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地藝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振傑寫的 拜、請:信仰與文化的綻放 和洪振傑的 拜、請:信仰與文化的綻放【限量純手工「開光香火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暨月光・海音樂會 - 文化部iCulture也說明:東海岸大地藝術節(TECLandArt Festival)是交通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於2015年開始委託專業承辦,沿著台灣東海岸各地舉辦的藝術活動,內容包括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開學文化 和開學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許瑞芳所指導 蔡佳蓉的 博物館劇場在地方文化館的實踐-以《記憶的編織》演出為例 (2021),提出大地藝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博物館劇場、地方文化館、社區劇場、無形文化資產。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祐誠所指導 王思涵的 藝術文化和音樂節慶主題旅行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藝術文化節慶、自助旅行、文化觀光、音樂節慶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地藝術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0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8/4 起跑!邀你來東台灣看表演、逛市集則補充:「2020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將於8月4日至10月30日舉行,本藝術節從2015年開始舉辦,以沿著台灣東海岸的藝術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地藝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拜、請:信仰與文化的綻放

為了解決大地藝術的問題,作者洪振傑 這樣論述:

  拜、請。不僅是請神明的降臨賜福。   我們敬拜、甚至迎請神明入厝供奉,那份虔誠與信念,就如同生活般的自然。   人會老去,而歷史文化與包含著思念記憶的香火將永傳。     六十年前,施振茂先生因為對廣澤尊王虔誠的信仰,向臺南西羅殿分靈一尊廣澤尊王三太保回家供奉,並建造了一間小舘,依據三太保專屬的堂號命名為「尊敬堂」。而曾經香火鼎盛的尊敬堂,隨著振茂伯的逝世,無人經營而逐漸沒落,甚至曾經考慮過將神像燒化。就在此時,振茂伯的孫女婿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份責任。     尊敬堂要如何找回往日的光輝?   隨著時間的推進,尊敬堂又該如何與時代接壤?   面對傳統文化的

流失,應該怎麼樣去保存呢?   信仰之於現代人,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這座小舘裡,一切正在發生……     樸實的光彩,臺南傳統信仰文化攝影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民俗攝影特約攝影師洪振傑,長年關注於傳統民間信仰活動,累積多年作品震撼呈現。     燒王船、問事、出巡、賜福……   他們的習以為常,或許是我們鮮少接觸的文化,   隨著鏡頭捕捉的影像,當我們深入探索的同時,才更深刻體會它的意義。   信仰與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扎根、茁壯、變化後,然後綻放。     這片土地的影像,集結在此。   本書特色     

▍雙封面、雙主題!右翻是故事紀實、左翻是攝影集。   ▍專業攝影紀錄,文字與圖像雙重享受。   ▍長年的採訪與參與,真實記錄的古往今來。   各方好評推薦(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府城西羅衍派書齋 許森凱   佳里玉敕吉和堂主任委員 陳席閔   全臺開基永華宮主任委員 楊宗保   大地藝術文化協會理事長、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執行長 蔣文正

大地藝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1:21 台61線
17:09 台9線
25:15 台14線
33:12 台21線
40:03 台26線
#News金探號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日晚上:22:00-23:00

博物館劇場在地方文化館的實踐-以《記憶的編織》演出為例

為了解決大地藝術的問題,作者蔡佳蓉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藉由參與2019年《記憶的編織》社區劇場的活動經驗為靈感,希望探討在廣義博物館場域中舉行的社區劇場活動,與場域、與地方素人演員、與觀眾三者之間激盪出的火花。《記憶的編織》為麻豆總爺藝文中心舉辦「藝術紮根計畫」的子活動項目之一,是總爺藝文中心首次引入地方素人參與社區劇場活動,推廣地方文化的操作形式。為釐清社區劇場與博物館劇場的歷史脈絡及手法流變,筆者分析文獻發現,在後現代主義影響下催生新博物館學的展示觀,博物館開始為多元及社會平權發聲,走入社區進行大眾教育及文化推廣。  以此觀點切入,扣合總爺藝文中心由停工糖廠轉型為地方文化館的意義及使命,整理文獻及觀眾問卷資料,並訪談參與工作坊

的工作人員、素人演員以及部分觀眾,以研究素人參與的劇場演出,在戲劇工作坊與博物館劇場兩者之間,帶來的意義與影響。  研究發現《記憶的編織》帶來的活動意義,遠大於單純的社區劇場工作坊,而是重合口述歷史與傳統生活型態,這些重要的在地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現,能幫助地方文化的保存與推廣、強化地方文化館與參與者之間的連結,有效提升地方的文化自信與認同,以及增加地區庶民文史記憶的流傳。透過動態的戲劇展示,能夠積極主動的向外推廣在地特色,參與的民眾能在此收穫戲劇工作坊帶來的個人轉變,素人帶來的真實性及在地情感,讓觀眾能身歷其境的投入故事劇情,與劇中的情境情節產生共鳴,進而對麻豆地區的文化產生親近與了解的興

趣,能夠成為博物館向外進行教育推廣的有利形式。

拜、請:信仰與文化的綻放【限量純手工「開光香火袋」】

為了解決大地藝術的問題,作者洪振傑 這樣論述:

  ▍隨書附贈【限量純手工「開光香火袋」】   純手工編織,將重要史料照片雕刻成印章、經由廟方逐一手工印上。   一針一線、象徵香火延續;用傳統印泥一張張印壓照片、重現經典時刻。   述說著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融合、並且綻放。   限量純手工「開光香火袋」,限量250個。   內含開光香火袋、創意招財符紙。   拜、請。不僅是請神明的降臨賜福。   我們敬拜、甚至迎請神明入厝供奉,那份虔誠與信念,就如同生活般的自然。   人會老去,而歷史文化與包含著思念記憶的香火將永傳。   六十年前,施振茂先生因為對廣澤尊王虔誠的信仰,向臺南西羅殿分靈一尊廣澤尊王三太保回家供奉,並建造了一間小舘,依

據三太保專屬的堂號命名為「尊敬堂」。而曾經香火鼎盛的尊敬堂,隨著振茂伯的逝世,無人經營而逐漸沒落,甚至曾經考慮過將神像燒化。就在此時,振茂伯的孫女婿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份責任。   尊敬堂要如何找回往日的光輝?   隨著時間的推進,尊敬堂又該如何與時代接壤?   面對傳統文化的流失,應該怎麼樣去保存呢?   信仰之於現代人,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這座小舘裡,一切正在發生……   樸實的光彩,臺南傳統信仰文化攝影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民俗攝影特約攝影師洪振傑,長年關注於傳統民間信仰活動,累積多年作品震撼呈現。   燒王船、問事、出巡、賜福……   他們的習以為常,或許是我們鮮

少接觸的文化,   隨著鏡頭捕捉的影像,當我們深入探索的同時,才更深刻體會它的意義。   信仰與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扎根、茁壯、變化後,然後綻放。   這片土地的影像,集結在此。 本書特色   ▍雙封面、雙主題!右翻是故事紀實、左翻是攝影集。   ▍專業攝影紀錄,文字與圖像雙重享受。   ▍長年的採訪與參與,真實記錄的古往今來。 各方好評推薦   府城西羅衍派書齋 許森凱   佳里玉敕吉和堂主任委員 陳席閔   全臺開基永華宮主任委員 楊宗保   大地藝術文化協會理事長、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執行長 蔣文正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藝術文化和音樂節慶主題旅行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大地藝術的問題,作者王思涵 這樣論述: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出發去旅行的動機,再也不是單純為了觀光景點或餐飲美食,而是以當代藝術作為崛起的觀光元素,成為新世代的旅行主要目的,散落世界各地的藝術祭、音樂節、公共裝置、大師建築、藝術活動,成為旅人們計畫下一趟旅程的主要目標。主動前往音樂節、藝術祭、美術館、博物館欣賞,以增進藝術化的生活涵養。在目前全球化的時代下,世界各地皆以透過具節慶活動來打造城市觀光,接軌國際性節慶並銜接在地特性。雖然,節慶對國外而言,已有許多節慶活動,如: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英國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以及巴西的嘉年華等以上節慶活動,除了凸顯在地文化外,也讓節慶活動注入文化加以傳承。各地城市推行節慶活動,也是希望節慶活

動成為城市特色。本研究將世界上著名的文化藝術節慶及音樂祭以訪談的方式來作以研究,以城市原先在眾人眼中的形象和節慶活動,來分析可能影響遊客前往參加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增進旅人於藝術領域知識的整合,以及善用多元媒介提升藝術生活的素養,更能藉由結合自助旅行的規畫,提升對藝術與文化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