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馥如寫的 好麥給你好麵包 和GunterPauli的 藍色經濟 我的零浪費小革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食物碳排放量計算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也說明:關於食物碳排放量計算在『認識食物里程』單元教學活動設計的評價; 關於食物碳排放量計算在減碳350低碳新生活的評價; 關於食物碳排放量計算在我最喜歡的食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 許澤宇所指導 馮琇玲的 台灣夜市小吃碳足跡初探-以雞排為例 (2019),提出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碳足跡、夜市、雞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林居慶所指導 吳文崇的 以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協助達成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可行性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碳足跡、巴黎協議、溫室氣體減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兼談台灣淨水場之碳足跡評估則補充:碳足跡計算 指引與國際相關案例,擬定我國自來水系統碳足跡計算邊界與範疇,包. 含原水取水階段、淨水階段以及 ... 此結果顛覆了傳統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麥給你好麵包

為了解決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作者楊馥如 這樣論述:

食育,從小扎根。 臺灣第一本食育攝影繪本   雲林「麥寮」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   美麗的小麥花長什麼樣子?培植小麥的幕後功臣是誰?   黃澄澄的小麥,如何變成香噴噴的麵包?   世界各國的經典麵包:燒餅、鬆餅、可頌、聖誕麵包……背後有哪些故事?   行經苑裡、麥寮與外埔,繞過海角到花東縱谷,   我們總能看見金黃麥浪在暖暖陽光下溫柔起伏,   原來,美食從產地到餐桌,是一段美好有趣的旅程。   從小麥、麵粉、麵團,直到蘋果蛋糕、蔥油餅、杏仁脆餅……   讓最喜歡吃麵包、最愛烹調美食的馥如老師,   透過食育三步驟(觀察食材、了解食材、運用食材),   帶著小朋友和大朋友深入麥田、探

索麵包製程,   一起發現,原來烤出一個香噴噴的麵包,背後有這麼多人努力。 ★美味推薦   臺灣可以種小麥嗎?為什麽雲林有「麥寮」這個地名?在烤箱邊上製作麵包十二年多,這期間發生過許多次食安風暴,我相信「食育」會是最根本的方法,這本書小朋友、大朋友還有像我這樣的老先生,都應該看一看。──工藝麵包師 吳家麟   作者以巧妙且不說教的方式,讓大家在書中享受了一趟從產地「好麥」到做出餐桌上「好麵包」的輕旅行。這是一本屬於親子共讀的好書,能讓小朋友更親近土地與食物,更看見臺灣農業的多元風景。──喜願總兼 施明煌   作者楊馥如,人如其名,只要有她在,就帶給周圍朋友滿滿食物的香氣與知識;以其探索

各地食物的專業與科學訓練的背景,提醒我們根究每一餐的食物來源。──繪本職人 賴嘉綾

台灣夜市小吃碳足跡初探-以雞排為例

為了解決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作者馮琇玲 這樣論述:

  全球暖化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全球議題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 (IPCC)指出,全球暖化中之溫室氣體約有九成是來自人為活動,其中有近三成是與人類食物選擇相關。而近年所關注之飲食碳足跡,不僅僅在日常飲食,不少學者也指出,觀光活動中之飲食型態,對溫室氣體的產生有更大更顯著的影響。根據觀光局的調查,享受台灣美食已是外國觀光客來台消費目的之一,其中又以夜市文化吸引他們。在眾多夜市美食中,雞排是排名前三的品項。因此,本研究以國民美食雞排,作為研究對象,盤查其從食材生產、運輸、製作、棄置等不同階段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研究結果發現,一份雞排平均重量270公克,單純以油炸方式生產之炸雞排,估計有0.625

kgCO2e-,若油炸後再碳烤,使用瓦斯碳烤之雞排產生0.710 kgCO2e-,至於使用木炭之碳烤雞排則可高達1.401 kgCO2e- ;在不同口味方面,椒麻雞排之碳排潛勢為0.714 kgCO2e-,起司雞排0.801 kgCO2e-。從生命週期觀點來看雞排產製發現,碳排放量主要來自食材之生產過程(65~75%),運輸端佔3%,廚餘(11~13%),包裝佔3%,料理過程之能源燃料(9~15%)。以台灣一天生產約25萬片雞排的水準,推估台灣一年因食用雞排所產生之碳排放潛勢達6萬2108公噸,若以碳補償的觀點來看,大約需要種植3880公頃樹木方可消弭人為產生之二氧化碳。

藍色經濟 我的零浪費小革命

為了解決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作者GunterPauli 這樣論述:

實踐藍色零浪費的生活綠色環保是降低資源浪費,藍色經濟代表學習地球生態平衡的零廢棄環境,了解其中的零浪費祕訣,改變生活中、飲食中PH酸鹼值,讓自己及地球更健康。   大自然原本就是零廢棄的環境,只是我們破壞了自然循環!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領袖、在歐、美、亞、非四大洲推動零排放新研究的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帶你瞭解如何讓「藍色」取代「綠色」,仿效自然循環的每個選擇,讓你成為最in的零浪費、更健康、愛地球的新公民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我們從早餐的咖啡、午餐蔬果、到房屋油漆,不需要新科技、不用等待政府補貼,我們每個簡單的選擇,都可以啟動革命。 你是否知道  我們的身體,跟海洋有同樣的問題嗎?

  在地蔬果不但少碳足跡,還有微養分?  消除塵蹣的天然殺蟲劑就在我們身邊?  星巴克咖啡還有更大的開發商機嗎?  二氧化碳如何變成黃金蛋白質?   從太空中所看到的藍色地球,是來自數億年自然界循環平衡演進而來,自然界中,人類是唯一創造出廢棄的物種,也是唯一使用的資源比創造出來還多的生物。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投身生態永續事業二十多年的教育家與創業家、也是暢銷書《藍色革命》作者剛特.鮑利,在聯合國的全力支援下,從生態系統與生活模式的思考中,帶給讀者最新可運用在生活周邊、簡單可執行的「零浪費生活」妙方。   在每天的生活中,從早餐、臥房與生活空間、到我們居住的星球,你都可以從ph酸鹼值的平

衡中,找到身心健康的關鍵,也可以在檢視食物如何影響健康時,找到自然與科學之間的連結。   我們必須從藍色地球的角度來思考更多,讓未來的世代還能在地球中取得基本的需求,同時與生態體系和諧共存。我們必須努力「接觸未曾遇過的」,徹底思考整個體系,做出改變。而「藍色經濟」就是超越既有綠色經濟的做法,這個世界也將跟從外太空讚嘆我們這個星球一樣地美麗且多采多姿:藍色! 作者簡介 剛特.鮑利 Gunter Pauli   「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的成員。一九九四年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研擬創新的藍色經濟模式,以求人類社會與自

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目前是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Torino)的客座教授。著有《藍色革命》(The Blue Economy)。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網站:www.zeri.org   ★2012國際書展綠色閱讀主題重量級作家 譯者簡介 顏和正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曾在媒體界擔任記者工作多年,包括天下雜誌與國外通訊社等。現任職於科技公司,專職行銷工作。

以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協助達成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可行性探討

為了解決食物里程碳足跡計算的問題,作者吳文崇 這樣論述:

我國雖已配合巴黎協議訂定國家預期貢獻與國家近、中、遠期之各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惟仍缺少個人層面的具體溫室氣體減量方案,因此本研究著重在探討個人的每日飲食、綠色運輸、能源使用等三大類別的可減碳措施,並據以量化個人碳足跡,彙整後提出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此外,本研究也假設當全國人口均採行本研究建議之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時,檢視其整體的減碳量能否達成我國各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在個人飲食部分,如採取低碳飲食方針,發現每日可減少1.18公斤的碳排放量;在個人綠色運輸部分,依其不同交通工具換乘公共運輸系統,每日最多可減少2公斤碳排放量;而在個人能源使用部分,若採取節電省水措施,將使每人每日在能源使用部分

減少約1.14公斤的碳排放;整體而言,如採行本研究建議之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則每人每日碳足跡最多可減少4.32公斤。當假設以現在全國人口採行本研究建議之個人碳足跡行動方案時,則可達成我國2020年、2025年的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但僅達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的70%,以及205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的28%。由於本研究僅計算個人飲食、綠色運輸、能源使用相關碳足跡,並未列入個人日常生活中有關消費行為、旅遊行為等其他部分的碳足跡,如可再納入前述行為進行低碳行為,定能減少更多個人碳排放量,惟如何在個人生活品質、永續環境取得一個適當平衡點,仍是需要再進行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