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蘭都田美永金瑞榮寫的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14億消費者:亞洲消費趨勢權威揭露中國市場新面貌 和趙寬一的 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9夏季班首爾大學語學堂(為何選擇SNU?)-2020 @ ieat愛吃 ...也說明:我知道當大家決定選擇要去韓國讀語學堂的時候第一個會面對的抉擇就是:學。校。 當初我在選擇的時候主要考量的是宿舍、學費、教材再來是學伴、注重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先覺 和先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蔡雅薰所指導 林佳佳的 華僑學校因應新冠肺炎之線上教學研究:以韓國一所華僑小學為研究對象 (2021),提出首爾大學語學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線上教學、韓國、華僑學校、個案研究法。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韓國語文學系 鍾長志所指導 陳振瑋的 臺灣韓語學習者之副詞格助詞偏誤分析及教學方案: 以「에」、「에서」、「로」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副詞格助詞、意義功能、偏誤分析、教學方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首爾大學語學堂的解答。

最後網站首爾大語學堂--上課方式+環境介紹則補充:加加這次要與大家介紹一下首爾大語言堂~ 一、地理位置請參照這份地圖語學堂位於經營學院上面,獸醫學院下面的位置有五個方法可以到語學堂: 1. 如果從大學洞搭公車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首爾大學語學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14億消費者:亞洲消費趨勢權威揭露中國市場新面貌

為了解決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作者金蘭都田美永金瑞榮 這樣論述:

  亞洲消費趨勢預測大師 金蘭都 最權威中國市場觀察報告   全世界的企業都想知道:哪些人正在撼動中國消費市場?   韓國企業掌握了哪些情報,得以橫掃中國?   透過本書,中國商機看得到,也賺得到!   韓國消費研究權威金蘭都,帶領「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費時 3 年深入查訪,   獨家分析最新消費趨勢和最夯消費話題,揭露讓14 億消費者都買單的終極祕密!   .中國消費者最想買什麼商品?   .叱吒風雲的跨國企業為何在中國踢到鐵板?   .哪些小眾市場正在改寫消費版圖?   .全球知名企業如何布局?   .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投入巨資得到的調查結論為何?   超乎讀

者想像,把中國消費者分析到骨子裡的觀察報告!   過去30 年,中國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消費面貌快速變化,令諸多企業鎩羽而歸,但韓國以攻城掠地之姿成為對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究竟韓國企業如何精準掌握目標消費者,成功搶占龐大中國市場?答案是,韓國大型企業密切關注中國消費者的細微心理變化,投入巨額經費,邀請最懂中國消費者的金蘭都教授,及他帶領的首爾大學「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傾力研究,準確掌握最新市場動態。   本書即為金蘭都教授團隊走訪中國各地,耗時3年的研究成果,呈現多樣且多變的中國消費者面貌。他從幾乎無人嘗試過的「中國消費者個人」這個嶄新的微觀角度進行研究,調查團隊深入北京、上海、

重慶、青島、廣州、深圳等核心商業地區,貼身觀察採訪消費者,並設計400個問題,對2000 多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   整個研究範圍既深且廣,從心理學、經濟學、消費行為學、人文歷史等各種角度解構中國市場,預測未來中國消費趨勢,期能為企業帶來最實質的助益,讓中國商機看得到,也賺得到!如此珍貴的中國報告,你怎能錯過?   從顯微鏡下微觀,巨大的中國市場   →外界對中國市場有哪些迷思和誤解?  從全球「生產工廠」到全球「消費市場」的機會和挑戰。   →中國消費者最想要什麼?  六種消費者正在驅動中國市場。   →中國與其他市場的消費者有何不同?  破解中國人七大消費DNA。   →哪

些小眾市場隱藏最大商機?  大肚子經濟、銀髮經濟、寵物經濟……等正在成為主流。   →什麼是豆你玩、蝸婚族、辣奢族?  最詳盡的消費現象和流行語解釋,預測近期中國市場變化。   你還不知道的中國商機   .新商機就在非主流市場上!153位,這是中國身價超過億萬的女性人數;2,900億,這是中國九○後一年的消費總額,而這個數字還只是麥肯錫2006年的調查結果;2億,這是預計2015年會達到的高齡人口人數。中小城市消費者、農村消費者、女性消費者、九○後……這些曾經被忽視的新興消費群體正在快速崛起。   .星巴克在美國的店面很小,因為消費者多為上班族,外帶比例高;在中國,星巴克的店面場地要

大,能夠在室外擺放很多讓客人圍坐在一起的桌椅,以迎合中國消費者希望悠閒打發時間的特性。可是,為什麼中國消費者喜歡點加鮮奶油的咖啡,而不是美式咖啡呢?   .中國的VIP客戶最青睞哪些商品?「限量款」就對了!只要在設計中採用中國人喜歡的顏色或花紋,就能夠抓住消費者的心,例如香奈兒「巴黎—上海高級手工坊系列」,佳能的「中國成龍紀念版相機」,BMW在中國推出限量250台的M3 Tiger高級汽車。不過,為什麼「獨家優惠」和「親身體驗」對中國富豪也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你知道中國消費者會詳細核對商品標示,更覺得網路留言不可靠?中國消費者對企業的不信任感急速攀升,行動派消費者登場,他們寧可

相信親人朋友的口碑,還自行蒐集資料公布在網路上,面對忠誠度低的消費者,企業該如何拉攏人心?   .薑你軍和蒜你狠是什麼意思?大蒜的價格急速增加一百倍,生薑價格也同樣暴漲,大陸網友創造了網路新詞,蒜你狠指的是大蒜價格已經飛漲到令人啞口無言的程度,薑你軍解釋為「生薑你是老大」的意思。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怎麼面對物價飛漲?企業又如何讓他們願意花錢消費? 聯合推薦    別蓮蒂(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黃齊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王伯達(財經專家) 作者簡介 金蘭都   亞洲消費趨勢研究權威,三星、現代、花旗銀行等頂尖跨國公司的消費研究顧問,201

1年「韓國蓋洛普論文指導貢獻獎」大獎得主。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法學院行政學系,美國南加大博士,現任首爾大學生活科學院消費學專業教授、生活科學研究所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負責人,研究領域為消費趨勢、消費者形態、奢侈品消費等。獲頒首爾大學教育獎的「蘭都課程」,每學期都是最早被搶選一空的課程,學生讚譽為首爾大學優秀教師,並獲得韓國民意推選最佳博士學位論文指導功勞獎。   金蘭都對亞洲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和市場趨勢的研究,深受韓國青瓦台高層的重視,獲聘為歷任韓國總統智囊團小組資深顧問,為韓國的經濟布局出謀策畫。此外,金蘭都亦於高層領導研討會、青瓦台祕書會議、三星集團市場團會議等舉行講座。他擔任三星集團、愛茉

莉太平洋、現代汽車、花旗銀行、第一企畫、韓亞銀行、樂天建設等集團的諮詢顧問,同時被任命為2012年第4屆名譽檢察官,2013冬季特殊奧運會諮詢委員。   多年來金蘭都在韓國最有影響力的《朝鮮日報》上發表關於消費趨勢的評論,2007年分析韓國奢侈品消費者的著作《奢侈韓國》被各大刊物選為「年度好書」,並獲得鄭進基輿論文化獎。年年出版的系列書籍《趨勢韓國》,縝密分析韓國的發展走向,獲譽為「最明快的趨勢教科書」,是各界領袖、商務人士、趨勢觀察者關注的年度話題。原本寫給兒子的隨筆之作《疼痛,才叫青春》(圓神出版)是韓國出版史上最短時間內銷售量破百萬、總銷售量達兩百萬冊,並在中國銷售近百萬冊的超級暢銷

勵志書。他也因此書被公認為「最懂年輕人心理的大人」。 田美永   首爾大學生活科學學院消費者學系學士、碩士,並在該校消費者型態研究室以「消費者快樂的概念與其影響因素結構」為論文題目,獲得博士學位。以「什麼人,對什麼商品感到厭煩?」為題所發表的論文,獲得二○○八年韓國消費者學會最優秀論文獎。作者曾在三星經濟研究所擔任研究分析員,目前於首爾大學生活科學研究所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擔任首席研究員,並進行有關趨勢分析論的演講持續追蹤韓國和中國的消費趨勢,致力開發能將消費趨勢和產業連結的方法論。 金瑞榮   就讀首爾大學生活科學學院消費者學系博士班,以「二十~三十歲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的消費價值研

究」為論文題目,獲得碩士學位。作者目前於首爾大學生活科學研究所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進行「中國消費者的特性和趨勢」相關研究,研究領域為消費者的矛盾心理結構、消費趨勢擴展過程,以及預測方法等。 譯者簡介 路冉   北京第十八中學韓語選修課教師,教授韓國語初級教課程。翻譯作品有金蘭都所著的《千萬次搖擺,才能長大成人》《從小眾到主流:誰是中國未來消費主力?》,累計翻譯量超過百萬字。 張亞薇   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畢,留學於韓國慶熙大學。曾任職於工業技術研究院,並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韓語教師。譯作有《孩子上學了!寫給好媽媽的51個學校生活處方》《遇見壞上司,笑著活下去

》《世界名家的閱讀教育》以上等書。現任韓語授課教師並從事譯書工作。 葉雨純   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首爾大學語學堂六級畢。曾任韓國旅遊網站翻譯、科技大廠專案管理,現為專職媽媽,兼職翻譯。譯有《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如何出版)、《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先覺出版)。 推薦序  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黃齊元 作者序 顯微鏡下的巨大中國市場 金蘭都 PART 1  從全球的「生產工廠」 到全球的「消費市場」 第1章 你對中國了解多少?— 中國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機會:邁向全球最大規模的消費市場 ◎挑戰:中國市場的六個神話或迷思 PART 2  中國消費者最想買什麼

? 第2章 如何分類龐大的中國消費者?──消費者類型化 ◎消費者類型化標準一:所得 ◎消費者類型化標準二:自我導向性和他人導向性 ◎中國消費者的六大類型 第3章   VIP型消費者──奢華是生活的代名詞  ◎基本特徵:追求頂級的生活 ◎消費目標:「發現」大於「需要」,「品質」大於「價格」 ◎品牌敏感度:奢華名牌?對我們而言只是日常用品! ◎生活型態:「經歷」才是付錢的關鍵 ◎商業啟示:目標鎖定「全球性」消費者,而非只強調「中國」 第4章 自我滿足型消費者──想買就買 ◎基本特徵:人生以「我」為中心 ◎生活型態:購物就是享受人生  ◎品牌敏感度:流行?品牌?只要我喜歡

就好! ◎消費目標:就是現在,能買就買! ◎商業啟示:創造銷售的關鍵時機 第5章 時尚型消費者──走在流行最前線 ◎基本特徵:人生目標是成為人人稱羨的對象 ◎生活型態:人生就是戲,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  ◎消費目標:購物就是我活著的理由 ◎消費導向:時尚是展現優越感的方式  ◎商業啟示:同時刺激歸屬感和優越感  第6章 精打細算型消費者──身體內建計算機  ◎基本特徵:不同情境展現不同面貌的變色龍類型 ◎消費目標:理性購買是最大目標  ◎生活型態:習慣先擬定商品購買計畫  ◎商業啟示:提供「不管怎樣就是要買」的決定性價值  第7章 渴望型消費者──對消費的渴望永無止境

  ◎基本特徵:因為得不到更多而感到失望 ◎品牌敏感度:擁有越多好商品就越幸福 ◎生活型態:相當在意別人的眼光  ◎消費目標 :用最少的資源享受最大的效益 ◎商業啟示:以多樣性的誘人商品攻占市場 第8章 節約型消費者──用不到的就省下來  ◎基本特徵:傳統型和現代型  ◎生活型態:無意識的節約(傳統型)vs.有意識的節約(現代型)  ◎品牌敏感度:沒有欲望(傳統型)vs.節制慾望(現代型)   ◎消費目標:消費最少化(傳統型)vs.儲蓄最大化(現代型)  ◎商業啟示:一個群體兩種類型,須有不同的銷售策略  PART 3  破解中國人的七大消費DNA 第9章 中國消費者

有什麼不同:檢視消費DNA  ◎社會脈絡:中國消費DNA的根源 ◎中國價值觀:個人的消費導向和態度  第10章 追溯本質    ◎DNA構造:追求均衡的生活  ◎消費特性的影響:對源頭和固有性的執著 ◎消費趨勢發展:有機環境升級  ◎商業啟示:以本質來決定勝負  第11章 面子和實惠之間的抉擇  ◎DNA構造:中國消費者的愛面子類型  ◎商業啟示:以尊重為基礎的客戶服務  第12章  誠信第一  ◎DNA構造:無法相信別人的低信任感社會  ◎消費特性的影響:習慣起疑的消費者  ◎消費趨勢發展:行動派消費者登場  ◎商業啟示:誠信是獲得消費者信賴的祕訣  第13章

 集體意識中的個人主義 ◎DNA構造:世界以「我」為標準  ◎消費特性的影響:善用「關係」的策略 ◎商業啟示:深入了解獨特的消費傾向是必要的 第14章 4–2–1家族式消費 ◎DNA構造:家庭結構的變化,從「2–1」到「4–2–1」  ◎消費特性的影響:子女─父母─自己的三重消費  ◎商業啟示:理解中國家庭的消費模式 第15章 中國風儼然成為全球標準  ◎DNA構造:中國以文化為號召,向世界招手 ◎企業策略的影響: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特有商品  ◎消費特性的影響:開始關心自家的傳統文化和品牌 ◎消費趨勢發展:中國傳統和全球標準共存  ◎商業啟示:真正的中國風到底是什麼

?  第16章 奢華成為普遍現象  ◎DNA構造:奢華日常化‧普遍化‧細分化   ◎消費特性的影響:熱情的購買,安靜的享受 ◎消費趨勢發展: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四大類型 ◎中國奢侈品的發展方向  ◎商業啟示:根據奢侈品消費者類型來設定不同策略 PART 4  中國消費市場的新趨勢 第17章 現今中國市場的三大趨勢 第18章 對生活品質的關心程度提高 ◎幸福升級第一步  休閒生活:人們開始懂得享受人生  ◎幸福升級第二步  味覺的幸福:崇尚健康、美味的食物  ◎幸福升級第三步  享受視覺:永無止境的追求美感  ◎幸福升級第四步  從環保到健康生活  ◎商業啟示:必須著

眼於中國人追求幸福的本質  第19章 誰是未來消費主力?── 從小眾到主流,出現新的利基市場  ◎非主流市場:新消費群體的出現 ◎新消費主力:頂級銀髮族和九○後  ◎小眾消費者:單身族、頂客族、繭居族  ◎商業啟示:拋開針對主流消費者的舊式行銷概念  第20章 中國式新實用主義抬頭  ◎新實用主義式的消費降級:追求極大化效用性  ◎新實用主義式的消費升級:將實用性極大化  ◎商業啟示:勝負關鍵在於取得消費者共鳴  PART 5  直擊消費趨勢:中國消費市場最夯名詞分析 第21章 物價:中國人面對物價居高不下的生存法則  ◎物價到底要往上飆到哪裡?  ◎人們聚沙成塔、集

腋成裘,為節約而拚命  第22章 消費文化:日漸聰明的消費者及企業的應對方法  ◎變聰明的消費者  ◎企業針對消費者變化而不斷進化的市場行銷 第23章 經濟:主題式經濟引領中國消費市場  ◎推動中國經濟的主要角色  ◎出現已開發國家型經濟形態  ◎日趨嚴重的勞工問題  第24章 都市:難道打算將整個中國變成一座城市嗎? ◎中小城市的大都市化,小城市的中小都市化 ◎逆都市化現象:我想要擺脫大都市!  第25章 兩極化: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兩者差距逐漸深化  ◎富裕中國的貧窮中國人  ◎房地產問題成為迫切的現實  ◎奢華中國人展現奢侈的極致! 第26章 世代:中國也是

「疼痛,才叫青春」 ◎個性十足的八○後一代  ◎八○後的特殊婚姻狀態  第27章 文化:我行我素就是酷!  ◎人生就是要享受  ◎明星就是我的力量  第28章 思想: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叫邏輯,一種叫中國邏輯  ◎為關係而生,為關係而死  ◎「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  第29章  環境:中國江山藍又藍  ◎環保意識逐漸升高 ◎展現低碳消費習慣,中國不一樣了!  ◎城市也穿上「綠衣服」  第30章  網路&IT:中國網路時代來臨  ◎在網路虛擬世界中結緣  ◎網路使用者逼近五‧六億 附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 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黃齊元   

大約在二○○二年,我第一次開始注意到「向韓國學習」這件事,當時韓國剛從亞洲金融風暴復原,當年又獲得首爾第十七屆世足賽第四名,舉國歡騰。又過了兩年,我們開始有「為何韓國能,台灣不能?」這樣的討論。直到今天,大概沒有人會否認「台灣不如韓國」,不管在半導體、面板、手機、4G、文創影視、娛樂各層面,或者從國家、產業和企業等角度,台灣和韓國都不是同一個等級。   過去幾年,韓國參與區域性經濟整合也遠超過台灣,韓美、韓歐、韓澳都已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中日韓FTA談判也進入最後階段。最近韓國又擠下日本,晉升為對陸出口國第一位,台灣退居第三。   令人慚愧的是,韓國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耕耘也逐漸超

越過台灣,金蘭都新作《最熟悉又最陌生的14億消費者》就是一個明證。過去歐美關於中國消費市場的著作都偏重宏觀面,台灣雖有少數書籍討論中國內需市場,但只局限於技術層面,然而,本書的視角卻相當獨特,內容深入淺出且吸引人。   綜觀本書,有幾大特點:第一,科學性。作者跳出泛泛的經驗談,以實地訪談方式蒐集大量資料,具有真實性及可信度,不似坊間一般剪貼的作品。第二,客觀性。由於作者是韓國人,可以從外人的角度來觀察中國社會現象,比較沒有情緒偏見。第三,趣味性。作者旁徵博引,運用大量實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不會覺得無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金蘭都的專業背景大大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他本人為消費學專

業教授,著作《奢侈韓國》被選為年度好書,而每年出版的《趨勢韓國》更為掌握韓國動態的必讀經典,這些均說明作者研究中國消費市場絕對游刃有餘。   台灣人過去把大陸當做「工廠」,未來應轉變為「市場」。我們最大的危機在於意識形態,該前進的時候卻倒退,服貿協議遲遲未能過關,只能將服務商機拱手讓人。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韓國總統朴謹惠上任後率先訪華,鞏固雙方經貿關係,為雙方FTA鋪路。韓國人全力開發中國市場,卻又不失民族自信,看到台灣最大競爭對手的策略布局,我們有何啟發? (本文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作者序 顯微鏡下的巨大中國市場   金蘭都   中國正逐步

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正因中國市場規模巨大,競爭也格外激烈,世界各國的大小企業紛紛向中國的消費市場叩關,傳出捷報者卻少之又少,韓國企業也不例外。許多企業在中國失敗的原因,不光只是競爭激烈而已,因為無法掌握為數眾多且挑剔的中國消費者心態,未能理解不斷變化的市場,才是主因。   擁有廣闊領土和龐大人口,還有全球最複雜挑剔的消費者,對於這樣的中國,我們有多少認知?目前關於中國的資料和文獻數量已經非常可觀,無論是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特徵,或是跟中國經濟、市場有關的報告都已經非常多,但是從中國做為消費市場來看,現有的資料大都是從「整體消費市場」這一宏觀的角度展開研究,而立足於中國「消費者個人」這

一嶄新的微觀角度進行細緻觀察的研究卻寥寥無幾。   作者們所服務的首爾大學生活科學研究所消費趨勢分析中心,致力於研究韓國的消費趨勢和消費者特性。二○○七年起所出版的《趨勢韓國》系列最具代表性。除了出版著作之外,也和三星電子、LG、科威、Halla Meister、樂天、AK Plaza、HANA金融集團、三星生命、第一企畫、樂天建設、韓國城市銀行等許多企業合作,針對韓國消費者進行分析,提供諮詢服務。本次則擴大研究範圍,分析中國的消費者和市場趨勢,也比以往投注更多的心力,最終才能完成本書。   我和消費趨勢分析中心對中國消費者產生關注的契機,源自於接獲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和CJ第一製糖公司的

委託,希望針對近來中國的消費趨勢潮流進行分析,研究初期也曾經產生猶豫,既然企業本身已擁有許多長期居住中國,經驗老到的中國籍專家,對中國的相關研究儼然已臻純熟,為何還要重新進行研究?   如同前文所提,關於中國的現有文獻資料已相當豐富,卻缺乏以全新的地域劃分做為切入角度,近身觀察「中國消費者個人」的細微特性,即使有,也是諮商公司針對特定產業所進行的內部非公開報告。因此對於有興趣了解中國市場的一般大眾及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們來說,很難對中國消費者有更精確的認識,只是透過經驗和口傳,以粗略的方式來理解他們。   儘管關於中國的研究數目可觀,關於中國消費者的正式詳細研究卻非常不足,我們希望研究室提

供有實質幫助的實用知識,也就是「微觀中國」,而非研究制度或文化等領域的「宏觀中國」。 也就是說,即使「中國」研究已數不勝數,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正式且縝密的分析仍相當匱乏,為了更貼近挑剔的中國消費者而不斷努力的企業和派駐海外人員們,編者們希望能夠幫得上忙,盡一份心力,憑藉著這份使命感,於是開始著手研究中國消費者和消費趨勢。再加上如今進軍中國不只是部分大企業面臨的問題,對於希望成長和進化的中堅和中小企業來說,中國也是必須考慮的市場。我們想提供的不是中國的制度和文化等一般教科書內容,而是希望給予實質幫助,也就是具體而細微的實用知識。   如果能夠做到對像中國這樣的多元化國家的消費者進行分析,

那麼今後想要分析世界任何國家的消費趨勢都不是問題,做為消費學學者,這也算是小小的私心吧。雖然我們一直以來都在韓國居住、工作和消費,但極少有研究機構能夠正確分析韓國市場的消費DNA和趨勢變化,藉此得出準確的觀點和方法論。我期許消費趨勢中心過去所累積的消費理論研究架構,能夠應用在全球市場當中。   我關注中國消費趨勢的另一個契機,多少帶點個人因素。我的著作《疼痛,才叫青春》於二○一二年在中國上市,成為中國亞馬遜年度暢銷排行榜綜合類第二名,散文類第一名,獲得許多關注。為了安排專訪,展開簽書會、讀者見面會等活動,我經常飛往中國,有必要了解中國時下的年輕讀者們,以規畫出適合的行銷活動。自然而然地,我

又多了一個必須理解中國消費者的理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中國成為了我不可避免的研究對象。   在這種契機下,我們開始分析中國人的消費DNA及消費趨勢,這本書可以說是對過去三年研究成果的整理。在執筆編寫本書時,編者們努力使本書不同於已有的中國研究書籍,其差別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消費者當前的消費生活進行集中研究。首先,我們針對不同地域、收入、性別、年齡的消費者進行抽樣,讓研究消費者學的中國專家和研究消費趨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一對一進行深度調查,並開展小規模焦點團體訪談,然後提前制訂出調查方法和研究課題。在此基礎上,首爾大學消費趨勢分析中心的研究團隊到北京、上海、重慶、青島、

廣州、深圳等核心商業地區對商業圈進行細部調查,並展開組織化的城市觀察法(觀察年輕人經常出入的街道和生活方式,捕捉特定的傾向)。之後,研究人員會到各城市的消費者家中走訪,進行二至三小時以上的訪問調查,並對相關家庭從臥室、客廳,到廚房、浴室一一拍照,同時聽取對方的詳細說明,展開深入的採訪和觀察活動。   這樣的定性分析結果固然可靠,卻無法保證其普遍性。為了得出一般性的論點,我們透過深度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登門採訪、城市觀察法等方式蒐集約四百條假設做成問卷,進行二千份以上的定量調查。本書中大部分觀點和命題,都是編者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希望能夠如實地展現出中國消費者最新的消費文化和消費趨勢。

  第二,對蒐集到的資料和案例,我們力求從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實際上,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每天都在經歷消費生活,但是想要對社會的消費趨勢進行深度分析,卻實非易事。重要的不單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或經歷,還要有觀察消費者的專業角度和理論框架。為了制訂出能較為詳細地了解中國消費者和消費趨勢的理論框架,我們動用一切可能的研究方法。首爾大學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之前分析韓國的消費趨勢和消費形態時,在無形中積累的知識也都融入在本書中。   為了編寫本書,研究人員親身到陌生的城市,與嚴酷的氣候搏鬥,灑下無數的汗水,除此之外,漫長的研究歷程中更是投入巨額的研究費用,謹希望我們長期以來的努力,能夠讓對

中國人的消費生活和生活方式感興趣的讀者有所裨益。 金蘭都 二○一三年 九月 第1章 你對中國了解多少?──中國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挑戰:中國市場的六個神話或迷思 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的爆炸性仍處於現在進行式,正持續發揮影響力,也因此已經有許多國家的企業揮軍中國,但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企業最後都含淚棄守,能夠叩關成功的占極少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些在掌握中國消費者心態上失敗的例子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太輕忽大意。所謂的輕忽大意並非努力不足,而是前置作業錯誤,將本國式的思考模式,即錯誤的固有觀念套用在中國消費者身上,這就是失敗的原因,接下來將從固有觀念中舉出最具代表性的六種,稱之為中國市場的「六個神

話」。◎單一市場:中國是一個市場? 對中國的第一個誤解是「單一市場」,將擁有十三億五千萬名消費者的中國視為「一個市場」的錯誤觀念。「在中國,一人買一條口香糖就可以賣出十三億條」這樣的輿論就是非常安逸的本國式思考。 中國的消費市場複雜而刁鑽,面積大、人口多的概念蘊含了多樣、異質性的消費族群。同為大國的美國,從佛羅里達到阿拉斯加的消費傾向相對於中國來說算是均質的,更別提規模小、文化單一的韓國了。 中國消費市場比較接近歐洲市場,是由各個不同國家組合而成的概念。紐約、首爾熱賣的商品拿到洛杉磯或釜山可能還會大賣,但是倫敦的人氣商品拿到伊斯坦堡就很難說了吧?前進中國時不能只想著「打進中國市場」,必須具體的

規畫出「打進中國的哪一個都市或哪一個地區」,不同地區有其不一樣的消費導向、所得水準,以及規章,對韓國的既定印象也不同,行銷策略要針對當地的特性研究琢磨。舉例來說,同為西南地區,搭乘高速鐵路一個小時車程可以到達的地方,光是重慶跟成都的差異就相當大,重慶是自負心相當強的保守型都市,成都卻是韓流相當盛行的開放型都市,單就這兩個都市,不難理解對於各個都市制訂不同的行銷策略的重要性。  

首爾大學語學堂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Hello guys! long time no see! Today im your guys guide to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
I hope you guys enjoy this video and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will help me so much!!
-
Thank you guys for subscribing and i see you guys next video!!
-
Instagram: Guignobrega
Facebook: Little Brazil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Brazil-1613032328791898/

-

華僑學校因應新冠肺炎之線上教學研究:以韓國一所華僑小學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作者林佳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韓國一所華僑小學,從2020年1月開始至2021年7月為止,因應新冠肺炎的線上教學實務。研究目的有三個:一、記錄個案學校在疫情期間所開展的線上教學模式及當中所遇到的困難。二、探討教師在線上教學期間所遇到的挑戰。三、調查與分析學生在線上教學的適應情況與學習成效。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除了觀察、記錄學校因應新冠肺炎所做的線上課程之演變,並訪談四位不同學年的導師,以及針對研究者班上的六年級學生做問卷調查。研究時間橫跨三個學期,藉由長期對情境的觀察以及利用各種管道收集來的資料做分析,以豐富、詳細的敘述來呈現,試圖深入瞭解、解釋學校行動過程的整體樣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下列八點結論:

一、個案學校在弱勢的教育系統下倉促實施線上教學。二、個案學校因應內外在條件,開展出三個不同學期、不同模式的線上教學。三、疫情下全新的線上教學方式帶給教師心理壓力與多重困難。四、混成式教學的實體課帶給師生壓迫感。五、教師對於提升學生其線上課的學習動機感到無力。六、多數學生的線上學習工具符合需求,但仍有弱勢學生處於劣勢狀態,並出現缺曠課情形。七、學生因長期線上課感到壓力與身體不適。八、學生在線上課難以專注且學習成效不佳。研究者最後亦分別以學校、教師、後繼研究者三個面向提出建議。疫情下的線上教學實證研究,目前以大專院校為多數,期望本研究能在小學與僑教的缺塊上填補一隅。

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

為了解決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作者趙寬一 這樣論述:

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與其埋頭苦幹,被動等著命運的安排,不如立刻調整心態。  現在就認清,最可靠的就是時時投資自己!   安份做事、安心退休的夢幻時代已經過去。  職場人務必構思生存的戰略,主動出擊!   YES24、教保文庫暢銷書、Interpark網路書店選書,讀者熱烈迴響的職場生存指南   你深信埋頭苦幹,自然有人賞識?  你犧牲家庭、奉獻青春,升官加薪就有你的份?  你心中吶喊「沒人比我更拚!」公司卻冷冷背棄了你……  不,很多時候,這都是你的誤解,事實是:  公司沒有背棄你,而是你感覺「遭到公司背叛」。  再怎麼勞苦功高,只要情勢一變,公司隨時會將員工淘汰

。  因為沒有你,公司可以照常運作,而且就算沒有你,它也必須要正常運作……   被動接受公司決定,不如事先做好準備,重新調整工作心態,以面對職場形勢的轉變。   自我開發頂尖專家趙寬一博士以職場、家庭、個人三個面向,告訴你職場不敗的必備要件,讓公司無法背棄你的24個理由!   Q: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早知道就在有能力時多多幫助別人。」  「竟然沒有一項自己獨具的專長。」  「來日方長,身邊卻沒有錢。」  「為工作付出了一切,結果怎麼會這樣?」  「我為什麼從不挑戰更大的目標,連試試都不敢?」  「啊!那時應該要當機立斷才對……」  「別人會記得我是怎樣的人嗎?」

  「早知道就不該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失去了自我。」  「我怎麼這麼笨?失去了健康才發現來不及。」  「坦白說,自己懂的東西實在太少……」  「活得真像傻瓜,夢想一個都沒有……」  「那時如果一笑置之,現在就不會這樣……」  「真希望能再年輕個幾歲……」  「不是故意要傷別人的心……」  「浪費掉的人生,好可惜……」 作者簡介 趙寬一   社會教育專家、暢銷作家。中央經濟評論社評為「影響大韓民國最深的十名講師之一」。   畢業於江原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二○○七年獲頒「韓國HRD大賞」名講師獎。經常受邀至青瓦台等政府機關、大學、企業、地方團體、主婦大學等單位演講,並擁有極

高的媒體曝光度,於KBS「早安園地」及EBS、MBC、SBS等各大電視媒體舉辦講座。繼引領話題的「一人革命家」新職場人模式,又在本書中提出二十四項讓職場生涯不後悔的生存實戰指南,是上班族信靠追隨的人氣指導教練。   曾任大韓石碳公社社長、江原道政務副知事、農協中央會常務、農協江原地區本部長、江原大學客座教授,現為「趙寬一創意企管研究所」代表。   除了講座備受歡迎,更是普獲好評的暢銷作家,著書三十餘種。重要作品如:《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大笑一場》《帥氣地說話》,《用服務決勝負》一書獲選為韓國文化觀光部優良學術圖書;《像祕書一樣行動》《厚臉皮也是一種競爭力》等書更已授權翻譯、暢銷海外。

譯者簡介 蕭素菁   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系碩士,服務於國內顯示器製造廠。譯作包括《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哈佛博士的街頭經濟學》(先覺出版)。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核電歸零」。 葉雨純   政治大學韓文系、首爾大學語學堂六級畢業。曾任韓國旅遊網站翻譯專員、韓商業務助理、科技大廠韓文專員。譯有《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如何出版)。 序  離開公司的準備,越早越好 1時時防範被公司背叛「為工作付出了一切,結果怎麼會這樣……」2在工作崗位上狠拚一番「該立刻處理的事,老是拖拖拉拉做不完……」3從主流觀點看世界「原來我一直扮演邊緣人的角色……」4挑

戰更大的目標「我為什麼連試試都不敢?」5勇於把握機會「啊!那時應該要當機立斷才對……」6該衝就要衝「故作斯文,機會都溜走了……」7留下足跡「別人會記得我是怎樣的人嗎?」8 建立自我的世界「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失去了自我。」9 慷慨付出「早知道,就趁有能力時多幫助別人……」10 理「才」之道「當初就該培養一項獨具的專長……」11 理「財」之道「來日方長,身上卻沒有錢……」12 健康管理「我怎麼這麼笨?失去健康才發現來不及……」13 工作之餘,要多讀書「坦白說,懂的東西實在太少……」14 寫一本書「我的職場人生,大概可以寫成十本書吧……」15 履行我的夢想清單「活得真像傻瓜,夢想一個也沒有……」16

一笑置之「當時如果沉住氣,現在就不會這樣……」17 活得瀟灑「我也想要自由自在、展翅高飛……」18 讓年齡更有價值「真希望能再年輕個幾歲……」19 把時間留給家人「以後一定會讓你過好日子……」20 學習女性的生活方式「老婆不在,什麼都做不了……」21 結交一輩子的知己 「離開公司,人脈也跟著沒了……」22 去愛「不是故意要傷別人的心……」23 不要浪費人生「渾渾噩噩度過的日子,好可惜……」24  狠狠執行到底「下決心下了一百次……」 後記  思考著退休,緊抓住此刻 序 離開公司的準備,越早越好   上班族對公司抱有什麼樣的期待?無非是希望薪水高、晉升快,再加上有退休保障的穩定性。如果一家公

司具備這三項條件,那真是「受到老天眷顧」的職場了。   若要在這三項條件中選一項,優先順位最高的會是哪一項呢?選擇結果自然因人而異。經濟狀況窘迫的人,會把薪水高當成第一順位;而急著想出頭的人,則會選擇晉升;不過應該會有更多人選擇穩定性。   有一項證據可以顯示大家對工作穩定的重視與偏好,那就是身分及退休生活都獲得保障、被稱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在最受歡迎職業票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社會現象。   將穩定性視為優先順位的理由,正是人對未來及雇用缺乏安全感所致。尤其在人類平均壽命上看九十歲的今日,提早退休將引發不小的問題,所以很多上班族放棄「活得短而精采」的想法,轉而選擇「活得久而平淡」。總之,大家

都希望能夠晚一點退休。   不過以公司的立場來看,難免會擔憂組織的高齡化將帶來生產力的低落。雖然已有歷史研究指出老人的生產力更高,但現實社會卻吝於接受這種看法。一般人還是認為年紀大的員工生產力較差,所以企業多半喜歡採用年輕人。   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近來丟出所謂「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理論」這個話題,引起廣泛討論。這也說明了這樣的社會氛圍。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在快速轉變,決策速度也要加快,而這些正符合年輕人的特質。」「所有的領導者都應當具備領導能力及創意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文化。」「任何時代的組織都應該年輕化。」   從李健熙丟出這個話題開始,三星集團逐步完成

了全面的世代交替。   其他集團的總裁也一樣,他們沒有討厭「年輕」的道理,而且也會看準時機,果斷地大舉提拔年輕人。「大舉提拔」或許就意味著「大幅的世代交替」。   輿論也隱約支持這股潮流。一家頗有影響力的日報,就對大企業的世代交替潮流作出正面評價,還透過社論進一步指出:「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中心的地球村社會,正面臨主導權所產生的巨變。在嬰兒潮世代退場的同時,新世代也浮出檯面,成為時代的主角。繼美國總統歐巴馬之後,英國也出現四十多歲的首相卡麥隆。他們為了突破國家危機,都紛紛登場,扮演解決國家危機的領導者角色。」   不僅如此,在許多關心社會問題的學者中,也有人將世代交替與韓國的年輕人失業問題加以

連結,而提出主張。有一位頗具世界知名度的教授曾說:「為了成年人就業的安定性,年輕人常常是被犧牲的一群。所以上一個世代必須讓步。」他用這個理論來分析整體趨勢。簡單來說,由於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相當缺乏,所以成年人要盡快退場。   「退休常態化」時代來臨   當「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世代交替」「讓步」......等這些詞彙出現時,就有人要開始坐立難安了,尤其是那些自認已經上了年紀的人。   至於沒什麼突出表現的普通上班族,心中則會覺得沮喪,也許還會受到全面性的結構調整或名譽退職風暴波及呢!尤其考量到社會存在著青年失業的嚴重問題時,不僅工作得看別人的臉色,甚至連「四五停、五六盜」(譯注:「四五停

」指提早在四、五十歲停止工作,「五六盜」為五、六十歲還賴在職場不退休,形同盜匪)的幽靈也都不斷在腦中浮現。   當然心中難免會有不滿。   「為什麼要讓步?」「那我們的未來該怎麼辦?」「年紀大有什麼錯嗎?」   也有人會問,世界漸趨高齡化,平均壽命到達一百歲的時代都快要來臨了,還討論什麼世代交替?   有的人甚至會質疑,日本是計畫將退休年齡延長至六十五歲,而韓國人的思考卻反其道而行,竟然在高喊「由年輕人才主導的時代」。英國的總理雖然只有四十多歲,但也有人提出反駁的證據,認為領導英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獲得勝利的邱吉爾首相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   另一方面,年輕人卻開始在心中歡呼。以前就算擁有開天闢

地以來最好的條件和實力,也找不到適當的工作。這些新世代就算找到工作,也會因為看到「老人」固守既得利益或是「資深者」的腐敗而心生不滿,如今他們在這波潮流下,總算能在工作上有所期待及安慰。   不過這實在沒什麼好高興,也沒什麼好歡呼的。因為不管對年輕人或老年人來說,這都不是件令人振奮的事。所謂「年輕人才論」的問題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它在任何時代都可能發生。   激烈的競爭下,「雇用彈性」及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已經無法安撫年輕的世代。   此外,還有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年輕的人才」很快就會變成「舊世代」。一旦成為舊世代,他們還會對世代交替拍手稱好嗎?還會願意將機會讓給年輕人嗎?   「

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就代表著「退休」的常態化。不管是年輕人或成年人,都無法脫離這個結構,也就是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只能警惕自己要隨時準備退休的不確定時代。   因此就算公司已從年輕世代與既成世代間的對立、交替、讓步的角度去尋求解決,職場上的每個人仍應自行尋求活路,找尋因應的對策,而且必須深入思考,徹底覺悟。   近來對於退休準備的討論越來越多,彷彿是在反映這樣的趨勢。各種廣播或電視節目,幾乎都以系列報導方式大談老年退休計畫,篇幅比重也越來越高。至於相關書籍更是像雨後春筍一般推出。   但是仔細探究相關理論,就會了解「離開職場=退休=老年」這個概念,將討論都聚焦在「離開職場以後,如何過得更有收穫

、更舒適」。   不管是「退職準備」、還是「退休設計」,聽起來都還算高雅,但是如果提到「死前必做的事」「互助」的話,可能就籠罩一股像是進入死巷般的無力感。「互相扶助」簡寫成「互助」,但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是幫忙「處理後事」,接著又想到電視廣告播過的內容,催促大家要處理得乾淨俐落,想到這裡竟然讓人有些感傷。   現在就要為離開職場作好準備   我寫本書的理由就在這裡,因為無法接受近來出現的這些觀點。首先是對於將「離開職場」當成「退休」這一點,我覺得並不恰當,而且也不喜歡將退職對策想成是老年課題或生命結束的因應之道。   退職和退休有明顯的不同,但卻經常被視為有相同的意思。   退職通常是在六十歲,

不過近來人也有可能在四十歲就退出職場—不,甚至二十多歲退職也不能算例外。   退職是指從一個職場中退出,它只代表著離開職場的意思。退職有可能是轉職,所以我們一生中有可能會退職好幾次。退休卻是「完全退職」,代表經濟活動終止、完全從現有的工作中離開。   也因此我決定另外找機會討論退休後的老年問題,目前就先處理職場人在世代交替及退休常態化時代中,應當如何因應的問題。也就是處理「退職」、但不將焦點放在退職後,而是把焦點集中於在職期間如何將「現職」做好的問題。   因為唯有如此,不管年紀大或年紀小,才能成為公司所需求、時代所期待的「年輕人才」,而且就算提早離開公司,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衝擊。這就是正確的

退職準備,然後還可以更進一步發展成退休準備。   為了避免在離開職場時措手不及,當你還位居現職時,很多事就應該先作好準備,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企圖。   我原本的構想是希望出版一本書,內容可以告訴大家在這麼多事情當中,有哪些是在職場時必做的關鍵重點,同時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年輕人必讀的書。不過我卻花了許多時間苦思該從哪裡下筆,最後又該往哪個方向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的眼底映入了一段文字,這段以前就熟悉的文字,再度從我的記憶中復活,那就是劇作家蕭伯納的墓誌銘。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不停咀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這句話的涵義,腦海中卻同時浮現了「後悔」這個關鍵詞。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知道「在職場上應該先做什麼」,那麼你就應該反向思考,「離開職場時,有什麼事是可能會令自己後悔的?」   因為「離開職場時一定會後悔」,所以「還在職場工作時就一定要去做」,這兩點便構成了本書的核心。   然而離開職場時會令人後悔的事,豈止一、兩件而已?   我也是退職後仔細回顧,才發現「當時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才對......」,不少事因此徒留悔意。這本書是我對自己最真誠的反省,也讓我領悟到:直到退休前

,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銘記「盡力做到沒有遺憾」。   期待我的反省與覺悟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離開職場以後的生活,應當於在職工作時就作好準備;而退休後的準備,則要在年輕時就開始,而且就是「現在」,透過現在所處的職場來進行,越早越好。時間一遲,就來不及了。   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讀者轉念奮發,彷彿重新調整職場生活般,有個嶄新的開始。這是一條不會讓你將來搥胸頓足說:「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然後懊悔不已的路,而是一條能讓讀者成為年輕人才,好好過著安定的職場生活的捷徑。 1 時時防範被公司背叛「為工作付出了一切, 結果怎麼會這樣⋯⋯」四十六歲的大衛,在同一家公司待了

二十三年之久。他是一個可以為工作付出一切的員工,深信只要認真工作,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就有了保障,於是他像在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盡全力把工作做好。他在公司獲得晉升,發展也很順利,原本從事教職的太太在生完女兒後便申請退休。不過公司後來因不景氣而遭遇困難,最後被競爭對手併購,情況就此急轉直下。所有中階主管及高層主管的雇用契約全部中止,大家都收到解雇通知,大衛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失業了。離職不過七個月的時間,他又遭遇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為無法克服內心深處的挫折及失望,他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用極快的車速在道路上奔馳,同時大聲叫喊:「老天爺,為什麼是我?」這是安迪.安德魯斯的小說《七個禮物》開頭的故事。

大衛等於是美國版的「四五停」,和我們社會的現實情況相當類似。雖然我衷心期盼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大家身上,但那也只是「希望」而已,這種情況遲早都有可能發生。有了這種體認,職場生活反而會過得比較踏實。我經常強調一句話:「組織是會背棄你的。」也就是說,公司隨時都有可能會背叛你。公司聽到這句話時當然會極力否認,但是就員工的立場而言,應該會點頭稱是,因為現實情況的確如此,組織體的生理結構就是這樣。不過公司並非本質惡劣、「心機」深奧,它之所以會背叛無力的員工,很多時候是不得已的。這純粹是因為立場差異所導致的誤解與現實。接下來就舉職場人最重視的「人事問題」為例來說明。你認為自己犧牲了家庭、為公司做牛做馬,而且眼

睛眨也不眨地全心投入工作、奉獻青春,希望公司肯定你的付出,給予同等的回報和待遇。人事命令即將公布之時,大家一聊起晉升話題,你便認定這次晉升舍我其誰。你甚至在心中大喊:「如果有誰比我更拚、更認真工作的,請站出來!」然而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就公司的立場而言卻並非如此。公司和你在看法上層次不同,視野也不一樣。以公司的觀點來看,會覺得有你這種工作能力的人不在少數。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如果考慮到對未來的貢獻或是成長的可能性,比你優秀的人可能更多。就連無法量化的所謂忠誠度,你的排行恐怕還落在後面。職位有限,排隊等的人卻很多,所以無法提報你晉升。如果你是CEO,這時你該怎麼辦?等到人事命令公布時,你對結果大

感失望。你心想:「我竟然沒有在名單裡,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同時有種遭到背棄的感覺。不只是你,沒有在名單內的人幾乎毫無例外都會表達不滿。有人說:「這種人事命令像話嗎?」也有人批評說:「這算什麼人事命令?」「沒有原則、隨便安排。」「都是內定的人選晉升,沒有背景、沒有力量的人什麼都不是。」更嚴重的可能還會破口大罵說:「亂來!」大家都為公司背叛自己而感到憤怒。那麼被提報晉升的人,想法又如何呢?他們會因為公司用晉升來回報自己的努力,而心懷感謝嗎?答案並非如此。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晉升全是因為工作能力好,所以將這種結果視為理所當然。保護你的屏障,變成排拒你的高牆我舉的只是人事方面的例子,除了這一點之外,公

司還有許多事令人不滿。像前面所提到的大衛的處境,公司也有可能乾脆以結構調整的名義把你趕出去。大衛碰到的,是競爭對手併購這種無法避免的情形,所以才被解雇,這時雖然會感到絕望,倒不一定會覺得遭到公司背棄。不過,很多時候,你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是公司清算解雇或結構調整的目標,結果冷不防地成了一名失業者,碰到這種事時,難免會認為自己被公司背棄。就像大衛狂吼:「為什麼是我?」這也正是你心中會發出的吶喊。即使是按照公司規定,一直做到屆滿退休年齡才離職,心中某個角落仍然會覺得難過。你對不足以支付退休生活的退休金感到不滿,還有相處時間比家人還長的上司或晚輩的態度,也讓你感覺不舒服。人的心理本來就是如此,所以會產

生背棄感也是能夠理解的事。就這樣,公司背棄了你。不,是你感覺「遭到公司背叛」。你清楚記得何時、何地、做過什麼,如何為公司百般付出,但可惜公司的記憶力並不怎麼好。你過去所奉獻的汗馬功勞,公司很快就忘記;即使記得,它也會認為一切都是過去的事罷了。它說:「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你,現在可以走了。」然後冷冷轉過身,背向你。

臺灣韓語學習者之副詞格助詞偏誤分析及教學方案: 以「에」、「에서」、「로」為中心

為了解決首爾大學語學堂的問題,作者陳振瑋 這樣論述:

「에」、「에서」、「로」三者韓語副詞格助詞是臺灣韓語學習者在學習韓語文過程中的一大難點。與三者副詞格助詞相關的文法項目分佈橫跨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並且於實際使用韓語時,三者副詞格助詞出現的頻率極高。「에」、「에서」、「로」三者皆具備多樣化的意義功能,三者間也存在相似的意義功能,因此如何正確識別「에」、「에서」、「로」的意義功能對於臺灣韓語學習者而言猶為重要。本研究考察明示性學習材料以暸解「에」、「에서」、「로」的各別意義功能及相似意義功能的使用判別基準;考察暗示性學習材料的「에」、「에서」、「로」相關文法項目實際記載情形,並探討「에」、「에서」、「로」三者是否存在特定的漢語對應表現標記

。最後,本研究將透過文法性判斷任務以及事後深度訪談檢測臺灣韓語學習者對於「에」、「에서」、「로」的掌握情形並進行偏誤原因分析,最後試圖提出適合臺灣韓語學習者的「에」、「에서」、「로」意義功能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