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元清寫的 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 和的 制氫工藝與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也說明:煤制品(包括水煤浆和煤粉)的含碳量,与型煤的数值取作一致。其他煤气与焦炉煤气的数值相匹配;高炉煤气和液化天然气仍保留本工具1.2版本原值。 修改氧化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系 楊鈺池所指導 劉雅萱的 無人船舶與傳統船舶之營運效益比較: 以藍色公路為例 (2020),提出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運、無人船、二氧化碳排放、效益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周正堂所指導 陳怡方的 利用真空變壓吸附法進行沼氣純化升級之雙塔實驗設計分析模擬研究及二氧化碳資源化產物與原料分離純化技術之開發 (2020),提出因為有 生質沼氣、變壓吸附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生命週期平均產生一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小常識則補充:每一種發電方式的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計算,包括了設備建造、能源採集與設施運行 ... 下,化石燃料(煤、石油及天然氣) 所產生的排放量明顯地比其他燃料或發電技術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朱元清 這樣論述:

本書以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為主線,主要介紹了船用柴油機分類、船用柴油機污染物評價指標,船用柴油機污染物及其測量技術,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法規及技術路線,船用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船用柴油機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船用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船用柴油機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船用柴油機廢氣後處理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等內容,並附錄了中國船級社船用柴油機排氣成分分析儀的技術條件、船用餾分油要求和船用渣油要求。 本書不僅可供船舶行業、環境工程、海洋污染等行業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還可供高等學校船舶專業、環境工程、海洋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朱元清,哈爾濱工程

大學,講師,自2008年以來,作者一直致力於船舶柴油機燃燒及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目前主持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青年專案1項、國家自然科學項目青年項目1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技術船舶專案、MPRD專案及預研項目十餘項。結合科研專案,參與編著論著2部,發表或參與發表學術論文17篇,受理或授權發明專利14項,授權軟體著作權5項。其中,論著為“國防特色教材”《內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參編第8章、第9章)和“國防特色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內燃機工作過程模擬技術》(參編第2章、第4章)。 第1章 緒論1 1.1船用柴油機分類1 1.1

.1低速柴油機2 1.1.2中速柴油機4 1.1.3高速柴油機5 1.2船用柴油機污染物評價指標6 1.2.1污染物濃度7 1.2.2品質排放量7 1.2.3比排放量7 1.2.4排放指數8 第2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及其測量技術9 2.1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現狀9 2.2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水準11 2.2.1二氧化碳11 2.2.2硫氧化物12 2.2.3碳氫化合物12 2.2.4一氧化碳13 2.2.5氮氧化物14 2.2.6顆粒物17 2.3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測量技術及方法19 2.3.1不分光紅外線分析儀19 2.3.2化學發光分析儀21 2.3.3氫火焰離子化分析儀23 2.3.4順

磁分析儀24 2.3.5顆粒物測量方法25 第3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法規及技術路線28 3.1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法規及要求29 3.1.1國際海事組織排放控制法規29 3.1.2歐盟排放控制法規32 3.1.3美國環保署排放控制法規34 3.1.4中國排放控制法規38 3.1.5中國排放控制法規修訂41 3.2船舶柴油機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2 3.2.1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2 3.2.2硫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3 3.2.3柴油/天然氣雙燃料技術44 第4章 船用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46 4.1廢氣再迴圈技術46 4.1.1常規EGR系統46 4.1.2船用EG

R系統工作原理49 4.1.3船用EGR系統工藝過程50 4.1.4船用EGR系統基本組成52 4.1.5船用EGR系統分類56 4.1.6船用EGR系統技術難點62 4.2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63 4.2.1SCR反應過程64 4.2.2SCR催化原理65 4.2.3船用SCR系統基本組成67 4.2.4船用SCR系統分類70 4.2.5船用SCR系統技術難點75 第5章 船用柴油機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78 5.1低硫燃油技術79 5.1.1船用燃料油分類79 5.1.2低硫燃油及其標準80 5.1.3低硫燃油燃燒問題81 5.1.4低硫燃油轉換問題82 5.2濕式洗滌技術84 5.2.1濕

式洗滌技術脫硫原理84 5.2.2濕式脫硫系統組成91 5.2.3濕式脫硫系統分類100 5.3幹式脫硫技術103 5.3.1幹式脫硫系統工作原理103 5.3.2幹式脫硫系統組成106 5.4各種脫硫技術的比較109 第6章 船用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111 6.1餘熱回收技術112 6.1.1船用餘熱回收技術分類114 6.1.2朗肯迴圈114 6.1.3卡琳娜迴圈119 6.1.4廢氣複合渦輪系統121 6.1.5熱電式發電系統125 6.1.6單一或聯合技術126 6.1.7綜合分析129 6.2替代燃料技術130 6.2.1天然氣發動機131 6.2.2甲醇發動機134 6.2.3燃料

電池136 6.2.4可再生能源137 第7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38 7.1聯合處理技術138 7.1.1低硫燃油聯合SCR技術139 7.1.2SCR複合廢氣洗滌技術140 7.1.3EGR複合廢氣洗滌技術142 7.1.4成本投入及回收分析143 7.2協同處理技術146 7.2.1基於低溫等離子體的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46 7.2.2基於強制氧化的濕法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51 第8章 船用柴油機廢氣後處理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154 8.1船用柴油機廢氣污染物測試方法154 8.1.1NOx排放測試與計算154 8.1.2SO2排放測試與計算161 8.2船級社船用產

品認可模式及流程163 8.2.1產品認可模式163 8.2.2船級社型式認可流程164 8.3船用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認可及檢驗要求166 8.3.1法定檢驗167 8.3.2船級檢驗171 8.4船用廢氣洗滌脫硫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173 8.4.1法定檢驗173 8.4.2船級檢驗178 附錄182 附錄Ⅰ中國船級社關於船用柴油機排氣成分分析儀的技術條件182 附錄Ⅱ船用餾分油要求186 附錄Ⅲ船用渣油要求187 縮略語188 參考文獻191 致謝192

無人船舶與傳統船舶之營運效益比較: 以藍色公路為例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劉雅萱 這樣論述:

近年來開始有企業著重研發無人船,以改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燃料成本,促使本研究針對傳統船與無人船對於耗能及成本比較。其目的不外乎藉此以期盼航運各領域能夠注重,無人船是否在本國有替換傳統船之可能性。 本研究目的在於研究將假設傳統船大小與無人船相似之貨櫃船、且航線固定的情形下,先行計算能源消耗,燃油之消耗量主要以傳統船為主,接下來再計算傳統船跟無人船之碳排放比較。本文比較航行於藍色公路(高雄往基隆,途中停靠台中)的近洋航線的約120 TEU的有人和無人船的效益評估。 由本研究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同一條航線,無人船所使用的時間比傳統船的時間還長,主要是因為無人船之航速比傳統船慢。就燃料成本與減排效

益評估,經計算在三個運行階段(航行階段、機動階段和停靠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傳統船優於無人船,如果未來無人船如能採用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相信無論碳排放或燃料成本將會顯著地降低。

制氫工藝與技術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制氫工藝與技術》介紹了氫氣的工業生產過程與原理。為了滿足當前對無碳氫氣,即氫氣生產過程「零CO2排放」的要求,本書介紹了可再生能源制氫,突出了風力制氫和生物質能制氫;還介紹了核能制氫、氨氣制氫、硼氫化鈉催化水解制氫、硫化氫分解制氫、金屬粉末制氫等目前尚未工業化生產但完全的「零CO2排放」的制氫技術。對於通常排放CO2的烴類制氫工藝,本書介紹了其制得氫和炭黑的獨特工藝,從而使其成為另一種「零CO2排放」的制氫方法。 本書適合從事或准備進入氫能領域的企業家、投資家、政策決策者閱讀,可供從事能源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參考,也適合從事能源領域的科技人員

和管理人員及一般讀者閱讀。

利用真空變壓吸附法進行沼氣純化升級之雙塔實驗設計分析模擬研究及二氧化碳資源化產物與原料分離純化技術之開發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陳怡方 這樣論述:

第一部分:生質沼氣平均成分為60~70%甲烷、30~40%二氧化碳、0~4000 ppm硫化氫及其他微量氣體等,然而甲烷與二氧化碳為溫室效應之主要氣體,其中,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被估計為二氧化碳之28~36倍,對於溫室效應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本研究第一階段為三種商用吸附劑的選擇測試,包含13X沸石、5A沸石以及活性碳,針對每一種吸附劑分別進行甲烷及二氧化碳之等溫吸附曲線之實驗測量,並計算不同溫度下二氧化碳對甲烷的選擇率,做出各吸附劑之性能比較,選出13X沸石為較適用於變壓吸附法之吸附劑。第二階段根據第一階段中所選之分離性能最佳的吸附劑,以雙塔八步驟PSA程序進行沼氣純化系統設計,進料組成為核能研

究所提供之經厭氧發酵的生質沼氣,其中包含64% 甲烷、36% 二氧化碳以及100 ppm 硫化氫。為了找出最佳的操作條件,本研究將雙塔八步驟PSA程序模擬與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方法相結合,最終可使塔頂產物甲烷純度達99.5%,甲烷回收率達91.3%,而 塔頂產物之硫化氫含量僅剩0.015 ppm,此產物可被注入於天然氣管網(>95% CH4)中,滿足天然氣管道中流體標準進而作為燃料使用,而程序中純化每噸甲烷產物所估計需要的能耗為0.86 GJ。第二部分:鑒於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及再生能源發電中棄風棄光現象造成能源大量浪費的問題,因此電轉氣(Power

to Gas, P2G)為目前歐盟所積極推動的儲能技術。此技術以電解水來產生氫氣,藉利用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和二氧化碳進行甲烷化反應,為了使氫氣不被浪費,甲烷化反應中常會以二氧化碳過量的方式來進行,經反應後,產物組成為二氧化碳、甲烷及乙烷。為了後續的應用,本研究擬以變壓吸附程序(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進行二氧化碳及甲烷分離之技術開發。第一階段先依據文獻資料及吸附量實驗測量尋找至少兩種合適的商業吸附劑,經過二氧化碳對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對乙烷的選擇率計算後,選出13X沸石為較適用於變壓吸附法之吸附劑。第二階段根據第一階段中所選之分離性能最佳的吸附劑,以雙塔八步驟P

SA程序進行二氧化碳純化之PSA程序設計,以67.9%甲烷、30%二氧化碳及2.1%乙烷作為進料組成,最終可獲得塔頂出口甲烷純度為84.66%,回收率為95.53%,而塔底出口之二氧化碳純度為84.03%,Waste產物流的二氧化碳純度為91.30%,皆有到達純度目標值的70%以上,將此產物回收進行循環利用,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提升碳循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