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rianFagan寫的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 和閆磊的 ArcGIS從0到1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地理中的坡度计算公式中的水平距离指的是什么 - 百度知道也說明: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資源工程學系 余騰鐸所指導 李秉宸的 重大地質災害山崩崩塌比時空變異趨勢分析 (2021),提出坡度計算地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颱風、崩塌比、背景值。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陳守泓所指導 李政賢的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集水區、潛勢分析、不安定指數法、羅吉斯迴歸、極端降雨的重點而找出了 坡度計算地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道路坡度如何計算? - 雅瑪黃頁網則補充:用度數來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數計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 坡度分級數據產品是指全國各省按坡度級別劃分的坡度空間分佈產品,它是地理國情監測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坡度計算地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

為了解決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作者BrianFagan 這樣論述:

人類首先成為漁夫,文明才會開始。 全球第一本涵蓋人類各文明的漁業全史! 台灣建立「海洋文明」的第一步。   沒有魚乾就沒有金字塔?中國人為何飼養鯉魚?紐芬蘭鱈魚漁場如何消亡?   兩百萬年來,討海捕魚壯大了人類、改寫了文明。   然而,以海為師、適應自然的智慧,竟讓人不自覺地掏空了海洋!   長期以來,捕魚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人類開始耕作以前,採集、打獵與捕魚是人類從野外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但三者之中,只有捕魚在農業普及之後,仍然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甚至商品化、產業化,歷經工業革命後,迅速成長為供應全球人口的國際產業。然而,我們長期以來關注農業對文明演進的影響,忽略漁

業對人類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農業,更是推動文明誕生、城市興起,以及現代世界的崛起的關鍵之力。   ●古代人類之所以能在多種環境生存,貝類是最大功臣?   ●最早前往美洲的人類,不是大型哺乳動物的獵人,而是漁民?   ●魚才是蘇美及印加文明的經濟支柱?   ●不只是中國人,羅馬人、夏威夷人都曾熱衷養魚?   ●如果沒有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及鯰魚,吳哥窟就建不成?   ●是鹽漬魚與魚乾,讓人類足跡一路從地中海擴及波斯灣與印度洋?   ●鱈魚產業在大西洋三角貿易中所累積的利潤,超過在美洲找到的所有黃金收益總和?   《漁的大歷史》作者布萊恩・費根是全球知名的考古學家,也是史前文化研究權威。藉由本書,

他提醒我們,漁業作為人類至關重要的為生方式,長期以來被嚴重忽略,更缺乏全面的歷史研究。一萬五千年前,世界經歷全球暖化,海平面的上升促使食物豐足、樣貌多元的自然地景隨之出現,以捕魚為生的人口增長、展開定居生活,更與遠方社群建立長久的經濟與社會關係。但漁民向來生性隱密,很少在歷史紀錄上留下痕跡。他們對環境的知識與捕魚的技藝代代口傳,使用的漁具大多由易腐爛的材料製成,只留下魚骨、貝塚等遺存供考古學家深入研究。   然而,費根在本書指出,漁業是促成人類社會與文化複雜化的關鍵因素,賦予了民族、城市與國家繁榮發展、向外擴張的養分。從埃及的金字塔到柬埔寨的吳哥窟,人類歷史上的大型建設計畫都仰賴居住在城市邊

緣、默默無名的漁民提供大量糧食給建設工人,才造就了文明的奇蹟。鯖魚製成的魚乾重量輕、便於攜帶,成為羅馬軍隊的理想糧食,而將魚血和魚腸泡在鹽水裡發酵製成的魚醬更是帝國經濟的重要貨品。此外,隨著不斷攀升的人口促使人對魚的需求高漲,水產養殖在西元前2500年首次出現於埃及與中國,以供應更多糧食,並且作為應對原有漁場遭過度捕撈的策略。   漁業不僅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智慧的展現,更是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結果。但在十九世紀過後,當工業革命帶動漁業科技的革新,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海洋危機。各式各樣的漁具如海底拖網,雖然提升了捕魚的效率,卻破壞了海床。蒸汽引擎、柴油動力問世,雖讓漁民可以在遙遠的外海停留更久,卻使漁

場資源迅速耗盡,導致漁場永久關閉。人類不能再假定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日,氣候變遷的威脅壟罩漁場,人類不僅面臨在2050年需要餵養超過九十億人口的挑戰,也得思索在2014年,人類所消耗的魚肉中,養殖魚的數量首次超越野外的漁獲一事所標誌的意義。   《漁的大歷史》闡述了人類、海洋與海產漫長的互動歷史。費根從兩百萬年前,巧人徒手捉住第一隻鯰魚開始,以重大考古發現談論埃及、羅馬、中國、日本、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南半島、安地斯山脈、大洋洲等各個文明社會如何在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下,藉由掌握海洋與各種魚類的特性而生存下來。同時,他深入當代,完整爬梳冰島海域、北海、紐芬蘭島及新英格蘭漁場的興盛、

危機與衰亡。藉由爬梳漁業的歷史與當代危機,費根揭示了另一種了解自身歷史的可能,而陸地與大海從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世界。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提供了我們豐沛的飲食資源,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台灣漁業實力雄厚,但從魚類的濫捕、海洋的污染,到遠洋漁業對外籍漁民的剝削,台灣人如何從靠海為生走向與海共生,仍需要我們持續探究。這本《漁的大歷史》所提供的文明視角將對我們有所啟發。 專文推薦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推薦人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邵廣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

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洪伯邑|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臧振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各界讚譽   「這是一部極具啟發性、深刻的漁業與海洋搜食全球史。我們已經等待許久,就是在等待像布萊恩.費根這樣的考古學家來告訴我們:在人類的故事中,漁業和農業一樣重要。」──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反穀》作者   「布萊恩.費根引人入勝的論述揭示了魚類與貝類在人類文明崛起之時的關鍵作用。這是一項驚人的成就。」──威廉.馬夸特(William H. Marquardt),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漁的

大歷史》是一本難能可貴又有趣的書,生動地展現了人類文明如何依賴海洋的豐饒……費根成功地為海洋愛好者提供了一本令人敬佩的入門書,也為歷史學家提供了工具。」──《經濟學人》(Economist)   「費根承認他並非高明的漁夫,但他是一流的考古學家,寫作了四十六本書……費根的著作提醒我們,有時候即便是最講究的考古研究也可能會錯過非常重要的東西。」──《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一本對於漁場獨一無二的全面調查。」──《自然史》期刊(Natural History)   「透過優雅的學術考察,《漁的大歷史》令人信服地呈現漁業何以在不同社會的發展上都不可

或缺──這是一本對世界各地、橫跨千年的捕魚社會多層次且細微的探索。」──《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文明發展過程中,漁業始終沒有像打獵和耕作那樣被賦予歷史地位……強烈推薦本書給那些對考古學、人類學、生態學及環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圖書館學刊》( Library Journal)  

坡度計算地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Youtube訂閱請點 ➡︎https://goo.gl/aueB8E
*Facebook專頁➡︎https://goo.gl/2FNksL
*Instagram:apostle1203
*字幕支援 ➡︎https://goo.gl/NIrr9d
*籌旗助養本公子➡︎https://goo.gl/DbpmzG
==============================================
瑞士聯邦

瑞士屬內陸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積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註 7][15]:162[10]:1[16]:307。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後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註 8],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18];瑞士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發源地且為許多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如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區成員國,但並非歐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納哥之外的)世界首位[註 9][19][20]。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語區、法語區及義大利語區,而後加入了羅曼什語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聯邦主義及直接民主制等[21]。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

位於瑞士南部,是阿爾卑斯山最大的冰川,從僧侶峰的南面一直延伸到上羅納山谷,面積超過120平方公里。阿利奇赫恩山位於其西面,羅納河在山峰的南側流淌。


冰河快車

是一條從策馬特行駛到聖模里茲(夏季可達達沃斯)之間的鐵路線,是著名的觀光路線,由勞蒂亞鐵路(Rhätische Bahn)及馬特洪哥達鐵路(Matterhorn-Gotthard-Bahn,本身原是兩家公司)共同經營。
冰川特快的行駛速度並不快,但是中途即使行經不同鐵路路線,乘客也不必換車。在路程中,冰川特快一共會經過291條橋樑、91個隧道,並通過海拔2033公尺的歐伯拉普隘口,總時程約7個半鐘頭。冰川特快全線採用窄軌鐵道,並有部分路段利用齒軌以利在陡峭的坡度上行進。
持有歐鐵(Eurail)乘車證的旅客,若無其他車票,則只能從聖模里茲搭往迪森提斯(Disentis/Mustér)。若要以迪森提斯作為起點,則必須預先另購車票,這種車票可分兩級,從迪森提斯到采爾馬特的一級票在2006年的票價為130瑞士法郎;二級票則為75瑞士法郎。


★影片目的
係呢度,我地會用短短時期一齊偷走飛一轉,世界很大;時間太少,
旅費未必係大問題,但要時間去旅行就是困難事,拿起旅行箱作遊記,還是參加旅行團,亦想每次旅途中,找尋當中旅途的意義。
無論係為左旅行美食,為左旅遊Shopping,為左遠離煩躁,係偷走飛一轉呢度,短短幾分鐘,令你睇左當去左!
帶任何意見,就留低MSG比我,我有空會回你~感恩!
=========================================
推薦影片:
東歐巴爾幹遊記【Part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YmAPmZ_Gk
【Day 1 大阪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Lm2GtGkY
【病遊北海道雪國 Part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SJbNhc2vs
【遊走沉沒了的漢城Part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0IbEJXu_w

=======================================
Keywords:

瑞士,阿萊奇冰川,冰河列車,Swiss,Switzerland,瑞士天氣,瑞士自由行,瑞士必買,瑞士攻略,瑞士美食,瑞士旅遊,瑞士旅遊指南,瑞士旅遊攻略,瑞士旅遊景點,瑞士旅遊景點介紹,瑞士旅遊景點推薦,瑞士遊記,香港,中文,廣東話,旅行,旅遊,旅程,旅途,旅遊景點,旅途愉快,旅費,旅客,旅舍,旅店,旅行社,旅行裝備,旅行箱,旅行袋,偷走飛一轉,旅行團,旅遊節目,旅遊大亨,旅行的意義,旅行必備,旅行車,旅行 vlog,旅行 行李,旅行 廣告,travel,遊記,探索瑞士,推薦瑞士,遊瑞士,瑞士旅遊,瑞士旅遊觀光,瑞士旅遊景點,瑞士自遊行,瑞士自由行2017

重大地質災害山崩崩塌比時空變異趨勢分析

為了解決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作者李秉宸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選定1999年之九二一地震及2009年莫拉克風災為重大地震及降雨事件,以台灣本島為例。利用全台五千分之一圖幅,將台灣本島分為5485個相同大小的區域。根據中央氣象局的九二一地震資料及莫拉克風災報告,將圖幅依九二一地震及莫拉克風災影響的大小各分為五類,並結合地調所及林務局從1989年至2017年的崩塌目錄,計算每一類圖幅的歷年崩塌比,探討崩塌比回歸至背景值的時間,及每一類平均崩塌比在重大地質災害前後的變異性。最後由阿里山鄉地區的崩塌比時序曲線,綜合分析地震及降雨事件兩者交互影響之下的結果。經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九二一地震最大地表加速度(以下用PGA表示),在PGA 400gal至600ga

l的區域在事件發生年度具有最高的崩塌比,且由九二一地震PGA分類圖幅大致在2003回歸至崩塌背景值,恢復期約為4年。莫拉克風災累積雨量在1800mm至2400mm的區域在事件發生年度具有最高的崩塌比,且受莫拉克風災影響約在2012、2013年回歸至崩塌背景值,恢復期約為3~4年。將崩塌潛在因子之坡度與地質納入考量後發現,在崩塌潛勢低的區域(坡度小於20度、沖積層)以地震PGA600gal為一個門檻,超過600gal時崩塌比會開始明顯上升,而降雨事件的大小在此區域並不會造成崩塌比太大的變異。在崩塌潛勢高的區域(坡度30~40度、三峽群及其相當地層)則以地震PGA 400gal為門檻,超過400g

al崩塌比開始上升。降雨事件則是當累積雨量達600mm以上崩塌比便會明顯上升,且在1800mm至2400mm時崩塌比達高峰0.2,需特別注意。在阿里山鄉地區因為受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以及其餘大小地震降雨事件不斷交互影響,在崩塌比時曲線上較難回歸至背景值,但可看出降雨事件對崩塌比的影響較大,且整體此地區受莫拉克風災影響較九二一地震更為顯著。

ArcGIS從0到1

為了解決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作者閆磊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以ArcGIS 10.5版本為講解依託,95%的內容適合ArcGIS 10.0以上的用戶。內容共分16章,包括ArcGIS入門、資料庫管理、坐標系統、資料轉換、資料處理、資料建模、地圖列印到DEM製作、三維製作和分析等。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和Python源碼,並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書中附帶了作者自己開發的接幅表生成和標準分幅列印工具軟體,以及配套資料資源和視頻。   本書注重實用性,既深入淺出適合ArcGIS初學者,也適合具有一定基礎的ArcGIS專業人員。同時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的地理資訊系統、測繪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並對ArcGIS二次開發的用戶也有一定的幫助。

閆磊,一直從事地理資訊系統軟體的開發,先後做過Mapinfo、ArcGIS、MapGIS、AutoCAD和Skyline等GIS軟體的開發,熟悉C#、VB.Net、Java、Delphi和Python等開發語言,熟練掌握Oracle和SqlServer等資料庫,從事過國土、水利、規劃等軟體發展。 第1章ArcGIS基礎和入門1 1.1ArcGIS 10.5 Desktop的安裝1 1.1.1安裝環境 1 1.1.2安裝步驟2 1.1.3注意的問題3 1.2ArcGIS概述4 1.2.1軟體體系4 1.2.2ArcGIS Desktop產品級別8 1.2.3中英文切換10

1.2.4各個模組的分工11 1.2.5擴展模組12 1.3ArcGIS 10.5的學習方法和介面定制14 1.3.1學習方法14 1.3.2主要操作方法17 1.3.3介面定制17 第2章ArcGIS使用和資料管理24 2.1ArcMap簡單操作24 2.1.1介面的基本介紹24 2.1.2數據載入26 2.1.3內容清單的操作28 2.1.4資料表的操作31 2.2ArcCatalog簡單操作36 2.2.1介面的基本介紹36 2.2.2資料夾連接37 2.2.3切換內容面板37 2.3ArcToolbox操作39 2.3.1Toolbox介面的基本介紹40 2.3.2查找工具42 2

.3.3工具學習43 2.3.4工具運行和錯誤解決方法44 2.3.5工具設置前臺運行46 2.3.6運行結果的查看47 2.4ArcGIS向量資料和存儲48 2.4.1Shapefile檔介紹48 2.4.2地理資料庫介紹49 2.5數據建庫50 2.5.1要素類和資料集含義50 2.5.2資料庫中關於命名的規定50 2.5.3欄位類型51 2.5.4修改欄位52 2.5.5修改欄位的高級方法55 2.6資料庫維護和版本的升降級57 2.6.1資料庫的維護57 2.6.2版本的升降級58 2.6.3預設資料庫的設置61 第3章坐標系63 3.1基準面和坐標系的分類63 3.1.1坐標系的概

念63 3.1.2基準面介紹64 3.1.3坐標系的分類65 3.1.4地理坐標系和投影座標的比較和應用66 3.2高斯克呂格投影67 3.2.1幾何概念67 3.2.2基本概念67 3.2.3分帶投影68 3.2.4高斯平面投影的特點69 3.2.5高斯平面投影的XY座標規定70 3.3ArcGIS坐標系72 3.3.1北京54坐標系檔72 3.3.2西安80坐標系文件74 3.3.3國家2000坐標系檔74 3.3.4WGS1984座標文件74 3.4定義坐標系75 3.4.1定義坐標系75 3.4.2如何判斷坐標系正確77 3.4.3資料框定義座標79 3.4.4查看已有數據的坐標系79

3.4.5自訂坐標系80 3.4.6清除坐標系81 3.5動態投影84 3.5.1動態投影含義84 3.5.2動態投影前提條件84 3.5.3動態投影的應用87 3.5.4動態投影的優缺點87 3.6相同橢球體座標變換87 3.7不同橢球體的座標變換91 3.7.1不同基準面坐標系的參數法轉換91 3.7.2不同基準面坐標系的同名點轉換93 3.8坐標系定義錯誤的幾種表現96 3.9坐標系總結98 第4章資料編輯99 4.1創建新要素99 4.1.1資料編輯99 4.1.2捕捉的使用100 4.1.3畫點、線、面101 4.1.4編輯器工具條中的按鈕說明102 4.1.5注記要素編輯和修改

104 4.1.6資料範圍縮小後更新104 4.2屬性編輯105 4.2.1順序號編號105 4.2.2欄位計算器106 4.2.3計算幾何108 4.3範本編輯110 4.4高級編輯工具條按鈕介紹111 4.4.1打斷相交線111 4.4.2對齊至形狀113 4.4.3其他高級編輯115 4.5共用編輯115 第5章資料獲取和處理117 5.1影像配准117 5.2影像鑲嵌119 5.3影像裁剪122 5.3.1分割柵格122 5.3.2按掩膜提取124 5.3.3影像的批量裁剪125 5.4向量化127 5.4.1柵格數據二值化127 5.4.2捕捉設置127 5.4.3向量化129

第6章空間資料的拓撲處理131 6.1拓撲概念和拓撲規則介紹131 6.1.1拓撲含義131 6.1.2拓撲的主要作用131 6.1.3ArcGIS中拓撲的幾個基本概念132 6.1.4建拓撲的要求132 6.1.5常見拓撲規則介紹133 6.2建拓撲和拓撲錯誤修改136 6.2.1建拓撲137 6.2.2SHP檔拓撲檢查138 6.2.3面層拓撲檢查注意事項138 6.2.4拓撲錯誤修改139 6.3常見的一些拓撲錯誤處理140 6.3.1點、線和麵完全重合140 6.3.2線層部分重疊140 6.3.3面層部分重疊141 6.3.4點不是線的端點142 6.3.5麵線不重合142 6.3.

6面必須被其他面要素覆蓋143 第7章地圖製圖145 7.1專題圖的製作145 7.1.1一般專題145 7.1.2符號匹配專題152 7.1.3兩個面圖層覆蓋專題設置154 7.1.4行政區邊界線色帶製作158 7.2點符號的製作161 7.3線面符號的製作164 7.3.1線符號製作164 7.3.2面符號製作166 7.4MXD文檔製作169 7.4.1保存文檔169 7.4.2文檔MXD預設相對路徑設置171 7.4.3地圖打包173 7.4.4地圖切片175 7.4.5MXD文檔維護181 7.5標注183 7.5.1標注和標注轉注記184 7.5.2一個圖層所有的物件都標注190

7.5.3取欄位右邊5位191 7.5.4標注面積為畝,保留一位小數193 7.5.5標注壓蓋處理198 7.6分式標注200 7.6.1二分式200 7.6.2三分式203 7.7等高線標注205 7.7.1使用Maplex標注等高線206 7.7.2等值線注記209 7.8Maplex標注211 7.8.1河流沿線標注211 7.8.2標注壓蓋Maplex處理213 第8章地圖列印216 8.1佈局編輯216 8.1.1插入Excel的方法218 8.1.2插入圖片218 8.1.3固定比例尺列印219 8.1.4匯出地圖221 8.2局部列印222 8.3批量列印226 8.4標準分

幅列印228 8.5一張圖多比例尺列印230 第9章資料轉換232 9.1DAT、TXT、Excel和點雲生成圖形232 9.1.1DAT、TXT檔生成點圖形232 9.1.2Excel檔生成面234 9.1.3XYZ點雲生成點數據238 9.1.4LAS雷射雷達點雲生成點數據239 9.2高斯正反算240 9.2.1高斯正算240 9.2.2高斯反算243 9.2.3驗證ArcGIS高斯計算精度244 9.3點、線、面的相互轉換246 9.3.1面、線轉點246 9.3.2面轉線246 9.3.3點分割線248 9.4MapGIS轉換成ArcGIS249 9.5CAD和ArcGIS轉換25

0 9.5.1CAD轉ArcGIS251 9.5.2ArcGIS轉CAD254 第10章ModelBuilder與空間建模256 10.1模型構建器基礎知識和入門256 10.1.1面(線)節點座標轉Excel模型257 10.1.2模型發佈和共用260 10.1.3行內模型變數使用262 10.1.4前提條件設置264 10.2反覆運算器使用265 10.2.1For 迴圈(迴圈輸出DEM小於某個高程資料)265 10.2.2反覆運算要素選擇(一個圖層按屬性相同匯出)268 10.2.3影像資料批量裁剪模型270 10.2.4反覆運算資料集(一個資料庫所有資料集匯出到另一個資料庫)270

10.2.5反覆運算要素類(批量修復幾何)271 10.2.6反覆運算柵格資料(一個資料夾含子資料夾批量定義柵格坐標系)272 10.2.7反覆運算工作空間(一個資料夾含子資料夾所有mdb資料庫執行磁碟重組)274 10.3模型中僅模型工具介紹276 10.3.1計算值276 10.3.2收集值278 10.3.3解析路徑(把一個圖層資料來源路徑名稱寫入某個欄位)278 10.4Python279 10.4.1為什麼要學習Python279 10.4.2用Python開發ArcGIS第一個小程式279 10.4.3ArcGIS Python的其他例子281 10.4.4Python漢文書處理3

00 第11章向量資料的處理301 11.1向量查詢301 11.1.1屬性查詢301 11.1.2空間查詢305 11.1.3實例:縣中(隨機)選擇10個縣308 11.2向量連接310 11.2.1屬性連接310 11.2.2空間連接315 11.3向量裁剪318 11.3.1裁剪318 11.3.2按屬性分割320 11.3.3分割320 11.3.4向量批量裁剪322 11.4資料合併322 11.4.1合併322 11.4.2追加324 11.4.3融合324 11.4.4消除324 11.5資料統計327 11.5.1頻數327 11.5.2匯總統計資料327 第12章向量資料

的空間分析329 12.1緩衝區分析329 12.1.1緩衝區329 12.1.2圖形緩衝337 12.1.33D緩衝區Buffer3D339 12.2向量疊加分析340 12.2.1相交340 12.2.2擦除351 12.2.3標識352 12.2.4更新354 第13章DEM和三維分析357 13.1DEM的概念357 13.2DEM的創建359 13.2.1TIN創建和修改359 13.2.2Terrain創建363 13.2.3創建柵格DEM366 13.2.4LAS資料集創建370 13.3DEM分析372 13.3.1生成等值線372 13.3.2坡度坡向374 13.3.3添

加表面資訊376 13.3.4插值Shape377 13.3.5計算體積378 第14章三維製作和動畫製作381 14.1基於DEM地形製作三維382 14.1.1使用DOM製作382 14.1.2使用向量製作386 14.1.3保存ArcScene文檔387 14.2基於地物製作三維389 14.2.1面地物拉伸390 14.2.2真實房屋三維391 14.2.3查看已有三維394 14.3三維動畫製作395 14.3.1關鍵幀動畫396 14.3.2組動畫398 14.3.3時間動畫400 14.3.4飛行動畫403 第15章柵格資料處理和分析407 15.1柵格概念407 15.1.

1波段407 15.1.2空間解析度407 15.1.3影像格式409 15.2影像色彩平衡410 15.3柵格重分類413 15.4柵格計算器416 15.4.1空間分析函式呼叫417 15.4.2柵格計算器內置函數應用418 15.5地統計和插值分析419 15.5.1地統計420 15.5.2插值分析422 第16章綜合案例分析430 16.1計算坡度大於25°的耕地面積430 16.2計算耕地坡度級別432 16.3提取道路和河流中心線434 16.4占地分析437 16.5獲得每個省的經緯度範圍438 16.6填挖方計算442 16.7計算省份的海拔444 16.8異常DEM處理4

46 16.9地形圖分析448 附錄450 附錄一ArcGIS中各種常見的檔副檔名450 附錄二ArcGIS工具箱工具使用列表451 附錄三ArcGIS中一些基本的概念454 附錄四視頻內容和時長清單456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坡度計算地理的問題,作者李政賢 這樣論述:

臺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成狹長島嶼,具有高山多及坡度陡的地形特徵,居民生活與山地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只全球降雨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改變,進一步加速了侵蝕的過程,也使集水區的崩塌風險加劇,為維護與保育水土資源,將水庫集水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惟其劃定範圍與民眾的生活範圍重疊,使得區內的民生活動增加了對地層的擾動。在極端的降雨、劇烈的地表晃動,以及人為的交互作用下, 是造成坡地崩塌的主要因素。極端降雨最著名的例子即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由於其主要降雨中心以嘉義與高屏山區為主,所帶來的降雨量超越了臺灣的年平均雨量,造成許多坡地災害,其中以臺南縣最為嚴重,位於臺南縣南化區的南化水庫

集水區,也因為其特殊地質特性與人為的土地使用,該颱風事件後造成水庫大量的淤積。政府為其訂定特別條例與編列集水區保育經費以提升水庫集水區設施與植生復育,惟其條例與經費分別結束於2016年和2015。因此,後續對其分析崩塌潛勢,有助於面對未來的天然災害。現今多以事件崩塌目錄評估集水區內崩塌潛勢區域,若能夠利用該地區未發生重大的災害事件下的崩塌地,分析並製作崩塌潛勢圖,詳細地瞭解該地區的基礎崩塌特性,並在天然災害發生之前提前準備,減少災害事件後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本研究使用平日的崩塌目錄,以不安定指數法和羅吉斯迴歸分析南化水庫集水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於篩選後選定9項基礎地文因子(高程、坡度、坡

向、地質、地形粗糙度、地形濕度指數、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並增加促崩因子(0822豪雨事件與0611豪雨事件,2場降雨事件的總雨量因子)分析。經分析後,主要影響區內坡度穩定度的潛勢因子為坡度、NDVI與地形粗糙度,加入總雨量因子後,距道路距離因子上升幅度最為明顯。依據上述地文因子與促崩因子以不安定指數法與羅吉斯迴歸,製作區內1個獨立崩塌潛勢模型和2個事件型崩塌潛勢模型。於不安定指數法繪製的模型中,可發現加入降雨條件後,區內的崩塌門檻由潛勢值5至6降至潛勢值4至5的區段間,而羅吉斯迴歸所繪製的模型中,變化較為明顯地則是低潛勢區域與中低潛勢區域。以分類誤差矩陣和ROC曲線評估兩個方法

繪製的模型精度,預測崩塌的正確率皆達到50%以上,但模型總正確率則是以不安定指數繪製的模型精度較高,而ROC曲線下的面積(AUC面積)皆達到優良的鑑別力,代表可利用平日崩塌目錄評估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並用於預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崩塌潛勢區域,也建議利用不安定指數法分析區內的潛勢區域,較能夠呈現出平日下的易崩塌區位。另為瞭解南化水庫集水區的植生復育成效,利用兩期分別是2009年與2019年衛星影像,以分析其上、中游的NDVI值,發現集水區經過10年後的NDVI值有顯著上升,顯見其植生復育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