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仁和寫的 管理學概論 和高雄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的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興航突演變奏曲無預警解散震撼航空業|新聞最聚焦也說明:復興航空 在資產大於負債狀況下,無預警的宣布解散,公司股價,瞬間崩盤,無數投資人被套牢,金管會發現,興航內部人員在宣布解散前幾天,大量出脫持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藍海文化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黃宥婷所指導 張瑄懿的 「飛」我莫屬 – 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之研究 (2019),提出復興航空解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服務航空、無額外服務航空、服務品質、短程航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倪炎元、江才健所指導 王浩的 那一天,我沒了飯碗—惡性關廠勞工生存保衛戰 (2018),提出因為有 惡性關廠、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勞工資遣費、勞工運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復興航空解散的解答。

最後網站復興航空公司解散說分明投資大眾請看這裡則補充:復興航空 22日無預警停飛一天,董事會宣布解散公司,下午1點15分時復興航空在證交所舉行記者會向社會大眾清楚說明。(攝影:葉信菉). 復興航空22日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復興航空解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管理學概論

為了解決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作者林仁和 這樣論述:

  本書從整體觀點討論「管理學的理論與實務」,全書共分為三篇13章,「基礎篇」有三章,闡述管理學的基礎概念與理論,以及管理的工具。「實務篇」有六章:包括計畫管理、組織管理、人員管理、領導管理、協調管理以及控制管理。「進階篇」有四章:分別是經營的危機管理、發展的策略管理、變革與創新管理以及成為稱職管理者。   《管理學概論》內容論述以實務為取向,以綱要寫作方式編排,重點一目了然。同時在每一章附有「管理加油站」,搭配個案介紹,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另外也為授課老師提供「教師使用手冊」,內容包括:教學計畫、內容介紹PPT、測驗問題以及討論個案等等。期盼本書能讓讀者對管理學的基礎概念

有較清晰的認識,亦能善用管理學的優勢,進而成為一位稱職的管理者!  

復興航空解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最新「一周薇點評」上架,鴻薇11月21日至11月25日在各大政論節目對時政的評論,歡迎點閱收看。

1. 復興航空解散,政府呈「植物人狀態」
2. 劉世芳扯鈴扯統戰,只為選舉!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7%8E%8B%E9%B4%BB%E8%96%87-123312391028414/

udn blog

http://blog.udn.com/wong2006/article

「飛」我莫屬 – 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之研究

為了解決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作者張瑄懿 這樣論述:

近年來,無額外服務航空蓬勃興起,對於短程航行旅客也多了選擇性,加上城市機場的特殊地域性,本研究針對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加以探討與分析。本研究採用質性與量化研究,首先利用內容分析針對全服務航空與無額外服務航空探討其差異性,再採用長榮航空與亞洲航空深入分析。其二,採用問卷調查確認無額外服務航空的優勢。因此,本研究發現指出松山機場的停機坪有限空間,極適合無額外服務航空飛航,可為政府找到松山機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其二,本研究也提出對於全服務與無額外服務航空之學術貢獻。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為了解決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作者高雄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這樣論述:

  2017年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2017年2月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特展,首度展出國外檔案機構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解密檔案,藉由國際的眼光來看待二二八事件。2018年2月,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進而在有限的資源下,選譯出版這批解密海外檔案,將有助於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討及檔案的解密與公開,對轉型正義也有進一步的貢獻。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的傷痕。挖掘歷史檔案,還原事實真相,一直是國人的期待。除了中文檔案,當時記錄此一重大事件的海外文獻及檔案,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讓我們掌握世界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本書選譯美國國家檔

案館(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與聯合國檔案館(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nd Records Management, the United Nations)所典藏的檔案與媒體報導,時間落在1944-1948年間,包括二次大戰後期到二二八事件的後續發展。   這批海外檔案的編寫單位主要為美國軍方、美國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美國駐華使館、美國駐臺領事館、澳洲駐華使館、聯合國善後救

濟總署(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等。檔案主題涉及:(一)二戰臺灣相關檔案,如美軍曾規劃登陸臺灣之鋪道任務(Operation Causeway),並考慮於占領臺灣後實施的軍政府計畫,但最後仍決定應由中國出兵佔領臺灣。(二)戰後初期的臺灣,如七十軍軍紀、街頭巷議、臺灣人面對戰後情勢的期望、失望與絕望、二二八事件前的反美活動等。(三)二二八事件爆發期間的國際媒體報導、美國的觀察與政策傾向、澳洲之解讀、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之記載、臺灣人對外求援等。(四)二二八事件後續發展,如臺灣省政府的成立、海外獨立運動等。  

 希望藉由本書,能夠提供國人對於二二八事件有更多元豐富的史料基礎和理解觀點,同時也能喚起大家對美國檔案的重視。  

那一天,我沒了飯碗—惡性關廠勞工生存保衛戰

為了解決復興航空解散的問題,作者王浩 這樣論述:

從1980、90年代間的關廠外移潮到2016、17年的復興航空解散、立益紡織關廠案,面臨突若其來的惡性關廠所伴隨著失業,勞工的處境為何?本深度報導訪問10位勞工、5位協助爭取權益的勞工運動人士以及多名學者專家及政府官員,針對他們從職場工作到惡性關廠後行動的歷程,呈現惡性關廠對勞工的衝擊,以及現行制度與勞工期望工作權和資遣費保障的落差。由相關研究可知,雇主對惡性關廠的經營性策略並不是突發性策略,反而是雇主巧妙設計的周密性策略,是一個服膺於資本主義資本積累邏輯,追求最有效率的運用資本的結果。透過表面上經濟性的理由(業務轉型、虧損、解散)抽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未來有更雄厚的資本繼續奪取其他勞動者的

剩餘價值。本報導的相關訪談大致上呼應了上述研究的觀察,並由受訪者的論述中呈現了勞工運動者的艱辛,以及嘗試引起社會輿論與討論的企圖。研究者期望透過本報導,嘗試在主流媒體過度強調「激烈抗爭」與「勞工要錢」的框架下,能夠給予閱聽者更多層次的認識與思考,同理勞工是迫於轉業之困難,與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不足,方而不得已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