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火點溫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閃火點溫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守謙,陳承聖寫的 火災學(3版) 和蕭森玉的 職業安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闪点】【闪火点】、【燃点】【着火点】【著火点】【发火点】也說明:《辞海》第6版: 【闪点】也叫“闪火点”。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厕围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初次出现蓝色火焰闪光时的温度。是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新學林所出版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班 陳強琛所指導 陳婉綺的 液態有機化合物自燃點與閃火點之定量構效關係預測模式 (2017),提出閃火點溫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閃火點、自燃點、定量構效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徐啟銘所指導 黃詩宇的 咪唑硝酸鹽離子液體熱危害及燃爆特性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離子液體、熱危害、燃燒爆炸特性、反應活化能、離子液體本質安全參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閃火點溫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閃火點_百度百科則補充:閃火點 ,又叫閃點,是材料或製品與外界空氣形成混合氣與火焰接觸時發生閃火併立刻燃燒的最低温度。表示材料或製品的蒸發傾向和受熱後的安定性。是材料或製品貯存、運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閃火點溫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火災學(3版)

為了解決閃火點溫度的問題,作者盧守謙,陳承聖 這樣論述:

  1. 系統式引導比較徹底完整瞭解   本書分三大篇章,火災導論、火災特論與火災各論並重。第一篇著重於火災燃燒應有之理化科學知識,並分固體、液體與氣體進行引導歸納,使讀者有一系統式概念,利於吸收易解。第二篇涵蓋爆炸、建築物火災與煙控;第三篇則著重於進階,區分建築物與非建築物火災各論。   2. 範例應用與圖文解說輕鬆上手   學習者可以藉由各章節內文範例應用與圖文解說輕鬆入門,並於每章後附有三(四)特考、設備師(士)及警大二技、消佐班等相關歷屆考題彙集實作,相信使準備應考讀者,在將來考場上更能無往不利。   3. 大量納入國外最新重要知識   近十幾年來火災研究工作湧現出大量新理論,

本書網羅NFPA, SFPE Handbook、Drysdale's Book等,納入其內涵與運算,也加入多元化型態如鐵皮屋、倉儲類、山林田野等本土化常發生火災種類。   4. 30年火場經驗消防本職博士   作者累積30年火場救災經驗,以消防本職博士背景,來進行深入正確解析,並以系統式精心彙編,也儘量插入工學應有之數值運算演練,以整合一門完整之優質學科。  

液態有機化合物自燃點與閃火點之定量構效關係預測模式

為了解決閃火點溫度的問題,作者陳婉綺 這樣論述:

工業製程中經常會使用大量化學品,為預防使用過程中有火災爆炸的發生須先了解該物質之危險性,只有確定其特性才能給予適當防護措施。液態有機化學品為一般製程化學品大宗,我們藉由化學物質之閃火點來進行易燃性液體之分類,透過其類別決定後續儲運方式,此外我們亦透過自燃點來了解該化學品之燃燒特性,決定針對此化學品給予其周遭機電設備何種防爆電氣,以有效預防火災爆炸發生。 但透過實驗方式取得閃火點與自燃點數據需耗費較高之時間與金錢成本,且面對具毒性或特殊特性之物質可能增加實驗上之困難與危害,因此本研究採用歐盟提出之REACH法規建議之替代性評估方法-定量構效關係(Quantitative Stru

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建立閃火點與自燃點之預測模式,以有效取代傳統實驗。 本研究針對AIChE於2017年所提出DIPPR數據資料庫中的純實驗數據進行收集,建立液態有機化學品閃火點與自燃點之數據集。最終透過786筆實驗數據建立四個描述符之閃火點預測模式,其模式配適能力R2為0.8531,預測能力Q2為0.8344,不論訓練組與測試組其平均絕對誤差皆在一般實驗誤差的兩倍以內,且該模式也滿足OECD提出之準則,本模式目前為針對液態有機化合物閃火點預測能力最佳之預測模式;接著,使用424筆自燃點實驗數據發展九個描述符之預測模式,其模式配適性R2為0.

6354,平均絕對誤差為47.09,預測能力Q2為0.6276,平均絕對誤差為52.24,一般實驗誤差約30K左右,而此預測誤差在實驗誤差兩倍以內。雖然本模式所提出之預測能力為目前最佳,然而仍期望可再有效提升預測性,因此剔除含有雜原子之化合物,針對424筆數據中的116筆純碳氫物質建立預測模式;純碳氫模式使用四個描述符建立,其配適性R2提升至0.8696,平均絕對誤差下降至28.83,而預測能力Q2上升至0.8448,平均絕對誤差為30.61,可觀察到預測能力與配適性皆有提升,且平均絕對誤差下降,整體模式預測狀況更佳。 本研究所提出之三種模式不僅使用全實驗值開發模式,且皆在合理的預測誤差

下對其特性有最佳預測效能,並符合OECD所提出具說服力之QSAR模式應滿足事項。

職業安全

為了解決閃火點溫度的問題,作者蕭森玉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本書適於職業安全人員及大專校院職業安全衛生系(科)學生使用,將工作場所之安全知識,集中焦點並以淺顯易懂之文字、圖表呈現出來,期能將職業安全之基礎知識廣為散播,為閱讀者奠立良好的根基。  

咪唑硝酸鹽離子液體熱危害及燃爆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閃火點溫度的問題,作者黃詩宇 這樣論述:

離子液體 (Ionic liquids) 為熔點低於 100 oC 之有機熔融鹽,其結構以有機陽離子及陰離子所構成,藉由改變陰、陽離子組合或在陽離子結構中加入官能基使離子液體具有某種特定功能並於各領域有良好的應用。離子液體具有低揮發性、熱穩定性、不可燃及無毒等優點,故被視為新型綠色溶劑。但近年來已有研究指出離子液體於高溫環境會有熱分解現象並同時產生可燃性氣體產物,接觸火源後可連續燃燒狀況,為更有效瞭解離子液體之熱危害及燃燒爆炸特性,本研究針對較具反應性之咪唑硝酸鹽類離子液體,1-丁基咪唑硝酸鹽 (1-butylimidazolium nitrate, [Bim][NO3]) 及 1-甲基咪唑

硝酸鹽 (1-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 [Mim][NO3]),運用熱重分析儀 (Thermogravimetry, TG) 及微差掃描熱卡計 (Different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探討其熱重量損失及熱危害關係,再以緊急排放處理儀 (Vent sizing package 2, VSP2) 評估絕熱環境條件下熱失控反應後溫度及壓力變化,藉由實驗獲得之熱動力學參數求得其反應活化能;燃爆特性部分以閃火點測試儀測試離子液體之閃火點溫度,再以20 升爆炸鋼球 (20 Liter spherical explosion vessel,

20-L-Apparatus) 對常溫狀態存放之固態粉狀離子液體進行燃爆測試,綜合熱危害分析及燃爆測試結果,建立離子液體之本質安全參數,提供離子液體於應用時之最佳製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