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為民余懷瑾寫的 故事力:TED專業講者親授,職場簡報、人際溝通無往不利 和林胤宏的 單車好城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鐵太魯閣號事故》40年來最嚴重,51死逾百傷也說明:... 工程車砸中而出軌,截至3日傍晚罹難人數上修為51人。回顧台鐵40年來事故,太魯閣號意外為最嚴重事故。2. 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上午受訪表示,6時多拉出.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塊玉文創 和貓頭鷹所出版 。

樹德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林信忠所指導 楊宏韜的 矯正機關管理人員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 (2013),提出台鐵事故今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特性、工作滿意、離職傾向、矯正人員。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蔡瑋所指導 鍾道明的 兩岸高鐵執行過程與決策分析之比較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台灣高鐵、中國高鐵、決策過程、艾利森決策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鐵事故今天的解答。

最後網站【太魯閣出軌】一場台鐵事故死亡人數超過新冠肺炎鐵道學會痛心則補充:就在同時,台鐵事故已經讓40個家庭破碎;而新冠肺炎疫情直到今天總計國內死亡人數是10人。 鐵道學會表示,近半年台鐵路線工區早已事故頻傳。瑞芳到猴硐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鐵事故今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故事力:TED專業講者親授,職場簡報、人際溝通無往不利

為了解決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作者朱為民余懷瑾 這樣論述:

18分鐘說完一個故事,不難。18分鐘說一個讓人印象深刻, 為之感動的故事,很不容易…… 但他們,做到了!   兩位擔任TED×Taipei演講者,說過上百場演講,   兩位重量級演講者攜手合作,   教你學會故事力!   專長生命教育,   授頒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等眾多獎項——仙女老師   致力預立醫囑,   多次受邀至各大專院校主講生死醫療議題——朱為民醫師   攜手共著   歷時兩年精心力作   訓練你的表達能力   發掘自己的故事力   讓你簡報、面試無往不利   與人溝通更具個人魅力   ◆故事主題力   為什麼說故事要有主題?學會如何打造故事的整體感與使命感,用三個方法

找到故事的價值。   ◆故事結構力   了解故事的開頭、轉折和結尾,每一個環節對故事的影響,帶你從電影預告說出一個有結構的好故事。   ◆故事畫面力   重建現場讓觀眾猶如親眼所見的三種方法、使用時間軸說故事的好處、如何說個有溫度的故事……一步步學習將聽眾帶進故事情境裡。   ◆故事吸引力   了解聲音、肢體與走位在故事的運用,關於表情的三個練習,使用道具的技巧……讓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故事實戰力   從在地故事講一場接地氣的演講、以故事掃除觀眾對於演講的排拒印象,訓練自己成為實力派說書人。 好評推薦   女人進階粉絲頁版主-Eva Chang   資深行銷公關人-丁菱娟

  廣播主持人/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王介安   《上台的技術》、《教學的技術》作者-王永福   作家、企業講師-火星爺爺   天下雜誌出版行銷總監-王櫻憓   歌手/演員-李千那   故事革命創辦人-李洛克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吳若權   作家-吳淡如   心理諮商師-許皓宜   台大電機系教授、PaGamO共同創辦人-葉丙成   方寸顧問公司首席顧問/醫師-楊斯棓   微電影協會秘書長-賴麗雪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   (順序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朱為民   1983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台中

榮總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善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2016 TEDxTaipei 講者。亦是「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版主。著有《預約。好好告別》、《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期許自己成為病人和照顧者生命中可倚靠的支柱,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在安寧病房服務以及照顧老年人的經驗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喜愛閱讀、音樂、戲劇、寫作以及說故事。商周、自由時報、關鍵評論、康健雜誌等,多家媒體轉載相關著作,並受邀至交通大學、成

功大學、師範大學等多間大專院校及知名企業演講生命、死亡與安寧緩和醫療議題。」     粉絲專頁: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www.facebook.com/wmchumd/   部落格:熟齡人生。朱為民醫師 www.weiminchu.com/   余懷瑾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學生都暱稱她為仙女。專長為故事與表達,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演講技巧。     ˙2016TEDxTaipei講者(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   ˙2018年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主講嘉賓(3800人/場)   ˙2018年中國星教師年度榜樣   ˙國家教育研究院「故事軸線與感動力」課程講師     曾經

獲得105年「教育大愛菁師獎」、103年全國SUPER教師――評審團特別獎、103 學年度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導師類、102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七屆壹等獎、102年台北市教學卓越獎、101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六屆壹等獎、101年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等獎項。     粉絲專頁:仙女老師余懷瑾 www.facebook.com/dontwaryu/   部落格:做個有溫度的人 仙女老師余懷瑾reurl.cc/LnRl9   推薦序 引起共鳴的故事魔法力               充滿魔法力的好書                           故事力,餵養心靈的食糧  

                        《故事力》讓你從S5練到S1         麥克風加上信念可以改變世界           作者序 故事力強大的魔法                     故事力讓生命更有厚度,讓溝通零死角   CHAPTER1故事主題力 1說故事為什麼要有主題                      2你要說故事給誰聽                       3如何打造故事的整體感                       4如何找到說故事的使命感                  5說故事如何喚起行動力                   

6如何讓故事發揮續航力     7如何找到故事的價值感     CHAPTER2故事結構力 1說一個有結構的好故事                     2開:好故事該如何開場                        3起:故事的起點決定了一切                 4轉:有轉折,才有精采的故事              5合:故事有開始,就有結束                   6連:將我的故事轉化為你的行動             7動:行動才能引發故事的力量               CHAPTER3故事畫面力 1如何帶領觀眾進入故事情境           

         2如何使用時間軸說故事                       3如何用觀眾有感覺的語言說故事                4如何讓觀眾感受到如在目前                    5如何說出有溫度的故事            6如何使用簡報為故事加分                    7哀傷的故事該怎麼說                    8如何說出激勵人心的故事                      9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故事                  CHAPTER4故事吸引力 1故事與戲劇原理                     

  2如何使用聲音技巧                        3用肢體擴大故事能量                     4關於表情練習的建議                      5使用實物道具說故事的技巧                6使用音樂說故事的提醒                  7故事讓簡報留下印象                      8關於說故事技巧的體悟                    CHAPTER5故事實戰力 1說好故事該如何練習 2以故事掃除觀眾對演講的排拒印象 3故事如何巧妙融入演講 4別再說「腦中一片空白」     5一場接地氣的演

講從在地故事出發 6談談寫稿的好處     7在演講中巧用故事化危機為轉機 8如何用名人故事填補情緒的低谷   推薦序 引起共鳴的故事魔法力 女人進階粉絲頁版主  Eva Chang   二○一六年秋天的某個微雨的午後,在台中某間咖啡廳聚集了近百位「女人進階 To be a better me」的粉絲。這是一場由我發起的公益講座「進階,找亮點」,講者共有三位,除了我之外,還有我兩位好友:仙女老師與為民醫師。   長達三個小時高潮迭起的講座,全場觀眾聚精會神地聽著,時而拍手叫好,時而掩臉拭淚。三個小時過後,在場所有女人進階Eva的粉絲,也全都成為仙女老師與為民的鐵粉了。   仙女

老師講了兩位學生的故事。有位男同學很常遲到錯過早自習,也常因不遵守生活常規惹教官生氣,但他在被仙女罰寫的稿紙上,洋洋灑灑地展現了他的詼諧與創意,讓人驚艷於這孩子獨樹一格的想法。還有位女同學不愛讀書成績差,喜愛手作DIY與追星。段考前夕央求仙女老師致電她母親,讓她將寶貴的考前複習時間花費在特製某韓星的作品上。父母長輩很傷腦筋,但她的作品凸顯了她的設計功力與細膩手藝,讓人驚艷於她的才華洋溢。   透過這兩個故事,仙女老師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亮點,我們不要用世俗的小框框來看他們,遮蔽了他們的光芒。   為民醫生則用他慣有的溫暖平緩嗓音,分享了父親生病的過程。他細膩地勾畫出與父親互動的畫面

,讓在座所有觀眾眼淚潰堤,現場擤鼻涕、抽衛生紙的聲音此起彼落。透過他與父親的故事,我們自動在腦中帶入了自己與父母的生活點滴,為民告訴我們:高齡化的社會將帶來的衝擊其實不遠,而面對這近在眼前的挑戰,我們必須在體能、財務以及預立醫療決定上下功夫。   講座結束前,我們募得了將近新台幣十萬元,全數捐給需要協助的聽障兒童。會後有位媽媽跟我說,她立志從今天起改變教養方式,尊重孩子的不一樣。更有許多人到台前領取了預立醫療決定書,決定回家與父母子女一同規劃人生最後一哩路。   現場見識到兩位好友觸動人心的故事魔法力,著實令我嘖嘖稱奇。   如果你問我,說故事能有什麼魔法力?我會說,道理人人會說,但仙女

與為民說的故事,可以化除心理隔閡、引起觀眾共鳴,再怎麼生硬與難以面對的生死課題,都在故事巧妙的包裝下直指人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故事激發了觀眾的行動意願,並在兩年多之後,依然讓我印象深刻、回味再三。   推薦大家好好利用這本書,認真學習搭配大量練習,讓你的故事也開始有魔法般的驅動力。 充滿魔法力的好書 《上台的技術》、《教學的技術》作者  王永福   這是一本教大家發揮故事魔法的書,所以,我的推薦,也想從兩段特別的故事開始!   第一個場景是颱風天,威力大到連台鐵都停駛了。這個時候,你還會專程出門只為聽一場演講嗎?而且要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然後你還不確定火車會不會再停駛。對了,也因為

班次大亂,你連回程的車票都還沒訂到。在這種陰雨未停的天氣,一個人從台北到花蓮,只為了聽一場演講,聽兩位職場中年大叔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雖然他們兩個是知名的企業講師,但是在這種狀況下出門?你會不會覺得有點瘋狂。   另外一個場景是醫院的演講後,你跟一位受邀的來賓拍了張照片,後來 Follow 了他的 FB ,發現不久之後有一場好演講。你雖然誰都不認識,但還是憑著一股直覺,從台中坐高鐵專程北上,只為了聽一場好演講,聽一些好故事。在合照的時候,你發現大家好像都彼此熟悉,只有你孤單一人,沒有人認識你,你也不認識別人。   上面這二個場景,就是我跟仙女-余懷瑾老師,以及民醫-朱為民醫師認識的過程。仙

女老師在颱風天搭車來花蓮聽講,而為民醫師,則是跟我合照後,孤身北上參加憲哥的生日演講,這是我們認識的開始   但是有了這個開始後,他們開始在原有的豐富生命外,鍛鍊了不同的技巧,從專業簡報力、說出影響力、甚至到最難修練的憲福講私塾,學習不同的教學技術。慢慢的,仙女老師跟為民醫師開始站上舞台發光發熱,不僅一起站上了同一年度的 TEDxTaipei 舞台,還聯手一起進行公益演講,甚至開了「故事魔法力」這門課程,教更多有故事的人,讓故事能有魔法一般的影響力。   現在每次坐在台下,望著台上的兩位明星,我非常享受他們說故事的方式,也會因為故事而哭、因為故事而笑。這本書,沒辦法幫你創造出新的故事。但我

確定他們能教會你,用更好、更有效、更有用的方式,說出屬於你生命的故事。   你不需要冒雨出門,也不用孤單搭車北上,現在只要打開書,就能學會兩位說故事高手,讓你知道如何讓故事發揮魔法,創造出更大的影響力。   我衷心推薦,這本充滿魔力的好書! 故事力,餵養心靈的食糧 心理諮商師  許皓宜   「說故事能力」是我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要把故事說得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曾經數次帶學生參與仙女老師余懷瑾在萬芳高中的課堂活動,發現她無疑是說故事的佼佼者,就連她的學生都在調教下,逐漸成為一個會聽、也會說故事的人。在《故事力》這本書中,特別提到說一個好故事很重要的是,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短

的語言來表達一個清楚的故事主題,裡頭所提到的例子和方法都讓我覺得受益良多,而這正是我在仙女老師的課堂上所見的特色。   「說故事能力」還有另一件相當重要的元素,就是故事說得好之外,還要讓人感覺到故事所傳遞出來的情感與溫度,才能從故事中有所體悟與啟發。我曾有幾次機會和本書的兩位作者朱為民醫師及余懷瑾老師一起對談:為民每每讓我感覺到醫者的溫暖,他信手捻來的故事中,有的出自他的家庭、父母,有的是他的行醫經驗,為民闡述故事的方式極具穿透力,常常在短短片刻就勾動出我腦海中的相似經驗……與為民一起暢快地「說故事」,實在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仙女老師亦是如此,尤其聽她說故事時我常常會產生一種奇特的體驗,忍

不住要跟著她一起在故事中掉眼淚,因此,仙女上過我兩次廣播,而這兩次經驗總是歡樂開始、抱頭揮淚地結束。   現在看到與我相熟的強者朋友聯手出書,我除了讚嘆這黃金組合外,更欣喜的是可預想這本書將嘉惠無數渴望說故事、卻不知從何說起的讀者們。依照我的經驗,當人們自覺自己對某項事物並不擅長時,往往會無意識地迴避學習、或刻板地覺得自己永遠都學不會這項能力。我認為《故事力》這本書剛好打破了這個盲點,用一個非以理論出發的觀點,用許多好聽的故事娓娓道來,告訴我們可以「如何說故事」,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有效且系統化的學習。此外,由於《故事力》出自兩位技巧純熟的TED講者,對於說故事的老手而言,又可從頭建構一次說

故事的方法,並從中學習到如何從「說故事說得好」進階到「說故事說得傑出」,我想,這是每個對於說與寫有興趣的人而言,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邀請每個年齡層的朋友,一起加入《故事力》的世界,世界將因這些有溫度的故事而更美好,我們心靈也將因故事的美好而變得充實豐盛。 《故事力》讓你從S5練到S1 方寸管顧公司首席顧問、醫師  楊斯棓   「聽說你很會講故事?」,我常被這麼問。   真正會講故事的人,接招時不會浪費表現機會只答你一句「hen會」,而是兀自開始講起:「你知道李鴻禧教授一九八九年對著一千人演講的時候,問哪一個問題大家都答不出來嗎?他問台下「日出而作」的台語怎麼講?」   在這個人

人摩拳鍛鍊簡報力、數字力、寫作力的時代,我認為故事力是當中上手最容易、力道最大,也最環扣我們幸福感的一種能力。   有一次我問我妹要買什麼生日禮物給外甥女,我妹說不要買東西了啦,你講故事給他們聽就好,他們最喜歡你講故事,我有一股很強烈的「低頭便見水中天」的恍然大悟。   我忽然想到那位許久未聯絡的姑姑,跟她的互動,我最懷念哪一段?是那個我學齡前她跟我說過的故事:老是流著鼻水的《阿鼻哥》,細節我忘了,但是聽故事的當下非常開心,我記得當時裹著一條棉被,三個榻榻米大小的房間裡,五燭燈泡搖曳著一股昏黃,眼睛雖閉上,但聽故事時好像閉著眼睛看一齣戲,我姑姑是那個捲著膠捲的放映師傅,電影是我一人專屬。

  這個故事她是從哪聽來的呢,原來是她小時候我爸講給她聽的。我爸沒有過敏性鼻炎也很少感冒,也不知為何愛講諧音「鼻膏」的《阿鼻哥》的故事(未諳台語者,可以把鼻膏理解成較濃稠的鼻涕),醫學院畢業後也師承省立台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忠輔,有了能力自立門戶後,仍一輩子謝謝這位老師。   我問他說你又沒人脈,當初怎麼有機會跟林主任學習。他說以前唸書的時候林主任曾到學校幫他們上過課,林主任有留下電話說將來想當住院醫師就打電話找老師。我爸當時居然沒翹課,不但抄下電話還抄對號碼,而醫官退伍後那本筆記居然還在,打了電話過去居然還能接通,接通之後居然還不是被打發,而是「接通」了一段嶄新的、難能可貴的學習旅程,我

父親從不諱言,他一輩子的謀生功夫,都是林主任無私傳授,而且常感念說林主任體恤他初為人父,常常趕他回家陪小孩,自己搶著值班。   一輩子沒見過林主任一面的我,每當抬頭看到他送給我父親慶祝開業的那塊匾額,總是一陣無以言喻的鼻酸。   原來林主任是阿鼻哥跟我爸的救星,我爸是他的學生,後來也成了阿鼻哥的救星。   眾人皆知日語能力分N1到N5,N5最簡單,N1最難。   如果我們把說故事的能力也分成S5到S1,這本《故事力》就是幫助我們從S5練到S1,從說好自我介紹逐步鍛鍊起,最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一開口就自成篇章成就一個動人故事。   還記得文章開頭我的問題嗎?答案是:「透早就出門,日頭

漸漸光……」 麥克風加上信念可以改變世界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麥克風若是舞台、技巧,那麼,信念就是故事了。   人類的習性   如果您看完上面那段話,就認真的以為只要會說故事就好,甚至就能改變世界,那就異想天開、緣木求魚了。我所指的故事,是經過設計、鋪陳,搭配好一個你預計傳達的理念與想法,如此的組合,才是一個能夠撼動人心、改變聽眾行為、影響世人的好故事。人不喜歡聽大道理,大人、小孩都一樣,於是我會建議:「故事走在前面,道理放在後面」,故此,故事的種類多元、品質良好、熟悉程度、技巧與掌控都是能夠影響溝通品質的重要關鍵。以我的工作而言,長達十三年,高達兩千場的企業授課經

驗,這些大公司的員工可不是吃素的,如果沒有真材實料,很難在大公司收取高價,甚或是讓各階層的學員都埋單。   課程的主軸呈現如果很好,最多會在五等第課程意見調查表裡面拿到平均四點五分的佳績,但不足以讓我屹立企業內訓戰場十三年,真正讓我走跳大公司的武器正是:「好的故事與觀點,與他人無法模仿的個人特質。」我通常會在課程開場鋪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中午吃過飯後再透漏部分續集劇情,下課要填意見調查表前,冷不防又會丟出一個故事大結局或是一段影片感性收尾,這樣的故事組合,搭配我的職場專業與乾貨,才能讓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滿意度量表五點○手到擒來。   然而,仙女老師和為民醫師,正是我在這個領域的最佳

接班人。   小遺憾   二○一六年九月兩位要上TED大舞台以前,我帶著他們進入許多大企業先行試講書中精采內容,不斷獲得好評後,我相信透過TED的平台,一定能夠讓她們大放異彩。可惜的是,二○一六年九月十一日我隨景美台師大聯隊遠赴瑞典參加世界盃拔河賽,當天不克前往,我心裡面糾結了許久。我安慰我自己,他們就算沒有我在身旁,一定也可以獲得滿堂喝采的,當天我請福哥出席,並在時差六小時以外的瑞典全程關注這場演講。那幾天的我,一下子被中華隊連拿六金的頒獎國旗歌感動,一下子被台灣兩位好朋友的精采演講振奮,人雖在海外,心卻受鼓舞。   總之,他們的演講不僅影響了許多台灣人,也影響了身為他們好朋友的我。

  我看完本書的想法是:   1.故事是可以洗滌人心的。   2.傳授他們演講技巧的我,確認這是一條正確的路,讓好幾度想要放棄的我,在懸崖邊緣決定繼續堅持走下去。   3.他們教的不是故事文案,也不是日常生活用不上的華麗詞藻,是看完、練習完她們呈現的技巧後,馬上可以上台實戰的故事工具書。   我以他們二位為榮,並誠摯推薦本書。 作者序 故事力強大的魔法 朱為民   二○一七年八月十二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跟余懷瑾(仙女)老師合開的「故事魔法力」課程首發班。那天總共有二十五個人在現場:二位講師、二位教練、一位大神來賓、十九位學員、一位超級助理,共度了難忘的一天。   那一天後,開

展了後續的二班、三班、四班,也開啟後續無限的可能,包括這本書。從那天到現在,我體會到三種魔法。   故事的魔法   從開始說故事,到開始學習如何幫助別人說更好的故事,直到可以教別人說故事。不同的階段,一次又一次地體會故事的魔法,但也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到底什麼是故事?   是「故事魔法力」一班到四班的六十六位學員,用生命告訴我什麼是故事的魔法。   無論是醫師、管理師、皮件工作室老闆、企劃專員、軍人、護理師、品牌講師、人資經理、特別助理、水果店老闆娘……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課堂,最後帶走所有人滿滿的故事。   有一個學員課後跟我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以前總是認為故事的情

節一定要很曲折刺激,表現方式一定要很誇大,才有辦法說一個吸引人的好故事,但是今天我學到,『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是阿,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起心動念才是最需要記得的事情,「莫忘初衷」四個字說起來好容易,但是有好多考驗等在前面:時間的考驗、金錢的考驗、情感的考驗。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出發點在哪裡。   而說故事,也許是找尋初衷的一個方式。   緣分的魔法   認識仙女老師三年了,一直覺得我們之間有神奇的緣分。一起開課後才發現,我們的緣分跟我們上課教的「結構力」一模一樣,起承轉合,真的有魔法。   起:我們在二○一六年四月「超級好講師」的活動才第一次見面,那個時候她

已經是很知名的演說家,我算是潛水粉絲,看到本人還很害羞,不太敢上前攀談,只在一群人喊著合照的時候,硬湊上前去,留下了我們的第一張合影。   承:後來在謝文憲(憲哥)的課程「說出影響力」,因為是前一期的學長所以很榮幸擔任了輔導她的工作,也認識更多關於她的故事。她就是那種,站上舞台說故事會光芒四射的人。而她也獲得了比我更好的成績。   轉:二○一六年八月,我們一起參加了二○一六TEDxTaipei的open mic海選,一起闖關到最後的年會。我記得在初賽前夕,二個人一同在TEDxTaipei辦公室附近很趕地找了一間麵店吃麵。因為很緊張,連麵的滋味都沒有了。那個時候也不算真正熟,海選也是競爭,彼

此也隱隱有較勁的味道。一邊吃麵,一邊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只希望這樣緊張的時刻趕快過去。   合:一直到海選上台,聽到仙女老師和平平安安的故事,我在台下流下了眼淚,也才覺得自己真正認識了她。二○一七年八月,我們一起合開了課程「故事魔法力」。   從這之中我體會到緣分的力量,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拍的第一張照片,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現在的發展。但是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具有魔法。   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緣分是無法強求的,但也是需要把握的。   就像我和仙女還有其他很多好朋友一樣,初認識的時候,很難預料到後來的發展。我們能做的只有認真地對待每一個人,認真地看待每一件事,功不唐捐。當發現到,怎麼有些

人有些事會常常出現在生命中的時候,就要更誠懇地面對,「做個好人,幫助別人」,勇敢地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創造更多的火花。   合作的魔法   跟仙女不僅是朋友,也是合作二年多的夥伴。每一次跟她一起上台或上課,都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因為我們完全不一樣。她熱情、我內斂,她聲音高亢、我聲音低沉,她活潑、我沉穩,她穿著華麗,我穿的素雅。但是我們很一致,我們剛好互補,補足對方不足的部分,更有空間展現最好的自己。   當我提出:「不如我們來寫一本書吧!」這樣無厘頭的提案時,我知道,仙女馬上就會說:「好!」毫不遲疑。經過了一年,不知有多少個深夜的鍵盤對談、溝通、討論,才有了這本書的大綱、架構,和大家現在看

到完整的內容。   這本書的誕生,還要感謝很多人的共同合作,才有這樣的成果。   謝謝謝文憲(憲哥)和王永福(福哥)在故事、簡報和演講給我們的啟蒙與不間斷地陪伴和支持。   謝謝憲福育創的黃鈺淨(芋頭)副理,我們最強大的後援,總是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及時送上最溫暖的幫助。   謝謝四塊玉的增娣和增慧一直給我們最大的包容和鼓勵。   謝謝曾經幫助我們強化故事力的好朋友們:yoyo阿長、治萱、Eva、萬芳高中的同學們,因為有您們的參與,讓這段旅程更加美好。   最後,謝謝我的家人:爸媽、太太、乖寶,給我最無私的愛和支持。   每一梯課程的最後,我跟仙女和所有學員,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有些學員很開心,有些人掉下淚來。但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會了解,在那一刻,我跟仙女有多麼感動,多麼感謝。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好故事,每一個人都可以說出好故事,並運用故事創造更好的職涯、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來。   故事力,我們會一起繼續創造魔法。 故事力讓生命更有厚度,讓溝通零死角 余懷瑾   二○一六年九月十一日,我跟朱為民醫師以素人的身分在TEDxTaipei說了我們親身經歷的故事。我談「杜絕霸凌」,朱醫師談「預立醫囑」,不約而同的,我們選擇運用「故事力」,將專業包裝在故事裡,將訴求寫進故事裡,將生命投射故事裡。希望藉由故事的力量喚起大家對於這兩個「邊緣」議題的重視。   然

而,對那時候沒見過大場面的我們來說既要準備七分鐘短講,又要學習適應場地是非常吃力的。千萬個發散的念頭難以聚焦,想說得太多,龐雜得沒有系統,好不容易擬定主題後,還要設計結構讓觀眾記得故事的梗概,鋪陳畫面讓觀眾產生臨場感,帶入聲音表情與肢體動作讓觀眾記得那些不該被遺忘的時刻,更困難的是說著自己的故事還得提防情緒的潰堤。從海選、複選到年會,每一次上台,我都跟為民說:「我好緊張」,雙手雙腳不停的抖啊抖的,心跳的聲音大到怕被身邊的人聽見,為民總是抿著嘴微微笑,跟我說「沒有問題的啦!」上台那一天,觀眾的掌聲淹沒了主持人的話語,我們感動的是觀眾的感動。   曾經有人問我,「仙女老師,你在TED上的演講會不

會演太大了?有必要這麼生氣嗎?」我淡淡的回答他,「你一定沒被霸凌過吧!」面對霸凌,沒有一個母親能夠心平氣和的,每一次欺凌都是撕心裂肺的。這就跟為民的母親問他「是否要讓父親接受急救治療?」,六神無主的他說:「媽,我不知道,你決定吧。」人生總會面對難以招架的場景,歷經時間發酵與內心糾結才能說出當下的困窘,不再虐心自虐,不再作繭自縛,生命因此更加豐厚。我跟為民明瞭這當中的煎熬,想幫助更多人說出動人的故事,於是,我們合開了「故事魔法力」的課程。   「故事魔法力二班」拿下NPS:100的完全課程那天,晚上八點,憲哥在臉書上寫下:「『故事魔法力二』創下『憲福育創完全比賽』,難能可貴。謝謝兩位老師,一位

站台老師(yoyo悠姐),謝謝芋頭,一鞠躬。」憲哥的留言像電影裡感性的對白,對我和為民是莫大的鼓勵。   我和為民一直很在意怎麼幫助學員學得更好,我們的課程有十大堅持。   一、重視學員的反饋:學員出現「咦」、「怎麼做」,這是問題出現的聲音;或抓頭,或沉思,或嘆氣是遇到瓶頸的反射;眉宇間的糾結是卡關的思索,課程引導如錦囊成為心領神會的自得。   二、教室氛圍的經營:上午的課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還需要提醒學員們「時間到了,停止討論」。到了下午,無論搶答發表、上台分享或是投票時刻,台上台下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協調,講師與學員的默契已然成形,節奏整齊。   三、學員前後的轉變:學員課前的表現

很「素」,課程目標是希望他們當天就能覺察自己的改變。當下午學員們大量運用「故事魔法力」,課堂的驚呼聲就再也沒停過了,我和為民對於大家上下午雲泥之別的表現獻上無與倫比的肯定。   四、學員間彼此照應:坐著電動輪椅的春錦,從澳門來的惠筠,蓓瑩和昇恆,延伸了我們的觀察力。不只講師與助理,就連學員間也能顧及到他們個別的需求,悉心的詢問與關懷創造了溫暖的課堂,讓故事一出口就有了強力的情感連結。   五、課堂俯拾皆故事:被當作宣傳單的「課後回饋」,在一大早讓好幾個學員眼睛為之一亮,還劃下重點。「故事魔法包」是個可以回家說給家人聽的故事,瑀柔的手做包原本是道具,在學員一片叫好聲中成了課後的抽獎禮。  

 六、不帶批評的讚美:怎麼樣可以讓學員更好,怎麼樣讓學員深切的感受到建議的可行性,是我們從福哥身上潛移墨化感受到的。讚美人人愛聽,但只說好棒棒只會覺得空洞,讓學員的個人特色能夠發揮是我們現場回饋的極致。   七、憲福強力的信任:記得第一堂課時,憲哥替我們暖場,光一開場就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見證千萬講師的功力。這次憲哥和福哥沒有跟課,我們活用憲哥的方法開場,下午一上課的第一分鐘就充滿笑聲,醒腦後馬上開講,效果十足。   八、憲哥課程是福袋:憲哥「說出影響力」的課程,已經到了不用公開招生,光在社群內推出就立即額滿的神蹟。憲哥保障「故事魔法力」的學員能優先上「說出影響力」的福利,讓學員們躍躍欲試

想眺望更高的殿堂。   九、悠姐和芋頭的支持:悠姐是課後彩蛋,說得一口好故事,有淚有笑,圓滿了這個課程。芋頭在我們每次需要她的時候,從沒拒絕,只想怎麼讓這堂課可以更好,在行政這一堂課芋頭幫了我們許多忙,更像我們的教練。   十、雙講師的互補:為民思路敏捷,橫跨多領域,動如脫兔,我靜如處子應該也沒有人會反對。不一樣卻很一致的我們締造了祥和與熱鬧雙重風格的課堂,搭配得天衣無縫,提供學員不同參照的指標。   這堂課後,為民跟我說「我們來寫書吧!」書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在下班後寫著,時不時的臉書就會有一些陌生朋友私訊我,他們因為我在TEDxTaipei的影片而感動,感謝我為弱勢者發聲,這些鼓勵都

成了寫作的動力,幫助大家透過故事溝通表達,傳遞信念,減去枝節,留下骨幹,在職場上,在生活上都能用故事取代名片,成為別人眼中精采的記憶,為自己搭建TED舞台。   CHAPTER4故事吸引力4-5使用實物道具說故事的技巧實物道具是為故事助攻的利器 在說故事過程中使用實物道具,不僅僅是讓觀眾更貼近故事本身,同時增添了變化與樂趣,也大大提高真實度與信任感。 我在TEDxTaipei的舞台上就使用了實物道具。當時我講了一個關於父親生病與預立醫療決定的故事,說到後半段,我這麼說:「我的父親,很幸運他後來康復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桌上放著兩張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上面有我爸爸、媽媽的簽名。我趕緊問我

媽:『媽!是不是你最近幾個月都陪爸爸住院,看到很多接受長期照護的病人很痛苦,所以想要簽這一張?』她眼眶含著淚水,說:『我不希望,有一天我要走了,你還要為了我受心裡的苦,我想要瀟灑地走,我只希望你過得好。』這兩張,就是我爸爸媽媽的安寧緩和意願書。」 說到這裡,在舞台上的我,緩緩地從西裝外套的暗袋中,拿出兩張安寧緩和意願書,並展示給台下觀眾看。我停了一秒,彷彿台上與台下的時間暫停在那一刻。 在說故事過程中使用實物道具,不僅僅是讓觀眾更貼近故事本身,同時增添了變化與樂趣。但道具也不是隨便就能用,以下我整理使用實物道具的三個小技巧: 道具不只是道具,更要說出意義 講述一個家庭與親情的故事,拿出一張全家

福照片,是非常有威力的一個舉動。但是不免有人會問:照片這麼小,萬一場子很大,後面的人根本看不到,這樣有效嗎?我的答案是:絕對有的,因為道具不只是道具,隱藏在道具背後的意義,才是道具真正發揮效果所在。看到講者拿出一張全家福照片,說著自己家人之間的故事,聽眾絕對不會想去看看照片上到底有那些人,而是會想起自己和家人的回憶,想起自己和家人也曾經拍過全家福照片,如今照片呢?這些背後的意義才是道具的關鍵。 一個故事,使用一個關鍵道具即可 很多講者覺得道具愈多愈好,愈能夠展現故事真實度,所以說故事的時候很忙!講到小時候打棒球要拿出一個棒球手套;講到長大當警察要拿出一根警棍;講到家人要拿出全家福照片;甚至講到

逝去的爺爺要拿出一個骨灰罈……。在同一個故事中使用太多的道具,不僅講者無法專心說故事,聽眾也無法聚焦在故事的內容之中。因此,一個故事,在最高潮的地方使用一個關鍵道具即可發揮效果。

台鐵事故今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交通局、捷運工程局、政風處(9/29)】

#學生專車摔車意外

這個月初,壽山高中學生在搭乘學生專車時,發生電動門開啟導致學生摔出車外的意外,雖然學校專車的業務主要是學校自行跟客運業者接洽,主管機關為教育局;發生事故的車輛,檢驗責任在於公路總局轄下的監理站,我們市府的交通局看起來與該起事故並無直接關係。

但智翔必須強調,學校專車的行駛僅於上下課時段,其餘時段該車輛與司機與一般市內公車無異,加之與客運公司溝通、評鑑等業務,都屬於交通局,如何確保後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故,交通局應有更多方式來協助業者提升服務品質,並保障更多市民的生命安全。

#人行道設置問題

上個會期質詢時,智翔有提供兩點關於人行道設計的建議,其中一項便是參考澳洲墨爾本市中心的街道設計,重點在於,利用些微的高度做出區隔,讓熱鬧的商業區也能保有實體人行道與路邊停車空間。

「以設計引導行為」的思維方式,是智翔希望交通局在實施人本交通願景的長期方針,同時,行人空間的方便性,也與商業區的活絡息息相關,更多的行人能為店家帶來商機,相同的主張,智翔也在倡議振興桃園舊市區時談過許多。

而今天就局長所言,市民對於人行道與停車格的重新設計,摻雜了對自用停車空間或是做生意等考量,智翔則認為,民意有時對進步的政策是阻力,有時可能也是助力,而負起與民意溝通的責任,除了是我們代議士的工作外,政府也應該一起努力,如果交通局願意,也可以先從小範圍來實驗看看。

#工安管理落實及加強臨時督導

太魯閣事件後,勞動部長曾宣示一個月內全面檢查台鐵的標案工地,回過頭來檢視我們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的綠線捷運工程,今年四月也曾發生死亡工安意外,那麼綠線捷運工安管理與督導是否落實?抽檢的頻率為何?

捷工局局長則回答,工安管理有賴統包業者自律外,還有監造單位與PCM(工程專案管理)來協助。而智翔也建議,主管單位的臨時抽驗不能事先通知,否則無法知道工地真實的情況,會後再請捷工局提供近來針對綠線捷運工地的抽檢資料給我們。

#桃園捷運先導公車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的綠線捷運先導公車在路線上,GR(蘆竹區中正北路-南崁路二段)與GR2(八德區介壽路二段-建德路)已偏離捷運原先規劃的路線。

先導公車主要功能應為協助捷運路線規劃、培養大眾運輸量等,所以再請捷工局會後就先導公車的路線、班距、載客量研擬改善方法,並提供書面資料。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NmcRXDMk0ME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矯正機關管理人員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作者楊宏韜 這樣論述:

犯罪矯正工作隨著時代的潮流及政府的政策,具有犯罪防制及預防犯罪功能,執行成效良窳與否亦往往影響司法的威信;矯正機關基層管理人員素質逐年提高,仍可見尋求商調至其他公務機關或離職的情事,故本研究旨在探討管理人員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的關聯性。本研究以法務部矯正署所屬嘉義以南地區矯正機關基層管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經信度與效度分析,將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分析驗證。

單車好城市

為了解決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作者林胤宏 這樣論述:

單車是最環保、最健康的交通工具,為什麼要等到假日才騎?   沒錯,我們很喜歡騎單車,享受微風輕拂的速度,享受那份自在與悠閒。可是為什麼我們卻很少騎單車上班逛街,以單車作為日常通勤的交通工具呢?   如果有騎車上路的經驗,你一定非常明白背後的原因:身後的汽車喇叭不斷鳴叫、公車靠站逼得你一隻腳踩上人行道、左右摩托車夾擊讓你緊握龍頭一刻不敢放鬆、前方突然一輛違規停車讓你不得冒著生命危險擠進車流之中;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你早已渾身是汗、滿臉髒污……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城市對單車族一點也不友善。   幸福的單車城市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真的可以實現!   本書作者林胤宏旅居德國多年,他在那裡看到單

車完全融入民眾的生活之中——假日的捷運站,到處是牽著單車準備到郊外旅遊的乘客;而在他的研究室,百分之九十的同事都騎單車通勤。單車不只是假日的休閒工具,更是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林胤宏把握每次通勤或出遊的機會,仔細觀察歐洲的交通設計,用照片和文字記錄下來。他在本書中詳盡地分析德國的自行車道設計,以及自行車和整個都市交通的連結關係(與大眾運輸系統的結合、停車轉乘的設施、公共自行車等)。書末他更以荷蘭為例,實際地呈現一幅美好的單車城市願景。   原來,幸福的城市藍圖已經展開在我們眼前,歐洲可以做到,台灣當然也可能實現。如果你希望讓單車進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城市更幸福、更

美好,你應該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簡介 林胤宏   台中市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組碩士,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軌道工程與鐵路營運研究所博士。曾任職於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中華顧問工程司(現為世曦工程顧問公司)交通工程師,德國畢業返台後,現於台北參與捷運系統設計工作。   主要涉獵領域為軌道工程、鐵路營運、輕軌系統、交通工程、號誌設計等項目,德國就學期間曾於《GREEN綠雜誌》專欄發表文章。   個人部落格「柏林進修交通中」榮獲二○○八年全球華人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推薦優格,新的部落格網址為:chumacher.pixnet.net/blog 推薦序 從單車西北雨談新城市文藝復興

 王比利推薦序 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顆啟動單車革命的種子 廖桂賢作者序 讓騎自行車不再只是假日的休閒運動 PART Ⅰ 移動,從單車開始1 推廣自行車不只是蓋自行車道2 台灣的交通環境準備好了嗎? PART Ⅱ 打造安全又順暢的自行車道3 正確的型式決定執行的成效——自行車道型式的選擇4 安全與否的關鍵——路口的設計5 不著痕跡地融入既有環境——自行車道與其他交通設施的界面處理 PART Ⅲ 悠遊城市,除了單車你還需要……6 讓你騎得更遠——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的結合7 下了車再上車——車站的停車轉乘設施8 借你一台車騎騎——公共自行車系統9 是車還是人?——自行車的法規與管理 PART Ⅳ 夢想

中的單車城市10自行車的烏托邦——荷蘭的自行車城 致謝 推薦序1 從單車西北雨談新城市文藝復興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參與前兩三年的單車熱潮?   在那兩年之間,整個台灣好像過去對蛋塔一樣,對單車投注了無比高度的關懷與熱情,參與的人數之多,史上罕見。原本已經走入黃昏的單車零售業,在一夕之間成為當紅炸子雞。甚至連單車通勤這種原本只是少數人關注也力行的使用模式,都曾經躍上檯面,成為各級政府意欲推行的交通政策之一。   也許曾經有那麼一剎那,對綠色交通充滿期待的人,會以為台灣城市的新貌,已經從單車轉動的兩個輪子上,慢慢開步走,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不過很可惜,這波單車熱潮,壽命只比蛋塔稍微長了

那麼一些。末端銷售市場的消退,快得像是潮水般,轉瞬間排隊買單車的人已經不見蹤影。原本每個假日都擁擠的河濱單車道,也漸漸地愈來愈順暢。   在這場來得快去也急的單車西北雨之後,還在騎單車的朋友,只剩下幾類,一種是單車競賽的愛好者,他們的熱度有增無減。其二是單車熱潮之前,就騎著單車到處跑的人,也許是旅行,也許是城市中的行走移動,別人騎單車與否,原本就不相干。其三是在單車中發現新世界的人,他們當初可能因為健康因素,需要一個緩和的運動,也可能是因為發現某個類型的單車太具有個人魅力,所以不離不棄,例如被暱稱為Fixier的固定齒單速車騎士。   至於所謂的單車通勤,跟這場西北雨有無關連?老實說,那就像自

然界中的微量元素一樣,有,但是非常稀少。   對於生長在台灣的四、五年級生,甚至更老,或者稍微小一點的族群,單車通勤曾經不過就是上班、上學的選項之一,再自然不過。但是隨著社會富裕,城市生活以美國為範本傾斜發展之後,老實而安靜的單車逐漸消失在街頭。我們於是成為一個以各種私人機動車輛為主的國家。伴隨著表面上的方便而來的,是平常日城市中總是塞車不斷,嘈雜不堪。到了假日,相同的戲碼移到高速公路上和郊區,完整重演。   願意騎單車移動的人,當然多少抱怨機動車輛帶來的空氣污染和噪音。開車的人又何嘗幸福愉快,他們也得忍受交通尖峰時刻的種種不便,污染和噪音當然也隨身攜帶。城市中的交通問題,看似無解。   且慢

,讓我們再回到那一場單車西北雨。   就在那陣單車熱潮中,台北市推出了第一條為通勤而設置的單車專用道。在為時頗短的單車專用歷程中,這條鋪著綠色塗料的單車道,罵聲不斷。不管是想騎單車通勤的單車人,要開車接送小孩上下學的家長,每天巡邏街頭的小黃駕駛,還是一路要上下公車的乘客,無一不罵。   這罵,當然有名堂。具體揭示了城市多數居民的觀點與看法。最重要的是,這代表著這個城市還未做好準備迎接這一切。還沒準備好的不只是習慣使用機動車輛,然後為自己的家裝上隔音隔氣窗的住民,也包括推動這項政策的執政者。   如果我們說單車通勤是交通問題,那就太小看它了。單車通勤其實是社會結構的問題,甚至是國家整體經濟政策的

問題。汽車工業受到政策鼓勵,多數的公路、停車場,也都是為了汽車而蓋。大多數的城市居民,假日開車去大賣場,在停車場外面的馬路排隊,千辛萬苦擠進賣場,再辛苦地排隊開車離開。這是一個三萬六千方公里的小國,正過著九百萬方公里大國的生活。這是形似神離的美式汽車生活。   如果這個社會,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勇於面對問題,也許從單車再出發,能夠給城市的發展有展現新貌的機會。這是現代汽車城市解構之後,重新建構的開端,也是城市新生的第一步。   在《單車好城市》這本書中,作者林胤宏以旅居德國的實際生活經驗,加上他自己在交通上面的專長,以單車作為切入點,鉅細靡遺地描繪了西歐幾個主要國家大眾運輸系統的現況。書中

沒有空泛的理論,完全是實際的使用經驗和實地勘查。是的,魔鬼就在細節中。要讓一座積累數百年塑型的城市重新翻盤,就得從細節中重新建構,而《單車好城市》誠然是目前中文世界對此最完整的論述。   再回到單車西北雨。環保意識,對於美好城市,甚至美好國家的願景,是不是可以成為一個領先民情的新交通政策支撐點?這本書無法給你答案,但是幫你看見了可以作為的願景。 王比利 《小摺快跑》系列作、《單車慢慢騎》作者 推薦序2 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顆啟動單車革命的種子   真是本精采、易讀的好書!   不管是為了節能減碳或只是追隨潮流,自行車熱潮在台灣已開展了好一陣子。但儘管自行車休閒蔚為風尚,今天,自行車通勤在台灣還

是阻礙重重。機動車輛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凶狠老大,行人和自行車仍然是備受欺壓的弱勢族群,台灣城市仍然是「車的城市」。放眼世界另一端的歐洲大城,例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丹麥的哥本哈根,以及德國的柏林等,其城市交通過去也獨尊汽車,強調行車速度與車流順暢,但經徹底改造後,現已脫胎換骨為單車天堂,有著舒適的自行車環境。良好的自行車環境不僅止是單車騎士的福音,而是整個城市居住品質的提升,對所有市民都有益:因為大多數人捨汽車而就鐵馬,城市少了汽車廢氣排放的污染、少了車輛嘈雜的噪音、少了危險的高速車流,自然成了更為宜居的城市。   大概沒有台灣人不羨慕歐洲高品質的城市生活。但台灣人注定只能在國外參訪時羨慕,回到國

內卻嘆息嗎?我相信絕非如此!更希望台灣不要自暴自棄、什麼都不做!國外見識到的好經驗不該成為對自己家鄉的打擊,而該成為進步的動力,不是嗎?林胤宏先生的《單車好城市》透過成功的歐洲經驗肯定地告訴我們,歐洲可以,台灣當然也有可能!自行車通勤是台灣應該要努力的方向,是可以實現的願景。   《單車好城市》詳述自行車通勤環境的設計,是一本值得品嘗的好書。這樣一本專業書籍的出版令我十分雀躍,不只是因為本書提供了寶貴、詳盡的相關知識,更是因為作者以親切平實的文字、輔以大量的照片,將看似硬邦邦的交通規畫專業,轉化為好讀易懂的知識。這樣的「專業翻譯」正是台灣當前最欠缺的。要改造台灣的交通環境,我們迫切需要的不是鎖

在學術論文期刊中的新知識、新觀念,而是將知識與觀念正確地轉譯給社會大眾。因為,正如本書作者所強調,人性化交通環境的實現,必得仰賴交通系統中最重要環節——也就是你和我——的交通觀念革新,而非期待政府自動由上而下為人民啟動改造。   我自己曾著書介紹過國外正面的城市經驗,也曾在作者居住過的柏林生活了好幾個月。和本書作者林胤宏先生一樣,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我深刻體驗過國外經驗的美好,也同樣有著將好經驗介紹給台灣的熱情。光是《單車好城市》書中大量關於自行車環境設計的細節照片,就讓我看到了一個認真專業者的敏銳觀察,更看到了這本書背後隱藏的心血和熱情。所以,我看到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植

入你我心中後,將為台灣城市啟動一個單車環境革命。 廖桂賢 《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作者,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 作者序 讓騎自行車不再只是假日的休閒運動   到德國念書之前,我曾在一家工程顧問公司任職,準備離職手續的那段時間,聽到公司剛標到了一個自行車道的規畫設計案,那時聽到只覺得:「喔?蓋自行車道要幹嘛?台灣機車那麼多可行嗎?」   到歐洲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不管是對於交通的管理概念,還是自行車運動的認識,生長在台灣只知道美國交通文化的我,對於世界的認識有多麼地貧乏。站在柏林的街頭,第一次看著身旁紅色的自行車道,到路口之後往內偏到車道,下降到柏油路面後以兩條虛線通過路口,之後再重新爬上

人行道,接著偏向道路外側貼著路邊停車繼續往前延伸,我看著看著,心裡有一種感覺:「德國人怎麼想得出這種自行車道的設計?」   後來我開始試著用三腳貓的德文能力,從教科書、期刊雜誌中,找出這些自行車道設計背後的發展過程,才發覺從二十年前起,德國就開始在做類似的研究。德國自行車運動起源很早,因此很多地區都有自行車道的存在,當他們發現某個路口經常發生事故時,他們會去分析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然後在報告中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這些建議一方面會經過德國交通工程師協會的討論與研究,整理之後以「設計指南」的型式出版;另一方面縣市政府如果有經費,也會根據研究報告的建議,將該危險路口予以改建,並且在改建一段時間之後,

透過警政機關的事故統計資料,去比較這樣的改建是否有達到功效,並且在德國交通工程師協會所舉辦的研討會或新版設計手冊討論會中,提出實務界的應用心得與見解。   隨著實務經驗的累積與研究成果的擴充,德國交通工程師協會將趁著設計指南改版的機會,將「設計指南」往上提升到「設計建議」的層次,這時實務界的交通工程師將有更明確的設計原則可以遵循,交通事故判定也會開始參考一部分設計建議的內容。隨著設計與實務經驗的持續累積,交通工程師協會的負責小組能夠更清楚哪些設計是「必須」的要求,哪些是可以給予現場「彈性」調整的項目,而進行「設計建議」的改版,並將其再提升到「設計規範」的層級,這時交通工程師必須依照設計規範的內

容,在規範允許的彈性範圍之內,進行自行車道的標準設計。截至目前為止,德國的交通工程師協會正在進行將自行車道的「設計建議」提升到「設計規範」的改版研究。   了解了德國這一套嚴謹的交通研究與設計規範架構之後,自己再看到這些經過深度思考所設計出來的自行車道,也就沒那麼驚訝了。   在德國念書的那段時間,台灣似乎也趕上了歐美國家推動自行車的風潮,不管是在國外打開台灣的電子報,或是每年放寒假回到台灣打開電視,都可以發現台灣的自行車道正在各地一點一點地竄出來的趨勢。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追蹤,一開始許多縣市政府都很有心地要推廣自行車通勤,所以選擇了幾條市區道路,作為示範性質的通勤自行車道,像是板橋的縣民

大道、台北市的新生南路、信義計畫區內的幾條主要道路、高雄捷運上方的博愛三路等,都是屬於市區的通勤自行車道,同時間台北與高雄的捷運系統也因應自行車騎士的需求,解除了搭乘捷運攜帶自行車的限制。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各縣市政府推動自行車道的方向似乎進行了調整,將興建自行車道的重點,改放在郊區的休閒旅遊自行車道,像是台北市、新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台中的東豐自行車道、花東的濱海自行車道等,而市區自行車道的部分,則是很巧妙地避開了市區的主要道路,而選擇像是綠園道、廢棄的台鐵、糖鐵軌道、高架道路下方的空間等等,來作為市區自行車道的路線。   儘管如此,台灣的自行車運動還是熱絡了起來,販賣自行車與周邊用

品的商店陸陸續續開張,許多人的家中多了輛自行車,網路討論區上一大堆人興致勃勃地在請教,要買哪一台自行車來上班通勤兼減肥最適合呢?而捷運攜帶摺疊式自行車不需要額外收費的規定,更間接地在台灣形成一股「小摺」風潮,在當時想買還不見得馬上買得到呢。這時打開新聞或旅遊節目常常看到自行車道的介紹,書店裡有關自行車維修與旅遊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這些休閒自行車道的確提供了台灣民眾在假日旅遊時的另一項選擇,可是自行車運動發展到這裡,我們不禁要思考,下一階段的目標是什麼呢?   除了少數的市區自行車道之外,政府這些新建的自行車道,多半是沿著河岸走的防汛道路、繞湖一圈的湖濱步道,或是沿著以前火車走的路

線的鐵道,這些路線不是位於都市的郊區,不然就是經過平常很少去的地區,都不是大部分民眾上下班或上下學通勤會經過的路線,因此這種自行車道給民眾觀光休閒的功能,其實是遠大於改善市區交通的功能。   而且要到這些自行車道還得費一番功夫,所以自行車旅遊變成了「開車去騎自行車」,至於堅持要騎自己家的自行車的民眾,可能就得在車上裝個車架,或是在車內騰出個空間,放置簡易拆卸後的自行車,然後開車到自行車道去騎自行車。如果堅持一定要從家裡騎自己的自行車到郊區自行車道的話,那就得冒著生命危險,先騎在重重的車陣之中,想盡辦法抵達遠方那個有休閒自行車道的地方,或是趕快殺出車陣,騎到汽機車比較少的郊區公路上。這些困難重重

的限制,澆熄了很多人騎自行車的熱情,有些人決定將自家的自行車賣掉或束諸高閣,至於一開始騎自行車通勤健身的想法呢?一個禮拜一次騎出去到郊區自行車道郊遊都不肯了,又怎麼可能天天騎著自行車在街頭瘋狂地玩命呢?   現在在台灣,騎個自行車似乎得先大陣仗地把自己包得跟銀行搶匪一樣,才能夠安心上路,而由於騎在市區的過程一路驚心動魄,搞得有些有心人開始得花大錢去買些高級的配備升級自己的車子,目的是要因應瞬息萬變的車流情況。騎自行車一開始輕鬆、自由的感覺不見了,追根究柢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牽了車出了家門,望著遠方的目的地,你不知道要怎麼安全地騎過去。   於是,台灣的自行車運動,和日常生活愈來愈遠了......

  回歸自行車運動的初衷,絕對不光只是讓民眾在假日多個休閒旅遊的景點而已,自行車運動的目的,是要徹底改變我們在城市內移動與通勤的方式,放棄容易造成噪音、空氣污染、交通事故與塞車的汽機車,多使用大眾運輸配合自行車與步行,使我們居住的城市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然而這一切不能只靠休閒自行車道的興建,也絕對不光只是努力地興建市區自行車道就能達成,必須透過交通觀念的改變、都市空間與道路架構的調整、細膩的市區自行車道設計、加強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的合作,以及明確的自行車法規管理,才有可能逐漸達成,這也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重點。   我們現在要出門買個早餐,通常是戴上瓜皮安全帽,摩托車一發動騎了就走,期待有一天,騎

了就走的變成是自行車,讓台灣也能像德國、荷蘭的城市那樣,將自行車真正地融入交通環境,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移動過程的一部分。

兩岸高鐵執行過程與決策分析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台鐵事故今天的問題,作者鍾道明 這樣論述:

兩岸高鐵執行過程與決策分析之比較研究 摘要 海峽兩岸在二十一世紀初同時邁入高速鐵路時代,兩者的長度與規模不同,卻都引起舉世關注與稱羨。原因在於台灣高鐵係目前全球唯一採取以民間投資興建和營運的BOT模式執行,而大陸則係以跨越式發展模式在短短數年完成逾萬公里的高鐵。然彼等發展過程中卻出現某些爭議和問題,事實真相為何與該如何解決,確實值得研究探討。 台灣高鐵構想始自1973年台鐵局的超級鐵路計畫,1992年行政院核定高鐵路線後,其徵地特別預算卻於1993年遭立法

院全數刪除,並決議要求民間投資興建。台灣高鐵改採BOT模式於2000年起興建,2007年營運,過程可謂曲折多變。台灣高鐵雖係政府重大交通政策,但三十餘年來經歷了多位行政院長和交通部長,其財務困窘問題迄今未解。 大陸高鐵構想始自1990年中共鐵道部的京滬高速鐵路線路方案,鐵道部自1996年起以十年時間自主研製電動機車和實施六次提速,然國務院於2004年決定建設四縱四橫高鐵後,鐵道部改採以市場換技術模式引進高速列車後,高鐵建設突飛猛進。但2011年發生動車追撞事故和鐵道部官員涉貪事件,使鐵道部於2013年遭裁撤、改隸交通運輸部。 本文以艾利森的政府決策模型中的理性行為者、組織過程/行為以及政府

/官僚政治模型,研究兩岸的高鐵發展過程中,何者居關鍵地位。本研究顯示,兩岸的高鐵發展過程均深受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影響。而兩岸高鐵的規劃研究、政策發展與執行過程,都顯示組織過程/行為決策模式扮演了專業重要角色。而兩岸政府領導人以有限理性做出高鐵決策,彼等功過有待長期觀察。台灣由於需經立法院審查預算與介入,使台灣高鐵受政府/官僚政治決策模型影響較之大陸高鐵複雜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