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補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浴日寫的 孫子兵法總檢討 和夏君虞的 宋學概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补苴罅漏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 - 成语大全也說明:成语补苴罅漏的意思: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补苴罅漏的读音:bǔ jū xià lòu,还包括补苴罅漏造句、故事、解释、出处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華夏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姚榮松所指導 林義翔的 《全王》《廣韻》一字多音現象比較研究 (2020),提出補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切韻、廣韻、全王、一字多音、中古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黃忠慎、彭維杰所指導 陳美惠的 南宋《大學》研究的考察 ——以程朱學派為核心 (2019),提出因為有 朱子、程朱學派、大學、北山學派、真德秀、黎立武的重點而找出了 補苴的解答。

最後網站補苴罅漏造句子 - 成語大全則補充:成語:補苴罅漏. 補苴罅漏的讀音. bǔ jū xia lou. 補苴罅漏的意思. 苴:鞋底的草墊;罅:縫隙。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比喻彌補事物的缺陷。 成語補苴罅漏造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補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孫子兵法總檢討

為了解決補苴的問題,作者李浴日 這樣論述:

《全王》《廣韻》一字多音現象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補苴的問題,作者林義翔 這樣論述:

《切韻》系韻書是反映中古語音系統的重要材料,上承古音下開方言,對漢語音韻學研究的價值持續不墜。其書由最初陸法言所編的一萬一千多字擴展至宋代的《廣韻》,字數已逾兩萬五千之譜,每一代的作品都錄有許多重複出現的字形,按韻書體例的安排,這些相同字形的音讀必然有所區別,屬於廣義的一字多音現象,再搭配韻書本身的又音注,實為研究漢語一字多音現象的絕佳材料。本研究即以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全王)及大宋重修《廣韻》兩全本作為語料,探討韻書中多音字的內涵及現象。首章談一字多音的定義問題,並進行前人研究回顧與研究方法探討。第二章以韻書編纂者用以標示一字多音的「又音注」為討論重點。首先闡述又音注所具有的特色

、功能以及價值。透過前後代版本的比較後可以發現:又音注原先僅為輔助正切標音之用,體例單調而不嚴謹,然而隨著韻書的功能逐漸增強,其本身具有的較高自由度使它開始承擔了許多標音以外的任務,例如發展各種術語,標明出處來源,或詮釋字際關係等,是為語言文字學於唐宋成長發展中別具意義的一項指標。其次,本文對於各類又音注的形式、內涵和流變進行了全面的整理,並指出了又音注「橫向連結」典籍或異體的現象。第三章是將語料進行數位化整理後,以窮盡式歸納法、算數統計法和概率統計法對兩書中所有的多音字進行通盤分析。首先發現,在具有一定規模的樣本數時,多音字在韻書的分布是大致平均的,而影響多音字佔比多寡的因素往往和該劃分音類

的總收字數有關,其次才是語音結構的因素(例如入聲)。再者,將《全王》和《廣韻》利用相同的統計手段分析並進行比較後,發現多音字在聲和韻上相配的頻率(次數)與趨向展現出「音近相配」和「比例固定」兩種現象,說明從《全王》到《廣韻》,韻書收字的成長屬於基本結構相同下的「等比放大」,即各音類的發展是大致均衡的,可發現一些小的音類消長,不過整體《切韻》系韻書在語音上的發展仍遵循「保守」路線。而音類相配的趨勢亦顯示多音字以雙聲、疊韻等具有一部分相同音節為最多,不過異音類也有一些接觸較為頻繁的例子,多能和目前諧聲研究所得之結果相呼應。第四章為結論,主要歸結前兩章研究重點,以及對未來韻書及一字多音研究的展望與期

待。

宋學概要

為了解決補苴的問題,作者夏君虞 這樣論述:

  《宋學概要》旨在完成一部以宋學內容為主,與黃宗羲先生《宋元學案》並行的宋學著作,以彌補其諸多不足,為後世學者找到研究宋學的門徑和通路。作者宣導讀者不要以復古眼光看宋學,不要以封建產物去看待宋學。

南宋《大學》研究的考察 ——以程朱學派為核心

為了解決補苴的問題,作者陳美惠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考察南宋時期程朱學派的《大學》研究。朱子(1130-1200)的《大學》研究淵源自二程,其《大學章句》是以理學視角進行闡發,歷經了「匯聚諸家」至「去取諸家」的歷程,立意在建構理學體系以接續道統,發明聖賢本意。朱子高足黃榦(1152-1221)於金華地區所傳何基(1188-1268)、王柏(1197-1274)、金履祥(1232-1303)北山一系「朱學嫡傳」,他們的《大學》類著作多聚焦在朱子學上,表現了恪守師說、發揮朱子之意的共通旨趣,當然亦有敢於對朱子提出質疑或批評者如王柏,饒是如此,其目的仍在修正補苴朱說,欲使朱子思想更加澄明所致。朱子私淑弟子真德秀(1178-1235)以鎔鑄經

史、雜以諸子議論的方式推衍《大學》,他更看重的是《大學衍義》在經世致用的作用,富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程門後學兼山學派中的黎立武(1243-1310)選擇迴避朱子學的視角,標榜古本《大學》的價值,將《大學》的價值源頭歸結於《易•艮》,以此建構詮釋《大學》的進路,不僅闡揚了兼山學派的重要內涵,也使南宋《大學》研究的傳衍系統呈現朱子學外的一重要支脈,開啓新面向。綜上所述,南宋時期程朱學派弟子接續建構《大學》經典的理學圖譜,在進學修己上奉行居敬窮理的工夫,躬身踐履,著述、講學、傳道不輟,不僅延續了學派的傳衍,也促成了程朱理學在元代的興盛發展。