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千葉公慈,鈴木旭,澀谷申博寫的 日本入門三部曲套書(三冊):《日本習俗超圖解》+《日本史超圖解》+《神道教超圖解》 和陳明庭呂旭彥的 整形外科史話:台灣醫療史中最精雕細琢的一段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規內容-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 -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也說明:一、高級中等學校及進修學校肄業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僅未修習規定修業年限最後一年,因故休學、退學或重讀二年以上,持有學校核發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出出版 和有故事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楊銘欽所指導 莊靜薇的 醫院紙本病歷轉換成本模型與決策系統之建構 (2009),提出超過修業年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病歷、病歷保存、作業基礎成本制、文件生命週期、成本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 張秀敏所指導 徐曉芳的 國小提早入學學生學習表現與提早入學相關議題之探究:以高雄市一所國小為例 (2003),提出因為有 提早入學、學習表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超過修業年限的解答。

最後網站碩博生快來看!疫情衝擊學業教育部:可辦理「專案」延畢則補充:教育部日前再通函各校,建議碩博士生學位考試可採同步視訊進行,若為現場口試,口委、學生等不得超過5人。教育部也表示,碩博生修業年限除比照《大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超過修業年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入門三部曲套書(三冊):《日本習俗超圖解》+《日本史超圖解》+《神道教超圖解》

為了解決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作者千葉公慈,鈴木旭,澀谷申博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共有三冊:《日本習俗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1】:深植日本人生活的開運方法》、《日本史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2】:快速掌握日本最關鍵歷史事件》、《神道教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3】》:影響日本人生活的信仰根本   日本入門三部曲,   一次三本以圖解形式,簡明標示出重點須知,   幫助迅速掌握實用日本知識。   《日本習俗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1】》   伴隨著四季而來的習俗及大小例行節慶,   是日本自古以來流傳的日常「慣例」,   蘊含著渴盼獲得福氣、好運及健康長壽的願望。   影響著日本人世界觀及日常秩序的習俗,是怎麼而來,經過怎樣的演變,具有什麼意義,又是如何進行

,很需要一套具系統性的介紹。本書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人生大事,統整出最重要的日本習俗,搭配插圖和圖表,幫助讀者迅速理解,是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養成入門書。   從新年參拜到春季賞櫻,過完端午有開山日及盂蘭盆會,   秋季則有酉市及七五三,進入冬季就要大掃除準備過除夕。   一切都是為了開運!祈求好運發生!   ◆可以招來好緣起(運氣)的開運物自古就很受歡迎   ──招財貓舉右手招的是「財運」,舉左手招的是「人氣」,而且手越長越好。   ◆賞櫻的由來是為了迎神,祈求稻作豐收的重要儀式   ──據說春天到時,神明會從山中駕臨化為田地之神,並且依附在櫻花上。   ◆日常中積累的晦氣,就

靠「跨茅輪」儀式來消除   ──神社中用茅草綁成的大茅輪,按照規矩跨過去,一次洗掉半年份的壞運氣。   ◆在「夏季土用丑日」要吃鰻魚的理由   ──為了防止夏季疲勞,吃「名字中帶有『う(u)』字的食物就對了!   ◆想提升工作運與財運,就要好好慰勞惠比壽神   ──惠比壽的名字有好多種漢字寫法,因為受到商家、漁村、農村的熱烈愛戴!   ◆屬於孩子的重要日子,祈求健康的七五三   ──感謝土地神保佑平安長大,接下來的日子請野神明繼續保庇。   《日本史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2】》   起源於繩紋文化的日本,立國超過千年,   擁有融合並協調的特質,陸續兼容多國文化,   發展出細膩又獨特的日

本文化及歷史。   補足日本史觀念,對認識日本有很大的幫助。從戲劇、文學及動漫畫中認識的日本往往很片段,本書將日本歷史從古至今超濃縮,為讀者快速畫好重點。以90則關鍵歷史事件為主軸,以插圖及圖表靈活輔助說明,並搭配小專欄及「外史集」補充豐富的背景資料,是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養成入門書。   從卑彌呼女王到神武天皇開國,至平安時代遷都京都,   接著戰國爭霸、幕府治國、明治維新及近代的發展與紛亂。   一起紙上穿越時空!見證日本如何成為日本!   ◆日本開國的神武東征,到底是神話還是真實事件?   ──西元前六六○年,正是繩紋文化邁向終結,改朝換代成為彌生文化的時期。   ◆曾經有段時

間,日本陸續出現好幾位女性天皇   ──共計有六位皇后、皇太子妃,在時局混亂的時代出來當中繼投手即位天皇。   ◆平安時代兩大佛教宗師——空海與最澄超級比一比   ──同為遣唐使的成員,是急欲讓國家唐朝化的天皇貴族的最大幫手。   ◆武士治國的幕府時代就從源賴朝大將軍開啟   ──以鎌倉為據點,被朝廷認命為征夷大將軍後,一步步擴大管轄範圍及支配權。   ◆德川家康填海造地,擴建江戶城成為近代化都市   ──動員全國領主參與工程,非常先進地建造了運河、民生用水系統等人造公共都市建設。   ◆幕府末期,敵對的薩摩與長州兩陣營為何決定結盟   ──有了倒幕這個共同新目標,以及坂本龍馬的居中牽線,宿怨

成為經濟互惠的同盟。   《神道教超圖解【日本入門三部曲3】》   神道教是認識日本前必定要先理解的信仰文化,   沒有開宗教祖,甚至沒有記載教義的聖典,   透過神話及儀式,對神明表達純粹的崇敬之心。   日本的各種祭祀、儀式、神明、神社……早已融入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對我們而言,有點熟悉又有些陌生。本書將神道教的起源、眾神傳說及其庇佑之神力、儀式的舉行、關於神社的大小事,一一圖解說明。並且還有開運神社巡禮,讓你輕鬆進入神祕的神道教世界,體驗純粹的崇敬之心與感動。   《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了日本的開國神話及眾神明,   擁有獨特世界觀的神道教,上千年來影響著日本,為立國基礎。  

 日本文化最大謎團,一起認識令人著迷的信仰系統!   ◆神道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何沒有教義?   ──神道教是自然發生建立於日本各地,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日本人的心靈依靠。   ◆八百萬神中最偉大的是誰?是天照大御神嗎?   ──在神話中,天照大御神管理天界,是眾神集會的領袖,不過還有同樣地位崇高的神。   ◆為什麼在不同文獻中,神話內容有所差異?   ──因為《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等書的編撰目的各不相同。   ◆神社與寺廟有何不同?祝詞與佛經是類似的東西嗎?   ──神社是屬神場所,寺廟是屬人場所;祝詞是與神明的對話,佛經則為佛教教義。   ◆為什麼參拜前要先洗手?正確參拜步

驟是什麼?   ──因為日本神明討厭污穢,所以要先除去身心的污穢,再進入神社。   ◆神社裡會舉行的祭典有哪些呢?   ──其實每天都會有日供祭,每月也有月次祭,以及各種定期舉辦的大型祭典。   ◆神主與宮司有何不同?巫女的工作內容又是什麼?   ──神主指神職人員,宮司則是神社中職位最高者。現代巫女是擔任為神明獻上舞蹈藝能的職務。  

超過修業年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很多偶像明星紅了很多年到了快三十歲都還沒當兵,還在唸大學的附設進修學校。這是因為進修學校目前並沒有修業年限的限制,有人一唸就是七、八年。而今天有立委質疑這些人根本是利用延畢來逃避兵役,教育部長吳清基也表示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未來將會修法設定修業年限,避免有心人拖延服兵役。

大學最多只能念七年一定要畢業,但是校內附設的進修學校,則沒有修業年限,包括知名男藝人阮經天、鄭元暢以及賀軍翔等人,都因為工作關係,選擇就讀醒吾技術學院附設進修學校二專觀光系,已經唸了七年還沒畢業。

根據兵役法規定,超過33歲就得服兵役,不能再延,而進修學校適用於《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希望回流教育者,能終身學習,所以沒有設定修業年限,但立委痛批不少男藝人鑽法律漏洞,藉此逃避兵役。

教育部長吳清基也表示,將會修法,但修業年限業怎麼設定還要再討論。

吳清基強調一定會修法,但是針對像是邁入國際賽事的體育學生的修業年限會另外處理,教育部絕對會修法,防堵以延畢來躲避兵役。"

醫院紙本病歷轉換成本模型與決策系統之建構

為了解決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作者莊靜薇 這樣論述:

病歷資訊管理時代的來臨,象徵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然而在醫院進行資訊化過程中仍保有大量的紙本病歷運行著,面對電子病歷新時代,過去的紙本病歷包袱沉重,這些紙本病歷佔用龐大空間、耗費人力並且無法永久保存,要如何進行大量紙本病歷轉換成為一大課題。目前國內對於電子病歷相關的研究議題,著重於電子病歷導入後所衍生的隱私權、資訊技術、共享效益、滿意度之影響因素等進行探討,尚未對於過去紙本病歷永久保存問題進行討論,故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紙本病歷保存各項決策因子,制定決策流程,並輔以成本差異分析方式探討不同保存策略之間成本差異,並建立決策系統工具輔助醫院進行決策。本研究以回溯性個案研究法蒐集個案醫院相關資訊進行分

析。為協助成本模型之建構,透過「損益平衡點」、「作業基礎成本制」、「院內自行掃描產能估計」、「不同方案間之成本分析」等方式綜合考量,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結果發現個案醫院損益平衡點為9年,亦即紙本病歷透過外包倉儲方式保存只要到達9年則成本大於掃描成本;透過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分析醫院自行掃描成本資料,得知以目前作業效率下,平均每100萬頁掃描成本為84.8萬元,其中直接人員費用佔總費用支出高達57%,直接人員的作業效率將是自行掃描成本的關鍵影響因子;院內自行掃描產量估計方面,運用高低數平均法得知個案醫院年掃描量最高將可以達到167.2萬頁,最低為142.4萬頁;比較不同策略之投入成本,成本最低為方案一

(超過法定保存年限之病歷立即銷毀);若要永久保存病歷資訊,成本最低為方案四(超過法定保存年限之病歷全數自行掃描),該方案個案醫院需加強資源投入,折衷之法為方案二(超過法定保存年限之病歷部分自行掃描,部分委外掃描)。隨著電子病歷的導入,各醫院也同時面臨過去紙本包袱轉換的問題,本研究的結果及成本分析模型應可供醫院管理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整形外科史話:台灣醫療史中最精雕細琢的一段故事

為了解決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作者陳明庭呂旭彥 這樣論述:

  整形外科是「外科進階版」,更絕非坊間一般所謂的「醫美」所能比擬。釐清整形外科與醫美的差異,為本書的基礎目的。而最重要的目的則是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即透過第一手的訪談,忠實記錄台灣整形外科的歷史演變與關鍵人物,及其過程中寶貴師道的傳承、醫學專業的分享,包含了對整形外科史、醫學倫理、醫病關係、醫療與社會乃至與國家的了解和探索。   期望透過醫學人文的傳承、感人事蹟的傳愛,以及醫藥專業的傳播,讓台灣的整形外科人才得以延續下去,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本書特色   一本理性兼具感性的醫療史書,從認識台灣整形外科的起源,到了解改變患者一生的敬業整形外科醫師與詳盡的醫療技術演進,看見台灣醫療

的奇蹟與未來。   《整形外科史話》完整記錄下台灣近半世紀的整形外科故事,當中集結超過18間醫院、採訪近40位整形外科醫師,用兩年的時間得以完成。 作者簡介 陳明庭   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董事長、臺大整形外科兼任教授 呂旭彥   紐約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國泰綜合醫院顧問醫師 推薦序 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邱文達 期許共創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榮景──陳建宗   作者序 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陳明庭 莫忘初心──呂旭彥   緒論   第一章/發展沿革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1971-1975 播種期 第三節  1976-1979 發芽期 第四節  1980-1985

組織期 第五節  1986-1990 轉骨期 第六節  1991-1996 躍升期 第七節  1997-2012 危機期 第八節  2013-2018 轉機期   第二章/全臺重鎮 第一節  臺北榮民總醫院 第二節  三軍總醫院 第三節  馬偕紀念醫院 第四節  長庚紀念醫院 第五節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第六節  臺大醫院 第七節  臺中榮民總醫院 第八節  國泰綜合醫院 第九節  奇美醫院 第十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第十一節 慈濟醫院 第十二節 成大醫院 第十三節 高雄榮民總醫院 第十四節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第十五節 義大醫院 第十六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   第三章

/醫學會史 第一節  積蓄動能 第二節  發光發熱 第三節  展望未來   第四章/編輯後記 第一節  結語 第二節  訪談紀錄 第三節  【附錄】創始會員名冊   推薦序 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 邱文達/前衛生福利部長、現任臺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   如同現代台灣史,細數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歷程,既是豐富多元,更是人才輩出。   在《整形外科史話》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醫界前輩的蓽路藍縷、整形外科醫師的孜孜矻矻,也因而充分的理解:台灣整形外科醫學的卓越表現,在國際間享有極高的盛譽,其來有自。   以2015年6月發生的「八仙塵爆事件」為例,塵爆瞬間造成499名燒燙傷病患,近300名燒燙傷

患者平均燒傷面積大於40%,台灣整形外科醫師「集體總動員」,群策群力,寫下了死亡率3%的世界紀錄。台灣整形外科醫術之高超,由此可證。   更難能可貴的是,出版《整形外科史話》的積極目的,是為了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期望透過第一手的訪談,忠實記錄台灣整形外科的歷史演變與關鍵人物,及其過程中寶貴師道的傳承、醫學專業的分享,包含了對整形外科史、醫學倫理、醫病關係、醫療與社會乃至與國家的了解和探索。 推薦序 期許共創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榮景 陳建宗/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整形外科在所有外科次專科中是最慢發展的一門專科,它的發展有其歷史背景,經歷了數位前輩的努力,不僅能在外科界發光發亮,

而且更細緻發展成更多的次專科,包括顱顏外科、顯微外科、燙傷、肢體重建以及各類的美容外科。這本書所描述的內容就是在傳達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史,包括了最早期的羅慧夫醫師、陳明庭醫師、蔡裕銓醫師、林秋華醫師等,都是在國外學有專長而把國外所學的技術帶回台灣貢獻國人。   本書難能可貴在於耗時兩年多,從南到北訪談各訓練中心學者及會員,收集匯整資料,完整描述台灣整形外科四十年的發展史及各個訓練中心的養成及成長過程,書的內容與所有會員息息相關並緊密結合,讀了本書仿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味無窮。「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應」,藉由此本書來傳遞前輩的奮鬥與傳承精神,來期許所有整形外科界的同仁,大家

互相提攜合作,持續技術創新,共同創造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的榮景。 導讀 真正的「整形外科」不只是整形   近年來,打著「整形美容」為名的醫美診所紛紛成立,也讓社會大眾誤將「整形外科」與「醫美整形」畫上等號。整形外科與醫美整形產生錯誤對等的連結,可歸咎於現行政策的不完整。因為政府醫師公會成員中,整形外科比例僅佔不到2%,無法排除選票壓力,規範醫美執刀的醫師必須具備整形外科的專科證照,也因此衍生許多醫療糾紛和爭議。   事實上,在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所設立的26個專科醫師範疇中,「整形外科」是第18個專科,但並沒有「醫美專科」。衛福部針對整外科專科醫師甄審,訂定有嚴格的標準,首先要取得外科專科

醫師資格,在醫院經過至少三年一般外科訓練(例如急診室、傷口處理、燒燙傷照護、外科手術),並加上在衛福部認可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經過至少三年的整形外科專科訓練後,再有一篇原始論著刊登於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才能取得甄審資格,同時還得通過兩次專科醫師考試,且發表過學術論文,獲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證書後,才算是具備完整的整形外科資歷。在衛生福利部嚴格把關之下,一年僅發出約二十幾張整形外科醫師證照,拿到專科醫師資格後,真正的考驗學習也才開始,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臨床的實際經驗,才能充分掌握專業領域內的各種疾病或狀況,尤以更需加上美學的歷練以至爐火純青的境界,方能做好美容整形的案例。

  如今,整形外科可說是全台最風光也最熱門的一個科別,然而,回顧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在1982年成立的歷史,卻也經歷過一番萬事起頭難的波折;在諸多前輩的審慎擘劃、奔走努力之下,終於開創出一條大道,到現任的陳建宗理事長,亟待後繼者能夠一棒接續一棒,予以發揚光大。 作者序 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 陳明庭/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董事長、臺大整形外科兼任教授   雖然歷史僅是一個記憶,既可鑑往知來,並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之起源,亦可當作未來進步發展的參考。本書內容期盼是能夠中立公平的交代歷史,不希望對任何人事物有所推斷或評論。   整形外科的起源是來自外觀的美容及功能維持兩個出發點

來達到人生完美的目標,雖然過去老一輩的醫師當時相當反對把美容整形外科歸類在醫療的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項目之內,但文明進步到某個程度後,能用醫療的立場來達成人類的審美觀,這樣的目標也並非壞事。過去大型的醫療重建工作,常常不計較美觀;然而現今注入美觀的元素卻非常的重要。   若是此書能帶給年輕醫師一些啟示,這是我們老前輩求之不得的事。本書內容如有任何錯誤或是不足的論述,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作者序 莫忘初心 呂旭彥/紐約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國泰綜合醫院顧問醫師、副教授   整形外科醫師有很多機會可以鼓舞人心,這也是一份幸福的工作,前提是我們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跟健全的心態。我們有沒有從心

底尊敬組織?是不是樂於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病人?是否全心全意求取新知? 當我們手術的時候,是否小心翼翼地執行每一步驟?   本書的出版,對我個人有三層意義,一是獻給恩師陳明庭教授,台灣整形外科前50年的歷史,影映出老師的大半生的功業;其次是獻給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700多位的夥伴,這是我們第一次完整地用自己的話,來述說我們的專業跟歷史。這是一個開始,相關的工作往後必定後繼有人接棒!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學的醫學生及剛進入整形外科的醫師後進,瀏覽本書後,從中獲得啟發,有朝一日成為良醫,且莫忘初心。   當時那位年輕有為的外科醫師只知道,要「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不論是他們殘破的心、

靈,或是身體。」   沒想到當年蝴蝶翅膀一揮,五十年來居然掀起了這麼大的漣漪。 「整形與重建外科」 真正的整形外科 提到整形外科,一般人大概都會聯想到隆乳、削骨、抽脂以及割雙眼皮等,事實上,美容醫學只是整形外科的一小部分。正統整形外科的工作範圍可分為六大範疇,包含先天性缺陷、手外科、一般及美容整形外科、頭頸部外科、燒燙傷與重建顯微手術。也就是說,整形外科涵蓋人體從頭到腳的範圍,從大面積的重建,到最精微的雕琢手術都在其中。 台灣整形外科在此六個領域都有優異發展:先天性缺陷的手術數量為亞洲第一,許多國外醫師紛紛前來台灣拜師學習;手外科斷指再接及重建的技術精湛,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一般及美

容整形外科手術發展質量並重,例如將食道移植至喉部重建的高難度手術以及「少奶奶」乳房重建手術,數量為亞洲第一;頭頸部外科領域中口腔癌切除重建的技術高超,涵蓋下頷骨咬合的重建,拯救許多檳榔文化下口腔癌患者的咀嚼功能;深耕多年的燒燙傷專業,則在八仙塵爆事件救治患者的成果上,以不可思議的高存活率,成為各國醫師觀摩研習的典範;重建顯微手術的多項創新技術與高成功率,連美國知名醫院皆派人前來觀摩。 這些項目都是台灣在全世界整形外科中引以為傲的貢獻,可以歸功於已經有35年歷史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目前全台共有18家訓練中心,加上各地整形外科醫師默默的耕耘,帶動了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使得台灣整形外科的評價

得以在世界名列前茅、聞名全球。 最嚴苛的訓練 淬鍊出最精良的技術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醫學和技術的集成、以及醫療需求的提升,整形外科成為一個醫學專科。整形外科的英文Plastic Surgery,依英文字義而言,是以「塑形」plasty 為核心,藉由形塑 身體各種組織、各個器官,達到彌補缺陷、重建機能、美化外觀的效果,進而提升求診人士的生理、家庭、職業、以及社會功能。整形外科醫師必須靈活運用各式儀器設備,並且全力專注於醫療技術的精進,以確保醫療效果能夠全面涵蓋求診人士的身、心、靈。 衛生福利部針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甄審,訂定有嚴格的標準,完整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需要連續六年,是修業年限最長的

科別之一。歷年來,平均淘汰兩成的甄選者,每屆僅有約二十幾位醫師能夠取得認證。因此,要取得整形外科專科證照可謂是一件極不容易的挑戰。

國小提早入學學生學習表現與提早入學相關議題之探究:以高雄市一所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超過修業年限的問題,作者徐曉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主要分為二部分十一個目的: 一、提早入學學生的智力及學習表現方面 (一)探討提早入學學生之智力。 (二)探討提早入學學生,一至四年級(八學期)、一至五年級(十學期)的智育成績及其變化情形。 (三)探討提早入學學生,一至四年級(八學期)、一至五年級(十學期)的國語成績及其變化情形。 (四)探討提早入學學生,一至四年級(八學期)、一至五年級(十學期)的數學成績及其變化情形。 (五)探討提早入學學生的自我概念狀況。 (六)探討提早入學學生的生活適應狀

況。 二、提早入學相關議題之探究 (七)探討國小學生提早入學之利與弊。 (八)探討提早入學方案是否必要。 (九)探討提早入學的理由。 (十)探討提早入學學生父母親之教育程度、職業、事前準備及因應措施。 (十一)探討父母、老師、兒童對提早入學的意見。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測驗和問卷調查三個方法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大方國小五、六年級未經資賦優異鑑定之提早入學學生共36人,研究工具包括瑞文氏彩色圖形智力測驗、國民小學學生學籍資料紀錄表、國小兒童自我概

念量表、生活適應量表及問卷五項。所得之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等級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論如下: 一、提早入學學生瑞文氏非文字智力測驗結果95%未達「資賦優異之未足 齡兒童提早入國民小學鑑定」智力入學標準。 二、提早入學學生智育、國語、數學成績之變化並無愈好或愈差的趨向。但智育、國語、數學各學期成績的百分等級均低於50。 三、提早入學學生,其自我概念百分等級為50。在外貌自我概念、身體自我概念及家庭自我概念三部分之百分等級均低於45。 四、提早入學學生,其生活適應狀況總適應百分等級為46,在生活目標、行為成熟度、自我接受

度等向度之百分等級均低於45。 五、提早入學有利有弊,家長應考慮孩子身心發展狀況;若經過客觀、嚴謹且多元的鑑定,提早入學則應是可行。即使入學後亦應密切的觀察,若有任何身心適應不佳狀況,即應有加以輔導或降級重讀的配套措施。 六、提早入學學生家長所持的理由並非以教育專業的觀點為主要的考量。 七、國小提早入學學生家長的教育程度以「大學專科」為多,教育程度屬於不錯。提早入學學生家長的職業以「工、商、自由業」居多。 八、針對對提早入學的看法,家長抱持贊成的立場;老師卻持相反的意見。提早入學學生本身對學校生活感覺快樂,但超過半

數的學生覺得自己對課業感到吃力,其中以數學科居多。 最後,根據結論,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家長分別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