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柴油msd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技術支援體系建置計畫也說明:更新編號55-105 列管毒性化學物質MSDS, 並配合雙語化. 作業期程提供英文版之MSDS。24 小時視訊影像 ... 磯市消防隊火場訓練及國內台塑石化火場訓練設施製作實廠規劃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陳士賢所指導 魏瑞齊的 建立底泥中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毒性試驗研究 (2013),提出台塑柴油msd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底泥、毒性試驗、PAHs。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啟燦所指導 何崇孝的 利用廚餘堆肥化程序處理1,2-二氯乙烷污染土壤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廚餘堆肥化、生物復育、1、2-二氯乙烷、土壤污染、綠色整治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塑柴油msds的解答。

最後網站超級柴油則補充:超級柴油. 品名:超級柴油; 英文品名:Diesel; 產品類別: 油品 ... 十六烷值(Cetane Number)約在50~55之間:代表本柴油之著火性極佳,自動著火點低,著火延遲時間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塑柴油msd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立底泥中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毒性試驗研究

為了解決台塑柴油msds的問題,作者魏瑞齊 這樣論述:

底泥是許多水棲生物之棲息地,同時也是持久性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的主要蓄積處,根據國內外文獻顯示,底泥污染可能影響水生生物,並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過去底泥的評估方式一直都是侷限在化學分析上面,對底泥中污染物濃度與生物間的關係了解有限,要了解底泥污染對水生生物之效應,必須進行毒性測試及生物累積試驗。底泥是許多物質沉積的地方,這些物質可能會有污染物附著在上,初步假設當底泥中存在一定濃度或種類的污染物時,這些污染物會對於生物的存活造成影響並間接造成族群以及環境的破壞。本研究的目的為了解底泥中所含有之污染物種類和濃度,並且利用這些資料進行

毒性試驗及簡易風險評估來觀察污染物和生物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本研究分析底泥中污染物種類(底泥分析)及探討污染物濃度和生物生存的相關性(底泥毒性試驗),利用濃度和生物生存的相關性得到生物毒理資料及進行簡易的風險評估。底泥分析分為底泥基本性質(pH值、含水率及有機碳含量)和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VOCs)檢測,底泥是來自國內11條河川,共32個樣點。在毒性試驗方面,利用人工配方底泥,以及環檢所從美國環保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所引進的底泥流水式測試系統

(Sediment testing intermittent renewal system, STIR)進行10天底泥急毒性試驗,以絲蚯蚓(紅蟲)和多齒新米蝦(黑殼蝦)進行單一污染物毒性試驗,使用端足蟲進行污染底泥以及複合污染物毒性試驗。本研究分析台灣十條主要河川底泥,結果顯示pH值為5.45-8.64、含水率為17.85-60.63%、有機碳含量為1.211-10.68%。總計有22個樣點檢測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濃度範圍為低於偵測極限至9.536 mg/kg (dry weight basis),8個樣點含有多

環芳香烴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而有8個樣點是零檢出。其中典寶溪的中崎橋含有12種的SVOCs,是所有樣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南崁溪的南崁溪橋11種。而被環保署所規定之SVOCs濃度大都低於下限值,但是也有未被規範之SVOCs被檢測出來。從檢測結果挑選出現頻率最多之PAHs來進行單一污染物底泥毒性試驗並得其LC50值,分別是naphthalene(多齒新米蝦LC50=3.613 mg/kg、絲蚯蚓LC50=45.58 mg/kg)、phenanthrene(多齒新米蝦LC50=8.995 mg/kg、絲蚯蚓LC50=114.7 mg

/kg)以及pyrene(多齒新米蝦LC50=9.628 mg/kg、絲蚯蚓LC50=50.69 mg/kg),此一數值可以配合環境測值並使用商數法以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得到檢測出naphthalene、phenanthrene及pyrene的樣點其濃度對於多齒新米蝦及絲蚯蚓是不會造成影響的。在複合化合物污染物毒性試驗中,可看到在柴油污染的底泥中存活率為0%,而在目標化合物溶液污染之底泥有70%以上存活率,配合碳數區間以及總多環芳香烴化合物,C8-C12這個區間的化合物是主要毒性貢獻者以及總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濃度越高存活率越低;在污染底泥試驗中,是沒有顯著的影響。將複合污染物及污染底泥毒性試驗的

結果進行三層次風險評估,柴油污染為Tier 1、目標化合物溶液污染為Tier 2以及污染底泥為Tier 3。樣點檢測出的結果、底泥毒性試驗及簡易風險評估的資料可以做為建立水體底泥品質資料庫的基礎,以及進行評估、整治及復育等的背景參考資料,並且作為國內底泥毒性試驗使用配製底泥的一個範例。

利用廚餘堆肥化程序處理1,2-二氯乙烷污染土壤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塑柴油msds的問題,作者何崇孝 這樣論述:

1, 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 1,2-DCA)為石化工業製作氯乙烯(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的原料,亦是含氯脂肪族碳氫化合物製造過程之重要中間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及易燃性,對人民健康及生活環境皆造成強烈的威脅與影響。大部分含氯有機物可以添加金屬元素及生物刺激進行還原脫氯,然而1, 2-二氯乙烷卻不易被脫氯還原及分解。可1,2-二氯乙烷卻能利用化學性的厭氧或好氧方式使其分解,但化學方式卻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傷害,因此,近幾年多選用對環境較無傷害的生物復育等方式來進行環境整治,而現今許多人已開始利用生物厭氧及好氧方式來處理許多難以處理之

有機污染物質。因此,本研究擬用生物整治中的廚餘堆肥化程序來處理1,2-二氯乙烷污染土壤,亦同時比較利用好氧及厭氧的環境下處理1, 2-二氯乙烷污染之成效差異性。本研究將社區廚餘及模擬之1,2-二氯乙烷污染土壤均勻混合後堆成金字塔堆(100公斤),以進行生物好氧試驗。同時利用血清瓶進行廚餘厭氧降解試驗,以探討利用廚餘堆肥好氧及厭氧方式處理1,2-二氯乙烷處理成效之差異性。試驗過程中持續監測堆肥溫度、含水率、pH值,以確認堆肥化程序之正常演進。實驗結果顯示;(一)厭氧試驗過程中1,2-二氯乙烷雖有減少的情況,但尚未發現明確之降解產物,因此,對其反應機制仍有待探討。(二)利用好氧式堆肥醱酵程序處理1

,2-二氯乙烷時,其溫度與pH值之變化與正常堆肥演進趨勢一致,顯示添加高至1,000 mg/kg之1,2-二氯乙烷至廚餘堆肥混合物中並不影響廚餘堆肥化程序之正常演進。(三)終產品經GC/MS分析後,其土壤及內部氣體皆完全脫附去除(模擬100、500及1,000 mg/kg皆降至管制標準8 mg/kg以下),達到綠色生物整治之目標。(四)利用廚餘堆肥化好氧程序處理1,2-二氯乙烷污染土壤,不但可單純利用微生物產生之熱能進行脫附,亦不須額外消耗能源,比傳統熱脫附法之溫度及耗能情況降低許多;因此,又可以將它稱為一種「生物性常溫熱脫附法」。(五)堆肥化處理完後之產出物,經終產品安全性鑑定後確定無毒、無

害,可作場址回填土及土壤改良劑使用。因此,好氧式廚餘堆肥化法未來若能導入環境整治技術中,亦可以修正傳統高耗能技術之缺點,創造一種不僅可以快速、低成本的處理含氯有機物污染,解除管制;並回收廚餘及取代污染土壤需依賴傳統焚化等處理方法,若再搭配活性碳吸附或冷凝回收等簡易污染防治設備開發出一套複合式低耗能綠色整治技術,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