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匯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專題演講】主題三:有機淨零通識課-農業怎麼淨零也說明:我們計算碳匯的部分過去只有森林,未來希望有機農業及土壤碳匯都能列入計算,這樣就能促進台灣農業部門在淨零排放的角色。 農業減碳增匯作法.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邱祈榮所指導 花瑄鴻的 以自然為本於永續土地利用規劃模式建立之研究 —以關西幸福林為例 (2021),提出土壤碳匯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永續土地利用、氣候變遷、碳交易、可食地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所 林幸助所指導 高語岑的 臺灣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量 (2020),提出因為有 底土、甲烷、藍碳、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的重點而找出了 土壤碳匯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種樹造林,可以為台灣增加多少森林碳匯? 聽眾提問與講者 ...則補充:等所分配與利用的「碳」,就可以明白當前森林碳匯計算只有從樹木胸徑推估 ... 除此之外森林的土壤也是重要的碳庫,如果我們忽略土壤的碳匯條件,則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土壤碳匯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自然為本於永續土地利用規劃模式建立之研究 —以關西幸福林為例

為了解決土壤碳匯計算的問題,作者花瑄鴻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嚴峻的環境問題,近年來與農林之氣候行動最為相關的自然為本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NbS屬於一套較新的概念,理論到操作尚未健全。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將此理念應用至達到環境、社會、經濟兼顧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可能,以NbS建立永續土地利用模式與評估方式,期待NbS在應對未來環境保護與資源挑戰上有有更明確的應用方法。本研究嘗試將永續土地利用規劃模式帶入現今國際趨勢與實地規劃,並評估其永續性成效。研究依據基地資源盤點結果做發展潛力分析,將基地分區並擬定經營規劃,最後以NbS全球標準自我評估。經分析後計畫擬定以能夠兼具實現氣

候效益與生產的可食地景及林木經營為兩大目標,並於基地中保留部分土地維持原有狀態作為生態保護區,作為基地中動物棲息地、減少土壤擾動與保護有機農作免受污染。可食地景栽植作物選擇上以當地適宜栽植、具有發展潛力的植物為主;林木經營的樹種選擇以固碳能力高且具經濟價值的樹種,未來計算碳匯投入碳權市場。NbS全球評估標準本研究以「高度符合3、基本符合2、部分符合1、不符合0」4個情況自評每項指標的相符程度,最後加總各項指標分數換算百分比評估整體干預措施符合NbS的程度。評估結果顯示本研究之經營策略規劃上以生態為主,社會與經濟面向考慮較少,僅以規劃為主,執行與監測並未考量。未來執行此規劃方案,仍須有其他更詳盡

與多面向的研究分析,以期能夠有提出更周全的規劃。

臺灣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量

為了解決土壤碳匯計算的問題,作者高語岑 這樣論述:

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沿岸的紅樹林生態系,具有極高的初級生產力以及碳儲存能力,因此被稱為「藍碳」。過去對於紅樹林之溫室氣體排放大多著重在二氧化碳之測量,對於暖化潛勢更強的甲烷(CH4),仍然少有研究。本研究於2019-2020年間,以攜帶式溫室氣體分析儀配合密閉罩蓋法,測量了挖仔尾、竹圍、關渡、華江、新豐、竹南、芳苑、布袋、北門、七股等地,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及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紅樹林之林內底土與鄰近裸灘的甲烷排放量,兩樹種具有不同的根系構造:水筆仔具有支柱根,海茄苳則具有指狀的呼吸根。本研究目的為 (1)量化臺灣紅樹林底土甲烷排放量;(2)比較紅樹

林不同根系構造之甲烷通量;(3)找出影響甲烷通量之生物及環境因子;(4)計算甲烷排放佔紅樹林土壤碳埋藏率的比例。研究結果顯示,海茄苳甲烷通量介於2.1 ~ 765.9 µmol m-2 h-1,顯著高於水筆仔(介於– 1.7 ~ 16.6 µmol m-2 h-1)及裸灘(介於– 0.7 ~ 7.6 µmol m-2 h-1)。影響海茄苳甲烷通量的關鍵因子為呼吸根密度及土溫;影響水筆仔及裸灘甲烷通量的關鍵因子為坋泥黏土含量及鹽度。當把甲烷通量轉換為二氧化碳當量(GWP20 = 84)後,海茄苳甲烷排放佔土壤碳埋藏率約170.7 ~ 894.8%;水筆仔甲烷排放則佔土壤碳埋藏率約12.7 ~ 3

13.9%,幾乎完全抵消了紅樹林的藍碳功能,因此甲烷排放在計算紅樹林碳吸存量時為不可忽略的碳支出。而未來在復育或改善紅樹林環境時,應盡量避免淡水有機汙染的輸入,以減緩紅樹林的甲烷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