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寫的 Arduino程式教學(顯示模組篇) 和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的 HarmonyOSIoT設備開發實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LED驱动芯片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LED\OL... - 微博也說明:LED驱动芯片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LED\OLED技术与应用丛书-陈传虞-无线电电子.电讯| 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黃崇勛所指導 劉冠宏的 藉由微型機器學習實現改善顯示器顯像品質之智慧樣本偵測 (2021),提出oled驅動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時序控制器、串擾、半監督學習、微型機器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電子物理學系光電暨固態電子研究所 高柏青所指導 沈秉訓的 鐵金屬種子層對WO3/Cu/WO3透明導電薄膜之影響及其在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之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三層式電極(DMD結構)、熱蒸鍍、銅、三氧化鎢的重點而找出了 oled驅動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Maker 電子學】小型OLED 顯示裝置的原理與應用— PART 1則補充:早期如HD44780 這種小尺寸、低解析度的LCD 設計都是讓IC 直接產生電場驅動液晶板中的pixel 的液晶分子,但隨著液晶面板的尺寸越來越大、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led驅動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rduino程式教學(顯示模組篇)

為了解決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作者曹永忠,許智誠,蔡英德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主要是給讀者熟悉Arduino的視覺輸出模組:顯示模組。Arduino開發板最強大的不只是它的簡單易學的開發工具,最強大的是它豐富的周邊模組與簡單易學的模組函式庫,幾乎Maker想到的東西,都有廠商或Maker開發它的周邊模組,透過這些周邊模組,Maker可以輕易的將想要完成的東西用堆積木的方式快速建立,而且最強大的是這些周邊模組都有對應的函式庫,讓Maker不需要具有深厚的電子、電機與電路能力,就可以輕易駕御這些模組。   所以本書要介紹市面上最常見、最受歡迎與使用的顯示模組,讓讀者可以輕鬆學會這些常用模組的使用方法,進而提升各位Maker的實力。  

藉由微型機器學習實現改善顯示器顯像品質之智慧樣本偵測

為了解決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作者劉冠宏 這樣論述: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CDs)自從取代了映像管顯示器(Cathode-Ray Tube, CRT) [1]已經佔領顯示器市場一大部分,儘管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器目前在某些應用上可以取代LCD,但仍然尚未普及;而不論是LCD 或是OLED 哪種顯示器,在顯像時都不是完美的,由於其發光原理的機制在某些顯像樣本會導致顯示器上的影像與顯像樣本不同,例如:LCD上的水平串擾[2]、OLED上的像素串擾[3]……,不僅僅是顯示器架構上會造成不同的顯像缺陷,不同產品的面板也有可能會有不同的原因而

造成顯像上的缺陷,而解決的辦法也不算太複雜,大部分的顯像樣本都可以用不同的驅動方式解決其顯像缺陷,如此一來癥結點就落在偵測特定的顯像樣本上,如此一來才能針對不同顯像樣本應用不同驅動方式。在現有的顯示器上已經有偵測顯像樣本的模組在其時序控制器中,以便輸出控制訊號給驅動積體電路,不過這類特定應用的積體電路一旦需要更換面板時,由於不同面板的顯像樣本亦不同,偵測模組需要重新設計,這也意味著時序控制器需要重新下線,成本自然就提高了;偵測模組的設計其實就只是分類器,偵測影像來源是否與該面板的顯像樣本相同,若是用影像分類的機器學習亦能取代其功能,機器學習在硬體上有著與傳統特定應用積體電路不同的優勢,架構相同

的硬體只需更換學習樣本,產出一組新的權重值,即可重複利用其硬體。利用這項優點實現不同面板搭配偵測模組時,不需重新下線,只需讓機器學習的模型重新產出權重值,更新硬體內部的權重值,即可得到不同分類的偵測模組,藉此減少成本。 在半監督學習(Semi-Supervised Learning)分類下的轉導推理(Transduction or Transductive Inference)[5]是將已知標記的樣本送入模型學習,讓模型判斷同樣但並未標記的樣本其標記為何,在樣本較少的基礎上仍能有較佳的分類結果,不論是樣本少,或是測試樣本即為訓練樣本,這兩點皆吻合本文機器學習的偵測樣本模組的應用場景,因此本文將

以轉導推理為基底且較少的訓練樣本數,並以輕量化的機器學習架構,實作出顯示器內時序控制器中進行影像分類,判斷不同面板顯像樣本的微型機器學習(Tiny ML)智慧偵測模組。

HarmonyOSIoT設備開發實戰

為了解決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作者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如何使用HarmonyOS開發物聯網設備端軟體,具體包括外設控制、網路程式設計、物聯網平臺接入等。   本書的實例程式均在HiSpark Wi-Fi IoT開發套件上進行測試和演示,部分章節內容也適用於其他支援HarmonyOS的物聯網設備。   本書共8章,分為4篇,即環境準備篇、外設控制篇、傳輸協議篇、物聯網應用篇。環境準備篇包含第壹章,主要內容為如何搭建HarmonyOS開發環境。外設控制篇包含第2章~第4章,主要內容為如何使用HarmonyOS控制外設。傳輸協議篇包含第5章和第6章,主要內容為如何使用HarmonyOS控制Wi-Fi,以及如何使用HarmonyOS進行網路程

式設計。物聯網應用篇包含第7章和第8章。通過學習第7章,讀者能夠對內核對象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第8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集成MQTT用戶端SDK,以及如何開發一個物聯網應用。   本書適合物聯網設備開發、測試工程師閱讀,也適合開設相關課程的院校師生閱讀,還適合對HarmonyOS生態未來發展趨勢感興趣的推動者、從業者和潛在的生態建設參與者閱讀。 環境準備篇 第壹章 搭建HarmonyOS開發環境 1.1 海思Hi3861晶片簡介 1.2 Wi-Fi IoT開發套件簡介 1.2.1 核心板簡介 1.2.2 底板簡介 1.2.3 交通燈板簡介 1.2.4 炫彩燈板簡介 1.2.5 

環境檢測板簡介 1.2.6 OLED顯示幕板簡介 1.2.7 NFC擴展板簡介 1.3 準備HarmonyOS開發環境 1.3.1 開發環境簡介 1.3.2 硬體準備 1.3.3 軟體準備 1.4 搭建HarmonyOS 編譯環境 1.4.1 安裝編譯環境依賴的套裝軟體 1.4.2 下載編譯和構建工具 1.4.3 安裝編譯和構建工具 1.4.4 安裝Samba服務 1.5 下載和編譯HarmonyOS原始程式碼 1.5.1 獲取HarmonyOS原始程式碼 1.5.2 HarmonyOS 原始程式碼目錄簡介 1.5.3 編譯HarmonyOS原始程式碼 1.6 使用HUAWEI DevEco

Device Tool 1.6.1 下載HUAWEI DevEco Device Tool及其依賴的軟體 1.6.2 安裝HUAWEI DevEco Device Tool 1.6.3 映射Samba服務的共用目錄到本地磁片 1.6.4 用HUAWEI DevEco Device Tool導入項目 1.7 使用串口調試工具 1.7.1 下載CH340晶片相關軟體 1.7.2 安裝CH340晶片的驅動 1.7.3 串口調試工具簡介 1.7.4 用串口調試工具查看串口日誌 外設控制篇 第2章 用HarmonyOS控制I/O設備 2.1 從編寫Hello World開始 2.1.1 編寫Hello

World程式原始程式碼 2.1.2 將原始程式碼編譯成二進位檔案 2.1.3 將二進位檔案燒錄到開發板 2.1.4 通過“串口”查看程式的運行結果 2.2 使用GPIO模組輸出高/低電平 2.2.1 GPIO簡介 2.2.2 HarmonyOS IoT硬體子系統的GPIO模組與輸出相關的API 2.2.3 核心板可程式設計LED燈部分的原理圖說明 2.2.4 通過GPIO模組控制LED燈亮和滅 2.3 使用GPIO模組實現按鍵輸入 2.3.1 HarmonyOS IoT硬體子系統的GPIO模組與輸入相關的API 2.3.2 核心板USER按鍵部分的原理圖說明 2.3.3 通過查詢GPIO狀

態控制LED燈 2.3.4 通過註冊GPIO中斷控制LED燈 2.4 使用PWM模組輸出方波 2.4.1 PWM簡介 2.4.2 HarmonyOS IoT硬體子系統的PWM模組的相關API 2.4.3 交通燈板的蜂鳴器部分的相關原理圖說明 2.4.4 通過輸出PWM方波控制蜂鳴器發聲 2.4.5 通過PWM模組在蜂鳴器上播放音樂 2.4.6 通過PWM模組控制蜂鳴器的音量和LED燈的亮度 第3章 使用HarmonyOS感知環境狀態 3.1 使用ADC獲取類比感測器的狀態 3.1.1 HarmonyOS IoT硬體的ADC通道 3.1.2 Wi-Fi IoT開發套件的炫彩燈板原理圖說明 3.1

.3 通過光敏電阻感知環境光 3.1.4 通過人體紅外感測器感知人員靠近 3.1.5 感測器狀態控制三色LED燈的顏色 3.1.6 使用ADC值區分同一個引腳上的不同按鍵 3.2 其他ADC感測器的使用 3.2.1 與環境檢測板MQ-2相關的原理圖說明 3.2.2 MQ-2可燃氣體感測器簡介 3.2.3 讀取MQ-2可燃氣體感測器的ADC值 3.3 使用I2C介面獲取數位溫濕度感測器的狀態 3.3.1 HarmonyOS IoT硬體的I2C介面 3.3.2 AHT20數字溫濕度感測器簡介 3.3.3 環境檢測板上與AHT20數位溫濕度感測器相關的原理圖說明 3.3.4 實現AHT20數位溫濕度

感測器驅動庫 3.3.5 獲取AHT20數字溫濕度感測器的值 第4章 OLED顯示幕的驅動和控制 4.1 使用HarmonyOS驅動OLED顯示幕 4.1.1 OLED簡介 4.1.2 OLED顯示幕的原理圖 4.1.3 OLED的初始化 4.1.4 在OLED顯示幕上繪製畫面 4.1.5 在OLED顯示幕上繪製ASCII字串 4.2 在OLED顯示幕上顯示中文 4.2.1 中文字元編碼和中文字體 4.2.2 實現中文字體繪製 傳輸協議篇 第5章 使用HarmonyOS控制Wi-Fi 5.1 Wi-Fi背景知識簡介 5.1.1 Wi-Fi簡介 5.1.2 Wi-Fi工作模式簡介 5.2 Ha

rmonyOS IoT硬體的Wi-Fi STA模式程式設計 5.2.1 掃描其他Wi-Fi接入點 5.2.2 連接到某個Wi-Fi接入點 5.3 HarmonyOS IoT硬體的Wi-Fi AP模式程式設計 5.3.1 創建Wi-Fi熱點 5.3.2 提供DHCP服務 5.4 HarmonyOS IoT硬體Wi-Fi通用函數 第6章 HarmonyOS網路程式設計 6.1 TCP/IP簡介 6.2 LwIP開源項目簡介 6.3 TCP程式設計 6.3.1 TCP用戶端程式 6.3.2 TCP服務端程式 6.4 UDP程式設計 6.4.1 UDP用戶端程式 6.4.2 UDP服務端程式 物聯網

應用篇 第7章 HarmonyOS IoT設備內核的程式設計介面 7.1 CMSIS-RTOS API V2簡介及HarmonyOS適配情況 7.2 執行緒 7.3 等待 7.4 軟計時器 7.5 互斥鎖 7.6 信號量 7.7 訊息佇列 第8章 MQTT協議簡介 8.1 什麼是MQTT協議 8.2 應用場景 8.3 MQTT協定的特性 8.4 MQTT協定的訂閱與發佈模型介紹 8.4.1 基於MQTT協定的消息傳遞 8.4.2 報文類型說明 8.4.3 在基本消息的訂閱與發佈流程中常用的報文介紹 8.4.4 基於MQTT協定的消息發佈與訂閱的三種方式 8.5 Paho-MQTT簡介 8.6

Paho-MQTT的消息傳輸測試 8.6.1 下載代碼並進行編譯與燒錄 8.6.2 輸入測試命令 8.6.3 服務端應用Mosquitto的使用 8.7 使用MQTT方式連接華為雲 附錄A VirtualBox的安裝和使用 附錄B 在VirtualBox中安裝Ubuntu 20.04系統 附錄C 使用SSH用戶端登錄伺服器 附錄D 使用開源鏡像站加速安裝apt套裝軟體和pip套裝軟體 附錄E Hi3861引腳功能複用表

鐵金屬種子層對WO3/Cu/WO3透明導電薄膜之影響及其在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之應用

為了解決oled驅動原理的問題,作者沈秉訓 這樣論述:

在本論文研究中,探討Fe種子層對WO3/Cu/WO3 (WCW)透明導電薄膜在電性、光學以及結構等性質的影響。Fe種子層以及WCW多層薄膜在玻璃基板上以熱蒸鍍方法製備。WCW薄膜的導電性與光穿透性會隨著Fe種子層引入於WO3/Cu介面而明顯增加。相較無種子層的WCW薄膜(平均光穿透率61.87 %與片電阻22.98 ohm/sq),具Fe無種子層的MAM薄膜樣本具有較低的片電阻(7.80 ohm/sq)與較高的平均光穿透率(73.93 %),兩薄膜品質因數分別計算為3.71×10-4 ohm-1與6.32×10-3 ohm-1。由於WO3薄膜表面的金屬Cu連續性分佈程度和Cu薄膜厚度與WO3

表面性質相依,因此WO3表面性質對於WCW多層結構薄膜的導電性與光穿透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子。當厚度1 nm的Fe種子層引入後,沈積在WO3表面的Cu薄膜的連續性分佈所需之門檻厚度可由原本的15 nm明顯地降低至12 nm。由掃瞄式電子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量測結果發現,在引入Fe種子層WO3基底層上沈積12 nm之Cu薄膜表面會呈現較佳的表面覆蓋性(孔洞率 =22.69% vs. 7.91%)與平整性(Rrms = 1.92 nm vs. 0.56 nm)。經由接觸角的量測結果可知,Cu金屬薄膜的表面形貌改變可歸因於WO3薄膜與Cu薄膜間的良好接觸與附著性所致。經由X光繞射的量測結果可知,因具

較高表面能的Fe種子層提供了有利於Cu沉積的成核表面,引入後可有效抑制Cu原子的團聚並導致Cu薄膜的晶粒較小(14.06 nm vs. 10.45 nm)。因此,相較無Fe種子層的WO3表面,Cu薄膜沉積於具Fe種子層的WO3表面會較平滑且具有較低的門檻厚度(15 nm vs. 12 nm )。當使用WCW多層結構薄膜作為反式穿透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ITO/Alq3:Na2CO3/Alq3/BCP/NPB/陽極)的陽極材料時,相較無Fe種子層之陽極(WO3(20 nm)/Cu(15 nm)/WO3(20 nm))之元件(Vturn-on = 5 V、Ltotal = 1927 cd/m2、

ηc= 0.64 cd/A、ηp = 0.50 lm/W),具Fe種子層之陽極(WO3(20 nm)/Fe(1 nm)/Cu(12 nm)/WO3(20 nm))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較佳電激發光特性,其中包含:較低的驅動電壓(4.5 V)、較高的輝度(2250 cd/m2)、電流效率(0.72 cd/ A)以及功率效率(0.59 l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