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曉鈴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 和吳宗澤等(主編)的 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不銹鋼金屬纏繞墊DN25DN32DN50DN80法蘭墊片耐 ... - 蝦皮也說明:... 物流: 多件商品和尺寸較大商品請選擇宅配, 疑惑可咨詢客服~ *^_^*多件優惠物美價廉歡迎批發購買☆不銹鋼金屬纏繞墊DN25DN32DN50DN80法蘭墊片耐高溫金屬石墨墊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中國電力出版社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高思懷所指導 蔡傑安的 垃圾焚化飛灰製成陶瓷濾膜應用於污水MBR系統之功能探討 (2020),提出法蘭金屬墊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垃圾焚化飛灰、陶瓷濾膜、阻抗、MBR。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高思懷所指導 高大為的 垃圾焚化飛灰製作管狀陶瓷濾膜之技術研發 (2020),提出因為有 陶瓷濾膜、垃圾焚化飛灰、澆注、機械化學研磨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蘭金屬墊片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蘭之間爲什麼要加密封墊片 - 人人焦點則補充:金屬 纏繞墊片:一般採用SUS304、SUS316等優質金屬與石墨、聚四氟乙烯、非石棉等材料相互交替重迭螺旋纏繞而成,回彈性優秀,特別適用於負荷不均勻,溫度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蘭金屬墊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作者吳曉鈴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17篇  潤滑 第1章 潤滑基礎 1.1潤滑劑的作用17-3 1.2潤滑狀態及分類17-3 第2章 潤滑劑 2.1潤滑劑及其物理化學性能17-6 2.1.1潤滑劑的分類17-6 2.1.2潤滑劑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其分析評定方法17-7 2.1.2.1黏度17-7 2.1.2.2黏溫特性17-10 2.1

.2.3潤滑劑的其他性能分析評定17-13 2.2潤滑油添加劑的種類及功能17-14 2.2.1添加劑的分類與代號17-14 2.2.2各種添加劑的功能與作用機理17-16 2.2.2.1清淨分散劑17-16 2.2.2.2抗氧抗腐劑17-19 2.2.2.3極壓抗磨劑與油性劑17-21 2.2.2.4金屬鈍化劑17-25 2.2.2.5黏度指數改進劑17-25 2.2.2.6防銹劑17-26 2.2.2.7降凝劑17-27 2.2.2.8抗泡劑17-28 2.2.2.9乳化劑和抗乳化劑17-29 2.2.2.10其他潤滑油添加劑17-30 2.2.2.11潤滑油複合添加劑17-30 2.3潤

滑劑的類型及應用17-31 2.3.1潤滑油17-31 2.3.1.1車用潤滑油17-31 2.3.1.2工業齒輪油17-58 2.3.1.3液壓油及液力傳動油17-65 2.3.1.4汽輪機油17-84 2.3.1.5壓縮機油17-90 2.3.1.6軸承潤滑油17-97 2.3.1.7鐵路內燃機車用油17-102 2.3.2潤滑脂17-106 2.3.2.1潤滑脂的分類、代號及組成17-106 2.3.2.2潤滑脂的選用17-106 2.3.2.3潤滑脂稠度分類17-119 2.3.3合成潤滑劑17-120 2.3.4固體潤滑劑17-121 2.3.5其他潤滑材料17-123 第3章 軸

承的潤滑 3.1滾動軸承的潤滑17-124 3.1.1潤滑的作用和潤滑劑的選擇17-124 3.1.2潤滑脂潤滑17-124 3.1.2.1潤滑脂的選用17-124 3.1.2.2填脂量和換脂週期17-126 3.1.3潤滑油潤滑17-128 3.1.3.1潤滑油的選擇17-128 3.1.3.2潤滑方式的選擇17-128 3.1.3.3換油週期17-131 3.2滑動軸承的潤滑17-131 3.2.1非完全流體潤滑軸承的潤滑17-131 3.2.2液體靜壓滑動軸承17-133 第4章 齒輪傳動的潤滑 4.1齒輪潤滑基礎17-135 4.1.1齒輪潤滑的特點和作用17-135 4.1.2齒輪

傳動的潤滑狀態17-135 4.2齒輪潤滑油及添加劑17-137 4.2.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及添加劑17-138 4.2.1.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17-138 4.2.1.2齒輪潤滑油的添加劑17-139 4.2.2齒輪潤滑油的調製17-139 4.2.3齒輪潤滑油的分類17-139 4.2.3.1工業齒輪油的分類17-139 4.2.3.2車輛齒輪油的分類17-144 4.2.4齒輪潤滑油的規格標準(品質指標)17-145 4.3齒輪潤滑油的合理選用方法17-145 4.3.1工業閉式齒輪油的選用方法(包括高速齒輪的潤滑)17-147 4.3.1.1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47 4.3.1

.2潤滑油黏度的選擇17-148 4.3.1.3潤滑方式的選擇17-149 4.3.2開式工業齒輪油(脂)的選用方法17-149 4.3.3蝸輪蝸杆油的選用方法17-149 4.3.3.1蝸輪蝸杆油種類的選擇17-149 4.3.3.2蝸輪蝸杆油黏度的選擇17-150 4.3.3.3蝸杆傳動裝置潤滑方式的選擇17-151 4.3.4車輛齒輪油的選用方法17-151 4.3.4.1車輛齒輪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51 4.3.4.2車輛齒輪油黏度的選擇17-151 4.3.5儀錶齒輪傳動的潤滑17-152 4.4潤滑對齒輪傳動性能的影響17-153 4.4.1潤滑對齒面膠合的影響17-153 4

.4.2潤滑對齒面磨損的影響17-156 4.4.3潤滑對齒面疲勞點蝕的影響17-158 4.4.4潤滑對齒輪振動、雜訊的影響17-160 4.4.5潤滑對齒輪傳動效率的影響17-160 4.4.6潤滑對齒面燒傷和輪齒熱屈服的影響17-161 4.5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及潤滑系統的設計17-161 4.5.1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和潤滑裝置17-162 4.5.1.1油浴潤滑17-162 4.5.1.2迴圈噴油潤滑17-162 4.5.1.3油霧潤滑17-164 4.5.1.4離心潤滑17-165 4.5.1.5潤滑脂潤滑17-165 4.5.1.6固體潤滑和自潤滑17-166 4.5.2齒

輪傳動的冷卻17-166 4.5.2.1功率損耗與效率17-166 4.5.2.2自然冷卻17-168 4.5.2.3強制冷卻17-168 4.5.3齒輪潤滑油的過濾淨化17-170 4.6齒輪傳動裝置油液監測17-172 4.6.1油液監測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7-172 4.6.2油液監測流程圖及取樣要求17-173 4.7齒輪潤滑油的更換17-173 4.7.1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原因17-173 4.7.2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的表現17-174 4.7.3齒輪潤滑油的換油指標17-177 4.7.4齒輪潤滑油的混用與代用17-179 4.7.4.1齒輪潤滑油的混用17-179 4.7.4.

2齒輪潤滑油的代用17-180 第5章 其他元器件的潤滑 5.1導軌的潤滑17-181 5.1.1導軌油的分類及規格17-181 5.1.2導軌潤滑油的選用17-182 5.1.3機床導軌潤滑方法的選擇17-183 5.1.4機床導軌的維護保養17-183 5.2自動變速器的潤滑17-183 5.2.1自動變速器油的特性17-183 5.2.2自動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4 5.3離合器的潤滑17-186 5.4聯軸器的潤滑17-187 5.5機械無級變速器的潤滑17-188 5.5.1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8 5.5.2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選用17-189 5.5.3機

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合理使用17-190 5.6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1螺紋連接的潤滑17-190 5.6.2回轉變位及微調用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3機床螺旋傳動的潤滑17-191 5.7鋼絲繩的潤滑17-191 5.7.1鋼絲繩潤滑劑的種類及性能17-191 5.7.2鋼絲繩的合理潤滑17-192 5.8鏈傳動的潤滑17-194 5.8.1鏈傳動對潤滑劑的要求和選用17-194 5.8.2鏈條潤滑方法的選擇17-196 5.9活塞環和氣缸的潤滑17-196 5.9.1活塞環的潤滑17-196 5.9.2活塞和氣缸的潤滑17-197 5.10凸輪的潤滑17-198 5.11

彈簧的潤滑17-198 5.12鍵銷的潤滑17-199 第6章 潤滑方法及裝置的選用 6.1潤滑方法及裝置簡介17-200 6.1.1潤滑方法的分類17-200 6.1.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17-202 6.1.3潤滑部件及圖形符號17-203 6.1.3.1潤滑元件17-203 6.1.3.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與圖形符號17-208 6.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17-209 6.2.1稀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的任務及步驟17-209 6.2.1.1設計任務17-209 6.2.1.2設計步驟17-209 6.2.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13 6.2.2.1潤滑油泵及潤滑油泵裝置17-21

3 6.2.2.2稀油潤滑裝置17-213 6.2.2.3輔助裝置及元件17-233 6.2.2.4潤滑油箱17-248 6.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17-252 6.3.1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和組成17-252 6.3.2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計算17-256 6.3.2.1潤滑脂消耗量的計算17-256 6.3.2.2潤滑脂泵的選擇計算17-256 6.3.2.3系統工作壓力的確定17-257 6.3.2.4滾動軸承潤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7-257 6.3.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60 6.3.3.1潤滑脂泵及裝置17-260 6.3.3.2分配器與噴射閥17-272 6.3.4其

他輔助裝置及元件17-280 6.3.5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管路附件17-288 6.3.5.1配管材料17-288 6.3.5.2管路附件17-288 6.4油霧潤滑17-291 6.4.1油霧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1 6.4.1.1工作原理17-291 6.4.1.2油霧潤滑系統和裝置17-291 6.4.2油霧潤滑系統的設計和計算17-293 6.4.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霧量17-293 6.4.2.2凝縮嘴尺寸的選擇17-294 6.4.2.3管道尺寸的選擇17-294 6.4.2.4空氣和油的消耗量17-294 6.4.2.5發生器的選擇17-295 6.4.2.6潤滑油

的選擇17-295 6.4.2.7凝縮嘴的佈置方法17-295 6.5油氣潤滑17-298 6.5.1油氣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8 6.5.1.1油氣潤滑裝置17-299 6.5.1.2油氣潤滑裝置17-301 6.5.2油氣混合器及油氣分配器17-303 6.5.2.1QHQ型油氣混合器17-303 6.5.2.2AHQ型雙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3MHQ型單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4AJS型、JS型油氣分配器17-305 6.5.3專用油氣潤滑裝置17-306 6.5.3.1油氣噴射潤滑裝置17-306 6.5.3.2鏈條噴射潤滑裝置17-307 6

.5.3.3行車軌道潤滑裝置17-308 6.6微量潤滑17-309 6.6.1微量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309 6.6.1.1油氣兩相微量潤滑17-309 6.6.1.2油水氣三相微量潤滑17-310 6.6.2微量潤滑裝置元件17-311 6.6.2.1精密氣動泵17-311 6.6.2.2混合閥17-311 6.6.2.3頻率發生器17-312 6.6.3微量潤滑裝置的應用17-312 6.6.4微量潤滑油17-313 第7章 典型設備的潤滑 7.1潤滑系統的換油和沖洗淨化17-314 7.1.1潤滑油的更換週期17-314 7.1.2潤滑系統的沖洗淨化17-317 7.2金屬

切削機床的潤滑17-318 7.2.1機床潤滑的特點17-318 7.2.2機床潤滑劑的選用17-318 7.2.3機床常用潤滑方法17-320 7.3內燃機的潤滑17-320 7.3.1內燃機的工作特點17-320 7.3.2內燃機油的基本性能17-321 7.3.3內燃機油的分類17-322 7.3.4內燃機油的選用17-323 7.4壓縮機的潤滑17-325 7.4.1壓縮機油的選用17-327 7.4.2壓縮機潤滑管理17-327 7.5汽輪機的潤滑17-330 7.5.1汽輪機油的作用17-330 7.5.2汽輪機油的性能17-330 7.5.3汽輪機油的選擇及使用管理17-331

7.6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2 7.6.1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特點17-332 7.6.2起重運輸機械典型零部件的潤滑17-332 7.6.3典型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3 7.7軋鋼機的潤滑17-335 7.7.1軋鋼機對潤滑的要求17-335 7.7.2軋鋼機潤滑採用的潤滑油、脂17-335 7.7.3軋鋼機常用潤滑系統17-335 7.7.4軋鋼機常用潤滑裝置17-336 7.7.5軋鋼機常用潤滑設備的安裝維修17-337 7.8食品加工機械的潤滑17-339 7.8.1食品加工機械對潤滑的要求17-339 7.8.2食品機械潤滑劑的選用17-339 7.9鍛壓設備的潤滑17-3

42 7.9.1機械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2螺旋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3鍛錘的潤滑17-343 7.10礦山設備的潤滑17-344 7.10.1礦山機械對潤滑油的要求17-344 7.10.2礦山機械用油舉例17-344 參考文獻17-346 第18篇  密封 第1章 密封的分類及應用 1.1洩漏方式、密封方法及密封設計要求18-3 1.2靜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4 1.3動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6 第2章 墊片密封 2.1墊片類型、應用及選擇18-11 2.2法蘭密封18-12 2.2.1法蘭密封面形式18-12 2.2.2管道法蘭墊片選擇18-1

3 2.2.3法蘭密封設計18-14 2.2.4高溫法蘭防漏措施18-16 2.3高壓與自緊密封18-16 2.3.1高壓密封的特點及設計原則18-16 2.3.2高壓與自緊密封類型18-17 2.3.3高壓與自緊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20 2.4墊片標準18-22 2.4.1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尺寸(GB/T 9126—2008)18-22 2.4.2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技術條件(GB/T 9129—2003)18-29 2.4.3管法蘭連接用金屬環墊技術條件(GB/T 9130—2007)18-31 2.4.4纏繞式墊片分類(GB/T 4622.1—2009)18-33 2.4.5纏繞式墊

片管法蘭用墊片(GB/T 4622.2—2008)18-34 2.4.6纏繞式墊片技術條件(GB/T 4622.3—2007)18-39 2.4.7管法蘭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墊片(GB/T 13404—2008)18-41 2.4.8管法蘭用金屬包覆墊片(GB/T 15601—2013)18-42 2.4.9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尺寸(GB/T 19066.1—2008)18-44 2.4.10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技術條件(GB/T 19066.3—2003)18-52 2.4.11鋼制管法蘭用金屬環墊尺寸(GB/T 9128—2003)18-54 第3章 密封膠及膠黏劑 3.1密封膠及膠

黏劑的特點及應用18-57 3.2密封膠的分類及特性18-57 3.3密封膠品種牌號及應用範圍18-58 3.4密封膠選用及應用18-59 3.5膠黏劑使用原則18-60 第4章 填料密封 4.1毛氈密封18-61 4.2軟填料密封18-62 4.2.1基本結構、密封原理及應用18-62 4.2.2軟填料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62 4.2.3軟填料密封材料及選擇18-64 4.2.4軟填料密封的結構設計18-65 4.3硬填料類型18-68 4.3.1活塞環及脹圈密封18-68 4.3.1.1密封結構及應用18-68 4.3.1.2密封設計18-69 4.3.2活塞杆填料密封18-70 4.

3.3往復活塞壓縮機金屬平面填料18-72 4.3.3.1三斜口密封圈(JB/T 9102.1—2013)18-72 4.3.3.2三、六瓣密封圈(JB/T 9102.3—2013)18-74 4.3.3.3徑向切口刮油圈(JB/T 9102.4—2013)18-76 4.3.3.4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彈簧(JB/T 9102.5—2013)18-78 4.3.3.5密封圈和刮油圈技術條件(JB/T 9102.6—2013)18-79 第5章 成形填料密封 5.1O形密封圈18-81 5.2V形密封圈18-81 5.3Y形密封圈18-82 5.4鼓形和山形密封圈18-82 5.5J形和L形密

封圈18-83 5.6管道法蘭連接結構中的U形密封圈18-83 5.7密封件及相關標準18-84 5.7.1O形橡膠密封圈18-84 5.7.1.1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尺寸及公差(GB/T 3452.1—2005)18-84 5.7.1.2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溝槽尺寸和設計計算準則(GB/T 3452.3—2005)18-88 5.7.1.3O形橡膠密封圈用擋圈18-114 5.7.1.4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溝槽尺寸和公差(GB/T 2879—2005)18-115 5.7.1.5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斷面動密封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2880—1981)18-120 5.7.

1.6液壓缸活塞用帶支承環密封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7—1986)18-125 5.7.1.7液壓缸活塞杆用防塵圈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8—2008)18-126 5.7.1.8不銹鋼卡壓式管件組件用O形橡膠密封圈(GB/T 19228.3—2012)18-131 5.7.2VD形橡膠密封圈(JB/T 6994—2007)18-132 5.7.3單向密封橡膠圈(GB/T 10708.1—2000)18-135 5.7.4Yx形密封圈18-144 5.7.4.1孔用Yx形密封圈(JB/ZQ 4264—2006)18-144 5.7.4.2軸用YX形密封圈(JB/Z

Q 4265—2006)18-148 5.7.5雙向密封橡膠密封圈(GB/T 10708.2—2000)18-151 5.7.6往復運動橡膠防塵密封圈(GB/T 10708.3—2000)18-154 5.7.7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裝置18-157 5.7.7.1同軸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1—2017)18-157 5.7.7.2支承環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2—2017)18-162 5.7.7.3同軸密封件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3—1994)18-173 5.7.7.4支承環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

4—1994)18-174 5.7.8車氏組合密封18-176 5.7.8.1使用範圍18-176 5.7.8.2密封材料18-176 5.7.8.3直角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7 5.7.8.4腳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8 5.7.8.5齒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9 5.7.8.6C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80 5.7.8.7TZF型組合防塵圈18-181 5.7.9氣缸用密封圈(JB/T 6657—1993)18-181 5.7.9.1氣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1 5.7.9.2氣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3 5.7.9.3氣缸活塞杆用J型防塵圈18-185 5.7

.9.4氣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膠緩衝密封圈18-186 5.7.10密封圈材料18-187 5.7.10.1普通液壓系統用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HG/T 2579—2008)18-187 5.7.10.2耐高溫滑油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 (HG/T 2021—1991)18-189 5.7.10.3往復運動密封圈材料(HG/T 2810—2008)18-190 第6章 油封 6.1油封結構形式及特點18-192 6.2油封設計和計算18-192 6.3油封材料及選擇18-194 6.4油封相關標準18-195 6.4.1旋轉軸唇形密封圈橡膠材料(HG/T 2811—1996)18-195 6.4.

2密封元件為彈性體材料的旋轉軸唇形密封圈基本尺寸和公差(GB/T 13871.1—2007)18-196 6.4.3液壓傳動旋轉軸唇形密封圈設計規範(GB/T 9877—2008)18-197 第7章 機械密封 7.1接觸式機械密封的基本構成與工作原理18-205 7.2常用機械密封分類及適用範圍18-205 7.3機械密封的選用18-211 7.4常用機械密封材料18-213 7.4.1摩擦副用材料18-213 7.4.2輔助密封件用材料18-215 7.4.3彈性元件用材料18-216 7.4.4傳動件、緊固件用材料18-217 7.4.5不同工況下機械密封材料選擇18-218 7.5波

紋管式機械密封18-220 7.5.1波紋管式機械密封形式及應用18-220 7.5.2波紋管式機械密封端面比壓計算18-221 7.6機械密封設計及計算18-222 7.7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1高溫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2易汽化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3含固體顆粒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1 7.7.4腐蝕性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7.5易凝固、易結晶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8風機用機械密封18-233 7.9釜用機械密封18-234 7.10機械密封輔助系統18-236 7.10.1泵用機械密封輔助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8-236

7.10.2泵用機械密封沖洗和冷卻輔助系統18-236 7.10.3泵用機械密封封液雜質過濾、分離器18-240 7.10.4風機用機械密封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1 7.10.5釜用機械密封的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2 7.10.6非接觸式機械密封監控系統18-245 7.11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45 7.11.1流體靜壓式機械密封18-245 7.11.2流體動壓式機械密封18-246 7.11.3非接觸式氣膜密封18-247 7.11.4非接觸式液膜密封18-251 7.11.5泵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2 7.11.6風機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3 7.11.7釜用非接觸

式機械密封18-255 7.12機械密封有關標準18-256 7.12.1機械密封的形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識別標誌(GB/T 6556—2016)18-256 7.12.2機械密封技術條件(JB/T 4127.1—2013)18-260 7.12.3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密封圈(JB/T 7757.2—2006)18-262 7.12.4泵用機械密封(JB/T 1472—2011)18-267 7.12.5焊接金屬波紋管機械密封(JB/T 8723—2008)18-275 7.12.6耐酸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2—2011)18-278 7.12.7耐鹼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1—2

011)18-282 7.12.8潛水電泵用機械密封(JB/T 5966—2012)18-285 7.12.9液環式氯氣泵用機械密封(HG/T 2100—2003)18-287 7.12.10船用泵軸的機械密封(CB/T 3345—2008)18-289 7.12.11船用泵軸的變壓力機械密封(CB* 3346—1988)18-290 7.12.12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JB/T 6629—2015)18-291 7.12.13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19 7.12.14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HG/T 21571—1995)18-321 7.12.15搪玻璃攪拌容器用機械密封(HG/T 2

057—2017)18-325 7.12.16焊接金屬波紋管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29 7.12.17釜用機械密封輔助裝置(HG/T 2122—2003)18-330 7.12.18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HG/T 21572—1995)18-332 7.12.19離心泵及轉子泵軸封系統18-336 第8章 真空密封 8.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18-347 8.1.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結構形式18-347 8.1.2真空用橡膠密封圈標準18-347 8.1.2.1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2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

.1.2.3密封墊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4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5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鎖緊彈簧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6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7骨架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8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9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0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平墊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1真空用O形橡膠圈材料18-348 8.2真空用金屬密封圈

18-348 第9章 迷宮密封 9.1迷宮密封方式、特點、結構及應用18-349 9.2迷宮密封設計18-349 第10章 浮環密封 10.1浮環密封結構特點及應用18-351 10.2浮環密封設計18-352 10.3碳石墨浮環密封結構及應用18-354 第11章 螺旋密封 11.1螺旋密封方式、特點及應用18-355 11.2螺旋密封設計18-355 11.3矩形螺紋的螺旋密封計算18-356 第12章 磁流體密封 12.1磁流體密封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8-358 12.2提高磁流體密封能力的主要途徑18-358 12.3磁流體密封與其他密封形式的對比18-358 第13章 離心密

封 13.1離心密封結構形式18-359 13.2離心密封的計算18-359 參考文獻18-361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來,贏得了機械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專業師生廣泛的青睞和好評,榮獲了2011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科技類)。同時,因其在機械設計領域重要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還榮獲200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和2012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經8年,在這期間,我國的裝備製造業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尤其是2015年國家部署並頒佈了實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十年行動綱領——中國

製造2025,發佈了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為機械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政策號召和驅使下,我國的機械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一批高技術、高性能、高精尖的現代化裝備不斷湧現,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不斷產生、發展並投入實際應用,大大提升了我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國家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內容上與時俱進,全面體現創新、智慧、節能、環保的主題,進一步呈現機械設計的現代感。鑒於此,《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國家重

點出版物規劃專案”。 在本版手冊的修訂過程中,我們廣泛深入機械製造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進行調研,聽取各方面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了《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冊進一步加強機、電、液、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以全面適應機器人等智慧化裝備系統設計開發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和工程設計軟體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新版手冊繼續促進傳動設計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將各種新的設計技術、計算技術、設計工具全面融入傳統的機械設計實際工作中。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國製造2025”,適應智慧裝備設計開發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

符合現代機械設計潮流的現代化的機械設計大型工具書,涵蓋現代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智慧裝備及控制設計、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應用三部分內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權威性。《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陣容強大,編、審人員大都來自設計、生產、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他們中很多人都是所屬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業內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獲得過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和技術專利,承擔了許多機械領域國家重要的科研和攻關項目。這支專業、權威的編審隊伍確保了手冊準確、實用的內容品質。 2.現代感。追求現代感,體現現代機械設計氣氛,滿足時代要求,是《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的基本宗旨

。“現代”二字主要體現在: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產品、智慧化、現代的設計理念、現代的設計方法和現代的設計手段等幾個方面。第二版重點加強機械智慧化產品設計(3D列印、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智慧裝備(機器人及智慧化裝備)控制及系統設計、數位化設計等內容。 (1)“零件結構設計”等篇進一步完善零部件結構設計的內容,結合目前的3D列印(增材製造)技術,增加3D列印工藝下零件結構設計的相關技術內容。 “機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列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內容。 (2)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各篇增加了新型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及其應用技術,例如“滑動軸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慧軸承,“潤

滑”篇增加了微量潤滑技術等內容。 (3)全面增加了工業機器人設計及應用的內容:新增了“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應用開發的內容;“機構”篇增加了自動化機構及機構創新的內容;“減速器、變速器”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選用設計的內容;“帶傳動、鏈傳動”篇增加並完善了工業機器人適用的同步帶傳動設計的內容;“齒輪傳動”篇增加了RV減速器傳動設計、諧波齒輪傳動設計的內容等。 (4)“氣壓傳動與控制”“液壓傳動與控制”篇重點加強並完善了控制技術的內容,新增了氣動系統自動控制、氣動人工肌肉、液壓和氣動新型智慧元器件及新產品等內容。 (5)繼續加強第5卷機電控制系統設

計的相關內容:除增加“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外,原“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篇充實擴充形成“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並完善了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的相關內容,增加智慧裝備系統開發實例等。 “感測器”篇增加了機器人感測器、航空航太裝備用感測器、微機械感測器、智慧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的技術原理和產品,加強感測器應用和選用的內容。 “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篇和“電動機”篇全面更新產品,重點推薦了一些新型的智慧和節能產品,並加強產品選用的內容。 (6)第6卷進一步加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應用的內容:在3D列印、數位化設計等智慧製造理念的宣導下,“逆向設計”“數位化設計”等篇全面更新,體現了“智慧工廠”的全數位

化設計的時代特徵,增加了相關設計應用實例。 增加“綠色設計”篇;“創新設計”篇進一步完善了機械創新設計原理,全面更新創新實例。 (7)在貫徹新標準方面,收錄並合理編排了目前最新頒佈的國家和行業標準。 3.實用性。新版手冊繼續加強實用性,內容的選定、深度的把握、資料的取捨和章節的編排,都堅持從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機械零部件資料資料主要依據最新國家和行業標準,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實例供設計人員參考;第5卷機電控制設計部分,完全站在機械設計人員的角度來編寫——注重產品如何選用,摒棄或簡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機電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感測器、電動機部分注重介紹主流產品的技術參數、性能、

應用場合、選用原則,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選用實例;第6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中簡化了煩瑣的數學推導,突出了最終的計算結果,結合具體的算例將設計方法通俗地呈現出來,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為方便廣大讀者的使用,手冊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採用以圖表為主的編寫風格。這樣既增加了手冊的資訊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讀者的查閱使用,有利於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設計速度。 為了進一步增加手冊的承載容量和時效性,本版修訂將部分篇章的內容放入二維碼中,讀者可以用手機掃描查看、下載列印或存儲在PC端進行查看和使用。二維碼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即將被廢止的舊標準(新標準一旦正式頒佈,會及時將二維碼內容更新為新標準

的內容);部分推薦產品及參數;其他相關內容。 4.通用性。本手冊以通用的機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設計、選用內容為主,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資料、機械製圖和幾何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機械通用零部件設計、機械傳動系統設計、液壓和氣壓傳動系統設計、機構設計、機架設計、機械振動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等,既適用于傳統的通用機械零部件設計選用,又適用于智慧化裝備的整機系統設計開發,能夠滿足各類機械設計人員的工作需求。 5.準確性。本手冊儘量採用原始資料,公式、圖表、資料力求準確可靠,方法、工藝、技術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標準均採用最新公佈的標準資料,對

於標準規範的編寫,手冊沒有簡單地照抄照搬,而是採取選用、摘錄、合理編排的方式,強調其科學性和準確性,儘量避免差錯和謬誤。所有設計方法、計算公式、參數選用均經過長期檢驗,設計實例、各種算例均來自工程實際。手冊中收錄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供設計人員在瞭解企業實際生產品種、規格尺寸、技術參數,以及產品品質和使用者的實際反映後選用。 6.全面性。本手冊一方面根據機械設計人員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發展”的原則選取內容,另一方面兼顧了製造企業和大型設計院兩大群體的設計特點,即製造企業側重基礎性的設計內容,而大型的設計院、工程公司側重於產品的選用。因此,本手冊力求實現零部件設計與整機系統

開發的和諧統一,促進機械設計與控制設計的有機融合,強調產品設計與工藝技術的緊密結合,重視工藝技術與選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宣導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的完美統一,以全面適應新時代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的需要。 經過廣大編審人員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將以嶄新的風貌和鮮明的時代氣息展現在廣大機械設計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際,謹向所有給過我們大力支持的單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編

垃圾焚化飛灰製成陶瓷濾膜應用於污水MBR系統之功能探討

為了解決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作者蔡傑安 這樣論述:

都市垃圾焚化會產生大量飛灰,水泥固化後進入衛生掩埋,因台灣土地面積狹小加上掩埋用地取得困難,巨量的飛灰會加速掩埋場的飽和,循環再利用是未來的趨勢。本團隊曾將飛灰經穩定化處理後,利用其多孔性製作陶瓷濾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其應用於污水MBR系統之可行性,以期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研究團隊先前使用實驗室規模氧化鋁球研磨飛灰,再添加高嶺土及玻璃壓坯燒製陶瓷濾膜,本研究則改以模場規模使用鐵球進行研磨,並探討添加矽藻土改善濾膜多孔結構特性以期提升應用於MBR系統中的過濾功能;研究中除以熱重分析探討最適燒結條件之外,並檢驗重金屬溶出之安全性,通量量測與過濾阻抗計算,輔以觀察顯微結構與XRD分析,評估濾膜產

品品質。研究結果顯示,以玻璃:研磨灰:高嶺土:矽藻土=50:20:20:10 的配比在0.3 kg/cm2下,純水通量達到47 m3/m2/d,為研究中最佳配比,其以較低的壓力達到與市售日本陶瓷膜的純水通量40 m3/m2/d。且膜阻抗為5.8*1010 m-1,相較其餘配比在相同壓力下純水通量最高,膜阻抗最低。在不同污泥濃度SS 2,000、4,000與6000 mg/L下進行一週MBR連續測試,通量分別由0.633降至0.217,0.567降至0.200 以及0.5降至0.18 m3/m2/d。出流水的懸浮固體物皆為0。

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

為了解決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作者吳宗澤等(主編) 這樣論述:

根據我國很新頒佈國家標準和產品設計的發展情況,手冊第2版以機械製圖、螺紋連接、滾動軸承、齒輪傳動、潤滑密封、帶傳動、常用電動機等為重點,對版內容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更新並充實了大量的標準和技術內容,增加了一些例題,以便讀者參考使用。   全書共分21章,包括:1常用資料和資料;2機械結構設計標準和規範;3機械製圖;4極限與配合、形狀與位置公差和表面結構;5常用材料;6螺紋和螺紋連接;7軸轂連接;8銷和鉚釘連接;9滾動軸承;10滑動軸承;11聯軸器、離合器;12潤滑與密封;13齒輪傳動;14蝸杆傳動;15螺旋傳動;16帶傳動;17鏈傳動;18減速器;19起重零件;20彈簧;21常用電動機。   本

書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及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以作為大學本科、研究生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研究、實驗及學習參考用書。 1954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機械設計教學、科研工作,1994年退休後,除繼續參加一些教學工作以外,編寫了《機械設計教程》《機械設計手冊》《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等一系列圖書,受到了一致好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常用資料和資料1 1.1國內外常用標準代號1 1.2法定計量單位和單位換算關係2 1.2.1法定計量單位(GB 3100— 1993)2 1.2.2常用計量單位換算3 1.3常用材料6 1.3.1黑色金

屬硬度及強度換算6 1.3.2低碳鋼硬度及強度換算8 1.3.3常用材料彈性模量及泊松比9 1.3.4常用材料的密度9 1.3.5常用材料線膨脹係數10 1.3.6常用材料的熔點、熱導率及比 熱容10 1.3.7常用材料極限強度的近似關係10 1.3.8機械傳動和軸承的效率11 1.3.9常用材料及物體的摩擦因數12 1.3.10滾動摩擦力臂13 第2章機械結構設計標準和規範14 2.1機械結構要素設計的一般標準和規範14 2.1.1標準尺寸14 2.1.2機器軸高15 2.1.3機器軸伸16 2.1.4棱體的角度與斜度系列19 2.1.5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20 2.1.6中心孔22 2.

1.7插齒、滾齒退刀槽22 2.1.8刨切、插切越程槽23 2.1.9燕尾槽23 2.1.10弧形槽端部半徑24 2.1.11滾花24 2.1.12分度盤和尺規刻度24 2.1.13砂輪越程槽25 2.1.14齒輪滾刀外徑尺寸25 2.1.15零件倒圓與倒角26 2.1.16圓形零件自由表面過渡圓角半徑 和靜配合連接軸用倒角26 2.1.17球面半徑26 2.1.18T形槽和T形槽螺栓頭部尺寸 (GB/T 158—1996)27 2.2鑄件設計一般規範29 2.2.1鑄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鑄孔尺寸29 2.2.2鑄造斜度30 2.2.3鑄造圓角半徑30 2.2.4鑄件壁厚的過渡與壁的連接形式 及其

尺寸31 2.2.5鑄件加強肋的尺寸33 2.2.6壓鑄件設計的基本參數33 2.3鍛件設計一般規範34 2.3.1模鍛件的鍛造斜度和最小內外 圓角半徑34 2.3.2模鍛件肋的高寬比和最小距離34 2.3.3模鍛件的凹腔和沖孔連皮尺寸35 2.3.4鍛件腹板上沖孔的限制35 2.4衝壓件設計一般規範36 2.4.1沖裁件36 2.4.2拉延伸件38 2.4.3成形件39 2.4.4彎曲件41 2.5焊接件結構設計一般規範42 2.5.1金屬材料的焊接性和適用的焊接 方法42 2.5.2鋼材焊接的坡口的形式和尺寸45 2.5.3非鐵金屬焊接坡口的形式及尺寸49 2.5.4焊縫符號和標注方法53

2.5.5焊接件結構的設計原則58 2.6塑膠件設計一般規範60 第3章機械製圖63 3.1機械製圖基本標準63 3.1.1圖紙幅面和格式63 3.1.2圖樣比例64 3.1.3標題列和明細欄(GB/T 10609.1— 2008、GB/T 10609.2—2009)64 3.1.4圖線65 3.1.5剖面符號66 3.1.6剖面區域標記法67 3.2圖樣畫法規定69 3.2.1投影法(GB/T 14692—2008)69 3.2.2圖樣簡化標記法70 3.3尺寸注法75 3.4中心孔標記法84 3.5常用零件的標記法85 3.5.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標記法85 3.5.2花鍵標記法88 3

.5.3滾動軸承標記法89 3.5.4齒輪標記法91 3.5.5彈簧標記法92 3.5.6動密封圈標記法94 3.6機構運動簡圖圖形符號(GB/T 4460— 2013)97 第4章極限與配合、形狀與位置公差和表面 結構105 4.1極限與配合105 4.1.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規定105 4.1.2標準公差數值106 4.1.3公差帶及其選擇106 4.1.4公差與配合的選擇108 4.1.5孔、軸的極限偏差116 4.1.6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 (GB/T 1804—2000)146 4.1.7圓錐公差147 4.2幾何公差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 公差149 4.2.1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 標注149 4.2.2形狀、方向、位置、跳動公 差值154 4.3表面結構的標記法159 4.3.1概述159 4.3.2表面粗糙度參數及其數值159 4.3.3表面結構的圖形符號、代號及其標注 (GB/T 131—2006)160 4.3.4選用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值的參考 圖表167 第5章常用材料170 5.1金屬材料常用力學性能指標170 5.2鋼鐵材料(黑色金屬)171 5.2.1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牌號 和性能171 5.2.2合金結構鋼177 5.2.3特殊用途鋼183 5.2.4鋼的型材、板材、管材和線材189 5.2.5鑄鋼牌號和性能213 5

.2.6鑄鐵牌號和性能215 5.3非鐵合金220 5.3.1銅和銅合金220 5.3.2鋁和鋁合金233 5.4非金屬材料240 5.4.1橡膠240 5.4.2塑膠的分類、名稱和應用244 第6章螺紋和螺紋連接248 6.1常用螺紋248 6.1.1普通螺紋248 6.1.2小螺紋250 6.1.3梯形螺紋(GB/T 5796.1~5796.3— 2005)250 6.1.4鋸齒形(3°、30°)螺紋252 6.1.555°密封管螺紋(GB/T 7306.1— 2000)252 6.1.660°密封管螺紋(GB/T 12716— 2011)254 6.1.755°非密封管螺紋(GB/T

7307— 2001)255 6.1.8用於管路的普通螺紋系列256 6.1.980°非密封管螺紋(GB/T 29537— 2013)257 6.2螺紋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和常用材料259 6.3螺紋連接的常用標準元件260 6.3.1螺栓260 6.3.2螺柱279 6.3.3螺母281 6.3.4螺釘298 6.3.5墊圈327 6.4螺紋零件的結構要素333 6.4.1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 倒角333 6.4.2螺釘擰入深度和鑽孔深度334 6.4.3螺栓鑽孔直徑和沉孔尺寸335 6.4.4扳手空間336 6.5軸系零件的緊固件337 第7章軸轂連接351 7.1鍵連接351 7.1.

1鍵連接的類型、尺寸、公差配合和 表面粗糙度351 7.1.2鍵的選擇和鍵連接的強度校核 計算360 7.2花鍵連接361 7.2.1花鍵連接的強度校核計算361 7.2.2矩形花鍵連接361 7.2.3漸開線花鍵連接364 7.3圓柱面過盈連接計算366 7.4脹緊連接套(GB/T 28701—2012)368 7.4.1概述368 7.4.2基本參數和主要尺寸369 7.4.3脹緊連接套的材料381 7.4.4按傳遞負荷選擇脹套的 計算382 7.4.5結合面公差及表面粗糙度382 第8章銷和鉚釘連接383 8.1銷連接383 8.1.1銷的選擇和銷連接的強度校核 計算383 8.1.2

銷連接的標準元件384 8.2鉚接396 8.2.1鉚縫的設計396 8.2.2鉚接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 問題398 8.2.3鉚釘399 第9章滾動軸承403 9.1滾動軸承的代號(GB/T 272— 2017)403 9.1.1基本代號403 9.1.2前置代號405 9.1.3後置代號405 9.1.4常用汽車變速箱滾動軸承分類及 代號412 9.2滾動軸承的選用412 9.2.1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412 9.2.2滾動軸承的精度與遊隙選擇413 9.3滾動軸承的計算414 9.3.1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414 9.3.2滾動軸承的靜載荷計算422 9.3.3額定熱轉速423 9.4滾

動軸承的配合425 9.4.1滾動軸承公差425 9.4.2滾動軸承的配合選擇425 9.5滾動軸承的潤滑428 9.5.1脂潤滑428 9.5.2油潤滑430 9.5.3固體潤滑430 9.6滾動軸承的主要尺寸和性能431 9.6.1深溝球軸承(一)431 9.6.2深溝球軸承(二)437 9.6.3圓柱滾子軸承444 9.6.4雙列圓柱滾子軸承450 9.6.5調心球軸承451 9.6.6調心滾子軸承453 9.6.7角接觸球軸承457 9.6.8圓錐滾子軸承462 9.6.9推力球軸承471 9.6.10雙向推力球軸承473 9.7鋼球475 第10章滑動軸承476 10.1混合潤滑軸

承476 10.1.1徑向滑動軸承座476 10.1.2金屬軸套與軸瓦480 10.1.3混合潤滑軸承的選用與 驗算491 10.1.4潤滑方式和潤滑劑的選擇494 10.2含油軸承496 10.2.1軸承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497 10.2.2軸承的形式與尺寸498 10.2.3參數選擇501 10.2.4潤滑501 10.2.5使用安裝(GB/T 2688— 2012)502 10.3無潤滑軸承503 10.3.1軸承材料與性能503 10.3.2設計參數503 10.3.3承載能力503 第11章聯軸器、離合器509 11.1聯軸器509 11.1.1聯軸器的選擇計算509 11.1.

2常用聯軸器性能509 11.1.3聯軸器軸孔和連接形式與尺寸 (GB/T 3852—2017)511 11.1.4剛性聯軸器515 11.1.5無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517 11.1.6非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 軸器530 11.1.7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543 11.2離合器547 11.2.1常用離合器的類型及特點547 11.2.2牙嵌離合器548 11.2.3摩擦離合器551 11.2.4電磁離合器557 11.2.5氣動離合器562 11.2.6超越離合器563 11.2.7離心離合器564 11.2.8安全離合器565 第12章潤滑與密封566 12.1潤滑劑566 12.1.1液

體潤滑劑566 12.1.2潤滑脂573 12.1.3固體潤滑劑575 12.2潤滑方式577 12.3潤滑件577 12.3.1油杯577 12.3.2油標580 12.3.3油槍583 12.4密封件583 12.4.1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583 12.4.2O形橡膠圈587 12.4.3氈圈密封593 12.4.4J形和U形無骨架橡膠油封594 12.4.5唇形密封圈595 12.4.6VD形橡膠密封圈603 第13章齒輪傳動606 13.1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606 13.1.1基本齒廓與模數系列606 13.1.2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607 13.1.3漸開線圓柱齒輪的測量尺寸6

11 13.1.4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重合度 和齒輪齒條傳動的重合度614 13.1.5變位齒輪的應用和變位係數的 選擇615 13.1.6齒輪幾何計算用圖表617 13.1.7齒輪的材料621 13.1.8漸開線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625 13.1.9圓柱齒輪的結構643 13.1.10齒輪傳動的潤滑648 13.1.11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649 13.1.12漸開線圓栓齒輪設計示例及零件工 作圖669 13.2圓弧圓柱齒輪傳動674 13.2.1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和模數 系列674 13.2.2圓弧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676 13.2.3圓弧齒輪測量尺寸計算677 13.2.4圓弧齒輪

傳動主要參數的選擇679 13.2.5精度等級及其選擇680 13.3漸開線錐齒輪傳動681 13.3.1標準模數系列681 13.3.2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 計算681 13.3.3正交斜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 計算683 13.3.4錐齒輪結構684 13.3.5錐齒輪的精度685 第14章蝸杆傳動697 14.1概述697 14.1.1蝸杆傳動的類型697 14.1.2蝸杆與蝸輪材料697 14.1.3蝸杆傳動的潤滑698 14.2普通圓柱蝸杆傳動699 14.2.1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參數 及尺寸699 14.2.2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承載能力 計算703 14.2.3圓柱蝸杆與蝸輪

的結構706 14.2.4圓柱蝸杆傳動的精度707 14.2.5圓柱蝸杆傳動的計算實例724 14.3圓弧圓柱蝸杆傳動726 14.3.1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類型726 14.3.2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主要特點726 14.3.3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參數726 第15章螺旋傳動728 15.1滑動螺旋728 15.1.1螺杆與螺母材料728 15.1.2滑動螺旋傳動的計算729 15.1.3螺旋的尺寸系列、精度與公差731 15.1.4預拉伸螺旋設計的有關問題736 15.2滾動螺旋736 15.2.1滾珠絲杠副的結構、性能與 類型736 15.2.2滾珠絲杠副的公稱直徑、公稱導 程和識別字號74

0 15.2.3滾珠絲杠副的精度741 第16章帶傳動743 16.1V帶傳動743 16.1.1基準寬度制和有效寬度制743 16.1.2尺寸規格743 16.2V帶傳動的設計746 16.3帶輪760 16.3.1帶輪材料760 16.3.2帶輪的結構760 16.3.3V帶輪圖例764 16.3.4帶輪的技術要求765 16.4同步帶765 16.4.1同步帶的類型和標記765 16.4.2梯形同步帶的規格765 16.4.3梯形同步齒形帶的性能 (GB/T 11362—2008)767 16.4.4梯形齒同步帶設計計算772 16.4.5梯形齒帶輪775 16.5曲線齒同步帶傳動(G

B/T 24619— 2009)777 16.5.1型號和標記777 16.5.2曲線齒同步帶和帶輪777 16.6圓弧齒同步帶傳動設計787 16.6.1尺寸規格787 16.6.2選型和額定功率789 16.6.3圓弧齒同步帶傳動設計計算793 16.6.4帶輪796 第17章鏈傳動800 17.1滾子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800 17.2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803 17.3潤滑範圍選擇805 17.4滾子鏈的靜強度計算805 17.5滾子鏈鏈輪806 17.5.1基本參數和主要尺寸806 17.5.2齒槽形狀806 17.5.3軸向齒廓808 17.5.4鏈輪公差809 17.5.5鏈輪材料

及熱處理809 17.5.6鏈輪結構810 17.5.7鏈輪圖例812 第18章減速器813 18.1減速器的主要類型及特點813 18.2圓柱齒輪減速器的基本參數816 18.2.1中心距816 18.2.2傳動比816 18.2.3齒寬係數a817 18.2.4減速器的傳動比分配817 18.3減速器結構設計資料818 18.3.1鑄鐵箱體的結構和尺寸818 18.3.2焊接箱體的結構和尺寸820 18.3.3減速器附件821 18.3.4減速器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825 18.4減速器典型結構圖例827 第19章起重零件844 19.1鋼絲繩844 19.1.1鋼絲繩的術語、標記和

分類 (GB/T 8706—2006)844 19.1.2一般用途鋼絲繩(GB/T 20118— 2006)845 19.1.3重要用途鋼絲繩(GB 8918— 2006)864 19.1.4電梯用鋼絲繩(GB 8903— 2005)869 19.1.5密封鋼絲繩(YB/T 5295— 2010)874 19.2繩具877 19.2.1鋼絲繩夾(GB/T 5976—2006)877 19.2.2鋼絲繩用套環(GB/T 5974.1— 2006)878 19.3滑輪的主要尺寸879 19.4捲筒881 19.4.1起重機捲筒直徑和槽形881 19.4.2起重機用鑄造捲筒形式和尺寸883 19.4

.3起重機捲筒組裝結構示例 (JB/T 9006—2013)885 19.5起重吊鉤885 19.6制動器893 第20章彈簧896 20.1圓柱螺旋彈簧896 20.1.1圓柱螺旋彈簧尺寸系列896 20.1.2圓柱螺旋壓縮彈簧897 20.1.3圓柱螺旋拉伸彈簧905 20.1.4圓柱螺旋扭轉彈簧909 20.2平面渦卷彈簧912 20.2.1平面渦卷彈簧的類型、結構和 特性912 20.2.2平面渦卷彈簧的材料和許用 應力913 20.2.3平面渦卷彈簧的技術要求913 20.3碟形彈簧914 20.3.1碟形彈簧的類型和結構914 20.3.2碟形彈簧的尺寸系列914 20.3.3碟

形彈簧的技術要求917 20.3.4碟形彈簧的典型工作圖918 第21章常用電動機919 21.1概述919 21.2電動機選擇920 21.2.1電動機型號920 21.2.2選擇電動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921 21.3交流電動機923 21.3.1非同步電動機923 21.3.2小功率非同步電動機944 21.4直流電動機949 21.4.1直流電動機常用防護形式949 21.4.2Z4系列直流電動機949 參考文獻957 第2版前言 本手冊第1版出版發行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和歡迎,表明本手冊的編寫指導思想:精選實用內容,採用最新標準,便於參考查用,注意說明解釋

是完全正確的。 在本手冊的此次修訂過程中,仍然遵循以上原則,具體做法如下:   1更新標準。近年來,大量的與機械設計有關的標準更新,本次修訂共更新標準150余項。其中第21章電動機中引用的標準除直流電動機的1個標準外,其餘標準全部更新;第9章滾動軸承中引用的標準中除圓柱滾子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以外,其餘標準全部更新;螺栓標準更新2/3,螺母標準更新1/2,螺釘標準更新1/3,聯軸器標準更新1/2;脹緊連接套和蝸杆傳動標準的體系也有較大變化。 書中有些標準廢止了,但為方便讀者參考有關資訊,本次修訂中仍保留了極少部分舊標準相關的內容。 2增加新內容。根據使用情況增加了以下內容:國內外常用標準代

號;低碳鋼硬度及強度換算;用於管路的普通螺紋系列;80°非密封管螺紋;常用汽車變速箱滾動軸承分類及代號;滾動軸承額定熱轉速計算;聯軸器選擇計算;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曲線齒同步帶傳動;圓弧齒同步帶傳動。 3為方便使用,在第13章齒輪傳動和第14章蝸杆傳動中增加了設計計算實例。 4本手冊附帶的有關機械零件設計常用工具的光碟內容也做了相應的更新。 參加本手冊此次修訂的有盧頌峰 (第1、2、3、4、11、18章),冼健生(第9、10、12、13、14、15、20章),肖如鋼(第5章),張臥波 (第16、17章),楊昭 (第19章),楊小明(第21章),吳宗澤編寫其餘各章並擔任總主編。光碟內容由

高志負責編制。 由於編者的水準和能力所限,本手冊會有錯誤或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2018年8月

垃圾焚化飛灰製作管狀陶瓷濾膜之技術研發

為了解決法蘭金屬墊片的問題,作者高大為 這樣論述:

都市垃圾焚化後會產生大量飛灰與底渣,其中飛灰常以水泥固化後再進行衛生掩埋,因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替飛灰找到別的出路刻不容緩。本研究團隊已開發將焚化飛灰水洗穩定後,適當摻配於粉壓法製作平板陶瓷濾膜之製程,品質已達到市售日本陶瓷濾膜的過濾能力,但機械強度尚須改善。本研究嘗試改以澆鑄法製作管狀之陶瓷膜,以改善片狀膜之機械強度,並利於後續組裝廢水處理系統之過濾模組。首先調配粉料並加入適量解膠水,以避免漿料過於黏稠。使用攪拌器使漿料均勻混合,再倒入石膏模具內使漿料水分被吸收,待泥料表面水分吸乾後脫模,再置於烘箱中將剩餘水分去除,以 800 OC 進行燒結;成品測試純水、生活污水過濾能力,分析 SEM、

TCLP、XRD、健度等,以確保其功能並預防二次污染。研究結果顯示,最佳之配比為玻璃、穩定灰、高嶺土、蛙目土、葉長石各 20 %並額外添加 5%之矽藻土,體積變化率及燒失率僅為 10 %左右,而純水通量22.85 m3/m2/d,以 2000 mg/L 污泥進行過濾能力測試,其出流水之懸浮固體皆為0 且通量達 0.387 m3/m2/d,接近市售陶瓷膜之通量 0.5 m3/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