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tchup材質資料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sketchup材質資料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亮寫的 中文版SketchUp Pro 2013完全自學教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ketchup怎么导入材质(sketchup材质库怎么安装) - 花生本 ...也說明:1、打开sketchup材质库将解压出来的文件夹放入SketchUp安装文件夹下的“Materials”目录中,打开SketchUp即可立马使用。 2、该材质库适用于SketchUp6、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所指導 柯宜良的 以數位構築的自然重現 (2013),提出sketchup材質資料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設計、數位製造、構築、可建構性、自然紋理、裝飾性結構表面、形態學、演算法。

最後網站景观设计:SketchUp从入门到精通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在浏览材质库时,左右箭头可以前进后退,小房子图标表示快速回到模型中的材质。 ... “打开和创建材质库”:该命令用于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文件夹或创建一个文件夹到材质浏览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ketchup材質資料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文版SketchUp Pro 2013完全自學教程

為了解決sketchup材質資料夾的問題,作者馬亮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全面介紹中文版SketchUp 2013基本功 能及實際運用的書。本書完全針對零基礎讀者開發, 是入門級讀者快速而全面掌握SketchUp 2013的必備 參考書。馬亮、王濤、邊海、孫威編著的《中文版 SketchUp Pro2013完全自學教程(附光盤)》從 SketchUp 2013的基本操作入手,結合大量的可操作 性實例(170個實戰和18個綜合實例),全面而深入地 闡述了SketchUp 2013的建模、材質、動畫與插件等 方面的技術。在軟件運用方面,本書還結合3ds Max 、Photoshop、Lumion、Piranesi與VRay渲染器等進 行講解,

向讀者展示了如何運用SketchUp 2013結合 這些軟件進行城市規划設計、建築方案設計、園林景 觀設計以及室內裝潢設計等。馬亮,SketchUpBBS論壇ID: xfhorse SketchUpBBS超級版主,碩士研究生,國內知名規划設計師,人民郵電出版社特約作者,上海振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特約講師,SketchUp領域著名暢銷書作者,出版了《SketchUp印象城市規划項目實踐》、《SketchUp印象建築設計項目實踐》、《SketchUp印象園林景觀設計項目實踐》和《中文版Google SketchUp Pro 8.O完全自學教程》等著作。現就職於贛州市城鄉規划設計研究院,任規划一所副所

長,也是單位的技術骨干之一。

以數位構築的自然重現

為了解決sketchup材質資料夾的問題,作者柯宜良 這樣論述:

由於設計媒材的不斷更新,使建築設計與製造流程出現斷裂;《建築十書》提出建築應符合的堅固(Firmitas)、實用(Utilitas)、美觀(Venustas)三項原則,在數位化後,僅有「美觀」得到了極大的躍升,反之透過螢幕進行的3D形態操作,完全處於「去材料」、「去重力」的環境,亦產生「非尺度」、「概念化」的建築設計,遑論「堅固」且不「實用」。因此本研究始於對新設計媒材的反思,並嘗試尋找解決方法,試圖實踐一個由數位設計到製造的完整流程,是謂「數位構築」。本研究主要針對以下三點進行探索:數位構築中的可建構性與製造方法、數位構築中的材料與結構行為、數位構築中的空間體驗與詩意,為了達到以上三點,本

研究試圖回歸到人體尺度,以便進行數位設計之可建構性(Constructability)的實際討論;在研究發展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為結合「數位設計與自然」─學習自然之中的形態,並將其以數位設計的方式詮釋;二為實踐「數位構築與詩意」─從數位製造方法、材料以及完成後的空間體驗,找尋數位構築的意義。因此在設計發展初期,嘗試透過參數化軟體Grasshopper及其附加插件,進行對「自然」的詮釋,這樣的操作方式,超越了直觀地擬仿自然外在的形式,而縮小至局部,甚至是組織、細胞尺度的構成來學習自然形態的生成邏輯,並透過數位工具非常擅長幾何形體衍生的特質,得以連結之前論述的自然形態與存在於其背後的隱

形規則,提供了數位與自然得以結合的關鍵,借用這些資訊,便有機會達到「自然重現」的詮釋可能;而在設計發展後期,基於前端的設計研究,再繼續發展成三座不同組成規則與形態的展示亭設計,並透過CAD/CAM軟體、硬體輔助,便可以將生成於電腦中的模型實際建構出來,以達成「數位構築」的目的。本研究將結合數位設計與數位製造方法,並以真實尺度呈現,藉由數位媒材的輔助,將有機會詮釋資訊時代下的自然乃至數位設計可建構性的討論;在此,研究者將「自然重現」視為一種設計方法,而「數位構築」則視為一種建構與實踐方式,透過從設計到製造的完整流程,重新檢視與提出之間存在的落差與疑問,試圖經由設計操作與新工具的使用,將過程之中所

遭遇的困境與得到的經驗紀錄並整理,試圖拉近虛擬的數位設計與真實的製造流程間的距離;期許未來藉由數位軟體、硬體的革新,加上本研究所提供的資訊與經驗傳承,能將以上所提及關於由數位設計跨越至數位製造之間存在的鴻溝逐漸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