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亦江寫的 The Sign,等我,在馬里蘭 和艾蜜莉‧雷諾茲的 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面對混亂失序,如何生活、戀愛,好好照顧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考駕照筆試怎麼背?還在擔心駕照筆試過不了?用這個就對了也說明:我想大家都有/即將考駕照的經驗,不管是先考機車還是先考汽車駕照, ... 次數少,真的會對題目沒有sense,很像海底撈針,永遠不知道這題錯或對在哪。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獨】考官放水?男駕照被撤怒轟:我本身技術就好! - 東森新聞則補充:台北區監理所前年爆發考駕照放水事件,如今其中一名當天拿到駕照的 ... 投訴人陳先生:「這個駕照,到底有沒有效用,不知道啊,然後天天要叫我繳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The Sign,等我,在馬里蘭

為了解決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的問題,作者徐亦江 這樣論述:

  在每個特別的回憶裡,我總是能記得妳當時穿了什麼衣服・・・・・・   真實、虛幻;過去、未來;曾經快樂的、憂傷的事,忽亮忽暗地出現,像錯置在時光隧道裡・・・・・   生命最可貴的是什麼?   在人生的盡頭,會讓你眷戀的是哪個時刻?   哪一塊缺角會讓你遺憾?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看見那種無法取代的凝視,即使彼此來自不同國度、說著不同語言,請相信,任何阻礙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生命終有盡頭,可是「愛」,永不止息! 本書特色   1. 真實愛情故事改編作品,鳳凰文學獎入圍。因為愛情,我們穿越時空,再一次牽起彼此的手。   2. 獻給每一位曾經或現在正困擾於婚姻關係的男男女女,讓我們鼓起

勇氣重新面對破碎的婚姻,追求自己的幸福。 名人推薦   《蘋果日報》前編務副總編輯張曉芳/府城文學獎得主小城綾子/影視編劇江夜生,感動推薦!   「男女間姻緣分合無關對錯,重要在行駛對的方向,才能攜手前行。黃昏裡的花香會淡去,但是請別沮喪,請相信會有人從遠處趕來,讚美妳無處安放的沮喪。」──張曉芳/《蘋果日報》前編務副總編輯   「小說主軸巧妙地安排了古典與現代、中國與美國。在時空的轉換中,自然流暢絲毫不顯突兀的技法毋寧是讓人讚嘆的。」──小城綾子/府城,南瀛,吳濁流文學獎得主   「要有很深很深的緣分,才會將同一條路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去了又去,同一個人見了又見。正如小說裡的姜妍與

丹尼爾,無論變換了多少次時空,更迭了多少次容顏,依舊是山水有相逢,明月時時圓。」──江夜生/影視編劇   作者簡介 徐亦江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特殊教育碩士   東吳大學歷史暨國貿系雙學士   著作:   《一個律師的文字戰場》(Words at war)秀威資訊   《美國高中在教什麼?》秀威資訊   《美國中學是這樣教孩子的》新華出版社   《美國小學是這樣教孩子的》湖北人民出版社   《美國中學的資優生教育》、《美國學校是這樣教孩子的》、《牽牽小語1》、《牽牽小語2」新苗文化出版   專欄: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新知集錦」專欄輯譯   經歷:   文化部1

06年度「改編劇本書」入選   第一屆「鳳凰網路文學獎」入圍   第一屆「海星杯海外紀實文學獎」入選   中時部落格「嚴選優格」   部落格:shoshay.pixnet.net/blog   [推薦序之一]只為與你相遇/張曉芳(《蘋果日報》前編務副總編輯) [推薦序之二]跌入小說的情境裡/小城綾子(府城•南瀛,吳濁流文學獎得主) [推薦序之三]穿越時光縫隙的古老愛情/江夜生(影視編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後記]因為盼望,所以等待   推薦序之一 只為與你相遇 張曉芳(《蘋果日報》前編務副總編輯)   「我那麼遠趕來,就想讚美你無處安放的

沮喪」   詩人余秀華這首詩,像煞丹尼爾在姜妍耳邊的囈語。姜妍/丹尼爾、東方/西方兩條平行線,各自有婚姻家庭子女,在古玩店相遇,同時注視著一塊清咸豐「敬姜貽風」匾額,瞬間把關於匾額、嫁箱、木板畫、古董白對椅……所有塵封的記憶一一掀開,牽起不可思議的情緣。   這段深戀有現實生活的困頓,跋山涉水,但冥冥中始終有股力量牽引著彼此,兩人抗拒排山倒海壓力攜手偕老,其實就是想找個心貼著心的另一伴,過著尋常安穩的小日子。最後在馬里蘭州小鎮的老宅裡安頓落腳,令人驚奇的是,老房子剛好跟匾額同年代,這不是命中註定,什麼才是命中註定?   但這不僅是單純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是兩人拋開生活桎梏,勇敢追求自我的詩

篇,對照兩百年前清末女子巧顏欲迎還拒,壓抑欲望死守匾額的遺憾,姜妍代替巧顏跨越東方西方藩籬讓印記復活,這一次是為自己,而不是高舉家族榮光、貞節虛名,重新做了抉擇。   作者多年來筆耕不輟,擅長以景喻情,以情寫景,穿越古今不顯山水,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過去婚姻的沮喪,以車裡車外三次勾勒一氣呵成,宛如錢鍾書「圍城」巧喻……   兩人交往,志傑約會遲到,騎著機車追公車,像齣鬧劇!在全車人的注視下姜妍被半強迫下車,埋下伏筆。   兩人冷戰,志傑路邊接走女兒,沒等姜妍上車咻地開走,「原來,想下山不一定有台階給妳下。」   兩人離異,讓姜妍終於懂了「下就下吧,每個人上了車後,終歸要下的,也許,早就

該下了,或者,根本就是搭錯車了也說不定。」   丹尼爾自異鄉趕來的情緣,也正好在姜妍下車後展開……   兩人相遇,因為姜妍不會開車而開始。   兩人惦念,進而想為姜妍完成一個學會開車的夢想。「我只是著急地看著妳車內的背影,怎麼還不出來呢?然後妳下車,很快地看我一眼,又低下頭,那樣深受欺負的眼神,讓我心裡一陣陣地痛起來。」   兩人擁抱,在考上駕照後。「她一下車,就看見櫻花樹下的丹尼爾張開雙臂,給了她一個擁抱!粉色花瓣隨風飄落。」   的確,上車下車、車裡車外,男女間姻緣分合無關對錯,重要在行駛對的方向,才能攜手前行。黃昏裡的花香會淡去,但是請別憂傷,請相信會有人從遠處趕來,「讚美妳無

處安放的沮喪」。   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每個車裡車外的人,一點小小的觸動。 推薦序之二 跌入小說的情境裡 小城綾子(府城•南瀛,吳濁流文學獎得主)   夏日午後,斜陽西照,窗外蒜香藤優雅伸展的枝葉映在百葉窗上,風吹葉動,光影迷人。   這樣的一個尋常午後,我在窗前小桌細細品讀長篇小說《The Sign,等我,在馬里蘭》,腦海不禁浮現亦江纖細嬌小的身影和淡淡地、微微害羞的笑容。   認識她,始於多年前部落格全盛時期。   那時大約是二○○六年吧?我們在浩瀚的網海遇見了彼此。   她在美國,我在台灣。   她分享馬里蘭州的異國生活,我則以圖文書寫我所在的南方小鎮。   很巧地,

我們也寫小說。   因著這些共同點,也因著亦江生動精彩的好文筆,我得空總是喜歡鑽進她的格子津津有味地閱讀她的每篇文章,久久忘了「回家」。   我是相信緣分的。在當年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的眾多格子中,兩個分屬不同部落格平台的我們,因被彼此的文章吸引而有了互動。儘管從未見過面,這條文學牽起的情緣卻未曾斷線,一晃悠悠十一年。   所以得知這部長篇小說──《The Sign,等我,在馬里蘭》即將出版時,昔時那些美好的記憶又回來了。   故事由一段前世未了的情緣揭開序幕。   古董店的一塊匾額,穿越清朝來到現代、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到美國,串起了書中主角姜妍和丹尼爾的前世今生。   小說主軸巧妙地

安排了古典與現代、中國與美國。在時空的轉換中,自然流暢絲毫不顯突兀的技法毋寧是讓人讚嘆的。   此外,作者寫情寫景的文字功力也甚是了得,如   「姜妍扶著路邊的木椅,坐下。黃昏攫上她的衣角,染開晚春的夜色。」   「牆上青綠山水的長軸揉進灰黑,成了丹尼爾的眼神,灰綠中夾著橘黃霞彩,像黃昏湖面上的清朦……」   小說的文句,不經意間便沾滿了詩的氣味。   又如寫姜妍在婚姻門裡門外擺盪的心情:   「四周是一片無人的草原,幾隻黑色的牛在低頭吃草,一捆捆捲成滾桶形的乾草,零落地散著,這地方也許從來沒變過,不變的景色總是令人心安,只是現在,她想改變嗎?抽離現在的狀態,投到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好嗎?」   「吵鬧的婚姻之所以還能持續,是因為習慣。習慣於不變的生活、不變的人,即使爭吵,也比未知讓人心安。」   短短幾句,如實道出即使愛已成往事,許多夫妻卻仍維持著婚姻關係的癥結。   小說中也寫出書中主角婚姻無法繼續走下去的痛與無奈:   「有時候,人與人間,需要一個朦朧的地帶做屏障,掀開了,雙方都無所適從。」   「『下車!』志傑大吼!大女兒哭著說:『不要吵了!你們不要吵了!』姜妍忍住氣,下就下吧,每個人上了車後,終歸要下的,也許,早就該下了,或者,根本就是搭錯車了也說不定。」   「十二年的情份,就這樣,在短短的兩個星期內裝箱完畢。感情沒了,分割起身外之物,像是分贓一樣

。」   婚姻走到這一步,淡靜陳述中隱含的無奈不禁教人深深嘆息了。   再如寫姜妍與丹尼爾的前世―巧顏和查爾斯:   「天井處有下人正在清掃庭院,竹帚聲在靜謐的午後掃著規律的音律,巧顏兩手支額,好似聽著聽著,就可以到那個夢境去了。」   「巧顏沒回答,送查爾斯進前廳,關上門,從窗口看見查爾斯在天井處回頭,帶著滿滿的笑,走了,走進塵埃裡……窗台已濕。」   「許我們來生再聚吧!我愛你且深,願上蒼再贈與我們一次機緣,我再不要失去你了!」   前世,舊禮教阻卻了巧顏追尋愛情的腳步,即便獲頒那塊對巧顏來說毫無意義的貞節牌坊,卻是伊人已遠,紅顏已老。   今生,當愛已成往事,姜妍該選擇放手

?或顧忌世俗眼光,摀著愛情的傷口繼續走下去?   這諸多世間情事,感情糾葛,且待讀者進入書中慢慢咀嚼、回味。   讀亦江的小說,不論是文字或情節,總教人讀著讀著,便跌入了小說中的情境裡,隨之笑與嘆,惆悵與歡喜…… 推薦序之三 穿越時光縫隙的古老愛情 江夜生(影視編劇)   一顆星子隕落後,孤單的宇宙,並不在意那黑暗永恆的小小缺憾;一片秋葉翻墜後,孤佇的喬木,也不明瞭那枯黃脈絡的小小寂寞。萬物之間的萬有引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生滅,若無親身經歷,恐怕無法體會冥冥之中的來情去意。但即便我們嚐遍冷暖滄桑,看盡月圓月缺,恐怕也無法分辨那飄渺緣分裡,暗自芬芳的情愫醍醐。   我與亦江以文會友相

識頗早,初閱此部小說時,望見一段中年之戀的楔子,刻畫在一個「敬姜貽風」的匾額上。只是那匾額已不是匾額,而是一張古色古香的仿古木桌。   我們常常聽到類似的故事:有人經歷過幾次戀愛後,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此時此刻忽然發覺,自己的生活似乎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差池?大多數的人或許就這麼過了一生;少數幸運的人,往往在驀然回首的分秒時刻,才能找到此生真正的靈魂伴侶。   然而那都是錯覺。   面對愛情,我沒有複雜的念頭,總是這麼想的,「一生都能把對方當作對的人而付出的努力,就是愛。」小說的女主角姜妍就是這樣的女性。她付出愛,付出青春,遠渡重洋,在異鄉建立家庭,只為了編織一場中國傳統女性終身追求的夢,一

個小確幸的夢。可惜最終回報她的,只剩婚變,還有丈夫志傑的變心。姜妍並沒有發現,她對志傑的愛,有個注定悲劇的泡沫。   那麼,姜妍不幸嗎?   或許絕大多數人,會認為姜妍是不幸的。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世界沒有真正的好與壞,有幸福就會有煩惱,有悲傷就會有快樂,除非我們甚麼都不要,才有可能擺脫二元對立的糾纏。所以我認為,姜妍的不幸,才是走向真實幸福的必經旅程。   小說裡,總是不經意的出現魔幻寫實的時空錯置,中西畫面元素的跳接,總讓人有今夕是何夕的感覺。這種感覺無以名狀,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兩個歷經紅塵顛簸的男女,終於相見了,那份恍如隔世、久別重逢的情緣,在人情澆薄的現代社會裡,越發顯

得珍貴無比。   我是這麼以為的,要有很深很深的緣分,才會將同一條路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去了又去,同一個人見了又見。丹尼爾與姜妍的前世今生,藉由這個流落他鄉的清代匾額,最終還是連接了起來。人與人的相逢與離別,並非是無意義的隨機碰撞,如果沒有深刻的緣分吸引,是不能橫越現實世界的諸多阻礙。   透過這部作品,我更深一層的認識了亦江,彷彿也看見了她的前世今生,特別是姜妍與丹尼爾相遇後,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林憶蓮的歌聲:「等你說你愛我,好讓這些日子,沒白白寂寞過」。   兩個孤單的靈魂,劫波度盡,情緣猶在。雖然現實世界的某人離開了,可我深深地相信著,真正有情的人,手裡總是握著一條纏綿的線索,彼此牽

引,永不分離,所謂「情之深,無窮盡,山水有相逢。愛之切,銀難斷,明月時時圓。」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正如小說裡的姜妍與丹尼爾,無論變換了多少次時空,更迭了多少次容顏,依舊是山水有相逢,明月時時圓。 後記 因為盼望,所以等待   因為盼望,所以等待   這其實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十三年前寫的,起因是一個網路小說獎。   「試看看啊!」他說。   「可是我從沒寫超過一萬字的小說!」   「妳可以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你又看不懂中文小說,怎麼知道我能寫?」   「我對妳有信心啊!」   我斜睨他一眼,這跟父母盲目寵信自己的孩子有啥不同呢?「你真會說話,那我寫什麼呢

?」   「就寫『The Sign』吧,寫我們家那塊中國匾額。」   「我不會編故事啦,不像你們律師很會瞎掰,我只能寫記敘文。」   「瞎掰多簡單啊,隨便胡謅沒人知道哪裡寫錯啊!」   於是,他幫我構思、上網找鴉片戰爭的史實,還印出道光和咸豐的畫像,編出這篇跨越清朝到現代、東方到西方的歷史愛情小說。他幫我寫英文簡介、幫我寫英文作者簡歷,取英文書名,甚至,想幫我在亞馬遜平台上推書,想幫我找記者開推書會・・・・・・他說,這也是他的小說,我得為他賺一台賓士的錢!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長,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是個沒臉孔的人。   他說,「我得想辦法教育妳。」   讚美,有一種神

奇的魔力,它會讓你漸漸以為是真的,那些外在的形容詞,不管真假,或者說,無關真假,說實在的,不過就是主觀的認定,是好是壞充其量也只是個人觀感。他以無數的讚美肯定我,最後真的讓我花了十多年修修改改,寫完了這部十萬字的小說。   寫得好嗎?我不確定。但是他喜歡逢人便介紹我是作家,是出過書的作者,他說,我是他的獎盃。   我終究沒得過什麼大獎,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入圍與入選肯定;更遺憾的是,以他為主角的律師故事《Words at War,一個律師的文字戰場》,拖到他走了才問世,雖然很榮幸地入選文化部主辦的「106年改編劇本書推薦」,但是,他卻沒能和我一起翻開第一頁。   生命最可貴的是什麼?在人

生的盡頭,會讓你眷戀的是哪個時刻?哪一塊缺角會讓你遺憾?我總是在需要答案的時候求助於他。   我記得那次,大女兒從學校放假回來,說她們的圖書館正在特價賣書,一本美金一元,她買了十本。幾天後他看完女兒的書,抽了其中一本紅皮的薄書說,「這本不錯,妳可以看看。」   書名是「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我皺了一下眉,「這?天堂?有點・・・・・・好像宗教味很濃耶,我不愛說教的書。」其實想說的是,有點觸霉頭。   「不會喔,妳會喜歡。」女兒和他同聲回答。   我微笑接過,聳聳肩,放上書架。   那是三年前了吧?直到他走了,整理房間時看著滿牆他的書,突然

想起那本他覺得我會喜歡的書,為什麼他覺得我會喜歡?是可以回答我的疑問嗎?即使我不喜歡,至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許可以經歷他體會過的心境?像是有他在我身邊陪伴?這是多麼讓人懷念的回憶啊!於是,我翻開書。   「五個你在天堂會看見的人」,第四位是主角早逝的太太,男角很激動地說:「妳太早走了,讓我失去一切!」   「你雖然失去了所愛,可是你知道嗎?回憶會變成你的伴侶。生命終有盡頭,可是『愛』,永不止息。」   當時候到了,必須往前跟天堂的下一位使者見面時,我跟著書中的男角一同流淚:「可是我不要離開妳,我不要往下走!」   「沒有任何人生是白費的,唯獨花時間在怨嘆孤獨是最大的浪費。」   「天

堂的存在,是讓人了解你的昨天是怎麼回事。」   是了,難怪他曾告訴我:「等我走了,我會想辦法告訴妳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又說:「妳知道嗎?基督教不相信有前世和來生。」   我看著他,忍不了激動的情緒,淚水從臉龐滑下,像是想要跟死神至少做點商量:「那?我們以後怎麼再相逢?」   「噓…噓…噓…」他把我擁進懷裡,在我耳邊說,「我們都沒信仰,但是如果天堂願意收我的話,我會在那裏等妳,我必須先走才能等妳啊,不然妳這麼會迷路・・・・・・」   十多年前無意中編造的故事,編造一段女角要男角等她相逢的約定,想不到竟落在自己身上!「等我,在馬里蘭」是一個多麼心痛的請求!   在如此未知的世

界裡,假若有來生,請求上蒼讓我們下回的緣分能長一點吧,請求彼此能記得那些共同擁有過的信物,想起曾經說過的誓言;如果沒有來生,期待他會在身後的世界裡等我,給我那熟悉又溫暖的凝視與擁抱,告訴我,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命於我,是一種存在的形式,在這世上,我曾經被這樣愛過,那是一種最欣喜的存在;是的,生命之所以美好,應該是那種曾經被注視過的存在,有人看見你的內心,把你放在心裡,是那種無法取代的凝視,讓你我的生命無憾,繼續心存盼望,期待下一場時空的約定。   回憶,真的變成我最好的伴侶了;僅以此部小說,紀念今生這場美麗的際遇。 【卷一】 [1] Flower Vendor,不大的店面,紮

著幾束花在臨窗的架上;店外停了輛小推車,種著各色玫瑰;中間有個玩具鞦韆,上面坐著一對可愛的小熊。隔壁是家藝品店,有個希臘藝術女神的店名Muse,再過去是家義大利餐廳di Francesco。 這個小鎮前後出了幾個名人,比如寫美國國歌歌詞的律師兼詩人史考基,以及內戰時在自家樓上窗口,揮舞星條旗支持南北統一的女英雄佛瑞琪,老宅牆上還畫著她當年揮旗的樣子。鎮上充滿了跟戰爭有關的故事,姜妍在一排有白柱前廊,前面擺著一隻黑狗雕像的白房子前停下,旁邊一個說明的牌子寫著: 「這隻鐵鑄的狗叫『猜』,主人太愛牠了,依牠的樣子做的。南北戰爭時被南方偷了,打算做子彈用,可是太重了,運不了多遠又被送回來。」 雕像後的

玻璃門上映著姜妍的身影,細細瘦瘦,及肩的直髮,單薄獨行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北美街頭,這其實是她少女時期的夢想,只是,現在心情乾乾澀澀,彷彿哪裡不對勁似地。 她在美國一晃十年,稱得上朋友的外國人幾乎是零,其實,真正跟老外講過的英文, 居然沒有從前上班時多!那些金髮碧眼、高她一個頭的美國人,對她來說都像是從電影裡跑出來的人物,壓根給人洋娃娃的不真實感。 市中心除了異國餐廳,還有許多古董店,姜妍被一家外觀像倉庫一樣不起眼的古董店吸引,店門口擺著一個白色有綠色虎爪的浴缸。店內沒有天花板,只看到粗大的樑柱,左右穿插撐著屋簷。圓柱形的燈飾,從樑柱上垂掛下來,襯著自挑高的長窗照進來的陽光,氤氳著團團熱氣,混夾著

木頭的陳味,好像走入時光隧道似地。 一進門,就看到角落有個極大的四層黑木桶,上面的提把是墨黑鑄鐵,刻著左右交叉的方格紋,是什麼呢?很像是中國的東西? 姜妍彎下腰看著標籤,喔,「Dowry chest」!原來是古時候用來放嫁妝的,哇!四層三呎見方的黑木櫃,像拜拜用的超大型提籃,可以一層層拿起來展示嫁奩。 真是從中國來的呢!嫁箱上方,有古時的木頭床框,被用來當牆上的裝飾……美麗的事物讓人微笑,姜妍原本抑鬱的心情漸漸好轉。也許,以後應該要常這樣出來走走,轉換一下心境。

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終於忙完,到了夜晚可以借我感性一下,印象中小時候有很多回憶,其中一個就是看到媽媽自己一個人看著做生意的帳本流眼淚(???)至今成謎。

小的時候不懂得安慰,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而哭,就算問了,太多事情大人都會說:「長大你就懂了」。但母親落淚的那一幕一直讓我記得,印象中她曾經拿著手中的嫁妝向我們分享喜悅,但突如其來的一次,她拿著手中的嫁妝以及我們兄弟的滿月禮金飾,說著準備拿去典當換現金,看著她落寞的背影,許多心情現在回想起來,備感深切。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想說一聲:謝謝妳~送媽媽一個特別並具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感謝母親這些年吃下去的苦,當年你們的付出,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只希望我們小孩子能夠無慮的生活,不希望讓我們吃苦,或是生活資源劣人一等。

雖然這禮物不是特別貴重,今日能夠用自己的心力,換回當初媽媽不顧一切變賣的嫁妝。你也總是教導我不要受慾望控制,慾望是填不滿的,心意最重要~~而且送太貴還會被罵,亂花錢,當一個孝順的兒子好難~~ 哈哈😆好啦!希望大家一起跟我祝福許媽媽生日快樂。

今天就透過影片來問問媽媽當年怎麼了~~(影片沒洋蔥🧅放心~整家人都很淡定哈哈,但影片有咖啡慎入)

【十分鐘的戀愛】音樂平台🎵 https://wmt.lnk.to/TenMinutesOfLoveAY
【十分鐘的戀愛】MV🎵 https://krbros.pros.si/10Love

相關連結:
在家叫外送給團員吃,一起吃一頓屬於彼此的共同回憶|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BOLPzqm3B3I

展榮每日紀錄…一切太突然,最終拍不下去!
https://youtu.be/I7e8plV__BM

我的一天,我與貓和自己獨處|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kaon7jR6PRw

好險,我們考到駕照了!|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LPPUs23P44o

終於可以公布了|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W3RIIxp4dHo

決定刪除頻道,改變吧!從現在開始!|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c2zfmzloa8Y

採茶兄弟尋找千年巨根|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eA969TVdsbg

歲末Q&A,展瑞終於承認想單飛?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nYGgmh6kc_Y

苗栗之旅,尋找螢火蟲秘境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UZ3QRl5Gkrk

找回你的童年,猜猜我是誰? | 這群人展榮展瑞 ​ft. @the劉沛 ​
https://youtu.be/SnLGqUoBCbQ

惡整團員,半夜敲門怎麼沒人?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fajjQjnAwjE

挑戰幫貓咪洗澡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wmxyb-nshfc

讓人陷入恐慌的遊戲!猜名字 | 這群人展榮展瑞 ft. @黃氏兄弟
https://youtu.be/VlIVgPrlobo

模仿大挑戰,貓的十種行為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IFJPX2MHePg

偽出國 體驗日本的一天|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uPvCUAJp7sY

振興三倍奶茶地瓜球 | 這群人展榮展瑞
https://youtu.be/-nJbb9tWZ7E

【更多音樂】
展榮.展瑞 K.R Bros 《夏夜晚風 Summer Breeze》
https://youtu.be/BhAWjvIljL0​

展榮.展瑞 K.R Bros《十分鐘的戀愛 Ten Minutes of Love》
https://youtu.be/uK8wzj7JLMY​

展榮展瑞K.R Bros - 安靜了太久Not Anymore
https://youtu.be/uv85oswcER4​

展榮展瑞 K.R BROS - 夜式人生 Night Owls
https://youtu.be/o_rJEXm49H0​

展榮展瑞 K.R BROS - 閃退 Flash Back
https://youtu.be/tKAbO3hd_3U​

展榮展瑞KR Bros - 愛瘋狂Mad Love
https://youtu.be/sYIQss3sjco​

展榮展瑞 K.R Bros - 乾脆放手 Just Let It Go
https://youtu.be/ho5mQ4ql8Og​

展榮展瑞K.R Bros - 掌控對決Control
https://youtu.be/BSQnRMXluPs​

展榮展瑞 K.R Bros - 我的愛Westlife - My Love cover
https://youtu.be/dXOhAZtBuTg

展榮展瑞粉絲團:https://krbros.pse.is/MDCAG
展榮instagram:https://krbros.pse.is/M9SZR
展瑞instagram:https://krbros.pse.is/L5ZJZ

【工作邀約請洽詢】
聯絡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這群人
#展榮展瑞
#生日

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面對混亂失序,如何生活、戀愛,好好照顧自己

為了解決怎麼知道 駕照 有 沒有 過的問題,作者艾蜜莉‧雷諾茲 這樣論述:

  我走過狂躁抑鬱,崩潰自毀,   曾以為自己沒有未來,不值得被愛。   現在,讓我為你的雨天撐傘。   ★最誠實慘痛的告白   ★最暖心實用的陪伴      ※附台灣版求助專線與網站資源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任何有類似經驗的人,或任何經驗完全與我不同的人,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至少得到一些啟發,知道該如何有效地面對。我希望他們可以避開我曾犯下的一些致命錯誤,或最起碼感覺好一點,因為不是只有他們會在談戀愛時不小心說漏了嘴,或鬱症發作時活像隻亂翻垃圾的浣熊。——艾蜜莉.雷諾茲      我曾是不快樂的青少年,十三歲開始自殘而後企圖自殺。大學時期,我是抑鬱又狂躁的怪咖。我不

知該如何面對繽紛多彩的大學社交環境,只剩下一團混亂的人際挫敗。我日夜顛倒、在網上一日發數百則貼文,甚至傷害自己。我的失序行徑讓旁人退避三舍,還在背後稱我「瘋女人」。歷經幾番休學,我才斷斷續續完成學業。鬱期時,我酗酒自殘,蓬頭垢面,在床底囤積幾十支酒瓶,穿著幾天沒洗的衣服去上班;躁期時,我徹夜不睡,到處發表不知所云的高論。我忽視了心理警訊,糟蹋別人的好意,摧毀我的生活與一切情誼,我以為我會一直瘋下去。   這是我跌跌撞撞、有點糗也有點好笑的經歷。我想寫給正走在復原之途、或是正陪伴親友同行的你,這段路途有笑有淚、有晴也有雨,希望這些實用的指南與建議,能幫助你走得更平穩,更能好好照顧自己。   

  ●好好照顧自己   15個振作的方法+9個進階自我照護+設定SMART目標=維持穩定狀態      ●看醫生   診斷不是貼標籤,別讓診斷結果成為你的束縛。      ●復原之路   我的服藥與心理治療經驗,耐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談戀愛   面對伴侶,誠實為上,給對方選擇的機會。      ●陪伴有精神疾病的伴侶   千萬別說:「為什麼你不去看醫生/不去跑步/不吃得營養一點?」      ●避免自殘   緩和想傷害自己的衝動,轉移注意力。      ●因應復發   復發不會抵銷你曾付出的努力,留意觸發因子,擬定應變計畫。      讀者五顆星推薦      ★★★★★這本

書提出很實用的觀點,也附上許多細節,因此更有助益。我願意推薦給所有我抓狂及沒抓狂的朋友。      ★★★★★真實道出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知道別人也跟自己擁有相同的經驗才不感孤單。本書提供的建議不管對精神疾病患者或親友都很實用。我極力推薦給深受心理問題所苦的朋友或其家人朋友。      ★★★★★讀了本書會覺得:我應該會沒事的,畢竟每個人也都在掙扎。      ★★★★★就像有人跑進我的腦而且把我的想法全部寫出來,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很令人安心。作者很巧妙地不讓讀者覺得太孤單,但給予建議時又會以平起平坐的方式。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正面臨心理問題,買了吧!!!      ★★★★★非常寫實也非常有趣。推

薦給正在與精神疾病奮戰的人,或是有所愛之人正在與精神疾病奮戰。      ★★★★★我相信這本書能幫助曾經或現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包括我。這本書如實呈現精神疾病的發作情況,而且憂鬱的週期發作時有時候的確很討厭。      ★★★★★我買了三本要送朋友,但最後我一本都捨不得給!    名人推薦        許欣偉(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校訂、導讀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艾蜜莉.雷諾茲(Emily Reynolds)   自由撰稿人,定居倫敦。寫作主題包括心理 健康、科技、自然科學與性別的專題報導與評論,亦涉獵

音樂、交友、兩性等類別。曾任職《連線》(WIRED)雜誌一年,主要撰寫新聞與專題,作品也散見《紐約雜誌》(NY Magazine)、《衛報》(Guardian)、《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新政治家》(New Statesment)、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等。建立以實用自我照護為目標的推特帳號「@everydaycarebot」,自動推播如何與心理疾病共處的實用建議。二○一六年,為女性之聲(Words by Women Awards)共同創辦人,為英國唯一授予女性記者的獎項。 譯者簡介     婁美蓮   台中人,喜歡優游文字、喜歡學習語言、喜

歡涉獵新知,所以始終熱愛翻譯這個工作。英文譯作有《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察沃的食人魔》、《走進西藏聖山》、《鏡頭背後的勇者》、《旅行,教孩子學會勇敢》等;日文譯作則有《惡意》、《白色巨塔》、《米樂的囚犯》、《黃色大象》、《活屍之死》、《Another》、《味的散步》等。   引言 1.看醫生 2.自我照護 3.談戀愛 4.求學 5.自殘與自殺 7.家人和朋友 8.網際網路 9.復原與復發 附錄:相關資訊與求助管道 ※ 附台灣版求助專線與網站資源 致謝   推薦序01 心理不舒服,誰能告訴我該怎麼辦?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美國情境行為科學協會專業會員*)   

  「心理師,你知道嗎?」坐在對面的個案,猶疑著是否要繼續說。      「你說,我在聽。」      「其實,在走進治療所之前,我已經在樓下門口徘徊了好幾次……」      雖然物質進步、文明逐漸進展,我們擁有更好的醫療技術來處理身體的各種疾病。但唯獨「精神疾患」這塊,多數民眾的觀念其實還停留在古早時代。從新聞報導到日常用語,都可見到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      研究顯示,心理疾病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只是,就像感冒一樣有輕、有重,不是所有心理困擾都要就醫才會好。但是,確實有一定比例的心理困擾需要專業協助。      心理疾病常受到不平等的對待。牙痛看牙醫?「嗯,合理。」感冒看家醫?「也

合理。」心痛看心理師?「有這麼嚴重嗎?睡個覺就好啦!」、「那不是給瘋子看的嗎?」正是這種對心理困擾、精神疾病的錯誤觀念,使得身心科、心理諮商蒙受了不少「委屈」,也讓民眾就診前的心理壓力倍增。      這狀況其實不太妙。事實上,在心理「困擾」發展為「疾病」的過程,若能及早接受協助,反而能大幅避免發病或惡化的可能。心理健康就跟身體健康一樣,預防勝於治療。除了治療疾病之外,歐美國家也將心理諮商視為一種「預防保健」,甚至更積極的視為「人生教練」。幫助一個人把自己的人生從八十分進步到九十分。      汙名化使得精神疾病變成不適合開誠布公討論的話題,也阻礙了正確知識的傳播。患者共有的心聲常是:「為什麼

沒有人可以早點告訴我這些事?」對此困境,身為躁鬱症患者的作者也有同感。「未被診斷、自我(用錯誤的方式)治療、誤診、接受正確治療、恢復、復發、慢慢穩定」。作者詼諧又直率地,大方秀著自己跌跌撞撞換來的傷口,告訴大家如何讓這條走得順一點。      讀著這些故事,過來人或許會感動地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比方說,知道自己罹患精神疾病,感受其實非常複雜。一方面,對於內心之痛,我們終於找到一種解釋,這是種解脫。但同時,我們又會想極力擺脫這個標籤,深怕標籤之下自己的本質逐漸消失,這是種恐懼。被這兩股力量拉扯著,常使人處於認同的矛盾之中。      又或者是對症狀進行赤裸又殘酷的自我剖析,無論我們是否曾有相同經

歷,都更能同理身心失衡的感覺。透過這些自述,「食不下嚥」從一句成語、一個症狀,變成了一段故事。未來,面對心頭的不舒服時,我們不會只一味追問:「你為何明知傷肝卻還是酗酒?」、「你為什麼要自殘?」。讀過本書後我們會知道,症況只是一種表層,底下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被聽見。      心頭不適,其實是有方法可以面對與處理的。作者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妥善照料後,這些苦不必然會使人走上自我毀滅之路。反而能引領我們走上另一條自我探索的路——一條雖然辛苦,卻能讓我們看見獨特人生風景的路。      此時或者過去,無論處在心理苦痛中的人,是自己還是親友。在這段孤單的路上,我們都盡力了。除了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起居、

閱讀正確的資訊之外(本書針對這兩點,恰好提供了非常多具體的作法與示範),請不吝於透過專業協助陪你找到力量,走過那段最辛苦的路。也請別讓社會不成熟的刻板印象,阻礙你去做你覺得為自己好的、重要的事。別擔心、別害怕、別再徘徊,請讓我們有機會聽聽你的故事。      「精神疾病依舊不能阻止我做我想做的事」。作者所言不假,本書即是見證。期望本書的出版,能讓大眾對心理疾病有更多正確的認識,讓不必要的汙名化可以慢慢被破除。更期望作者的故事,能鼓勵更多深受心理苦痛的朋友們,耐心自我照護,必要時勇敢協尋專業幫助。深信在未來某天,走過心頭的苦痛時,我們也能跟作者一樣,完成那些我們真心想做的事。      *本文作

者現任職初色心理治療所。專長為心理評估、心理治療。經營有臉書:心理師想跟你說、心理學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    推薦序02    如何與病共存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      這是一本獨特的情感性疾患病人自助手冊。作者將自身經驗系統化,回溯如何將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劇烈情緒起伏,及其伴隨著斷裂生活,納入精神疾病的概念,以及種種與病共存的「撇步」。      不同於專業人士撰寫的類似書籍,作者將談戀愛、受教育,人際關係(家人與朋友),以及網際網路使用專章處理,使本書更生活化,更貼近病人與家屬的需求。我相信不只是舊稱躁鬱症的情感性疾患病人讀來有感,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讀了,也能收觸類旁通之效。 引

言   被診斷罹患了躁鬱症,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刻。談戀愛、畢業、姪子出世……這些風花雪月的小事兒,跟「你罹患了第一期躁鬱症(biploar 1 disorder)」這句話相比,根本不算什麼。遇到真命天子?沒什麼大不了。把學士帽丟到半空中,代表你終於從三年的勤奮向學解脫了?隨便啦!當你坐在昏暗、單調的小房間裡,聽著精神科醫師對你說:「沒錯,你確實罹患了慢性心理疾病。」時,那些再也不重要。   我知道我的語氣不太莊重,但我一點都不誇張。說到我的確診之路,的確是條漫漫長路。我經常坐在簡陋的候診室裡一耗就是好幾個小時。從我第一次發病開始,我花了十年的時間──十年,跟精神科醫生、家庭醫師(GP),

還有兩光的心理諮詢師打交道;十年的誤診和吃錯藥讓我生病、發胖,甚至病情加重。我可以像小朋友背九九乘法那樣,把我吃過的藥名如數家珍地背給你聽──「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三環類抗抑鬱藥(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非典型抗精神病劑(atypical antipsychotics)」等等;還有被誤診的那些病名,什麼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啦、邊緣型人格障礙症(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啦 ,以及模擬兩可的「你應該過幾個禮拜就會好了。」我接受、否認,然後終

於接受「自己的心理健康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那感覺就像是參加鐵人三項或超級馬拉松,或入圍了歌唱選秀節目,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所以,即使有點後知後覺或事後諸葛,但那天當我被確診時,我真的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   第一次心理出現問題是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它們毫無預警,說來就來,我根本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或自己到底有什麼感覺。我只記得大部分時間我都懶洋洋的,精神無法集中,對學校課業或班上同學興趣缺缺。後來我開始暈眩,它發作的如此頻繁,彷彿我的靈魂游離於肉體之外,感覺非常不真實(我後來才知道這在臨床上叫解離狀態——試圖讓自己的意識和造成壓力的環境分開)。坐校車回家的路上,我會呆呆地

望著窗外的房子和商店從眼前閃過,卻沒辦法把這些影像跟「自我」產生任何的連結。      此外,我感覺到極度的悲傷;我變得嗜睡,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唯一能讓我活過來的事就是自殘。我會偷偷在家裡或趁學校午休的時候,躲在廁所裡做些不好的事。      我那時沒想到自己有可能是病了。我完全沒有這樣的念頭。      之所以如此,我想部分原因在於憂鬱症或躁鬱症的許多症狀,都跟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很像。差別在於嚴重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只是身為一個十四歲的羞澀青少年,你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跟別人講述你的感覺。在維基百科上瀏覽介紹沙特(Sartre)的文章,把我的不舒服看成是深奧的存在主義哲學,也完全沒有幫助

。天曉得,那種窒息的恐怖感覺並非出於我個人的選擇;這不是我要的人格特質或生活方式,而是影響我人生甚鉅的疾病。      沒有用。我依然非常沮喪。      十年後,在我鬱症發作最嚴重的時候,我終於確診了。歷經跟男朋友的慘烈分手後,我先是哭了好幾天,然後就演變成幾個星期都沒辦法下床。最後的幾個月我簡直是一灘爛泥。我不吃不喝,不見任何人,我啥事都不做,只睡覺和哭泣。我哭得太兇,導致我的身體再也擠不出一滴眼淚。我持續服藥了快一年,才有辦法重新哭泣(順道一提,最後我是怎麼走出來的?靠的是一則狗食廣告。雖然這跟我期待的大卡司、大製作不一樣,但你知道的,無魚蝦也好)。      終於,我再也不在意被男朋友

甩了,而我了解到我的愛哭、嗜睡、沒有食欲——不知道哪天會鼓足勇氣跑去給巴士撞?是因為我真的病得很重。老實說,那感覺糟透了,被分手竟然成為我人生唯一關注的事。如果沒有它,不知我會變成怎樣?      你可能以為知道自己病了會讓事情容易許多?而我確實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模式:覺得心情很糟,看醫生,吃藥,等噁心的感覺過去,磨牙,恢復正常。不過,這次的發作比以往都還要嚴重;隱藏在我身體裡的某個怪物拚命想要出來,我根本控制不了它。      我真的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不過,就在它突然竄出的那天,我迫切感受到自己應該要馬上去找醫生。我確實做了。我跑去住家附近的診所,掛了以前我從沒看過的醫生的號。我很焦慮,不過

在醫生的眼裡,我就跟一般的病人沒什麼兩樣。當我告訴她我有自殺傾向時,她直接當作沒聽到,只是問我:「妳為什麼悲傷?」擺在桌上的厚厚一疊病歷,她連看都不看一眼。我告訴她我沒有為什麼悲傷——我就是病了。可她卻繼續追問:肯定會有什麼原因。她每問一個問題,我脆弱的信心就愈是瓦解崩潰。診療到一半,我終於忍不住建議她,請她確實看過我的病歷後,就知道我所言不假,而她竟然反問我要不要試著戒菸?最後,她把我送出診間,並告訴我說兩個禮拜內如果還想要自殺的話,再回來找她。她好像沒有想到,如果兩個禮拜內我不再試圖自殺,可能是因為我已經死了。      看來地方的心理衛生信託制度對我一點幫助也沒有;我需要轉診或住院治療,

可偏偏我兩項資格都不符。在醫院,我拿到一張匿名戒酒會(Alcoholics Anonymous)的傳單和一小包面紙。這讓我覺得,醫院唯一勝過診所的地方,就是它們的紙張消耗量比較大。      我感到挫敗;崩潰、渺小且挫敗。就像是溺水的人,我拚命想抓住什麼,就算是一根稻草都好,然而,一切是如此徒勞。我感到無比絕望,焦躁不安地想做點什麼,即使我並不確定那是什麼。我必須不斷努力,才能從床舖走到浴室;現在,我好不容易拖著腳步走進了醫院,卻得到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嚴重的答案。      幸好我少走了一大段冤枉路,想辦法看到了一位私人開業的精神科醫生,他願意花時間聽我講述我的病情並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某種程度上,我已經確定自己得的是躁鬱症,當我躁症發作,只要跟我相處超過五分鐘的人,馬上就能明白這一點。有某個朋友告訴我,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就連珠炮似地轟炸了他二十分鐘,完全不讓他有插嘴的餘地。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好死不死地碰到了前男友。我也曾好幾次讓自己背負幾千英鎊的債務,千里迢迢搬了兩次家,一口氣註冊、選修了三種學位課程,後來勉強修完了一個。      截至目前為止,我都把焦點擺在鬱症發作的時候。青少年時期我就是莫里西的粉絲,而自殘這件事對追尋自我定位的孩子來說,好像蠻正常的,我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躁症已經很嚴重。我自以為躁症發作時的我「才是真正的我」。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不過,比起鬱期時的髒亂邋遢

,至少躁期的我比較像個人樣。我從來就不覺得躁症是個問題,因為它太有趣了——我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能言善道,口才好得不得了,而且我覺得自己性感極了,簡直就是萬人迷。      一直到我搬到倫敦自己住,我才發現躁症對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我不管情緒或行為都非常衝動,那嚇壞、甚至趕跑了我的一票好友。我手頭很緊,不過我沒有助學貸款,也沒有窮到要向父母伸手的地步。我有一個全職的工作和排得滿滿、最多一個禮拜六天的約會行程表。我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卻還是累到不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也許真正左右我心智的不是提不起精神的抑鬱,而是一直靜不下來的狂躁?      從我青春期第一次發病,到最後確診為杜

鵑窩的成員之一,這段期間,心理健康對我生活的各個面向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我的教育、工作、家庭生活、性生活、自我定位——所有某人藉此跟世界產生連結的東西,全部被摧毀殆盡。我有切身之痛,知道千萬不要在你生病的時候跟男朋友約會,知道要如何(或不要)跟你的同事討論你的病情,如何挨過痛苦的療程和諮商。我希望有人能事先告訴我,希望我沒有因為無力處理躁鬱症帶給我的阻礙,而失去了那麼多友誼、親密關係和工作機會。      於是,這本書誕生了。在我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時,從來沒有類似的東西可以指引我。如果有的話該有多好!所以我決定自己寫一本。說真格的,我也曾讀過一堆心理勵志書。不過,當你連洗個澡都沒辦法時,一本告

訴你如何「專注在成功上」,如何「向宇宙下訂單」的書,根本是個屁。我只想懇求上帝:「拜託,讓我不要生病。讓我能像正常人一樣洗頭。」      談論心理健康的書有一大堆,但卻從未引起我的共鳴,或和我的經驗相呼應。有的悲慘回憶錄刻意美化精神疾病造成的性濫交,瘋狂且自戀地建議「透過愛可以得到救贖」;更有一堆冷冰冰剖析病情的臨床研究報告。從來沒有一本書可以讓我「藉由作者的經驗,確認自己的病情」,讓我「覺得沒那麼孤單」,讓我「可以把它誠懇且有效的建議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這本書誕生了。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任何有類似經驗的人,或任何經驗完全與我不同的人,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

題,或至少得到一些啟發,知道該如何有效地面對。我希望他們可以避開我曾犯下的一些致命錯誤,或最起碼感覺好一點,因為不是只有他們會在談戀愛時不小心說漏了嘴,或鬱症發作時活像隻亂翻垃圾的浣熊。      至於,那些心理健康的人,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他們有一點概念,知道罹患慢性精神疾病大概是什麼情形,打破一些迷思,提供一個參考架構,讓那些有可能發病的人能夠有所依據。      這本書可能很悲傷,甚至很殘忍。我們將探討自殘、自殺、吸毒等許多負面事情,你也許會讀不下去,特別是當你有類似經驗時。書中所有章節的標題都開宗明義地寫得很清楚,所以,如果你真的覺得某個主題讓你不舒服,不妨先跳過。它也可能粗鄙不堪,不過,

這就是精神疾病的真相,但它也可能令你大笑。裡面有很多指引和量表,所以應該蠻實用的,不過,我可不想叫它什麼心理勵志書,因為心理勵志書全是陳腔濫調,一點幫助也沒有,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讓你舒服一點,得到力量,或至少感到沒那麼孤單。         2.自我照護      自我照護的急救方:十五個讓你振作起來的方法      你感覺自己一團糟。你現在的狀況真的很不好。所以,你要怎麼辦呢?以下便是最基本的自我照護方法,旨在照護身體的感覺與生命的安全。執行起來非常簡單,卻很重要。話說,只要能讓你覺得好一點(或至少沒那麼糟)的方法都很重要,而且,最要緊的是,它們肯定有效。      •拉開窗簾      每

次這樣做,都會讓我忍不住想像蛇一樣,對著太陽發出嘶嘶的恫嚇聲,不過,過一會兒就好了,我感覺自己比較像個人了。進階版,如果你的窗台非常凌亂,趁這個機會收拾一下;進進階版,不妨把窗戶也打開。      •呼吸新鮮空氣      能到戶外是最理想的狀態,即使只有五到十分鐘都不嫌少。不過,如果你做不到,那也沒有關係,只需把窗戶打開就好。呼吸新鮮空氣會讓你覺得舒服一點,它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你的家、你的臥室變得比較好聞或清新一點。      有辦法真的走出去當然最好,就算你的裝扮(套頭毛衣配睡褲,加上外套和圍巾)非常詭異、引人側目也沒有關係。不行的話,就坐在窗戶旁,做幾個深呼吸吧,想像再過不久你的房

間聞起來就不那麼像垃圾場了,為自己歡呼一下。      •淋浴或泡澡      一堆自我照護的指南告訴你,當你在淋浴或泡澡的時候,可以順便冥想一下。去感受水打在皮膚上的觸感;用心嗅取肥皂的香味。這樣做會讓人放鬆,但對我而言,最大的愉悅來自於我終於可以不用像垃圾一樣臭的事實上。      如果可以,洗個泡泡浴,用好一點的沐浴乳。你大可不計成本,把你喜歡的都買回來,那肯定很爽,但便宜也是有好貨的。LUSH便是我的愛牌;我浴室的籃子裡隨時擺放著他們家的沐浴球和泡泡浴錠,方便緊急時取用。它們非常好聞,洗完後皮膚還會滑滑的。你可以泡上一、兩個小時,泡到皮膚發皺,或是邊泡邊用筆電看沒有營養的電視節目。至少

,能幫你撐過難挨的一個小時;說不定被溫暖的熱水包覆時,你甚至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愉悅感呢。      •洗臉      不需太費事——就普通肥皂、洗面乳和熱水就行。再次強調,如果你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話當然很好,但終究只是要把臉上的髒汙洗掉而已。      如果你習慣化妝,卻在鬱症發作時沒辦法卸妝,建議你一定要這樣做。你會看起來比較清爽,即使你本人並無自覺。      •把衣服穿上      我習慣裸睡,所以這句話對我而言,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但如果你的居家打扮一向是睡衣,不必覺得你一定要穿得多正式。只需把「睡覺穿的睡衣「改成」稍微乾淨一點的居家服「即可,或是換上一件舊T恤也行。總之把衣服換了。我

也不知道這樣做為什麼有用,但真的有用。好幾個獨居的人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跟我交換過意見,他們告訴我,鬱症發作時他們每天會強迫自己換衣服,所以真的有效。      如果你預先幫自己買來一堆便宜卻非常舒適的睡衣(花個五英鎊到鬧區的商店就可買到),效果會更好。所以,不妨一次採購個三、四套,這意味著你隨時都有柔軟舒適的衣服穿。當朋友覺得很沮喪的時候,我喜歡送他們睡衣:乾淨、柔軟、寬鬆的衣物可以讓身體的不適、痛苦變得比較容易忍受。      •喝一杯水      耐人尋味的事實:據說脫水的許多症狀都跟焦慮或憂鬱症發作時很像。你可能已經經歷頭昏眼花、天旋地轉、全身無力、心跳加速的情形,這些都會讓暈眩加重或引

發暈眩本身。喝一些水吧!雖然,它不會讓你就此脫離地獄,但至少它可以減輕一些服藥的副作用。多喝水有數不盡的好處,它可以抵銷憂鬱症發作時的身體不適。我還發現多喝水是讓皮膚變好的關鍵。是啦,過了二十五歲你還是會長斑——我臉上也有斑,但至少它讓我覺得自己沒那麼骯髒醜陋,像一坨爛泥。附帶說明,多喝水意味著會多上廁所,所以,即使你一整天都躺在床上,為了上廁所,你還是不得不爬起來一下。棒透了!對吧?      •伸展      這件事最棒的地方在於你不需要起床就可以做,是說如果你沒辦法起床或不想起床。有很多瑜珈的伸展動作可以讓你躺在床上/穿著睡衣進行,試著上網去找一下。對我而言,把身體整個撐開來——包括手腳

——有助於讓我清醒一點,變得比較有活力,同時也提醒了我:現在攤在這裡的一團肥肉,我這無用的身體,還有辦法挪動,還能感覺到自由和喜悅。      •列一張待辦事項清單      清單的內容不需太複雜,也不需太具挑戰性。只要想成比例行公事清單再難一點就可以了。想想生活中有那些事是需要優先處理——比如說,幾點鐘之前起床,洗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把這些事寫進你的清單裡。即便你完成的事非常少,也非常簡單,完成後把它們劃掉,會讓你覺得自己有生產力又積極。把微不足道、看似不重要的小事放進待辦事項清單,是我為我的心理健康做的最棒的一件事;也許我沒辦法出去跑步,但我總能回個信吧?耶,我又完成一件事了;我覺得自

己總算比較像個有行為能力的人了。      別擔心你把標準訂的太低,也別擔心如果你沒辦法做到要怎麼辦。這個表隨時可以修正,也沒有時間限制,所以,就算你只完成一項或沒有半項,都不需要恐慌。列出一張表本身就是項成就了,畢竟你已經完成了一件事,對吧?      •整理眼前的環境      「房子收拾乾淨,心靈自然整齊乾淨。」(tidy house,tidy mind)我最討厭聽人說這句,因為它一再提醒我,我是多麼混亂的一個人。即便如此,我不得不同意這句話確實有些道理。      當我試著整理一下環境時,呃,我不是指把抽屜、衣櫃裡的東西全部翻出來整理了,也不是指洗洗刷刷好幾個小時,我指的是稍微清理一下

床頭櫃,把窗台上的東西拿走,把塞在床底下的衣物撈出來,把躺在地板上的衣服掛兩、三件起來,把垃圾桶拿出去。就算你只是整理一下垃圾,比方說,把它們集中成一堆,你都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你正在為未來的你(如你所知,到時他肯定沒那麼沮喪)鋪路,讓日後整理起來會比較容易。      在我把囤積了五十支的酒瓶丟了五、六支後,我覺得自己的神智似乎清醒了一些,即使這樣做,僅是巨大工程的一小步驟。這讓我了解到打掃的任務,乃至於憂鬱這個障礙,是可以克服的。我的家還是一團糟,但至少有了些許的改善。這樣做真的有效,雖不致令我士氣大振,從此改頭換面,卻帶給了我一線希望。         3.談戀愛      伴侶有精神

病時該怎麼辦      絕對別向有精神疾病的伴侶說出這樣的話把事情搞砸很簡單。說錯話?很簡單。開不該開的玩笑,吵架時的氣話,拿他和前任比較……你能惹毛對方的方法多的是。特別是當你的伴侶有精神疾病,這爛攤子絕對會讓你不知該如何收拾。      不過,不用怕!我這不就來拯救你了嘛。雖然我沒辦法告訴你一定要說什麼——你也知道,一樣米養百種人,每個人想聽的情話都不一樣;卻可以告訴你,絕對不要說什麼。以下這些話,打死都不能講。      「難道我不能讓你快樂嗎?」      我的很多段感情都曾令我快樂;他們讓我笑,想辦法逗我開心,他們可會耍寶了。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我的精神疾病並沒有因此而痊

癒。我還是會沮喪,我還是會胡思亂想,我還是會產生幻聽。只因為我不是活在浪漫喜劇的復古場景,會突然有個大叔或會仙法的女士跳出來,幫我把所有問題給解決了。      質問某人你是否能讓他快樂,無異於把他們的心理問題攬在自己身上。你彷彿在說:「我倆是那麼契合,相處起來也很融洽,為什麼你還是感到悲傷?」或許你真的不懂。其實我也不懂,老兄。我也很困擾,為什麼我有工作、有伴侶、有一票死忠的好朋友,卻還是三不五時地被絕望毀了。這讓我有罪惡感,讓我覺得自己不知足。所以,別再火上澆油了。你可不可以改問:「我該怎樣做才能讓你比較好過?」或許你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又或許你會得到啟示,知道可以提供那些實質的幫助照護

精神病患,或讀一讀自我照護那一章。      「為什麼你不去看醫生/不去跑步/不吃得營養一點?」諸如此類,沒有建樹、自以為是的廢話。      我知道,你這麼說全是出於好意。我也知道,只要跟別人提到精神疾病,就會重複聽到同樣的話。你男友的姐姐自從分手後就去上了皮拉提斯課,你女朋友的媽媽告訴她你應該試試看針灸治療。今天如果你是工作不順心或是想要培養新的興趣,這些好心的建議或許有用。但你不是,你是憂鬱症發作。      聽到陌生人講這番話會讓人很火大,不過,他們不認識你,所以,大可左耳進、右耳出,全當他們放屁。但如果這番話是出於你所愛的人的口中,那殺傷力可就他馬的大了。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夠努力

。」或「明明還有很多事你可以做的。」而就算這些話是出於好意(大多是),對你們的感情也完全沒有幫助。如果你真的想幫你的伴侶做點什麼,就去把碗洗起來吧。多出點生活費,給他一個擁抱,請他吃頓好的。但,千萬別叫他們出去跑什麼步。      「我是不是做錯了?」      這句話跟「難道我不能讓你快樂嗎?」有異曲同工之妙(見前項)。問某人你是否做錯,毫無助益。當然,如果你講了什麼尖酸刻薄的話,或是他們要你做什麼而你沒有做到,或是忘了餵貓什麼的,那他們的情緒低落可能就是你的錯了。然而,他們的精神疾病可能來自遺傳、基因突變、腦部功能失調和生活經歷,原因錯綜複雜,根本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也許,你可以問他「有什

麼事特別讓你困擾」,而不是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因為真的不是你的錯。      「我們都有悲傷/焦慮/激動的時候。」      這是真的。我們的確如此。多數人在準備考試或考駕照時都會覺得緊張,有時甚至是沒來由的焦慮。但多數人一個禮拜有好幾天下得了床,他們的悲傷也沒有那麼病態。並不是所有人光想到要搭火車或參加舞會就會換氣過度、呼吸困難。      就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而言,一般人跟精神疾病患者大不相同。也許你覺得表示同情(同理他們所經歷的)有用,但除非你也是精神疾病患者,否則一點用也沒有。可能問他們覺得怎樣還比較好吧?讓他們講講自己的心路歷程和行為動機。傾聽,而不是把你的經驗強行推銷給他們,否則只

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當你精神生病時跟其他人交往,會讓對方辛苦,當然,你也會很辛苦。你心裡會浮      現一種揮之不去的想法,覺得自己不可愛、天生有缺陷什麼的。其他人都活得好好的,      不會沒事疑神疑鬼、緊張兮兮、傷心到快要死掉——為什麼偏偏是我?當然,這樣講不      盡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要處理。你不是他,你怎麼知道人家沒有煩惱?      而這也是為何我向前男友隱瞞自己病情的原因。我煮飯、我打掃,苦心塑造自己是個居家好女人的形象,讓看到我Instagram照片的一票好友全嚇傻了。我在扮演正常人,並希望有一天演著演著就像真的了。      我的病也讓我把別人推開——

我害怕如果讓他們進來,他們會發現在我那平易近人、活潑外向的外表下是個扭曲破碎的靈魂。我就好像俄羅斯娃娃,剝開一層一層的外表,裡面的樣子只會愈來越醜陋。我為什麼要讓別人看到這一面?我為什麼要讓他們看到真正的艾蜜莉(有躁鬱症的艾蜜莉),然後讓他們討厭我呢?      不過,這樣做太極端了,是不對的。我是有躁鬱症,我是生病了。有時我的表現的確很令人討厭,很不可愛。但同時我也是善良又有同情心,我的朋友都說我很聰明,我會在晚餐聚會上講最好笑的笑話、聊最勁爆的八卦。我還是有很多優點值得被愛。每一個有精神疾病的人也都是如此。優點和缺點同時存在,誰也不能或不應該抹煞了誰。今天就算我「沒有」精神疾病,其他人也未

必會喜歡我。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有些事就是這麼奇怪,沒有什麼道理。不管我喜不喜歡「真正的艾蜜莉」,這都是我。這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集快樂、悲傷、狂躁、抑鬱、愛……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的綜合體。      我一直覺得我的感情路早就註定好了——我只有三條路可走。一:精神疾病「被治好」,遇上某人,從此過著幸福、正常,有如童話般的日子。二:對方接受我有精神疾病的事實,並藉由愛情神奇的救贖力量,陪我一起走下去。三:做自己,這意味著「完全像個精神病患」並孤單一輩子。      事實證明,那三條路我都可以不走。你也可以不走。愛情有幫助,但並不一定能「治癒」你的心理問題,不管有多少低成本的獨立電影跟你吹噓它的功

效。而且,你不需要等到完全康復或絕對正常了才值得被愛。      莫因精神疾病而自卑,你依然可能得到真實完整的愛。這個道理我花了好長的時間      才明白。要是我能早點想通的話,或許我跟自己相處起來也會比較快樂吧。 導讀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許欣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督導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當精神科醫師二十多年來,我發現有時候病患不見得想聽醫師的建議。      「我難過……好羨慕你……我對自己好失望……醫生你很堅強對不對?我真的好軟弱。為什麼你離我好遠?你應該不懂我的痛苦。」      重看幾年前一位病人寄來醫院的電子郵件,我心中

仍感一波波衝擊,但慶幸今天她依然存活著。她的話透露出許多病患心中一個不能說的念頭:「醫生你說得都對。但是你不懂我。」醫生在診間苦口婆心給了建議,病患卻認為醫生未曾經歷她的悲慘遭遇,將醫病間的距離放大為鴻溝,覺得醫囑沒有幫助。相反地,由於疾病經驗和生命歷程近似,病患通常較不抗拒來自另一病患的建議與打氣。目前國內已有不少精神科醫師所寫的介紹躁鬱症或憂鬱症的好書,然而,病患面對這些書籍仍可能被「你不懂我」的心情所干擾。本書完全不同,徹頭徹尾是從作者艾蜜莉.雷諾茲做為病患的觀點,來審視精神醫療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難題,作者的筆觸幽默、自嘲、時而挖苦時而真摯,將她在英國醫療體系下的就醫經驗描述得活靈活

現,她的建議拿來台灣不但適用而且實用,例如,在第一次就診前事先做好準備、自我照護的十五個方法等,比起醫療專業人員給予的建議,她的建議顯得更具說服力也更受用!      相較於英國國家健保(NHS)底下嚴格的家庭醫師制度,亦即需要家庭醫師轉診才得以見到精神科專科醫師一面,在台灣健保制度下,要見到精神科醫師真是太容易了。全國各大醫療院所皆有精神科或身心科的門診服務,有情緒困擾或身心問題的民眾可以直接掛號,攜帶健保卡看診,有需求者亦可接受健保支付的個別心理治療。而這幾年精神科診所如雨後春筍般,在國內各地出現,民眾可以就近前往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精神醫療的普遍性和可及性又向前邁進一步。但是就醫的便利性

也帶來副作用,國人迷信名醫,民眾毫無節制地四處求醫,重複用藥的現象頗嚴重,有的病患長期領取固定藥物,私底下卻不吃其中某些藥,又不告知醫師,於是家中藥物堆積如山,如此浪費令人費解!艾蜜莉.雷諾茲提及無論是藥物沒效、有副作用或想停藥,都要和醫生重新討論治療計畫。我相信這是她最棒的建議之一。      關於精神疾病個人經驗的書寫,過往曾有蘇珊娜‧凱森所著的《遺失心靈地圖的女孩》,描寫她在六O年代末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且被送進精神科專科醫院住院兩年的心路歷程,已改編為電影《女生向前走》。之後最知名的典範當屬凱‧傑米森所著的《躁鬱之心》。將本書和《躁鬱之心》作個比較是有趣的閱讀方式。《躁鬱之心》以統

整的自傳體例撰寫,對躁鬱症的思考既恢弘且細緻;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呈現躁鬱症的精神病理,而是精神疾病患者該如何適應現實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就醫、戀愛、求學、自殘自殺、如何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等,甚至有一章的主題是「網際網路」!作者把自己的故事打散,分置於不同章節標題底下來探討,有自白也有具體建議,寫法活潑而戲謔。兩位作者都是在青春期發病,病程都出現明顯躁期、鬱期、強烈自殺意念和企圖,兩位皆主張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都不可偏廢。艾蜜莉.雷諾茲說「心理治療就是在宿醉隔天早晨站在鏡前對自己的細細端詳」,凱‧傑米森則說「心理治療是個避風港,也是個戰場」,又形容心理治療「獨特、奇異、刻骨銘心」。她們兩位用美麗的語言

見證了心理治療在臨床上的重要性。      但凱‧傑米森畢竟是臨床心理學博士、躁鬱症專家,艾蜜莉.雷諾茲的素人病患身分凸顯出本書的可貴。我特別被作者的自省所觸動。她提到對診斷病名的過度認同、診斷成為做錯事的藉口:「我把診斷銘刻在自己的腦海,每當我做錯事,我就像唸經般複誦一遍,這是我有生以來犯下的最大錯誤。因為這意味著我不會去檢討自己的行為,我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這讓我成了心理疾病的被動受害者。」當我在看診時,不只一次「不要單用精神疾病來定義人生」這句話差點脫口而出,但類似的話若由醫生直接說,聽起來恐怕像指責。現在由做為病人的作者反覆闡釋此觀點,這是她反思生命經驗後的淬鍊見解,更加令人信服

。      我樂意將本書推薦給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及其親友。罹患精神疾病不是出於個人選擇,因此本書的別稱或許可以叫做「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帶著精神疾病過日子,其辛苦程度常人難以體會,因為疾病影響情緒、思考、感知、判斷,等於全面影響自我感覺,也連帶影響病患的社會關係,導致病患陷入寂寞、絕望的漩渦。當我們旅遊到陌生國度時,需要地圖和旅遊指南來確定行進方向,而罹患精神疾病的焦慮顯然千百倍於此。衷心期盼本書可以成為陪伴病患的完全攻略本,如果本書可以讓病患感到被瞭解、被接受、孤單減少、萌生希望,那將是我們精神科醫師最想看見的事,也是醫病雙方共享的夢。只是精神醫學終究有其侷限,我想起一句佛洛伊德曾引用的法

國外科醫生名言:「我包紮他的傷口,治癒靠上帝。」此刻我們真的需要艾蜜莉.雷諾茲的最愛——莫里西(Morrissey)歌聲的慰藉與祝福:   So 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let me, let me   Let me get what I want   This time   ……   So for once in my life   Let me get what I want   Lord knows, it would be the first time*   *源自台灣電影片名,於二○○八年上映,由鈕承澤自導自演。   *歌詞出自莫里西擔任主唱

的史密斯樂團(The Smiths),於一九八四年推出的歌曲 〈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Get What I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