研各界的青睞與好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碩士班 莊淇銘所指導 趙培宗的 應用藍牙無線數位傳輸技術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 探討—以S百貨公司台北某兩家分公司為例 (2020),提出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批發及零售業、職業安全衛生、藍牙、推播訊息、資訊系統成功模型。

最後網站教材下載 - 臺北市勞動檢查處則補充:編號 標題 發布日期 1 111年勞動條件教育訓練教材 111‑03‑07 5 1060728大眾傳播業職安衛教育訓練教材 106‑08‑01 6 管理系統教育訓練 106‑04‑25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空工作車操作人員特殊作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

為了解決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應用藍牙無線數位傳輸技術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 探討—以S百貨公司台北某兩家分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的問題,作者趙培宗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屬於批發零售業的S百貨公司,企業內部原有的員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宣導方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希望利用具有藍牙數位傳輸技術的Stream Beacon產品系統;針對百貨公司不同作業的員工,規劃不同的職業安全衛生宣導教育內容訊息,以主動有效的推播訊息方式進行系統實驗。運用Delone and McLean(1992)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理論為基礎,設計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並設計問卷量表將受試者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上研究分析將系統品質、資訊品質的「系統軟體設計」構面、系統使用狀況與使用者滿意的「系統實際操作」構面,以及對個人影響、組織影響的「系統應用成效」構面,進行受試者自變項影響

研究分析;以及「系統軟體設計」構面在「系統應用成效」構面上的預測成效分析;最後將「系統軟體設計」構面、「系統實際操作」構面、「系統應用成效」構面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受試者服務單位、使用經驗對「系統軟體設計」感受有明顯影響;受試者服務單位對「系統實際操作」感受有明顯影響;受試者服務單位、服務店別對「系統應用成效」感受有明顯影響;「系統軟體設計」在「預測系統應用成效」有明顯的預測成效;「系統實際操作」在「系統軟體設計」與「系統應用成效」之關係上有產生部分的中介效果。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後續研究建議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勞工行政與勞工立法(第三版)

為了解決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的問題,作者馬翠華,吳全成 這樣論述:

  本書講述勞工政策與法規,全書共18章,分為六篇,架構完整,脈絡清晰,適合做為大專院校勞工行政法規、勞資關係相關課程的教材。      第一篇【總論】,界定勞工、勞工問題及勞工行政、勞工立法的意義與範圍;第二篇到第六篇分別講述與勞動基準、安全衛生、勞工福利、就業安全、勞資關係等五大主題相關的法規。      第二篇【勞動基準】,講述勞動基準法、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性別工作平等法;第三篇【安全衛生】,講述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勞動檢查法;第四篇【勞工福利】,講述職工福利、勞工保險條例、勞工退休條例。這些都與勞工切身相關,是每位在職場工作的讀者們都需要瞭解的。      第五篇

【就業安全】,講述就業保險法、職業訓練法、就業服務法;第六篇【勞資關係】,講述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對於從事就業服務的實務工作者、企業經營者格外重要。      書中對各項法規統整清晰,並結合實務案例,將熱門時事案例與勞動檢查屢被科罰之重要議題,以「勞工常見Q&A」、「補充」或「案例」之編排,讓讀者更容易掌握法制面與實務管理層面的要點,很適合勞動法務及人力資源實務工作者研讀。作者在書中將較具代表性的法院判決及高普考命題重點融入各章節中,書末「自我演練」收錄高普特考及檢定試題,讓準備參加國考的讀者更容易融會貫通,考場得心應手。      因應新型冠狀肺炎衝擊勞資雙方現有穩定

關係,並顯示勞資共體時艱之合作共營重要性,第三版除更新法條之外,也將最新時事案例分享於讀者,並特別將法院判決及高普特考命題方向列入各章節中,期望讀者能掌握重點,使用上可融會貫通、更加得心應手。      本書書末「自我演練」附解答;各章「問題與討論」供授課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互動,或自學讀者歸納整理該章所學,並加以思考、探討,不提供解答。讀者選購時請知悉,出版社與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