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宮路秀作寫的 從統計看經濟:升東大名師教你聰明解讀83組統計數據,了解世界經濟的真相 和原剛的 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企業在減碳,個人也能淨零嗎?給環保運動的三個消費思考也說明:美國所得排名居前1%的富人縱使不像比爾蓋茲碳排放量是一般人的1,000倍, ... 吃素的人上跟吃牛肉的人相比,在食物上的碳排放量幾乎可以減少一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山岳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 許澤宇所指導 馮琇玲的 台灣夜市小吃碳足跡初探-以雞排為例 (2019),提出食物碳排放量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碳足跡、夜市、雞排。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黃增隆所指導 姚春鸞的 你我的選擇,淺談生產與消費之社會責任 (2019),提出因為有 生產、消費、消費者、社會責任、生態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食品碳排放量瑞典率先標示- 焦點- 自由時報電子報則補充:對抗全球暖化,從食物環保做起。瑞典開始為食品標註碳排放量,成為第一個推行食物環保認證標籤的國家,希望消費者選擇更健康綠色的飲食方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物碳排放量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統計看經濟:升東大名師教你聰明解讀83組統計數據,了解世界經濟的真相

為了解決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作者宮路秀作 這樣論述:

看懂統計數據,了解全球局勢的現在與未來! 超過66幅圖表生動解說 ╳ 世界經濟重要統計數據 人口問題、SDGs議題、資源爭奪、產業競爭、糧食危機等課題一一剖析   不要被刻板印象蒙騙了!「83組統計數據」透析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全球最大產油國不是沙烏地阿拉伯,而是美國!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不再是泰國,而是印度!   ‧全球已有逼近三成的國家步入「高齡社會」!   要正確理解經濟,「以統計數據為基礎」是最重要的!   本書從「人口」、「資源」、「貿易」、「工業」、「農林水產業」、「環境」這六大主題展示不為人知的統計數據,進一步了解經濟的真相,掌握人口問題、資源爭奪、產業競爭

、移工問題、糧食危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影響世界發展的課題。並深入探討當前備受矚目的SDGs議題(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譯「永續發展目標」)。   升東大補教名師,用大白話教你解析經濟數據的背後意義   本書由日本升東大連鎖補習班最具實力的地理名師,濃縮超受歡迎的經濟地理講座精華,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教你破解統計數字的真實意義,並更新腦中的經濟地圖,清楚理解我們所處世界的發展樣貌與未來趨勢。即便是初入門者,一樣看得懂、讀得通,迅速建立起對世界經濟的認知。   ‧商界菁英必讀,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競爭優勢   ‧世界公民必讀,切中國際

脈動,提升素養與高格局   ‧投資大眾必讀,看懂世界經濟,獲利布局更有力   數據會說話!正確解讀統計數字,掌握世界經濟的變化與趨勢   ▌從人口數、年齡結構、出生率及死亡率、失業率、人口變遷等數據,正確理解勞動市場,才能有效預測經濟。   ‧全球將近30%國家步入「高齡社會」,「超高齡化」會造成什麼影響?   ‧為什麼青年人比中高年人更容易因技術創新而失業?   ‧襲擊巴西的「新興國家少子化問題」   ▌從原油可開採蘊藏量、煤與天然氣產量、初級能源供應量、各種天然資源產量等數據,觀測哪些國家最有話語權,並找出隱性資源大國在哪裡。   ‧「原油30年後枯竭論」可信嗎?   ‧資源戰爭可以從

「出口能力」解讀   ‧「頁岩革命」如何改變資源戰爭?最大產油國竟是美國?   ▌從全球平均每人貿易值、貿易夥伴、進出口項目、貿易比較等數據,看出各國的投資與發展策略,結盟或競爭關係一目瞭然。   ‧歐盟致力擴大「自家人」利益的意欲何在?   ‧東南亞國家協會龐大國內市場的蓬勃發展   ‧從「直接投資」解讀日本與亞州的關係   ▌從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占比、汽車出口輛數與擁有輛數、造船完工量、港口別貨櫃裝卸量、鐵路運輸量等數據,掌握「世界工廠」的分布區域,解讀未來明星產業。   ‧矽谷之所以發展的「合理」因素   ‧法國得以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原因   ‧亞洲獨霸!貨櫃裝卸量所描述的未來

景象   ▌從糧食自給率、三大穀物生產與出口量、全球牲口數量、按國家別的全年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數據,了解人類未來生存條件的前景與隱憂。   ‧經濟與畜牧──牛、豬、羊與人類的關係   ‧端看漁業,就能洞察「未來成長國家」   ‧聖嬰現象會引發什麼樣的經濟危機?   【書末彩蛋】世界的「面貌」在20年間有什麼樣的轉變?   全書最後附上統計彩蛋,對照20年前與最新數據,從人口、GDP、農業產量、發電量、運輸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十四個比較項目,透過「事實」而非模糊的「印象」鳥瞰全世界的變化。

台灣夜市小吃碳足跡初探-以雞排為例

為了解決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作者馮琇玲 這樣論述:

  全球暖化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全球議題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 (IPCC)指出,全球暖化中之溫室氣體約有九成是來自人為活動,其中有近三成是與人類食物選擇相關。而近年所關注之飲食碳足跡,不僅僅在日常飲食,不少學者也指出,觀光活動中之飲食型態,對溫室氣體的產生有更大更顯著的影響。根據觀光局的調查,享受台灣美食已是外國觀光客來台消費目的之一,其中又以夜市文化吸引他們。在眾多夜市美食中,雞排是排名前三的品項。因此,本研究以國民美食雞排,作為研究對象,盤查其從食材生產、運輸、製作、棄置等不同階段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研究結果發現,一份雞排平均重量270公克,單純以油炸方式生產之炸雞排,估計有0.625

kgCO2e-,若油炸後再碳烤,使用瓦斯碳烤之雞排產生0.710 kgCO2e-,至於使用木炭之碳烤雞排則可高達1.401 kgCO2e- ;在不同口味方面,椒麻雞排之碳排潛勢為0.714 kgCO2e-,起司雞排0.801 kgCO2e-。從生命週期觀點來看雞排產製發現,碳排放量主要來自食材之生產過程(65~75%),運輸端佔3%,廚餘(11~13%),包裝佔3%,料理過程之能源燃料(9~15%)。以台灣一天生產約25萬片雞排的水準,推估台灣一年因食用雞排所產生之碳排放潛勢達6萬2108公噸,若以碳補償的觀點來看,大約需要種植3880公頃樹木方可消弭人為產生之二氧化碳。

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

為了解決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作者原剛 這樣論述:

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 地球暖化的進展現況--在2100年平均氣溫有可能最高上升6度   ◎ 因平均氣溫上升而使饑餓及感染疾病蔓延   ◎ 世界性糧荒時代的來臨?   ◎ 冰河湖潰堤的危機--阿爾卑斯從1980年代以後,有10~20%的冰河消失; 喜瑪拉雅大規模冰河全部退縮,尤其是從1990年代開始到現在更加速退縮。   ◎ 海平面上升會使國家沉沒--預料在今後的12年間,海平面還會比現在上升20公分,必須盡早做出對策。 溫度升高2℃,地球會有什麼變化?   地球暖化讓氣溫和降雨量劇烈改變,直接衝擊了生產糧食的現場。若是失去了「食物」的話,在談到都市的營運及產業的成長之前,我們人類將

無法存活下去。氣候變動不僅是陷入乾旱、饑餓及內戰的惡性循環中的西非或部份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而已,現在已經是跨越國界成為全球化的問題了。   即使在日本國內,已經發生了九州各縣的農作物收獲量開始減少、在日本西南的香蕉開始結實、在北海道捕獲鰤魚等暖流魚類,等等的異常變化。   另外,日本也出現了傳播瘧疾和登革熱的蚊蟲,爆發新感染症的危險升高了。海平面上升的話,東京、大阪的郊區會淹沒。生態系無法適應氣溫和降雨量的變化,許多植物正在絕種…。住在這樣的世界絕不能倖免。   地球暖化是和我們人類未來生活息息相關的大事,絕對不能有事不關己的心態。雖然這樣變化難以用肉眼看到,是緩緩的改變,但是地球的環境確實一步

一步的正在遭受破壞。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應該會有出口。本書解說了我們眼前緊迫的危機,同時為我們指引了避免悲慘局面的一個方向。 審訂者簡介 原剛   早稻田大學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科教授、每日新聞客座編輯委員、東京農大客座教授。東京都出身。 譯者簡介 曾心怡   1969年10月生(天蠍座),高雄醫學院藥學系畢業。曾任武田製藥公司業務部、鹽野義製藥公司企畫部、衛生署藥政處藥品仿單標準化工作小組的日文翻譯。現任郝志偉小兒科診所藥劑師,中華民國寶貝花園母乳推廣協會理事、桃園母乳聚會帶領人。為了親自教養小孩,寧願捨棄工作,熱心參與母乳推廣活動,熱情面對一雙兒女,用真誠爽朗感動每個人的心。曾

譯《圖解母乳百科》、《圖解懷孕育兒百科》、《不登校──無校可歸的孩子》、審訂《圖解長期照護新百科》(以上各書均為大好書屋出版)

你我的選擇,淺談生產與消費之社會責任

為了解決食物碳排放量排名的問題,作者姚春鸞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製之主要目的是探討生產、消費之社會責任,透過資料收集、文獻探討與個案研究了解生產、消費對現今生態環境與社會的影響,進而分析消費者與企業當責是否有助於改善我們所面臨的生態與社會環境。如果我們的一點點改變,可以改善這世界一些些,我們願意嗎?生產影響消費?還是消費影響生產?從過去到現在,生產問題影響社會與生態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那消費呢?被塑膠吸管卡住的海龜、被塑膠垃圾撐死的信天翁,這是生產的問題還是消費問題所造成?隨著經濟進步,每年有十三億噸食物丟棄進而腐爛,卻有近十億人口營養不良,這是生產的問題還是消費問題?生產與消費是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行為模式,兩者相依相存,生態問題不應是

只是生產問題,過度消費問題也是影響生態環境之重要因素,不應被忽略。因此友善環境不應只是企業責任,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有相同使命,友善、愛護我們所處的環境,願意實質付出行動;願意因為企業的優異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而改變心中想購買的品牌;願意為了更具社會責任的商品支付較高些的價錢;同時也願意為了對環境、社會友善,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落實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