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機操作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堆高機操作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常成、徐正會寫的 懸空作業職災情境分析及作業輔助平台之研發IOSH99-S315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UniCarriers 電動立式堆高機RX 型號也說明:FRB-8之所以成為駕駛員的工作好夥伴;除了擁有完美的駕駛艙設計,寬廣的前視野能見度空間,使駕駛員能輕易地操作控桿及執行多角度的轉向。 簡介 ...

國立聯合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 林錦垣所指導 陳凱俊的 重載型電動堆高機遙控轉向系統研製 (2018),提出堆高機操作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動堆高機、轉向系統、阿克曼幾何。

而第二篇論文嘉南藥理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 嚴聖博所指導 呂年成的 推動強化安全衛生管理活動提升安全文化探討—以南部某鋼鐵公司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安全衛生管理、安全文化、鋼鐵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堆高機操作桿的解答。

最後網站預防堆高機職業災害則補充:民國94年9月27日上午11時許,一名18歲勞工從事堆高機操作因撞擊貨架頂連桿發生堆高機翻覆被壓致死。罹災者操作堆高機從事貨物上架作業,當將貨物放置在7公尺高的貨架上,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堆高機操作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懸空作業職災情境分析及作業輔助平台之研發IOSH99-S315

為了解決堆高機操作桿的問題,作者曹常成、徐正會 這樣論述:

  懸空作業是我國職災比例相當高的作業項目之一。由於懸空作業大多為臨時、緊急性的修補、更換,並且需要移動性的工作,雇主與勞工常在倉促間忽略安全防護工作或是機具操作訓練,導致事故發生層出不窮。本研究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重大職災資料庫,篩選出91-97年從事懸空作業職災死亡案例,依罹災勞工個人因素、災害發生時間因素、災害發生單位因素及災害發生相關因素等,利用殘差分析與集群分析歸納出懸空作業職災特性及集群。此外,依低成本、高安全性與簡化機構的準則進行作業輔助平台裝置創新設計。   研究結果發現懸空作業職災具有以下特性:易發生在營造業(173人,64.3%)、事業單位規模5人以下(89人,37.2

%)、一級承攬人(112人,46.1%)。而勞工進行懸空作業引發的災害類型,可分為三大類型:1.進行電桿、電塔之懸空作業所引起的感電職災(67件);2.使用梯子進行牆面懸空作業所引起的墜落職災(122件);3.使用高空作業車、起重機、堆高機等所引起的墜落職災(61件)。此外,設計完成之新型懸空作業輔助平台具有支柱完全無側向彎矩、收納空間大幅減少、多功能且搬運方便及環境適應力強等特點。   本計畫編撰完成「懸空作業安全原則與實務」及「堆高機、梯子及起重機懸空作業工安警訊」,可提供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作為安全防護、教育訓練及安全宣導之依據。設計之新型「懸空作業輔助平台」可作為事業單位作為安全防護之參

考。

重載型電動堆高機遙控轉向系統研製

為了解決堆高機操作桿的問題,作者陳凱俊 這樣論述:

目前車用電子技術蓬勃發展;為達到車輛安全控制與靈活運用,目前的工業車輛,如堆高機這方面的應用在歐、美、日等大廠都積極應用。為達到省時、省工、高效率、高安全性與智動化就相當重要。現今四輪座式堆高機的轉向系統大部分都使用液壓式轉向系統,只能做到轉向定位且系統無時無刻使用液壓泵增加了不少能源消耗。其機構上轉向角度是由液壓分配閥所決定,可變化彈性小,不容易滿足所有行駛條件需求。未來工業4.0的發展方向需求與環保綠能概念崛起,為使工業運輸與倉儲無人化更加靈活,其主要關鍵技術就在於如何控制轉向輪的方向。本論文提供一種雙馬達轉向控制模組來取代油壓連桿式或馬達連桿式的轉向系統。根據阿克曼轉向原理推算出公式,

分析各轉向角度並建立各項配合參數的轉向系統模型。配合市面上現有之馬達與驅動器,設計其車體機構,使用微控制器與數位類比轉換器結合接收轉向之類比與數位控制訊號。經過軟體設計處理與分析之後,使用脈波寬度調變技術將控制訊號輸出,再利用運算放大器組成非反向放大器與濾波電路輸出驅動器所需的控制訊號。將控制訊號依照計算理論需求分別輸出至馬達驅動端,使馬達得以轉向定位至所需要的轉向角度。在車體需要轉向時提供轉向電力且根據不同的行駛條件修改軟體便可以達成不同轉向角度的目的。無須屈就於機構設計,也達到節省電力耗損的目的。電子式的控制方式也使得各訊號可以回饋給控制器,使堆高機可以更加靈活好操作。在維修方面也更加方便

與快速。為使系統能夠達成手/自動駕駛模式加裝一組線性遙控組,使得操縱與控制有更多可能與方向。

推動強化安全衛生管理活動提升安全文化探討—以南部某鋼鐵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堆高機操作桿的問題,作者呂年成 這樣論述:

摘要卓越永續的安全文化乃為各鋼鐵廠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當傳統工程技術或機械設備問題導致的工安事故逐漸改善降低後,推動安全衛生管理活動所扮演的角色更顯得重要,亦為提升安全文化關鍵要素。本研究旨在探討強化安全衛生管理與提升安全文化之關係,以個案鋼鐵公司生產部門之主管與員工為對象,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安全文化評量,分為主管安全領導、員工安全行為、人員安全態度、組織安全管理和脈絡情境安全五個構面共十二個安全文化要素;評估量表之項目分析標準,採用Cronbach's α係數分析法,做為量表題目汰選的依據,而量表係數值均達0.7以上,表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013年7月間先進行前測問卷調查主

管與員工對於安全文化之認知,施測樣本總共發出300份,扣除廢卷有效回收數為295份,整體有效回收率為98.66%;分析結果顯示,組織安全獎懲、作業環境安全和組織安全訓練三個安全文化要素為弱項,故隨後進而研擬推動建立產線設備安全指示燈、主管動態安全觀察、主動式績效指標、自辦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廠場區域聯防和消防無預警測試評鑑等活動進行改善。2014年10月間再進行後測問卷調查,施測樣本總共發出300份,扣除廢卷有效回收數為296份,整體的有效回收率為98.67%。將前、後測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後發現,針對前一年安全文化評估的弱項,於後續推動六項強化安全衛生管理活動後,確實皆有顯著提升;兩者再經積差

分析與迴歸分析,亦顯示具有高度相關,可證其關係密切。推動強化安全衛生管理活動中,則以「主管動態安全觀察」、「自辦在職教育訓練」和「建立產線設備安全指示燈」最具提升安全文化之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