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上海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瀟瀟寫的 祕檔解讀:戴笠與軍統(下) 和尹依依的 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倫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帶你看清負面情緒的強大力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上海|上海迪士尼度假區Shanghai Disney Resort 門票也說明:立即訂購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門票,搶先體驗全球最大奇幻童話城堡,用夢想與創意打造、充滿最多驚喜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 和圓神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李君山所指導 張純睿的 汪精衛政府中儲券之運作(1940-1945) (2021),提出上海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央儲備銀行、中儲券、華興券、聯銀券、日本軍票、汪精衛、周佛海。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王煦棋所指導 吳守謙的 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旅遊業者之可能性及其法律問題 ---以兩岸產業實踐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旅遊業、區塊鏈、智能合約、科技法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上海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上海各区排名与各区等级特征: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分三等 - 搜狐則補充:上海 市区共分为三个等级:. 1、黄浦区、长宁区;. 2、静安区、徐汇区;. 3、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上海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祕檔解讀:戴笠與軍統(下)

為了解決上海區的問題,作者孫瀟瀟 這樣論述:

  軍統和戴笠的歷史距今不遠,似乎不算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難題,但讀瀟瀟先生的書,卻使我感到,他仿佛「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其用功之深,用力之巨以及辨析之精,都使我敬佩。──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   國民政府最重要的特工單位,簡稱軍統,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後來隨著國防部改組,成為國防部保密局,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而軍統的靈魂人物,就是戴笠。   戴笠,字雨農,浙江江山人,黃埔軍校六期出身。1927年開始從事情報活動。1928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聯絡參謀,因為在北伐和中原大戰時期表現良好,逐漸獲得總司令蔣中正的信任。1932年後,歷任三民主

義力行社特務處處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處長、副局長、局長,兼任南昌行營調查課課長、忠義救國軍總指揮、運輸統制局監察處處長、財政部緝私署署長、戰時貨運管理局局長、中美合作所主任等職,成為近代中國叱吒風雲的特工首腦。   軍統對國民政府內政、外交等各個層面影響很大,在許多重大事件中都扮演過重要角色。而戴笠自1932年至1946年的十四年間一直實際負責該組織的運作,幾乎與蔣中正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相始終,戴笠的生平事蹟與軍統活動融為一體,進退榮辱亦與軍統興衰密不可分。   戴笠與軍統,因為特工的神秘面紗,是大眾好奇的對象。也因為軍統是共產黨的眼中釘,常成為大陸影視劇作中嘲諷、敵視

的情節對象。   軍統身為情報機關,許多檔案事涉機密,留存有限。即使有官方出版品,不是印量稀少,流傳不廣,就是機密,不得外流。在軍統接受戴笠指揮的特工,曾經留下許多回憶資料,但可靠與否還是有商榷的空間。   討論戴笠與軍統的作品很多,但鄉野奇談、稗官野史,也不在少數。太多的傳聞與軼事,究竟真實性有多少?本書作者孫瀟瀟,鑽研軍統檔案與出版品,與回憶資料、各家說法相互對照,另外還發掘了蔣介石對戴笠的知遇、利用美人計謀刺丁默邨,以及向張學良購買南京房產等不為人知的故事,為大家解讀軍統祕檔中的戴笠身影。

上海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連鎖經營大突破:打造新零售時代獲利模式」介紹

訪問作者:陳其華

內容簡介:
認清疫後新經濟型態,善用OMO數據賦能
擁有一線實戰經驗,連鎖品牌經營顧問陳其華教你──
「連」結顧客、「鎖」住管理!
 
  為什麼每年連鎖加盟展中,有一半左右的品牌不到三年就消失?
  為什麼待遇條件好,環境也不錯,連鎖管理人才一直留不住呢?
  行動科技成熟,電商一枝獨秀,連鎖業者跟不上就等著被淘汰?
  餐飲外送平台抽成不低,是否該合作?會不會影響品牌的價值?
  代理商不想被原廠掐著脖子走,想成立自有品牌,該怎麼轉型?

  面對新經濟環境的到來,
  零售、餐飲及服務型連鎖業者更須運用數位科技、虛實整合,
  才能彈性應變,進而持續獲利!

  許多人羨慕當老闆、當主管,開一間店不夠,最好還可以從北到南坐擁多家店面;然而,經營的殘酷考驗,走過的人有如九死一生,甚至在數位轉型和海外拓展的浪潮下死不瞑目。

  其實大多數成功的連鎖事業,都不是靠複雜的理論來經營。

  作者多年來擔任連鎖品牌企業內訓與輔導顧問,擁有豐富的一線實戰經驗,最懂連鎖事業的管理重點及如何避開地雷。本書提供連鎖事業的市場經營思維與街頭智慧,以及輔導連鎖事業時的思考邏輯與分析觀點,協助經營者緊盯核心關鍵元素,掌握彼此關聯,自然能夠以簡馭繁,打造優良企業。

  ※連鎖品牌經營力:
  【顧客】打造顧客價值認同,讓企業長期獲利
  【品牌】顧客從產品價值到品牌精神的信任
  【團隊】招聘好人才,建構分工的區域指導與管控機制
  【連鎖】整合營運總部與第一線門市,發揮規模效益
  【利潤】從賺「機會財」進化到「管理財」,建構品牌的護城河

作者簡介:陳其華
  ●卓群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碩士
  ●台北市企業經營管理顧問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副理事長、經濟部數個部會輔導顧問與專家委員
  ●《好市多會員生活雜誌》與《流通快訊雜誌》長期專欄作家
  ●客戶代表有:家樂福、台灣麥肯錫、台灣太古汽車、台灣NEC、大聯大、台灣房屋、東元電機、LG、YAMAHA、SUM、淞運泰、世豪通運、拉亞漢堡、喬治派克、兔子兔子、霸味薑母鴨等。亞太地區有:馬來西亞 Hunza集團與萬家濟、北京餐飲連鎖總裁班、上海復旦大學、海南三湘人家等。
  ●在中小企業的產業營運實務上,擁有多年第一線與高階實戰經驗。歷任企劃、會計、資訊、管理部主管、專案經理、支援部經理、門市經理、業務副總與總經理等職位。
  ●主要協助連鎖品牌總部經營者,解決經營上有關連鎖品牌策略、獲利模式、事業擴張、管理體質與團隊培訓等議題。培訓與輔導範圍涵蓋台灣、中國與馬來西亞等地,無論服務連鎖、餐飲連鎖或零售連鎖等領域都有實戰經驗與輔導經驗。著有《跟連鎖經營顧問學開店創業:從創業實戰到成立連鎖品牌總部的經營管理學》《品牌成長的7道修煉:打破停滯×逆境轉型×獲利突破,成功布局未來》。

●官網【連鎖品牌競爭力】www.consultant5366.com/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汪精衛政府中儲券之運作(1940-1945)

為了解決上海區的問題,作者張純睿 這樣論述:

汪精衛政府成立於1940年3月30日,在短短的五年多政府生涯,對外面臨日本政府的剝削和多方需索,處處受制於日方。對內則遭到其正統性的挑戰和重慶政府的不斷打壓,其生存著實不易。在當時的大上海區,生產總值即占約全國的三分之一,重要性不可言喻。隨著戰事吃緊,游資不斷擁入,本區地位愈趨重要。自從上海市開埠以來,其繁華富庶吸引全國不少的人、事、物爭相湧入,造成「孤島經濟」畸形發展,尤其華洋雜處之下,各方勢力不斷介入,也令這個地區十分複雜,而且不好治理。為了求其政府穩定和財務的獨立性,不再處處仰人鼻息,遂由周佛海全權負責籌建其「中央銀行」,定名曰「中央儲備銀行」,其所發行的鈔券稱之為「中央儲備券」,希望

能靠著「中儲券」的推廣,迅速的將其政經勢力,落實推展到其轄區內的每一個角落。而中儲券首要的使命,就是將法幣驅逐出其轄區,並且要同時整合該區域內其他通貨如華興券、聯銀券、日本軍票。當時整個華中區,為各方的勢力所盤踞;華興券是華中日佔區「維新政府」及日方所發行,較早成立且勢力穩固;聯銀券代表的是華北的政經實力,日方為了保持華北糧餉供應無虞,不容外力染指,而極力保護之;而日本軍票即是代表軍方的勢力,為軍方所發行,與日本的武力互為表裡,肆無忌憚地在其佔領區內使用,自然也是日軍方不可碰觸的盤中飱。面對這三方勢力,汪政府只能藉由中儲券,慢慢地整合並與之共存。而中儲券面對國民政府的「法幣」,就是一場生存之爭

了,雙方絕無妥協餘地,繼而展開了激烈搏鬥,至死方休。一直到了抗戰結束,「中央儲備銀行」才被停業、清算、解散,新舊法幣之爭終告落幕。

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倫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帶你看清負面情緒的強大力量

為了解決上海區的問題,作者尹依依 這樣論述:

那個在嘈雜路上戴著耳機的你, 那個在地鐵上盡量保持直視而避免和陌生人對視的你, 那個動不動想要把自己藏起來的你, 那個寧願傳訊息也不願打電話的你, 那個寧願被當作沒禮貌也不願意主動打招呼的你…… 其實你內心的能量,可以撬動地球!——摘自內文   生活的外在有各種困難,造成我們內在的各種軟弱,使我們焦慮。既然焦慮無法避免,何不讓我們思考看看如何利用焦慮的力量,使它成為我們隱形的天賦,但我們把人生路走得更遠、更順暢?   本書作者身為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心理諮商博士,臨床經驗豐富。她剖析真實個案,揭示善用焦慮能強化人的預判力、專注力和執行力,使人身心更強健。書中還用簡單的量表,協助掌握個體焦慮的狀

況,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主動地去思考解決問題。   或許每一次的成長都伴隨著挑戰和痛苦,但是我們可以逆轉,將所有的負面情緒,轉換成屬於自己的強大能量! 本書特色   ★焦慮的另一面,是超強的預判力、專注力和執行力!   ★一萬小時臨床經驗,陪伴你與焦慮握手言和!倫敦私人診所心理諮商師教你,管理今日的焦慮,化為明日成就的動力!   作者簡介 尹依依   畢業於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心理學系,並取得心理諮商博士學位。該校於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前二十五名,為英國最難入學就讀和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其心理學系則是全英國最大的心理學系,幾乎涵蓋了所有與心理學相關的領域,研究實力在英國心理相關學系

中也是箇中翹楚。   十一歲那年,作者歷經父母離異、在學校遭受霸凌等童年創傷,出社會後,在知名國際公關公司擔任客戶總監,雖然做得有聲有色,卻在工作巔峰期毅然辭職,轉行學習心理學。在倫敦大學學院讀心理諮商碩博時,曾因論文選題沒有通過,信心大受打擊,但她仍舊克服種種困難,最後成了整個年級唯一一位在三年內就從博士班畢業的學生,目前在倫敦市中心一間私人診所擔任心理諮商師,同時也是英國心理協會註冊心理學家、英國健康及護理專業協會認證心理諮商師,主治憂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   序言 所有的掙扎都值得被看見 Chapter 1每種情緒的強大力量 焦慮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能量 憂鬱症:心靈感冒可治療

真實比完美「美」多了 當你放棄對安全感的追求,就真的踏實了 如何安放「玻璃心」? 如何跳出「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 逆商:超越困難的能力 走出傷害只需要這四步 感謝那些不曾殺死你的經歷 讓犯過的錯誤為我所用 Chapter 2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情緒是讀懂人心的密碼 內向性格不需要被改正 很自卑,怎麼辦? 自戀的B面可能是自卑 自憐:我真倒楣,我渴望被拯救 別把脆弱當成弱點 對立性思維會讓我們墮入深淵 期待是怨恨的源頭 女性有野心是個缺點嗎? 老去帶來的,不只有焦慮 Chapter 3重拾邊界感,做回真實的自己 邊界感:健康關係的前提 為什麼愛會令我窒息? 越內疚,越疏離 濫好人:為什麼

付出的總是我? Yes or No,隱藏著我們內心的恐懼 無法抑制的控制欲 妳和母親的關係,決定妳和世界的關係 那些結婚前我希望自己知道的事 當女人成為母親 如果有人問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死亡教會我們的事   序言 所有的掙扎都值得被看見   從事心理諮商工作這麼多年,我常常會問自己:人生為什麼如此艱難?每一天,當我目睹病人的痛苦,當我面臨各種挑戰時,就會想,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的幸福嗎?我們終其一生,經歷那麼多苦難,究竟有什麼意義?苦難到底教會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很多人說心理諮商師是在吸收世界的全部負能量,事實恰恰相反。雖然我診治過許多遭遇坎坷和面臨困惑的個案,但是,但凡

決定來接受諮商的,都是在掙扎中努力尋找出路的人,那種向上的力量特別寶貴。我們與命運之間的搏鬥和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會造就現在和未來更堅強、更豐滿的自己。痛苦中才能看見最真實的人性。只有經歷過痛苦,才會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做為一名心理諮商師,我一直相信,我的工作是陪伴個案走上尋找自我價值和生活勇氣的旅程,使他們能夠面對生活的真相,能夠有勇氣、有擔當、有樂趣地去過自己的閃亮人生。   「心理諮商有用嗎?」這是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以來被問過最多的問題。接受心理諮商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耐心,也不能一步到位地解決任何問題,但心理學確實是在以科學和嚴謹的態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理論上

,今天已經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心理學可以描述、解釋、預測人類行為和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而實踐中,臨床心理學家和包括我在內的心理諮商學家,也可以透過談話治療來說明個案改變行為模式,重塑人生體驗,提高生活品質。心理學知識雖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在建立自我方面,一定有用。   每一個成年人都不缺艱難的人生故事。誰不是在深夜裡痛哭過,第二天醒來還要滿血復活?誰不曾傷過、痛過、灰心喪氣過,但還是爬起來,擦擦身上的泥土,甩掉過去的沉重?人生確實很艱難,而我們總是把這些艱難隱藏起來,捂成一道道隱祕的傷口。如果能夠分享,會不會好過一點?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來分享我的體會。我是尹依依,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心

理諮商博士,是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商師。同時,我也是一名時刻面臨著各種挑戰的女性,和大家一樣。幸好我學了心理學,再加上不斷地實踐,我慢慢學會了如何更舒服地和自己相處,學會了看見掙扎,自己的和別人的。   糟糕的原生家庭,我有。十一歲那年,父母在漫長的爭執、暴力中結束了他們的婚姻。我從小就輾轉於東北和上海兩地,並不是在他們身邊長大的。我那時年紀雖小,但也知道,這次分離之後,我的所去所從將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失敗的婚姻中不存在贏家,每個人都經歷了一場創傷,更可惜的是他們連最後的體面也做不到—離婚協議是在父親對母親大打出手之後簽署的。   那時的我,做為他們的孩子,感到無地自容。那些經歷

所帶來的羞愧和自卑貫穿了我整個青少年時期,直到現在也會偶爾跑出來和我較勁。與自卑和羞愧相伴的,還有「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因為父母一再強調,他們是為了我才忍受著婚姻的苦。   小學五年級,胖胖的我帶著外地口音,轉學到了上海,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無盡的嘲笑,基本上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典型例子。能怎麼辦呢?還是忍吧!就是從那時開始,「忍」變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條,因為內心深信沒有人會在乎我的感受。抱著孤獨求生者的態度在人生裡起伏,覺得熬不過去了,再咬咬牙就好。   職場和工作上的困惑,我有。從英國讀完市場行銷的科系回中國後,我順利進入了一家國際廣告公司工作,每天忙到不可開交,經常熬夜加班,這種感覺,做過

乙方的都知道。當時為了工作,我甚至創下了七天只睡七個小時的紀錄。但辛苦有回報,升職也算很快,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讀了個國際傳媒碩士替自己加分。在轉行之前,我擔任的是愛德曼公關公司上海區客戶總監。然而,時間越長,我就越覺得自己是戴著假面具在工作的。最好的狀態都留給了客戶,而自己內心的困惑,則直接被忽視了。慢慢地,生活習慣、健康狀況都一塌糊塗。幾經考慮,我才終於決定轉行,去英國讀心理學。這個決定幾乎用完了我在職場中積累的所有勇氣,因為在工作顛峰期放棄一切,三十出頭再去重修大學本科,在當時來說簡直太冒險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懂得,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轉行和學業上的掙扎,我也

有。決定去英國讀心理學之後,我從頭修讀了心理學本科課程,又申請了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諮商碩博連讀課程。看似順利,等待著我的卻是更多挑戰。我的博士第一年只能用「可怕」二字來形容。前兩篇論文選題都沒有通過,對研究項目也是一籌莫展,自信心簡直被碾得粉碎。每天都想放棄,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熬完第一年,拿到碩士學位的時候,真覺得脫了一層皮。   但我還是熬下來了,三年之後,我成了整個年級唯一的三年博士畢業的學生(正常都是四年至五年)。現在,四十歲的我,每天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最著名的私人診所裡,滿懷對心理諮商職業的尊重和熱情,等待著預約者的到來。百般掙扎後,我終於完成了轉行的目標,在職業上迎來了第二個春

天。   情感和婚姻上的困惑,我當然也有。我沒有完整家庭的成長範本可以參考,只能一次次在受傷中學習。缺乏對自己的了解、對健康關係的認知,所以一路上難免傷人傷己,頭破血流。雖然現在找到了可以攜手的好伴侶,但也明白兩人相處著實不易。責任和愛的較量,激情和舒適的衝突,依賴和獨立的抗衡,雙方成長速度和對未來的期許的差異等等,都可能在婚姻裡引起震盪,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現在依然思考著婚姻在不同階段的意義。因為思考,所以更加確信,人生的路不是綁定了婚姻就綁定了安全帶。婚姻不是人生的必修課,甚至都算不上一道附加題,而是你人生多元化選擇中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正擁有婚姻,渴望婚姻,還是拒絕婚姻,都得付

出相應的努力和代價,僅此而已。   為人母的困惑,我也有。讀博士的第一年,我不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且還心懷對新生兒的歉疚。所以,做為母親,我也有著很多困惑。到底是應該努力寫論文,還是應該多陪陪孩子呢?因為母親負有養育責任,我是不是不應該追求自己的事業?我能夠都做好嗎?能平衡嗎?「母親」這個稱呼帶著全世界最多的愛,同時也帶著全世界最重的責任,就好像一頂沉重的皇冠一樣,有時候會壓得我們抬不起頭。另外,怎樣才算是一個好母親呢?我到現在也沒有標準答案。雖然掌握了許多心理學知識,可還是會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而糾結和內疚。但是,我也因為養育孩子而更加了解自己了。因為愛他,我也學會了更加愛自己。因為見證他

的成長,我也學習了更多知識。愛和治癒,是我從母親這個角色裡得到的禮物。   你看,我並沒有主角光環。我的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挑戰和痛苦。曾經過低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貶低差點惡化成生活的準則—對自己苛刻地秉行不接受、不贊同、不關懷、不表揚、不安撫這五大原則,而自我鞭撻則造成了焦慮。   感謝心理學,現在,我懂得挑戰既定的生活準則;現在,我會在平時就注意穩固自信心、接受自我,不會等到「災後」再去重建,因為災後重建需要從廢墟裡一塊一塊把自己找出來,然後重新拼湊,只會困難得多。我還意識到,過去長期的自我懷疑使我總在換位思考,因而給了我敏銳的同理心能力。能夠看見隱藏的痛苦並啟發他人改變,成了我現在工作中最

寶貴的技能。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有很多機會看到月亮的暗面、光環的背面。說實話,我不曾見過一種完美的人生,卻見過很多因掙扎而動人的靈魂。我將自己和個案們的故事寫在這本書中,你將看到的不是所謂人生贏家的幸福範本—那不可能是人生的常態。起伏著、掙扎著、改變著、堅持著、喜悅著、失去著……這才是我想分享的真實的人生。怎麼去面對生命裡的這些過程,是我可以給你的「實戰」經驗。因為,我就是那個和你一起突圍的戰友。   過去固然無法改變,但當下的自我察覺和改變,是完全可行的。而改變就需要我們去反思,去探求,最重要的是學習接受真實的自己,從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學著有意識地改變行為,鼓勵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小變

化,珍惜挑戰給我們帶來的成長。也許你對心理學還有很多誤解,也許你對人生還有很多困惑,請相信我,真的沒關係。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雖然這並不容易,但我會陪伴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卡爾.羅傑斯曾經說過:「我們只有徹底地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才能夠有所變化,才能夠超越自己的現有存在樣式。那時,變化在不經意之間就會發生。」他還認為:「好的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才是最珍貴的自癒能力。人生確實滿是泥濘,但那也不妨礙我們自己開出花。認識自我,珍惜當下,嚮往美好,讓我們一起啟程吧!   6.如何跳出「我是

受害者」的惡性循環?我學習心理學的初衷是想讓心理學變得工具化。我堅信,心理學知識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至少改變了我的命運。在我看來,心理諮商師應該重視自己和個案之間的平衡性。平衡性就像心理諮商師和個案之間的蹺蹺板,心理諮商師可以抱著高高在上的態度「醫治」個案,不和個案分享自己的任何資訊,在諮商中扮演絕對的主控角色;也可以是抱持一起探討的態度,注重引導個案運用自己的力量,那麼這個蹺蹺板就是有來有往的,是更趨向於互相平衡的。這兩種方式並無高下之分,各有利弊,心理諮商師也可以在兩種方式之間自由切換。但我自己比較傾向於後者,一種相互探討和交流式的心理諮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和大家一樣,犯過很

多錯,走過很多彎路,體驗過很多辛苦和掙扎。而這些挫折曾經讓年輕的我多次產生自憐的情緒,經常覺得世界不公平,也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快樂。我羡慕別人的原生家庭,也一直對身邊的人抱怨:為什麼自己不是那個「幸運」的人?很多好朋友看不過去,給了我一些建議,但我總覺得命運不可能改變,總是在和自己、和別人較勁。有一個好朋友回想起過去的我說:「妳那個時候真是充滿負能量啊,好多次都不想理妳了。」年紀大了一點之後,責任也加重了,而生活卻並沒有變得更容易。但是,只因為一個關鍵的心態改變,我不再抱怨,甚至變得對未來充滿熱情。因為我終於跳出了「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為什麼不幸的人會越來越不幸?讓我們仔細想想,身邊有沒有這

樣的朋友、家人、同事。一開始,他們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能激發我們最深的同情。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覺,他們習慣將一切不幸都怪罪於其他人,包括原生家庭、霸凌他的同學、勢利的老師、糟糕的伴侶、無人性的上司、難處的同事……處處表現出一種「我是受害者」的姿態。而當你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卻發覺他們根本不會聽取你的建議,只會繼續陷在自己的情緒裡。他們一直在抱怨,卻從來不改變。這就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旅遊業者之可能性及其法律問題 ---以兩岸產業實踐為例

為了解決上海區的問題,作者吳守謙 這樣論述:

自2015 年左右起,無論從學術文獻或實務案例而看,區塊鏈相關技術已在旅遊業的技術應用階段,已由萌芽期轉向成長期。由國際與兩岸的實務案例之來看,區塊鏈及智能合約在旅遊業的應用仍屬於探索階段,旅遊業所涉利益關係者眾,非區塊鏈的理想架構即得一蹴可幾者。 本論文旨在探討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旅遊業者之可能性及其衍生的法律議題,期作為兩岸產業實踐之參考。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歸納研究法與演繹推理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先透過廣泛文獻的回顧,逐步探索出本論文議題的分析維度,從而再透過相關案例以及歸納法將相關文獻分類匯集,據此推出一套區塊鏈在旅遊產業的應用模式。本論文亦從區塊鏈對於個人資料保護之衝擊,

主要探討是當區塊鏈應用時所涉及資料的紀錄、儲存、使用等,於個人資料保護規範之適用上是否產生若干困境?針對此等適用疑義,將分別以歐盟GDPR與我國個人資料法之相關規範為說明。最後,使用演繹推理法探討新興科技區塊鏈導入旅遊業所衍生之相關法律議題及其對策提出作者結論與建議。關鍵詞:旅遊業、區塊鏈、智能合約、科技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