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硬度hr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HRC是什麼意思? - 劇多也說明:洛氏硬度 的分級表示方法: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物刺入的一種能力。 試驗鋼鐵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銼刀在工件邊緣上銼擦,由其表面所呈現的擦痕深淺以判定 ...

國立高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工業技術整合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施明昌、謝忠明所指導 朱瓊芳的 整合均勻設計與克利金插值法於壓粉體燒結放電加工對表面鍍層參數最佳化設計 (2011),提出洛氏硬度hr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放電加工、放電被覆、表面改質、壓粉體、均勻設計、克利金插值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邱錫榮所指導 王啟純的 工具鋼熱反應擴散被覆鈮的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硼砂鹽浴、鈮鐵、熱反應擴散的重點而找出了 洛氏硬度hrc的解答。

最後網站硬度對照表- 美力股份有限公司則補充:HV, 洛氏硬度, 維氏硬度. HV, 洛氏硬度. HRA *, HRC *, HRA, HRC. 1900, (93.1), (80.5), 1037, 86.6, 70.0. 1800, (92.6), (79.2), 1017, 86.3, 69.5.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洛氏硬度hr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整合均勻設計與克利金插值法於壓粉體燒結放電加工對表面鍍層參數最佳化設計

為了解決洛氏硬度hrc的問題,作者朱瓊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不同鎢鐵粉比例及壓粉體壓力製成之高溫燒結壓粉體電極,在不同放電持續時間和放電電流條件下,以CNC放電加工機對模具鋼進行放電改質後,對披覆分佈率及硬度之影響。並以披覆分佈率最大化及硬度最大化為目標,求解最佳的參數設定。 本文首先以U(_15^*)(〖15〗^7 )均勻表進行實驗設計,依照使用表將鎢鐵粉比例、壓粉體壓力、放電持續時間和放電電流製程參數安排於U(_15^*)(〖15〗^7 )均勻表之表頭上,以形成含15次實驗之均勻實驗。依照每次實驗的參數設定,製作高溫燒結壓粉體電極並實施放電加工,並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量測鍍層分佈率及洛氏硬度之數據。以克利金插值法,依實驗之輸入

與輸出數據建立鍍層分佈率及洛氏硬度之克利金反應曲面模型。將克利金反應曲面視為目標函數,以非線性規劃求解鍍層分佈率最大之最佳參數設定及洛氏硬度最大之最佳參數設定。鍍層分佈率最大化之最佳參數設定為:壓粉體壓力785.8kg、鎢鐵粉比例5.6g:1.4g、放電持續時間4.35min、放電電流5.61A,此時鎢粉分佈率預測值為82.0658%。洛氏硬度最大化之最佳參數設定為:壓粉體壓力1236.9kg、鎢鐵粉比例5.63g:1.37g、放電持續時間5.11min、放電電流11.12A,此時洛氏硬度HRc預測值為11.0144。最後以驗證實驗評估克利金模型之最佳解是否可作為原問題之近似最佳解。驗證實驗顯

示,鎢粉分佈率的真實值為83.33%,與預測值82.0658%相比,兩者只有1.2642%之誤差。洛氏硬度真實為HRc11.3,與預測值HRc11.0144相比,兩者只有2.52%之誤差,故以克利金模型之最佳解作為原問題之近似最佳解是可行的。本研究顯示將均勻實驗設計、克利金反應曲面模型及最佳化算法結合應用,可有效提昇壓粉體燒結放電加工對表面鍍層的品質特性,此套研究流程可作為業界面對最佳化製程參數問題時之參考。

工具鋼熱反應擴散被覆鈮的研究

為了解決洛氏硬度hrc的問題,作者王啟純 這樣論述:

本實驗所使用熔融硼砂鹽浴加入鈮鐵,在溫度條件950℃,不同時間條件備製,利用熱擴散披覆硬質合金於SKD11、SKH51、SKD61合金工具鋼上,使鋼材表面形成非常堅硬且耐磨性質佳之碳化物。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探討熱擴散碳化物層表面性質,並經由光學顯微鏡、衝擊試驗、微小維克氏、洛氏硬度、掃描式電子顯微鏡、X光繞射分析、耐磨性分析、熱重分析等分析,了解碳化鈮層微觀組織及機械性質。 研究結果顯示,衝擊實驗顯示出碳化鈮層厚度,均不會影響其衝擊值,而在洛氏硬度(HRC)結果,顯示出為原始鋼材硬度,其不受滲鈮時間影響;三種鋼材表面層,經由X光繞射分析顯示均為碳化鈮,且經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成分

分析,表層成份碳與鈮原子成分居多,SKD11鋼材厚度經5小時、6小時、10小時滲鈮處理顯示為7.56、8.42、8.86μm以及(Hv)微硬度2413、2434、2419Hv25;SKH51鋼材厚度為6.48、7.56、7.56μm與(Hv)微硬度2319、2322、2334Hv25;SKD61鋼材厚度4.53、5.61、5.40μm及(Hv)微硬度2095、2105、2080Hv25,整體厚度隨時間及鋼材含碳量而增加。鋼材被覆碳化鈮層經熱重分析,由圖得知,從常溫至800℃之升溫曲線無明顯改變趨勢,說明了碳化鈮層具有較佳之抗高溫性質。被覆碳化鈮之鋼材與原始鋼材經熱處理作耐磨性比較,被覆與未被覆

碳化鈮鋼材磨耗損失量分別為0.0007~0.0009g以及0.015~0.018g,顯示出被覆碳化鈮之鋼材甚優於未塗層原始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