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于君方寫的 漢傳佛教專題史 和釋法源的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鼓山僧伽大學招生為法脈注入活水@ 靖雯小公主分享區 - 隨意窩也說明:培育世界級宗教師的法鼓山僧伽大學,於3月15日上午九點,在該校階梯教室舉行98學年度招生說明會,由院長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及在校學僧們,共同為會場中國內外數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新興產業策略與發展博士學位學程 陳建良、陳雪如所指導 黃俊堯的 企業轉型模組化建構:多重個案實證分析 (2021),提出法鼓山僧伽大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小企業、企業生命週期、企業轉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李玉珍所指導 金正煥的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禪教一致、後殖民時期、法鼓山、韓國佛教、僧團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今生與師父有約(二)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大學博士學位,歷任台北文化大學、東吳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美國佛教會副會長、譯經院院長,並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僧伽大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漢傳佛教專題史

為了解決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作者于君方 這樣論述:

  于君方教授40年教學願力之作,中文版上市!     2020年英文版出版,即獲歐美諸多學者讚許,並採用為教科書。     ☆ 專題涵蓋:經論介紹、佛菩薩信仰、節日儀式、宗派(天台、華嚴、禪宗、淨土)、性別研究、現代漢傳佛教等主題,包含新近研究資料。   ☆ 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閱讀,輔助對章節主題的自我學習。   ☆ 跨越古今,層層剖析,為探索漢傳佛教思想與文化精華的精彩之作。     「《漢傳佛教專題史》是2020年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著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 的中譯本。正如英文原序的說明,這是一本教科書,對象是美國的大學生和

一般讀者。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幾乎都設有宗教系,「佛教」和「中國宗教」都是經常開設的課程。我在美國授課四十多年,一直渴望有一本專門介紹漢傳佛教的教科書。使人遺憾的是,雖然有不少關於佛教或中國宗教的教科書,但漢傳佛教通常只占一章,甚至只有全書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很早就發願,必須補上這個缺陷。值得欣慰的是,本書在出版之後,立刻得到許多同業學者的讚許,並且已經採用為教科書,嘉惠許多學子。     根據我多年授課的經驗,我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很難掌握漢傳佛教的全面,因此我決定採取九個專題來介紹漢傳佛教。國內雖有不少佛學學者專家,市面上也有很多介紹漢傳佛教的通史類書籍,或如隋唐佛教史、宋代佛

教史等相關的佛教斷代史。但是因為本書的介紹方法和切入主題不同,並輔以照片增加內容的可讀性,我希望中譯本的讀者,仍然會有所收穫。」——于君方

法鼓山僧伽大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場講座邀請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常寬法師、潘文中醫師、趙可式博士,一起分享醫療、病患、照護之間的觀察與體會。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潘醫師提醒自己,有生必有死,要懂得知足與感恩;趙博士則是將信仰融入生活,歡喜面對生死;曾擔任聖嚴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以師父為例,鼓勵大家發願,並以感恩和平常心,勇敢跨越生老病死。

企業轉型模組化建構:多重個案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作者黃俊堯 這樣論述:

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中小企業在活絡經濟發展、挹注政府稅收、提供就業機會與社會穩定發展中扮演關鍵之要角。然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與新型態經濟思維的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必須轉型升級以圖生存的急迫壓力下,如何整合現有資源、從何處著手、轉型步驟與時程等,都需縝密規劃,本研究嘗試採用多重個案,應用企業生命週期理論,建構模組化之轉型機制,未來可供中小企業依循相關之轉型設計,套用模組化之策略架構與資源規劃,降低失敗風險並提高成功機率,以利轉型的達成,研究結果顯示當公司面臨轉型時,公司必須存在至少一項優勢之資源可用以作為轉型之憑藉,另一項關鍵因素則是必須取得員工的支持。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

為了解決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作者釋法源 這樣論述:

  ★華嚴經的十地修行秘密   從量子科學來看,無論是凡夫或聖賢,都是由同樣的量子所組成,只要我們能像聖賢一樣,斷除煩惱惑業,讓身心處於「量子穩態」,就可以成就佛道,達到清淨平等、涅槃解脫的狀態。每個量子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以及超越時空的能力。   《華嚴經》是佛陀成道後,所講的第一部經典。其實,佛陀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後,原本決意要直接入涅槃,並不準備向世人說出他證悟到的妙法。為什麼佛陀不願意說出他的成佛妙法呢?因為成佛妙法的義理很深,非凡人所能理解,甚至還可能遭到誤解,所以不如不說。   佛陀思考了四十九天,有一次看到了蓮花池中,有的蓮花已長出水面,有的花莖還沉浸水底……,各式各

樣的不同生長情況,讓佛陀聯想到眾生的聞法根器也是如此,不能因為有些人不能接受佛法,就忽視了可以接受者,而且無法接受者也是需要加以引導的。因此,佛陀才接受梵天的請法,宣說了《華嚴經》。   《華嚴經》的「華」字,是「花」的古字,表示修行成佛像花一樣地清淨莊嚴。《華嚴經》展現出莊嚴而不可思議的成佛境界,乍看讓人覺得成佛是遙不可及的事;然而,佛陀在經中揭露了一個重要的祕密——「奇哉!奇哉!此諸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像諸佛如來一樣的佛性、覺性,只是被妄想執著所蒙蔽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只需放下煩惱執著,人人都能成佛。   從理論上來說,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成佛應該非難事,為何

仍有那麼多眾生在生死流轉不能成道?主要是因為大家還不明瞭斷除妄想執著的修行方法。在《華嚴經》的〈十地品〉中,就提供了詳細的修行次第與學習系統。本書將深入淺出地介紹十個菩薩位階的修練心要(六相圓融)及方法步驟(十波羅蜜),若能掌握重點並練習純熟,成佛將不再遙不可及了。   另外,本書引用現代科學及天文物理的最新發現,如「量子物理」、「全息理論」、「循環宇宙論」等,來對照解釋華嚴法界的不可思議境界,幫助大家更具相地體會諸佛如來的現觀證量。我們既然有機緣得聞《華嚴經》這部成佛寶典,就應把握難得人身、學習難逢佛法,努力修行以度此身!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問題,作者金正煥 這樣論述:

當代韓國唯一的僧團宗派「大韓佛教曹溪宗」,其繼承臨濟宗,以華嚴思想為中心。當今曹溪宗第四教區的本寺為月精寺,共管理六十多間末寺與八間庵廟。月精寺的本山五臺山,即為文殊華嚴信仰的亞洲中心。於高麗時期,知訥禪師 (1158-1210)所推廣的「禪教一致」(公案禪與華嚴禪之融攝)運動,其影響至當代月精寺釋吞虛(1913-1983)的「禪教一致」與「宗派統一運動」。釋吞虛歷經日本殖民強迫韓國佛教「帶妻僧團」、「比丘僧團分裂」的政策,繼而用禪教 一致與宗派統一性的理念,來推動僧團淨化運動,因此釋吞虛的禪教一致以朝鮮 僧團教育現代化為基礎,包含1956年建立五臺山修道院、三本寺修練所等。此外,釋吞虛更以

「定慧等持」與三教會通,以及「懸吐譯解」的事業,提昇曹溪宗僧伽大學的課程與品質。如同韓國,戰後臺灣佛教界也和韓國一樣,同時進行「去日本化」和恢復獨身僧團,並於1950年代開始傳戒和提升僧伽教育。當中,建立中華佛研所、法鼓山的釋聖嚴(1931-2009),是以「禪教融攝」推動漢傳佛教禪法的著名典範。釋聖嚴具有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專研明末蕅益智旭大師(1599-1655)的天台思想,將其教觀的植根建於《法華經》與天台學。從1979年開始,釋聖嚴奔波台美教導禪修,1989年成立法鼓山僧團,2005年立宗「中華禪法鼓宗」。法鼓山的禪宗家風以及國際化,均奠基於禪教融攝,其思想融合天台、華嚴、禪宗及淨土

法門,而且承繼臨濟與曹洞兩大禪宗法脈,重整禪法次第。曾經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與臺灣,在戰後均分別以「禪教一致」的觀念來進行其僧伽教育改革及現代化,本文將介紹比較月精寺釋吞虛和法鼓山釋聖嚴的禪教融攝理念與方式,以此進一步探討後殖民時期,東亞禪僧以禪教恢復傳統和推廣禪修的動機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